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雪後初晴爬個山

看標題不要以為雪後爬山是多麼浪漫的事。在北方,冬天爬山實在很辛苦~~~刺骨冷風、冰點以下溫度只是初級考驗;面對如此酷寒天氣,你還不能穿太多,首先會增加負重,其次爬山時大量出汗,又沒法脫外套,等到下山後汗水一冷,全身上下更加濕冷凍人,那滋味簡直就是一把老淚縱橫~~~另外,最危險的是雪水融化,石階異常濕滑極易摔倒,一旦結冰險情驟增,稍有行差踏錯,不只摔倒那麼簡單,甚至會滾下來~~~

就說本次例行爬山,週末零下10幾度、狂風4、5級,看起來陽光明媚卻極度坑人的鬼天氣,我這樣一位身體單薄弱不禁風蒲柳質的弱女子,上身只穿一件衛衣+一件羽絨服,下身則是一條毛褲+一條運動褲,如此單薄的一身就出門了~~~

臨走前,家長還問我:“週末爬香山,不嫌人多嗎?”
對這種幼稚問題,我是鄙視呢?還是鄙視呢?“求求您了,這種天氣您覺得山上可能有人嗎?囧rz”

朋友也不明白我如此熱愛受虐為哪般~~~
答案很簡單,我是真想看看雪後香山是個什麼樣子~~~

看照片,天朗氣清陽光明媚,顯得特別溫暖是不是?那你就錯了,這一切只是假象~~~那天山頂風大得能把人吹跑,山中零下十幾度會凍死人

注意照片中,是香山山腳下的流浪狗,最近很多人把狗狗扔在這裏。不過看牠們壯壯的樣子,應該是有好心人餵養。
這幫小屁孩兒可兇啦,衝著溫柔善良親切的nani不停狂叫,為安全起見我只能拍個遠景了。
不過,打擾到小朋友們曬太陽,很不好意思吶~~~

讓我心花怒放的來啦,看看是什麼?


近一點



再近一點

應該是喜鵲留下的腳印,是不是很可愛?

再來這個







一個個小梅花是貓咪的小腳印!超級可愛的!!!
萌得我心都快化了,太可愛了!!!

香山上也有很多流浪貓,基本都肥肥的, 不少好心人天天定點投餵

我也留一個


再來幾個山景
山頂,工人清掃過路面,前一天雪很小,樹、房頂上沒什麼雪


山間,有野趣


下山後行到一處,相當美,可惜手機沒電不讓拍了~~~
下次見:


不知道我們究竟有多貧

從下往上看: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為什麼老婆是老婆?

01
老戲骨
『老戲骨』,指演什麼像什麼,惟妙惟肖甚至出神入化的資深演員。
一開始聽到這個詞,只是拿來就用,從未深究。後來慢慢覺得不對勁,為什麼擅長演戲要跟骨頭聯繫在一起?憑什麼不能說老戲腦、老戲心、老戲腠理、老戲任督二脈打通?腦、心、腠理、任督二脈似乎都要比骨頭關鍵,更能起決定作用吧?
前陣子,忽然想到一個詞,我感覺自己好像應該是明白了,那是個成語——略通皮毛。
皮毛,其比喻義為:【表面的、膚淺的東西。多指學識】
皮毛向下深入,則是肉,乃至骨。皮毛、肉皆速朽、難以長存。所以略通皮毛之後,便精進至骨。老戲骨相對於皮毛而言,指表演不會流於表面,深刻細膩。
這樣理解是不是有那麼點道理呢?

02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指即便沒有親身經歷體驗,但至少見識過。
這句俗語,令我百思不得其解長達十數年~~~困擾的是,我確實吃過豬肉,可沒見過豬跑呀。如果換在我身上,應該說:“沒見過豬跑,還沒吃過豬肉嗎?”
從小至今,我從沒見過一頭3D活生生的豬,更何談豬跑!同樣,身邊無論親戚朋友彼此經歷相同,為什麼都可以懵懵懂懂說這樣一句錯話?直到聽到我的反問,他們才覺得那句話有問題。
後來一道霹靂閃過,忽然就想通了!過去農耕社會,農村養豬是為改善生活用來賣的,根本不捨得自己吃。所以在鄉村,豬雖然司空見慣,但豬肉則鮮有人吃。是因為有那樣的生活環境,才有了俗語『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的出現。
如今情境改變無論城市、農村吃豬肉早已變得平常,人們只是沿用過去成語而已。

03
Glenn Gould是如何從高帥富變成這樣的?
我家GG年少時英俊瀟灑,更有種說不出來的憂鬱氣質。家庭背景亦相當優渥,看過一個視頻,是GG十幾歲在自家鄉間別墅練琴片段。從視頻中,除了看出GG才華逼人外,更看出他家既富且貴,真是有錢得低調又內斂。再配上那張臉,正所謂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如今高帥富的典範呀。

依普遍規律,他應該會從一位美少年,變成美中年,甚至成為美老年,以至無窮……可萬萬想不到沒過十幾年他何以就變成這副模樣?不憂鬱也不美貌,後背還佝僂了,神呀,GG你難道是被雷劈過嗎?

我一直堅持認為古典音樂不會讓人變高雅,GG便是明證!好傷心~~~
難過歸難過,不過nani愛GG的心天地可鑒日月為證此心不改矢志不渝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旁白:這位少女,你可以滾了

04
老人、長者
據說中華文明有尊重老人的傳統。可奇怪的是,難道因為某人只是年紀大,就值得尊重?
見過很多為老不尊、倚老賣老的老人,他們仗著老,肆意破壞公德:插隊、把著孫子隨地便溺;更有甚者沒有口德對人肆意辱罵、在超市偷竊;前陣子看到條新聞,某地幼兒園六十餘歲校長,猥褻強姦數十該園幼女。
對以上老人,我們難道都要一視同仁去尊重尊敬嗎?
但是,現在的主流媒體,總是宣傳老人必定是慈祥、善良、可親可愛的,好像他們不會錯一樣;甚至人一老,就算他錯了,你也要容忍,否則一旦出言制止、指責,就是對老人無禮。
有次等公車排隊我站在第一位,有個老人直接插隊在我旁邊,我請他去排隊(當時即便排在隊尾,上車也有位子可坐)。他就批評我不尊敬老人,並指出誰都有老的那一天。但問題是我不老的時候會給老人讓座,即便老了也不會插隊呀。這個插隊的老人,毫無公德可言,他可以理直氣壯不守秩序,反而教訓指出他錯誤的人,無非是仗著自己老罷了。
現在我想得很透徹,我不可能因為你老而禮遇你,無論長幼,我只會尊敬值得尊敬的人。

05
為什麼老婆是老婆?
最初聽到『老婆』這個詞,好像是通過香港TVB,它與『老公』相對出現,當時很是稀奇了一陣。畢竟,過去大陸,至少是北方談及另一半無論性別都會稱之為『愛人』、『我們家那口子』;再早到古代,稱呼『妻』為拙荊、糟糠、賤內等,與『夫』內外分工明顯,也就有了『內子』『外子』的區別。
所以老公、老婆乍一出現,我及身邊人都覺得挺有意思。
可讓人困擾的是,婆在北方多指長輩,如『婆婆』是丈夫的母親,『外婆』是媽媽的母親;公則用於『公公』即丈夫的父親,『外公』是媽媽的父親。
公公、婆婆,是媳婦對丈夫父母的稱呼;
外公(姥爺)、外婆(姥姥),是外孫對母親父母的稱呼。
顯然,公、婆出現時,一般都是小一輩兒人對長輩的稱呼。
老公、老婆,當時對我而言特別的是,居然不是上一輩兒人,竟可平輩兒互稱。
再有一個嚴重問題,夫妻、男女與內外一樣,皆是相反相成,成對出現表示兩性關係的概念。
公、婆卻沒有這種感覺,沒有強烈的對比呀。可二字為什麼又能表達夫妻關係呢?
冥思苦想間,抬頭望見遠處趴著的一隻公雞,我大笑三聲豁然開朗矣!
真正成對出現的應該是『公母』!!!如公雞母雞、公猴母猴一樣。估計是人們覺著既然可以有公公外公老公,可母母外母老母實在太難聽無法入耳,故此變『母』為『婆』!
否則,想像一下,清晨床榻上,你深情注視著新婚的可愛小妻子,當她醒來睜開雙眼,你溫柔地輕聲呼喚:“哦,親愛的老母,你醒了?”哇哈哈,是不是好溫馨好浪漫!!!哇哈哈,是不是很煞風景!!!
可再舉一例,雌雄也表示兩性關係,如雌雄大盜、英雄英雌。為什麼沒有公母大盜?英公英母?這就好像不可能有老雄老雌一樣,還不是怕不好聽。
總之,我泱泱大中華是一個很在乎念起來好聽不好聽的民族,所以我們才那麼講究聲調平仄。
歪理邪說,nani講起來可真是頭頭是道哇,摸鬍子……

06
歪個樓,帝都下雪咯,路上拍的雪人: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燕京八景之西山晴雪

帝都自金開始便有【燕京八景】(燕京,北京別稱)之說,其名歷代稍有出入,到清朝由乾隆定名,手書景名,並下旨立碑。

八景分別為:
薊門煙樹(西土城)
盧溝曉月(盧溝橋)
金台夕照(金台路)
瓊島春蔭(北海公園)
居庸疊翠(八達嶺)
太液秋風(中南海)
玉泉趵突(玉泉山)
西山晴雪(香山、八大處)

不要以為我記憶力有多好,忝為帝都居民,要說燕京八景具體是什麼,我只知道三個【瓊島春蔭】【盧溝曉月】【西山晴雪】。所以咯,上述景明均拷貝自維基百科,不好意思~~~

長久以來,總認為這所謂燕京八景名不符實。比如【盧溝曉月】,唯一一次去是小學時春遊,大白天過去,盧溝橋上肯定沒月亮可看,更何況橋下連滴水也無,除了風化的獅子頭能看不能吃,就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了(日本入侵北京,從盧溝橋進城)。彼時,懵懵懂懂去,數完獅子,只覺荒涼無趣~~~

而【瓊島春蔭】,傳說北海瓊華島有雲氣蒸騰,春蔭即為春日島上霧靄掩映中白塔、殿閣、林木、山石交相成趣。想像起來的確頗有美感,可問題是我幼年時空閒下來常去北海,無論春夏秋冬、清晨抑或傍晚,至少是我從未見瓊華島上有煙霧繚繞的景緻。況且,我並不以為北海景色春日有何佳妙之處,入夏荷花綻放才是我心中北海最好的時節。

再說【西山晴雪】,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先入為主的印象,一直以為所謂的晴雪是不只冬,春夏秋,西山上都應有雪~~~奈何冬天,帝都西風凜冽刺骨,酷寒凍人,零度以下,雪景再美好,也沒那個心情去山裏受虐。其他季節,更加連片雪渣都沒看過,以致前十幾年我就當【西山晴雪】是個笑話。


上面圖片摘自維基百科,因為我的圖片是這樣:



熟悉我blog風格的童鞋,恐怕應該知道了,nani鋪排好幾段,為的就是接下來的轉折——然而、不過、但是、but呀!

好了,現在表白,【西山晴雪】君,真的誤會你了。因為我真的看到晴雪啦,果然名不虛傳,好激動好雀躍呀!

例行爬山那天根本沒想到能看到什麼意想不到的景色,畢竟前一天剛下過雨,怎麼可能想到會看到雪?
那日(半個月前)天色晴朗空氣清新,入山後,就看到山中古建築房頂上有雪,林地上陽光灑在雪上斑斑駁駁:









上山主路中一段




當時,我最喜歡的一處,楓葉瀟瀟簌簌落了一地,忽然有風吹過,葉片搖曳而下,好美呀,拍不出來呀,必須BBC出馬呀……








下面是香山中間地帶平台上的對比照,山上一側都是雪,而這邊蒼松勁柏顏色不變,紅葉在陽光下依然搶眼,紅黃綠白挺好看噠。






山頂上一段山路


香山地理氣候很有意思,只有這片山林,積雪不融,旁邊山上連點雪的影子也看不到。
注意看對面山上,沒有雪。


最後簽名留念:




上面是我半個月前在香山拍到的雪景。昨天去爬山,雪都化沒了。下山時臨近傍晚,日暮西山,有點火燒雲:






下次再見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用事實說明,帝都空氣污染究竟有多嚴重

大家都知道兲朝土共是慣於撒謊的。它們的謊話透過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甚至教科書,傳播到每一個角落。全社會充斥著它們各式各樣的瞎話,就連純潔、中立、客觀的天氣變化,也被土共染指,這真是讓人髮指的惡劣行徑。

我是怎麼發現它們在天氣預報方面撒謊的呢?這要多虧每週一次的爬山。明明天氣預報說某日陰天,抬頭望天的確有些暗沉。於是抓緊時間準備好雨傘,著急爬上山頂後,仰頭一看居然晴空萬里,一丁點下雨的徵兆都沒有,本想調侃這是『東邊日出西邊雨』,可再往山下望去,遠處帝都城內好像扣上一個骯髒的深灰色罩子。

真相顯而易見,明明就是空氣污染極其嚴重,骯髒的空氣在北京城內根本散不出去,於是就形成了那個深灰色罩子把原本湛藍的天空給擋住了。結果,明明好好的大晴天被報成了陰天或者是大霧,但它們還不甘心,竟然敢說這種所謂的『多雲』『陰天』『大霧』下的空氣、環境是『空氣質量優or良好』!

你說,它們幹嘛要在天氣預報上撒謊呢?(話說這個級別的謊話,怎麼也算『彌天大謊』吧?)能問出這種問題,用江core的話說就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了。這還用問?空氣污染如此嚴重,你北京市政府要不要負責呀?各位領導要不要下台呀?損害人民身體健康要不要賠償呀?人要是死了你拿什麼來賠呀?
這麼多棘手問題,你要土共怎麼回答怎麼負責呢?所以它們乾脆編個瞎話,根本不承認空氣質量有任何問題,只要污染過於嚴重,那就是多雲、陰天or大霧,有錯也是老天爺,跟土共沒有一絲一毫關係。
所以,美國駐華大使館每天正常公佈北京空氣質量,以提醒本國在華居民注意身體健康,居然成了干涉中國內政。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連這個罪名都是土共另一個謊言。美國大使館真正的罪名,其實是洩露國家機密,誰叫人家說了真話呢,噗……

要不是我每週爬山,還真就讓它們給糊弄過去了~~~
下面上照片,拍照當天天氣預報說是陰天、空氣質量良好。
可注意看照片,在山頂不同位置拍攝,都是上藍下灰,分際清晰,顯而易見,城市內空氣有多糟糕。我那天出門時天就是暗灰色,到香山腳下能看到一點藍色,而山頂上藍天清新透亮,大白天也能清楚看到月亮。









話說,當我拍攝這些照片時,耳機中傳來的廣播正播報一條新聞,大意是:今年北京肺癌發病人數較上一年增加50%以上,主要原因就是吸菸。
看見了吧,依舊是謊話連篇。
一九八四年以後,我們仍然生活在George Orwell的《1984》中,這是有多諷刺~~~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去天寧寺,吃齋飯

很多人恐怕不知道,過去老北京四九城內遍布佛寺、道觀、清真寺、教堂,皆信徒眾多、香火鼎盛。以老姑家所居白雲路舉例,該地有佛教【天寧寺】、道教【白雲觀】,稍微向南是伊斯蘭教【牛街禮拜寺】,遠點向北則是宣武門南大街上的【天主教南堂】。方圓算不上多大的一片區域內,四大教各居其一,千百年來互不侵犯,沒引發任何天界大戰;人間各異教徒自行其是,走不同的路去升那唯一的終極目標永生之『天』。當然,每一教都有自己的『天』,此天非彼天,仰頭望去更不是地球上的天。然而,同一片天空下,諸教諸天幻化在這斑斕世界中,得現一個人間眾生相。
扯完一大段再看看標題,似乎有些不著邊際。只是看到帝都各教相安無事,不知突發什麼奇想:歷史上那些宗教之爭,到底同各教神祗有何關係?祂們難道還需要什麼地位地盤金錢?歸根結底,挖空心思甚至不惜發動戰爭去爭的,從來不是神,永遠都是躲在神背後的人在作祟。
好啦,不佞對宗教知之甚少,胡亂發些意見,貽笑大方,哈哈。

說回帝都宗教參拜場所,當中最盛者,始終是佛教寺廟,這之中又包括漢化佛教寺廟、藏傳佛教喇嘛寺廟。怎麼形容那種密度呢?如果你到過香山就會知道,只這一座山附近就有【碧雲寺】、【臥佛寺】、【香山寺】、包括藏傳佛教在內的【昭廟】共四座佛寺。

看我一一道來如數家珍,說得好像多門兒清似的,其實我只是很多年以後讀了點歷史,才知道帝都曾有那麼多寺院。小時候,每次路過地名為【隆福寺】什麼這寺那寺,總有個疑問:“明明叫寺,為什麼連個寺的影子都看不到?”甚至怨古人想像力過於豐富亂起地名以致誤人子弟。後來知道了很多北京城歷史,知道土共入城後的大肆破壞,也就知道了那些寺院乃至城樓城牆為什麼最後變成了一個個徒有其名的地名,甚至到了最後,它們連一個名字都保不住。

也不知道傷感個什麼勁兒,畢竟它們毀去多年,出生於八〇年代的我從沒機會一睹真容……不說回到當年,即便是今天,眼睜睜看著漸漸消失在眼前的四合院、小胡同,我又能有什麼辦法?奈何奈何~~~

縱然歷盡災劫,帝都仍有些寺廟倖免遇難——千辛萬苦、一把老淚、跑了半天,終於可以回到標題了~~~

【天寧寺】同之前提到的【白雲觀】均位於白雲路,每次去老姑家都會路過。這一路過就是近十年,可我居然從沒想到進其中任何一家逛逛。白雲觀隱於居民小區不太顯眼;與之相對的天寧寺,則因一座磚塔較為醒目,遠遠望去矮小的塔身灰撲撲談不上引人之處,自然也沒任何遊興。

然而就像【白雲觀】,儘管常年過其門不入,可友人贈票就提供了入觀一覽的契機。天寧寺毋需門票,去那兒的原因說來有趣,有次老姑同姑夫談論拜佛順便吃齋。一聽吃齋,頓時好奇心大起,要說素齋,北京老字號【全素齋】、上海老字號【功德林】倒是知道,可我從沒吃過寺廟內的齋飯呀。作為吃貨的我立刻決定,下次跟老姑他們一起去。

聽老姑說一般寺院會在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提供免費齋飯。於是在某個月圓之夜前的上午,我同老姑、姑夫來到了距離他家最近的【天寧寺】。
(寺廟內佛像禁止拍攝以免褻瀆神靈,所以基本只拍外景)

山門,人家不歪,是我拍歪了,不好意思


直奔主題,排隊等飯飯



都是偷拍,能看到取飯位置,注意那個紅箱子

前面說齋飯免費,其實看怎麼理解,可免可不免。領飯處前有個紅箱子,隨喜看各位心意,願意施些錢的就放點錢進去,不放也完全可以。眾生平等,放不放錢,一樣可以領齋飯。

傳說中的齋飯:
一涼菜(涼拌苦菊,內有:苦菊、紫甘藍、松子、花生);
一熱菜(大鍋燴菜:土豆、胡蘿蔔、白菜、香菇、木耳、彩椒、素丸子、豆腐等);
主食(大米小米飯、饅頭、花卷、糊塌子、炒麵)
圖片中是我們分到的部分。味道嘛,不好不壞,沒想像中的差,我就很滿意了。

可以去齋堂吃飯,不過姑夫說裏面嚴禁談話,所以我們在外面吃。
據老姑說不知道為什麼這次特別豐富。我開玩笑說:應該是佛祖感應到了今天nani要來,所以特別施展法術讓他們準備好招待我哇哈哈哈!!!
老姑順勢一句:看來你跟佛有緣呀……
結果因為這個緣,我在姑姑姑夫慈善鼓勵的目光下,燒上香念念有詞有樣學樣跟著跪拜~~~
一直認為既然沒有這份信仰,就不要沾人家的光求人家保佑自己,否則就是不敬吧~~~可到底卻不過親人那樣殷切的注視~~~後來再一想,你既然受了佛祖的招待,給人老人家上炷香,不算求祂保佑,就當以示感謝吧~~~——哎,牽扯到信仰問題,我其實挺有原則的~~~

老姑、姑夫是皈依的在家佛教信徒——女居士(優婆夷)、居士(優婆塞),去過的帝都佛寺較多。聽他們介紹,帝都寺廟中,不是每家初一十五都有齋飯,有的只在特定節日如佛誕日才有,天寧寺算比較好的,像【廣濟寺】還是【白塔寺】只有燒餅夾鹹菜。
隨之而來我就很奇怪,為什麼寺院會提供幾乎相當於免費的齋飯?
難道是佛祖普渡眾生的善心?那為什麼不是天天有?
抑或是用齋飯吸引挨餓的窮苦人有機會進寺,好與佛親近,慢慢受到感化成為信徒?
可吃齋飯者,並非全為窮苦人,有僧尼、有居士,更有好奇的、貪小便宜的。
或者,是不是我想太多了?寺方也許只是為了初一十五來上香的信眾提供方便而已?
不過各地情況差別很大,比如北京寺廟的齋飯,施錢多寡隨意,可給可不給。外地如上海市內一座香火極盛的大寺明碼標價麵條10.00/碗。

只在外圍遠觀磚塔,是永遠不會知道天寧寺有不少僧人在此侍奉香火,而僧人則是比丘尼(女尼);
也不會知道該寺始建於北魏延興年間(公元471-476年),歷經朝代更替、兵火摧折、自然災害……,風風雨雨一千五百餘年來始終香火不熄;
更想像不到,那座我遠望了近十年的灰色『破磚塔』,當你慢慢接近他,由灰濛蒙的一個塔型,輪廓漸漸清晰,轉過大殿,莊嚴肅穆、滄桑古樸五十餘米的舍利塔赫然矗立在眼前。塔身正面,金剛怒目,凜然而威;西側一面,菩薩低眉,慈悲心起,明顯隋唐時代佛教造像風格,雕像栩栩如生,甚至細緻到衣服上的褶皺也妥帖自然。要知道製作這些雕像的材質可是質地堅硬的磚,不僅對雕工要求極高,難能可貴的是在堅硬中塑造出圓潤、飄逸的線條,又神態逼真,令人心生崇敬、不敢造次。


我無法形容第一次真真正正看清這座塔時的心情,激動、震驚、羞愧,更多的是驚喜。過去的我真是太無知了~~~

(照片拍不出真實效果,顯小。不過可以找身邊50多近60米的建設參照下)

手錄下舍利塔(The Pagoda)介紹,其中有些錯誤,我手動修改了,末尾再增補一段:
隋文帝將供奉的佛舍利分別在中原三十州各建以塔秘藏。法門寺、天寧寺均為其中之一。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佛舍利入塔。
初建時為木塔,有台階可上,遼代改建成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塔身高57.8米。元末寺院毀於兵燹,只餘孤塔。
塔建於方形磚砌大平台上。最下部是須彌座,有壺門浮雕一道,須彌座上是具有斗拱勾欄的平台和三層仰蓮瓣,承以塔身。蓮瓣初建時乃鐵質,可以注油燃燈,清代重修後才改成磚質。塔身四面設半圓形券們,門兩旁高浮雕金剛力士、菩薩、天部,磚柱上浮雕升降龍。所有雕飾,造型優美生動,只因年久失修,殘損嚴重。
歷史上曾記載,春節時緩地率領百官到天寧寺燃燈供佛,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月初八點燃三百六十盞燈。百姓聚眾觀燈,祈禱吉祥。全塔共懸掛風鈴三千四百個,,風作時鈴齊鳴,彷彿編鐘悠遠流長。有古詩為證:
燈明三百六十點,最好天寧雲外塔。風撼三千四百鈴,恨無階梯上青冥。
右繞於塔(順時針),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南無三滿哆,母馱南,杜波杜波婆娑訶。
祈求懺悔業障,福慧增長,身體康健,心想事成。
增補:
塔身的雕像是按《圓覺經》佈置的圓覺道場;建築和裝飾按《華嚴經》經意設計的象徵大日如來的『華藏世界』,兩者結合,顯示出遼代尊崇華嚴宗,融合顯教密教的佛教特點。
塔身四正面磚雕拱門上的佛像:
南:大日如來
北:準提觀音菩薩
東:藥師佛
西:阿彌陀佛
塔身四斜面上的佛像:
前兩面:文殊菩薩、普賢菩薩
後兩面:十尊圓覺菩薩

注意介紹中的這段:『所有雕飾,造型優美生動,只因年久失修,殘損嚴重。
可不要被介紹騙了喲,雕飾殘損確因年久失修,但這不是主因。天寧寺舍利塔所受最大傷害的真正原因是文革十年浩劫紅衛兵小將為『破四舊』的蓄意破壞,注意須彌座上間隔排列的金剛立像、立像旁的神獸,祂們的頭大部分被這幫敗家子兒給撬下來了。塔身上的大浮雕,我猜也是那幫小畜生毀的。
另外,塔正面(坐北朝南,即南面)大日如來的金身是後請的,原件不知去向。
仔細看立像金剛都沒頭,金剛旁每個小門洞中的神獸也沒了,blog結尾還有張圖,可以對比一下,有的神獸仍保留下來
無頭金剛可能看不太清楚,注意那個金屬棍上的金屬線,線旁的每個小門洞應該有神獸,門洞旁就是金剛

舍利塔初建時是木塔,遼代改建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磚塔,所以再補充一段歷史介紹,手錄如下:
遼代天祚帝天慶九至十年(公元1119-1120年),在寺廟後院添建天王寺舍利塔,建塔歷時十個月。
主持建塔者是天祚帝的叔父耶律淳,此人於保大年間(公元1122年)稱帝,號:天錫皇帝。僅三個月而死。這座塔也就成了這個短命王朝的唯一幾年。此塔的建築師是寇世英、寇世興。
清朝初時塔頂坍塌;康熙二十一年重修。
1976年,地震時將塔剎震落。
1991-1992年,大修時,在塔頂拆出當時的建立塔碑。

雖然天寧寺寺院被毀過幾次,但寺中的舍利塔一直是遼代原物,浮雕風格亦為十二世紀時獨有,極其珍貴。
正面,居中是大日如來金身塑像,後請的,原件據說被偷走了~~~




前側西首那面,站著的二位,我猜應該是天部神仙,二神之間方框上是文殊菩薩or普賢菩薩。騎獅子的應該是文殊菩薩




這一面的天部仙人,基本快沒了,二人頭上的應該是普賢菩薩,騎象


知道塔前這一大塊漢白玉做什麼用?

猜不到吧。這是行大拜之禮用的,先跪下,之後全身:腿、腹、頭、手心貼地行禮祈禱。最高等級的跪拜禮。

開始時,我是逆時針繞塔拍照。馬上有好心信徒輕聲提醒:“往那邊走往那邊走……”我才明白走錯了方向。就看各位信徒或是默念或是低聲念念有詞或急或徐一圈一圈繞塔祈禱,恭敬虔誠。
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卻越來越發現,一個健康社會絕對不能缺少宗教。不說大的方面,就從細微之處看:
天寧寺內絕少遊客,基本都是信徒來此上香祈禱。
這裏,沒有一個人喧嘩吵鬧,進香的人絡繹不絕,全都安安靜靜;
取齋飯時,沒有一個人插隊,秩序井然;
寺廟內乾淨整潔,大部分人在寺內用餐,用過的快餐盒、一次性筷子不會到處亂扔,每個人自覺把垃圾放到指定地點;
上廁所時,有人看到衛生間地面有水或是髒了,會主動負責清潔打掃,即便那根本不是他的工作,做這些的都是普通信徒。
……
天寧寺內信徒們的行為處事,相對於我們見慣了的不守秩序、沒公德的普通中國人,簡直就像兩個世界來的人。並不是人有任何不同,兩者巨大反差的根源就是信仰。倒不是想去宣揚宗教,畢竟對此認識極少,我所說的信仰,可以是宗教,更可以是對真善美的追求。

最後以兩張照片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