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惡心的翻譯

哎……希望我可以精通(請看清楚,不是“學會”、“知道”或是了解”等等僅僅觸及皮毛的詞匯)至少五國語言,這包括俄、英、日、法、德~~~只有如此,才能毫無障礙地閱讀經典原文著作~~~
癡心妄想當然是顯然的了~~~要知道,我連自己的母語尚且談不上掌握,更何況別國的語言文字~~~
但是!但是!但是!——請注意,這是一個轉折句
我又實在是被那些惡心死人的垃圾翻譯,惡搞得痛不欲生!
看到狗屁不通、文理錯亂的譯文,連殺人的心都有!——親愛的,要冷靜!
那幫混飯吃的白癡翻譯工具們,不止浪費自己的生命,更陪葬了無數人的時間金錢,最為無恥的是,令原著者蒙受不白之冤!活著的尚且可以辯駁,死掉的簡直連申訴的機會也沒有!這是對優秀作家及其作品的誣蔑同褻瀆!

越說火越大!

尤其是想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8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塞林格的《九故事》
這個譯本看得我好累
首先,字體不一致,甚至大小粗細都不統一;排版極其馬虎;
第二,錯別字連篇。
第三,譯文的垃圾!啰嗦重復、表意不清,看上去就像一團亂麻,你會以為譯者是在邊打RPG、邊打瞌睡的空隙中搞完的翻譯~~~具體例子不抄了……實在頭疼!

本來我對塞林格挺有點偏見,因為《麥田守望者》給我的印象不太好,到現在甚至已經沒有印象了
~~~哈哈!
可《九故事》很不同,拋開垃圾翻譯不談,你還是能從小說的敘事中,體會出它本身的雋永,看似平淡的小故事,其實意味深長。
但!——
請注意,這還是一個轉折句
如此優秀的小說楞是讓垃圾翻譯給玩兒殘了~~~我就看很多人在說“看不懂”“沒勁”“看不下去了”,當然這些人還都挺謙虛,一個勁兒地責怪自己“沒水平”……
奶奶的!搞得我好著急,真想振臂高呼,不是您沒水平,是那翻譯太垃圾了!太毀書不倦了!
哎……糟蹋了一本好書!
哎……誰叫你外語不靈光,跟著受這種鳥氣
哎……好懷念那些翻譯大家……
哎……他們什么時候集體復活呀



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花草篇(01.墻頭屋角)

你發現中國古人,已經把精致、閑適的生活發揮到了極致,即便是窮困到底,也能苦中作樂。看《浮生六記》講如何培植微型蓮花,果真是閑到了一定的境界~~~你不禁詫異,他們怎么想得到~~~

抄下一段,大家觀摩:

  ……以老蓮子磨薄兩頭,入蛋殼使雞翼之,俟雛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門冬十分之二,搗爛拌勻,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曬以朝陽;花發大如酒杯,葉縮如碗口,亭亭可愛。

  ……
沒有無盡的功夫和非常之耐心,是整不出這么多妖蛾子地~~~

繼續說花草,前一個blog實在是長,這里單分出來吧。“金乳生草花”以春夏秋冬四季分之,那么每一季做一個帖子,開篇則以“墻頭屋角”的木本植物起。  

  金乳生喜蒔草花。住宅前有空地,小河界之。乳生瀕河构小軒三間,縱其趾于北,不方而長,設竹篱經其左。北臨街,筑土牆,牆內砌花欄護其趾。再前,又砌石花欄,長丈余而稍狹。欄前以螺山石壘山披數折,有畫意。


  草木百余本,錯雜蒔之,濃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罌粟、虞美人為主,而山蘭、素馨、決明佐之。春老以芍藥為主,而西番蓮、土萱、紫蘭、山礬佐之。夏以洛陽花、建蘭為主,而蜀葵、烏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蘭佐之。秋以菊為主,而剪秋紗、秋葵、僧鞋菊、万壽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來紅、矮雞冠佐之。
冬以水仙為主,而長春佐之。其木本如紫白丁香、綠萼、玉碟、蜡梅、西府、滇茶、日丹、白梨花,种之牆頭屋角,以遮烈日。

1. 紫白丁香(別名:丁子香、雞舌、紫丁香、百結花)







2. 綠萼(本名:綠萼梅;俗稱:綠梅)












3. 玉碟(梅之一種~~~圖片太少,難以確定~~~,同綠萼的區別,是不是要看花萼?)


4. 臘梅(別名:黄梅花、雪里花、蜡木、蜡花、巴豆花)












5. 西府(本名:西府海棠;別名:海红、子母海棠、小果海棠)












6. 滇茶(別名:海石榴;滇茶,即:滇中茶花;國內的著名品種:十八学士、状元红、皇冠、绯爪芙蓉、茶梅、鸳鸯凤冠、花
露珍等
















7. 日丹(不知道)

8. 白梨花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再談“那些花兒”

我是極愛逛公園的,尤其是財力有限不能時常旅行時,這是最為省錢且有趣的一項消遣。心情欠佳或者沒有緣由的,總是喜歡去香山、植物園、頤和園、北海、天壇……

當然你還要有自由、充裕的時間,須知逛公園,最好是無人時,天大地大,為我獨尊,哈哈!!!旅行也是如此,千萬記得避開人潮洶涌的時段,須知賞花也要看心情,暗香疏影只合一人獨享,否則林逋早駕鶴遁去了~~~

北京這么多公園,近兩年最愛逛的是頤和園~~~這里幾乎一年四季皆有可觀之處,早春看花、夏日納涼、秋令賞葉、寒冬踏雪……在頤和園,切記莫去長廊,人多到不缺你去湊份子,大煞風景不說,還為觀光客添堵,何苦呢?

鐘情萬壽山后山、豳風橋西南、諧趣園一帶……周末要躲開、去時要趕晚,才較為清凈……常攜一冊書,且行且看,嗯……智慧海中,微風徐徐梵鈴悠悠,在此讀書,實乃人生一大快事。

總是要耗到暮色將近,你該不會錯過落日下的萬壽山、溶溶薄霧中的諧趣園。有一夜,哦,當時天色已經暗淡了,近處的路燈撒下昏黃一片,頤和園靜極,灌溉植物的噴灑乍然啟動,簌簌地旋轉著,不片刻,涓涓溪流沿著山壁,一滴……一滴……一滴……清晰地敲擊在石板上,渾然天成的音色,是任何樂器也比擬不出的天籟……

哎……我是沒有那絕妙的文筆,就算有,也不知道誰能寫得出……記得有位小朋友講旅行中的經歷,我要他拍下來,他卻淡淡一笑,“可惜,我拍不下那天下午,風吹過竹林的聲音……”

---------- ----------
好吧,我總是喜歡跑題~~~忽然想到,似乎本文的主題是花才對,當然同頤和園也有莫大關系~~~
抱歉則個,轉入正題!
北京的春天,簡直就是花的世界,無論香山、植物園、北海……除了櫻花、玉蘭、丁香、牡丹、芍藥等等熟悉的,還有更多更多是你根本不知名姓的美麗花朵……尤其是那次去香山,一片片的花海似大幅織錦,爛漫、奢侈、不顧一切地盛放著……

雖然我最愛白色的花,可還是被震住了~~~
當時,用手機拍了近百張照片,想用blog記錄下來,結果一犯懶,不了了之,開了個頭也沒有結尾~~~

再后來,在頤和園讀《警世恒言》,正巧看到《灌園叟晚逢仙女》,轉到這句:“籬門外正對著一個大湖,名為朝天湖,俗名荷花蕩。這湖東連吳淞江,西通震澤,南接龐山湖。湖中景緻,四時晴雨皆宜。秋先於岸傍堆土作堤,廣植桃柳。每至春時,紅綠間發,宛似西湖勝景。”


不禁大叫“好巧”!須知,頤和園西堤仿得正是西湖,那種景致是可以想象的~~~而且文中竟寫了如此多的花!結果我就很抓狂,那些花,我居然不知道它們的樣子~~~當時狠下決心,務必要把文字和花的照片放上blog。當然,花還是要親自賞的,我可不學李敖,愛假貓對著照片沒事意淫~~~

好啦,放上原文吧,簡直美不勝收,啊!真想有一個同樣的花圃~~~

感覺聊齋里有類似的故事:
        
……
  那園周圍編竹為籬,籬上交纏薔薇、荼縻、木香、刺梅、木槿、棣棠、十樣錦、美人蓼、山躑躅、高良薑、白蛺蝶、夜落金錢、纏枝牡丹等類,不可枚舉。遇開放之時,爛如錦屏。遠籬數步,盡植名花異卉。一花未謝,一花又開。向陽設兩扇柴門,門內一條竹徑,兩邊都結柏屏遮護。轉過柏屏,便是三間草堂。房雖草覆,卻高爽寬,窗明亮。堂中掛一幅無名小畫,設一張白木臥榻。桌凳之類,色色潔淨。打掃得地下無纖毫塵垢。堂後精舍數間,臥室在內。那花卉無所不有,十分繁茂。真個四時不謝,八節長春。但見:

  梅標清骨,蘭挺幽芳。茶呈雅灡軦李謝濃妝。杏嬌疏雨,菊傲嚴霜。水仙冰冗玉骨,牡丹國色天香。玉樹亭亭階砌,金蓮冉冉池塘。芍藥芳姿少比,石榴麗質無雙。丹桂飄香月窟,芙蓉冷艷寒江。梨花溶溶夜月,桃花灼灼朝陽。山茶花寶珠稱貴,蠟梅花磬口方香。海棠花西府為上,瑞香花金邊最良。玫瑰杜鵑,爛如雲錦,繡球鬱李,點綴風光。說不盡千般花卉,數不了萬種芬芳。

  籬門外正對著一個大湖,名為朝天湖,俗名荷花蕩。這湖東連吳淞江,西通震澤,南接龐山湖。湖中景緻,四時晴雨皆宜。秋先於岸傍堆土作堤,廣植桃柳。每至春時,紅綠間發,宛似西湖勝景。沿湖遍插芙蓉,湖中種五色蓮花。盛開之日,滿湖錦雲爛熳,香氣襲人,小舟蕩槳採菱,歌聲泠泠。遇斜風微起,偎船競渡,縱橫如飛。柳下漁人,艤船曬網。也有戲魚的,結網的,醉臥船頭的,沒水賭勝的,歡笑之音不絕。那賞蓮游人,畫船簫管鱗集,至黃昏回棹,燈火萬點,間以星影螢光,錯落難辨。深秋時,霜風初起,楓林漸染黃碧,野岸衰柳芙蓉,雜間白蘋紅蓼,掩映水際;蘆葦中鴻雁群集,嘹嚦乾雲,哀聲動人。隆冬天氣,彤雲密佈,六花飛舞,上下一色。那四時景緻,言之不盡。有詩為證:

  朝天湖畔水連天,天唱漁歌即採蓮。
  小小茅堂花萬種,主人日日對花眠。
        ……

張宗子也記過一個愛花人金乳生,和灌園叟這個“護花使者”頗相像:


  金乳生喜蒔草花。住宅前有空地,小河界之。乳生瀕河构小軒三間,縱其趾于北,不方而長,設竹篱經其左。北臨街,筑土牆,牆內砌花欄護其趾。再前,又砌石花欄,長丈余而稍狹。欄前以螺山石壘山披數折,有畫意。


  草木百余本,錯雜蒔之,濃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罌粟、
虞美人為主,而山蘭、素馨、決明佐之。春老以芍藥為主,而西番蓮、土萱、紫蘭、山礬佐之。夏以洛陽花、建蘭為主,而蜀葵、烏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蘭佐之。秋以菊為主,而剪秋紗、秋葵、僧鞋菊、万壽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來紅、矮雞冠佐之。冬以水仙為主,而長春佐之。其木本如紫白丁香、綠萼、玉
碟、蜡梅、西府、滇茶、日丹、白梨花,种之牆頭屋角,以遮烈日。

……

---------- ----------

好啦好啦,開工上花!!!

荼蘼








木香





虎刺梅





木槿







棣棠






十樣錦(唐菖蒲、劍蘭、十三太保)





美人蓼(此花未見,僅見紅蓼)





山躑躅(本名:杜鹃花;別名:山躑躅、紅躑躅、映山紅、山石榴、金達萊、山鵑








高良畺(即杜若;別名地藕、竹叶莲、山竹壳菜





白蛱蝶(待考)



夜落金錢(大圖實在難找;別名:午时花、摇钱树、子午花)



好累呀,明天繼續,說話算話!務必找到書中提到的所有花!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關于巧合

老實講,我常常對自己遇到的那些巧合感到迷惑……
巧合仿佛是在我身上下的一個咒~~~

哎……誰叫發生幾率是如此之高~~~
我總是試圖去問為什么……為什么……但,無解……

舉個例子吧,去年在杭州西湖湖畔錢王祠旁的“明堂杭州国际青年旅舍
”,到達的第一天被生理期折磨得苦不堪言,睡了整整一下午才有精神,點上燈看書,進來了一個女孩子,看樣貌和舉止像是日本人,怕言語不通就沒有打招呼。沒想到她竟會用極流利的中文同我問好,原來她真的是日本人,9月份第一次到中國,目前正在北京大學找論文資料。我想不通,只有短短不到四個月,她的漢語水平竟會如此之高,交流起來毫無障礙,好奇之下詢問她的專業,這位姐姐拿出一張名片,上書幾個字“芝加哥大學東亞系博士班研究生Fumiko Joo”,研究方向是“中國明清小說”……

一聽之下真的是有點不服氣呀,不禁腹誹“一個日本人跑到美國去學中國文學,還是明清小說,太自不量力了”,當時我意氣用事,脫口而出“你學的是這個專業呀……那我考考你吧……”此話一出,她也有些驚訝,隨即笑笑說“好呀”。
轉身我找出李漁李笠翁的《十二樓》,讀過幾本書的中國人恐怕都知道
《肉蒲團》,但這本書我可以很確定它知者寥寥(人民文學的版本起印也不過8000,還都是壓箱底的書),更何況是對一個日本人。可萬萬想不到的是……李漁恰好就是 Joo的具體研究方向,也是她導師的最愛!!!(他導師是純種美國人,愛到將全本《十二樓》和《無聲息》翻成英文),書后附記的一位英文譯者居然是他導師的導師的朋友!算起來,Joo是這個領域的第三代學者~~~

這個考不倒她,我又翻出中華書局版張岱張宗子的《陶庵夢憶·西湖夢尋》——該書是我去上海的頭一天無意中買到的
,就好象老天賜給我的一樣。早前已反復讀過單行本《陶庵夢憶》,想找更好的版本,不意臨走前,就在書店的角落里撇到了,去西湖正可用作旅行指南。嗯……既然白話文沒話說,文言文恐怕可以吧……真的,就再次出乎了我的意料!Joo居然跟我買了同一本書,張宗子也是她喜歡的!!!

這是巧合嗎?
從日本到芝加哥再到中國的北京,我們在北京沒有碰到,茫茫人海中于千里之外的杭州,兩個人竟不期而遇,要知道她的專業在芝加哥大學從碩士到博士也不過九個人。而我后來才知道,她這次到杭州都是計劃外的行程,在寧波時她忽然一個念頭就跑來了西湖……然后,我們相遇在同一家旅社的同一個房間,而第二天她就要走了,我們只有一個晚上碰面,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人生就是這樣的神奇,我倆都有些訝異……

以上巧合,同后面的比起來也算不得什么,更巧的是她正看的書竟然是張愛玲的《紅樓夢魘》!哎……我也有一本!當時倆人都傻眼了~~~
《紅樓夢魘》被我視作畏途,目前為止不敢輕言嘗試。我有一個疑問,她怎么敢啃這本書?Joo說,小學時讀《源氏物語》,看過以后就想怎么會有這么好的書,結果一個人告訴她應該去看看《紅樓夢》,從此Joo便對《紅樓夢》不可自拔,每年都要讀一遍,最開始還要抱著字典用近一年的時間才能啃完,到大學畢業她已經可以通讀中文原版了。這是她最愛的中文小說,以至不敢研究,所謂高山仰止不過如此。也就是到了此時,我才開始真正佩服這個日本女子,因為《紅樓夢》唯有讀到了這個地步,對各個版本熟悉甚至具體到了每一個字、對中華文化有相當的認識,才有資格讀《紅樓夢魘》。
對了,張愛玲也是她所喜歡的近代中文小說家。Joo也不住感嘆,就是在她身邊也碰不到有這么多巧合的人了~~~

就這樣我們徹夜長談,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題,關于白話文小說、關于張愛玲、關于《紅樓夢》、關于西湖、關于李漁……最為讓我感動的巧合是,池田理代子亦是她的大愛!!!我聽Joo講述著,當她還是個小姑娘,臨到《凡爾賽玫瑰》的播出時間,下課后飛奔回家的激動……
所有的巧合化為一個“緣”字。如果她是男人,我會不顧廉恥地倒貼,她的身上具備了我大多數的愛好,以及我所珍視的謙卑、誠懇……
“緣”之一字是交互間絲絲縷縷的牽絆,而最后我們總會各奔東西,哪怕只有短暫的一晚,也彌足珍貴……
我總歸是不大關心后來的后來又發生了什么……
這就是所謂的一緣一會,哪怕沒有再會,也無可遺憾……

又說遠了……說說今天的巧合吧,看阿草給"Superstar"
留言“天啊,你这首卡朋特唤起我14年前的记忆,那时候省下12块钱,就去买了她的纪念专辑,就为了《昨日重现》这一首歌。
今天我才知道Sonic Youth翻唱的
"Superstar",原來出自一張名為"If i were Carpenter"的翻唱合輯,而他的發行年代正是14年前的1994年……


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

搭錯線(6.3update)

真的是太奇怪了……一首Sonic Youth翻唱的“Superstar”,居然令我一瞬間聯想到了《人證》的主題曲“草帽歌”,而不是Carpenters的原版~~~
可是單聽Carpenters,就同
“草帽歌”建立不起任何聯系,搞不懂……

1. Sonic Youth - “Superstar”:聽評論說這好像是電影Juno中的插曲~~~要去看看這部電影了……

主唱像是個gay——我眼光一向夠準~~~去找找他的八卦^^
很喜歡他們處理這支歌的手法,仿佛是欲訴無從訴的隱忍與克制~~~
間奏的電子音效,閉上眼你看到的是川流不息的人潮,是快速流動的影像,光與影在交錯中頃刻逝去……
曾經被我認作的噪音,如今放對了位置,竟然可以產生如此奇妙的音樂效果~~~

2. 《人證》 - “草帽歌”:很小很小的時候看過,幾乎已經忘記了年代。有一幕至今印象深刻,媽媽在山頂扔下草帽的一瞬間,“Mama, do you remember……”同時響起……這似乎是英文在我頭腦中最初的印記……
難道是關鍵詞"do you remember"和"don't you remember"
,令我產生了錯覺?亦或是兩首歌哀傷的基調,有些類似的演繹,令我模糊了彼此的界限?
聽了很久,已經糾纏不清,快分不出來了……

對于這部電影的回憶,并不真切,我不確定看過的具體年代、當時的感受,似乎是很多二手信息讓我不斷地加深印象,它好像一直在我的記憶里,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那首經典的主題曲,甚至是某些細節,比如兩個警察站在山頂看著媽媽……兒子將匕首插進胸口的動作……草帽緩緩地飄落……這部電影對我而言仿佛是由若干片段組成的。
但是又沒有勇氣重看,我知道很多過去我以為的經典,其實都是禁不住推敲的,我害怕那種失望、落空的感覺……
這本身已經是某種暗示了……

3. Carpenters - “Superstar”:哎呀,圓潤的音色,當然是很好聽啦,但感覺同以上兩支沒有一點關系~~~搭錯線搭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