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吃河蟹的季節~~~看陶庵寫《蟹會》,令人食指大動哦~~~
食品不加鹽醋而五味全者,為蚶、為河蟹。
河蟹至十月與稻粱俱肥,殼如盤大,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螾。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一到十月,余與友人兄弟輩立蟹會,期於午後至,煮蟹食只,人六隻,恐冷腥,迭番煮之。從以肥蠟鴨、牛乳酪,碎蚶如琥珀,以鴨汁煮白菜如玉版,果蓏以謝橘、以風栗、以風菱。飲以玉壺冰,蔬以兵坑笋,飯以新余杭白,漱以蘭雪茶。
繇今思之,真如天廚仙供,酒醉飯飽,慚愧慚愧。
陶庵豈止文字精妙,身兼大食家,短短百多字,道出選蟹的竅門,膏蟹之型味,輔之以酒菜蔬果,結以蘭雪茶。蟹為主,余者為賓,襯出膏腴之味,亦無喧賓奪主之勢~~~嗯……這是蟹宴的講究~~~
明代的仕宦子弟真是會享受……遠目……
最近在看《隨園食單》,本想學幾道菜式,看到后面,當初的想法遂放棄。
要照足食單全套做下來,非富則貴,除了極簡單的菜色,皆用足人力、工夫、物料~~~現代人看食單,還是著重“須知單”、“戒單”,及一些簡單的菜肴,這是極有實用價值的~~~
既然提到袁枚,就引一段他對米飯的看法吧:
粥飯本也,余菜末也。本立而道生。作《飯粥單》。
飯
王莽雲:“鹽者,百肴之將。”
余則曰:“飯者,百味之本。”
《詩》稱:“釋之溲溲,蒸之浮浮。”是古人亦吃蒸飯。
然終嫌米汁不在飯中。善煮飯者,雖煮如蒸,依舊顆粒分明,入口軟糯。
其訣有四:
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觀音秈”,或“桃花秈”,春之極熟,霉天風攤播之,不使惹霉發疹。
一要善淘,淘米時不惜工夫,用手揉擦,使水從籮中淋出,竟成清水,無復米色。
一要用火,先武後文,悶起得宜。
一要相米放水,不多不少,燥濕得宜。
往往見富貴人家,講菜不講飯,逐末忘本,真為可笑。余不喜湯澆飯,惡失飯之本味故也。湯果佳,寧一口吃湯,一口吃飯,分前後食之,方兩全其美。不得已,則用茶、用開水淘之,猶不奪飯之正味。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
嗯……最喜歡這一句: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