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 Ekdahl嫩嫩地小嗓子~~~
我想任誰也想不到這樣嬌嗲的聲音會從一個三十余歲的女人口中發出~~~
想起旁人得知她年齡後吃驚的樣子,那錯愕的表情簡直太有趣了~~~
不過,這幾年的專輯裏,她的聲音竟然和年齡匹配起來,感覺還真有點怪。
我想一輩子能和Lolita沾上邊,還渾然天成讓你挑不出什麼問題的,恐怕只有Jane Birkin了吧~~~
很奇怪,那個聽起來悶聲悶氣的樂器到底是什麼呀~~~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Concierto para Quinteto - Astor Piazzolla
最喜歡的始終是Concierto para Quinteto (1986年《Tango: Zero Hour》第三曲)。
Milonga for Three當然也不錯,只是壓抑得連喘口氣的機會都不給,聽多了容易內傷~~~可惜我只有ape沒有mp3,沒辦法拿出來放~~~對了,如果去下《春光乍泄》的原聲盤,會不會有mp3版本?去找找看~~~
注:Google說Concierto para Quinteto意為“五重奏協奏曲”。
很好,我就喜歡無標題曲目~~~不會被限制住~~~
Milonga for Three當然也不錯,只是壓抑得連喘口氣的機會都不給,聽多了容易內傷~~~可惜我只有ape沒有mp3,沒辦法拿出來放~~~對了,如果去下《春光乍泄》的原聲盤,會不會有mp3版本?去找找看~~~
注:Google說Concierto para Quinteto意為“五重奏協奏曲”。
很好,我就喜歡無標題曲目~~~不會被限制住~~~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Rough Dancer and The Cyclical Night(狂舞者與不歇的夜)
* 演出者:Astor Piazzolla手風琴∕ Fernando Suarez Paz小提琴∕ Pablo Zinger 鋼琴∕ Paquito D'Rivera alto薩克斯風、豎笛∕ Andy Gonzalez 貝斯∕ Rodolfo Alchourron 電吉他
* 曲目:
01. Prologue (Tango Apasionado)
02. Milonga For Three
03. Street Tango
04. Milonga Picaresque
05. Knife Fight
06. Leonora's Song
07. Prelude To The Cyclical Night (Part One)
08. Butcher's Death
09. Leijia's Game
10. Milonga For Three (Reprise)
11. Bailongo
12. Leonora's Love Theme
13. Finale (Tango Apasionado)
14. Prelude To The Cyclical Night (Part Two)
* 編號:Warner-Nonesuch 7559-79515-2
* (P) 2000 黃哲嶔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狂舞者與不歇的夜(熱情探戈) - Rough Dancer and The Cyclical Night (Tango Apasionado)
這部《狂舞者與不歇的夜》原本是為Hispanic美國藝術中心製作的節目「熱情探戈」所作的音樂。其中包含了William Finn所填的歌詞,並經Graciela Daniele與Jim Lewis改寫。整部作品的構思、編舞與導演都是由Graciela Daniele一手包辦。至於何謂「狂舞者與不歇的夜」?是否為「徹夜狂舞」之意,不得而知。由於並沒有充足的資料可以解說,因此只要意會即可,不必言傳了!
專集中附錄了以下兩段曾與皮亞佐拉共事過的樂手所說得話,對於瞭解這張專集有著絕對的必要性,茲翻譯如下:
這是一張以鏡子及玻璃所組成迷宮一般的專集。在此皮亞佐拉追溯探戈的歷史,回到舊布宜諾斯.艾利斯外圍的妓院piringundines。皮亞佐拉想像探戈的先驅波吉斯(Jorge Luis Borges)正尋思著泥濘卻又華麗,屬於cuchilleros(製餐刀匠)與compadritos(皮條客、娼妓的情夫)的世界,這裡有著短刀相向與跳著快速節奏的人、狂舞著米隆加(milongas)與粗聲吹著蘆笛的人。皮亞佐拉也在此同時回顧了自己。如同他所作的,也重回以前寫過的旋律、熟悉的姿態,以及,猶如舞者般的緊緊擁抱、來回旋轉、旋轉、轉……。這些屬於世紀轉折之際的曲調,同時也宣佈了五、六十年之後皮亞佐拉所要做的音樂。在此,時間正輪迴著。就在某個陰影暗處,波吉斯以一種反諷的笑容,認同了。
一天清早Suarez Paz和我正打算修飾作品的一些粗糙的部份,這時皮亞佐拉正好闖近來門來。(真的,生命有時正像一些二流的電影。)「你們倆個在幹什麼?南茜告訴我說你們在這裡,我告訴她如果你們倆個要想『修改』任何部份,我將會斃了你們!」嘿,他就是這樣的人,當我們錄製《探戈:零時零分》專集時,他花好幾天的時間和我們爭論小提琴的聲音如何如何。「呀,但是《探戈:零時零分》需要清晰的觀點;而這張唱片需要的是鄉愁之夢裡的陰暗氣質。它需要半醉半醒的音樂家在妓院中演奏」他一邊瞄著錄音室一邊說著。「將它轉化為室內樂,彷彿今晚你要和波吉斯(Jorge Luis Borges)一起吃晚餐」。Suarez Paz毫不懷疑地聳聳肩,並喃喃自語地說著他的神,而他將永遠無法預期皮亞佐拉會如何。我可能會大笑,皮亞佐拉便請我們一起出去喝酒。在世紀的轉變之初,布宜諾斯艾利斯在地理上或歷史上都不是一個特定區域,看看波吉斯的書便可知曉。一九八七年九月的一個早晨在紐約,我們體驗了這個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天才如何嚴苛地對待其作品。
其實細聽之下,這張專集與皮亞佐拉的其他作品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一樣的浪漫多愁,搖曳著濃濃的愁緒。不過因為由SONY-CBS旗下的Paquito D'Rivera加入了豎笛與薩克斯風的演奏,而使專集呈現不同的風情。一般探戈音樂中很少使用薩克斯風,這張專集大概算是異數!
『nani插話:哎……其實,我很討厭薩克斯~~~感覺它的出現是該專輯唯一的敗筆~~~』
薩克斯風為爵士樂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一如同手風琴是探戈音樂最具代表性的樂器。由於樂器的特殊音色與其最適合發聲的音階與音型塑造了樂器的形象,進而塑造了人們對此類型音樂的印象。雖然薩克斯風在專集中佔的比例並不高,但卻令人印象深刻,彷彿是爵士樂與探戈的大融合,對於同時喜愛探戈與爵士樂的人,應該都會油然而生一種奇異的快感。(註:爵士樂與探戈音樂相結合的例子並不多,少數的例子之一便是由皮亞佐拉與爵士電顫琴手Gary Burton聯合領軍的六重奏,於瑞士蒙特利爾音樂節(Montreux Festival)的現場演出錄音。這張唱片由華納所出版,其中滿是皮亞佐拉式風格的濃郁探戈味,早已蓋過了爵士樂的部份,令人難以將其歸類為爵士樂。)
前面Fernando Gonzales提到:「這是一張以鏡子及玻璃所組成迷宮一般的專集。」因為它以十四段樂曲構成,其中部份樂曲可以兩兩對應,構成了彷彿鏡子反射一般的樂章結構:第一首的「序奏(熱情探戈)」與第十三首的「終曲(熱情探戈)」可相互呼應,第二首與第十首分別為「三人米隆加」與「三人米隆加(再現)」,第六首「雷奧諾瓦之歌」,而第十二首為「雷奧諾瓦之愛的主題」,第七首與第十四首的分別為「不歇的夜前奏曲」第一部與第二部。(在古典音樂中也可見到這樣以曲名對應的例子。例如共七個樂章的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Ein deutsches Requiem)中,第一曲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對應第七首「在主裏死的人有福了」,第三曲「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對應第四曲的「萬軍之耶和華」,而第五曲的「你們心理竟充滿憂愁」彷彿對應著第六曲「我們在這裡本沒有長存的城」。)
專集的錄音原本由American Clave發行,近兩年Nonesuch取得授權又再次發行(其它尚包括《探戈:零時零分》"Tango: Zero Hour"與《爭執》"La Camorra"兩張專集)。就其音樂本身而論,它在皮亞佐拉的創作中也許並不十分突出,但由於是具有完整創作概念的劇場作品,因此仍可在皮亞佐拉作品全集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轉自:Charles' Tango 我的《探.戈》
* 曲目:
01. Prologue (Tango Apasionado)
02. Milonga For Three
03. Street Tango
04. Milonga Picaresque
05. Knife Fight
06. Leonora's Song
07. Prelude To The Cyclical Night (Part One)
08. Butcher's Death
09. Leijia's Game
10. Milonga For Three (Reprise)
11. Bailongo
12. Leonora's Love Theme
13. Finale (Tango Apasionado)
14. Prelude To The Cyclical Night (Part Two)
* 編號:Warner-Nonesuch 7559-79515-2
* (P) 2000 黃哲嶔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狂舞者與不歇的夜(熱情探戈) - Rough Dancer and The Cyclical Night (Tango Apasionado)
這部《狂舞者與不歇的夜》原本是為Hispanic美國藝術中心製作的節目「熱情探戈」所作的音樂。其中包含了William Finn所填的歌詞,並經Graciela Daniele與Jim Lewis改寫。整部作品的構思、編舞與導演都是由Graciela Daniele一手包辦。至於何謂「狂舞者與不歇的夜」?是否為「徹夜狂舞」之意,不得而知。由於並沒有充足的資料可以解說,因此只要意會即可,不必言傳了!
專集中附錄了以下兩段曾與皮亞佐拉共事過的樂手所說得話,對於瞭解這張專集有著絕對的必要性,茲翻譯如下:
這是一張以鏡子及玻璃所組成迷宮一般的專集。在此皮亞佐拉追溯探戈的歷史,回到舊布宜諾斯.艾利斯外圍的妓院piringundines。皮亞佐拉想像探戈的先驅波吉斯(Jorge Luis Borges)正尋思著泥濘卻又華麗,屬於cuchilleros(製餐刀匠)與compadritos(皮條客、娼妓的情夫)的世界,這裡有著短刀相向與跳著快速節奏的人、狂舞著米隆加(milongas)與粗聲吹著蘆笛的人。皮亞佐拉也在此同時回顧了自己。如同他所作的,也重回以前寫過的旋律、熟悉的姿態,以及,猶如舞者般的緊緊擁抱、來回旋轉、旋轉、轉……。這些屬於世紀轉折之際的曲調,同時也宣佈了五、六十年之後皮亞佐拉所要做的音樂。在此,時間正輪迴著。就在某個陰影暗處,波吉斯以一種反諷的笑容,認同了。
——Fernando Gonzales
一天清早Suarez Paz和我正打算修飾作品的一些粗糙的部份,這時皮亞佐拉正好闖近來門來。(真的,生命有時正像一些二流的電影。)「你們倆個在幹什麼?南茜告訴我說你們在這裡,我告訴她如果你們倆個要想『修改』任何部份,我將會斃了你們!」嘿,他就是這樣的人,當我們錄製《探戈:零時零分》專集時,他花好幾天的時間和我們爭論小提琴的聲音如何如何。「呀,但是《探戈:零時零分》需要清晰的觀點;而這張唱片需要的是鄉愁之夢裡的陰暗氣質。它需要半醉半醒的音樂家在妓院中演奏」他一邊瞄著錄音室一邊說著。「將它轉化為室內樂,彷彿今晚你要和波吉斯(Jorge Luis Borges)一起吃晚餐」。Suarez Paz毫不懷疑地聳聳肩,並喃喃自語地說著他的神,而他將永遠無法預期皮亞佐拉會如何。我可能會大笑,皮亞佐拉便請我們一起出去喝酒。在世紀的轉變之初,布宜諾斯艾利斯在地理上或歷史上都不是一個特定區域,看看波吉斯的書便可知曉。一九八七年九月的一個早晨在紐約,我們體驗了這個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天才如何嚴苛地對待其作品。
——Kip Hanrahan(專集製作人)
其實細聽之下,這張專集與皮亞佐拉的其他作品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一樣的浪漫多愁,搖曳著濃濃的愁緒。不過因為由SONY-CBS旗下的Paquito D'Rivera加入了豎笛與薩克斯風的演奏,而使專集呈現不同的風情。一般探戈音樂中很少使用薩克斯風,這張專集大概算是異數!
『nani插話:哎……其實,我很討厭薩克斯~~~感覺它的出現是該專輯唯一的敗筆~~~』
薩克斯風為爵士樂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一如同手風琴是探戈音樂最具代表性的樂器。由於樂器的特殊音色與其最適合發聲的音階與音型塑造了樂器的形象,進而塑造了人們對此類型音樂的印象。雖然薩克斯風在專集中佔的比例並不高,但卻令人印象深刻,彷彿是爵士樂與探戈的大融合,對於同時喜愛探戈與爵士樂的人,應該都會油然而生一種奇異的快感。(註:爵士樂與探戈音樂相結合的例子並不多,少數的例子之一便是由皮亞佐拉與爵士電顫琴手Gary Burton聯合領軍的六重奏,於瑞士蒙特利爾音樂節(Montreux Festival)的現場演出錄音。這張唱片由華納所出版,其中滿是皮亞佐拉式風格的濃郁探戈味,早已蓋過了爵士樂的部份,令人難以將其歸類為爵士樂。)
前面Fernando Gonzales提到:「這是一張以鏡子及玻璃所組成迷宮一般的專集。」因為它以十四段樂曲構成,其中部份樂曲可以兩兩對應,構成了彷彿鏡子反射一般的樂章結構:第一首的「序奏(熱情探戈)」與第十三首的「終曲(熱情探戈)」可相互呼應,第二首與第十首分別為「三人米隆加」與「三人米隆加(再現)」,第六首「雷奧諾瓦之歌」,而第十二首為「雷奧諾瓦之愛的主題」,第七首與第十四首的分別為「不歇的夜前奏曲」第一部與第二部。(在古典音樂中也可見到這樣以曲名對應的例子。例如共七個樂章的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Ein deutsches Requiem)中,第一曲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對應第七首「在主裏死的人有福了」,第三曲「耶和華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對應第四曲的「萬軍之耶和華」,而第五曲的「你們心理竟充滿憂愁」彷彿對應著第六曲「我們在這裡本沒有長存的城」。)
專集的錄音原本由American Clave發行,近兩年Nonesuch取得授權又再次發行(其它尚包括《探戈:零時零分》"Tango: Zero Hour"與《爭執》"La Camorra"兩張專集)。就其音樂本身而論,它在皮亞佐拉的創作中也許並不十分突出,但由於是具有完整創作概念的劇場作品,因此仍可在皮亞佐拉作品全集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轉自:Charles' Tango 我的《探.戈》
一個人的雙人舞:The Rough Dancer and Cyclical Night - 仰製作
很難用言語來形容他的音樂,困窘的辭藻在此時猶如盲人摸象,想要將全貌勾勒出來,是一件如此自不量力的事情。
Astor Piazzolla(1921-1992),阿根廷作曲家,手風琴大師。出生於阿根廷、成長於紐約,學習與生活背景的關係,使他的探戈音樂揉進了古典和爵士等元素,打破了傳統探戈的窠臼、開創了該樂種的新範疇,新探戈( Neuvo Tango )一詞,也就這樣應運而生。
探戈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的阿根廷,當時來自各國的移民在白天的辛勤工作後,聚集在酒吧、妓院等處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排遣離鄉背景的失意與落魄。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度,但音樂與舞蹈把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融合在一起,成為他們共通的語言,也成了底層生活的最佳寫照。
追本溯源,它應該至少包含了阿根廷原住民的Milonga舞曲、古巴的Habanera, 以及黑奴所帶進來的非洲Candombe 舞,在這些複雜血統的交錯下,慢慢的演變成了阿根廷獨有的探戈文化。由於參與發源的角色與環境使然、剛開始探戈是不被上流社會所接受的低下舞蹈,它充斥著太多的情慾、暴力,外放的熱力與舞姿,成了當時保守階層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異端,而如今,它則諷刺的回頭佔領了那塊高不可攀的聖殿。
任何事物若長久缺乏新的破壞與刺激,則難免僵化,探戈在漫漫的時間長河裡,也當然的遇到了這樣的問題。Piazzolla 的出現,讓探戈音樂的風貌有了不同的變化,他將古典、流行等新血注入,拓展其原本只適於伴舞的侷限,增加了其獨立性與立體感。然而這樣悖於傳統的破壞,起初也照樣受到保守勢力的打壓,認為該行徑與背叛無異,但到頭來,時間還是給了他證明自己的機會。
《The Rough Dancer and Cyclical Night》是Piazzolla晚年最具傳奇性的三張錄音室作品之一,原是他為西班牙美國藝術中心製作的舞劇《熱情探戈》(Tango Apasionado)所譜寫的作品。
在這張專輯中,他構築了一個迷離的絢爛世界,哀傷、頹廢、絕望的氣味像是誘捕迷途小蟲的的幻象,讓聽者甘之如飴的掉落陷阱中。首尾呼應的曲目編排,使得聆聽的經驗像是劇中不停跳著的舞者,身不由己的轉著,斑斕的愁緒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想擺脫只是徒呼負負。
這張專輯是屬於夜晚的,屬於一個人的,即便它是探戈,是需要兩個人才能跳的舞,但 Piazzolla 卻讓它成了一個人也能完成的雙人舞。如果你有顆碎得滿地的心,它適合陪著你含淚撿拾、等待復原;如果你有濃得揪心的愁,它可以陪著你低頭啜飲,品嚐甜美之前的苦澀。
轉自:仰製作
Astor Piazzolla(1921-1992),阿根廷作曲家,手風琴大師。出生於阿根廷、成長於紐約,學習與生活背景的關係,使他的探戈音樂揉進了古典和爵士等元素,打破了傳統探戈的窠臼、開創了該樂種的新範疇,新探戈( Neuvo Tango )一詞,也就這樣應運而生。
探戈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的阿根廷,當時來自各國的移民在白天的辛勤工作後,聚集在酒吧、妓院等處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排遣離鄉背景的失意與落魄。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度,但音樂與舞蹈把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融合在一起,成為他們共通的語言,也成了底層生活的最佳寫照。
追本溯源,它應該至少包含了阿根廷原住民的Milonga舞曲、古巴的Habanera, 以及黑奴所帶進來的非洲Candombe 舞,在這些複雜血統的交錯下,慢慢的演變成了阿根廷獨有的探戈文化。由於參與發源的角色與環境使然、剛開始探戈是不被上流社會所接受的低下舞蹈,它充斥著太多的情慾、暴力,外放的熱力與舞姿,成了當時保守階層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異端,而如今,它則諷刺的回頭佔領了那塊高不可攀的聖殿。
任何事物若長久缺乏新的破壞與刺激,則難免僵化,探戈在漫漫的時間長河裡,也當然的遇到了這樣的問題。Piazzolla 的出現,讓探戈音樂的風貌有了不同的變化,他將古典、流行等新血注入,拓展其原本只適於伴舞的侷限,增加了其獨立性與立體感。然而這樣悖於傳統的破壞,起初也照樣受到保守勢力的打壓,認為該行徑與背叛無異,但到頭來,時間還是給了他證明自己的機會。
《The Rough Dancer and Cyclical Night》是Piazzolla晚年最具傳奇性的三張錄音室作品之一,原是他為西班牙美國藝術中心製作的舞劇《熱情探戈》(Tango Apasionado)所譜寫的作品。
在這張專輯中,他構築了一個迷離的絢爛世界,哀傷、頹廢、絕望的氣味像是誘捕迷途小蟲的的幻象,讓聽者甘之如飴的掉落陷阱中。首尾呼應的曲目編排,使得聆聽的經驗像是劇中不停跳著的舞者,身不由己的轉著,斑斕的愁緒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想擺脫只是徒呼負負。
這張專輯是屬於夜晚的,屬於一個人的,即便它是探戈,是需要兩個人才能跳的舞,但 Piazzolla 卻讓它成了一個人也能完成的雙人舞。如果你有顆碎得滿地的心,它適合陪著你含淚撿拾、等待復原;如果你有濃得揪心的愁,它可以陪著你低頭啜飲,品嚐甜美之前的苦澀。
轉自:仰製作
王家衛談《春光乍泄》音樂及Piazzolla
關於電影
對我來說,電影總是關於光影與聲音,而音樂正是聲音的一部分。
忘不了的事
1996年的6月,我開始在阿根廷拍片,耶誕節的前兩天才回到香港,而從那時起,我對這個國家的記憶也日漸模糊。真正停留在我心頭的是聲音:我自己設法學會的初淺西班牙文單字、仿佛滲入空氣般無所不在的足球評論、La Boca人行道旁的Salsa樂團、Bar Sur裏的探戈音樂,以及lgyasu瀑布所發出的聲響。我得做張原聲帶才行!
被Veloso的音樂所感動
1996年6月22日我第一次來到阿根廷。在這趟行程之前,我聽了許多南美音樂,也買了Caetano Veloso 的《Fima Estampa so Vice》專輯。Veloso深深的感動了我。專輯除了“Cucurrucucu Palomg”一曲外,其餘均以葡萄牙文演唱。我知道這首歌,它在六○年代的香港相當流行,我決定以它來做為劇中主角黎耀輝(由梁朝偉飾)踏進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前的預兆。
神秘的鴿子
我找人為我翻譯“Cucurrucucu Paloma”這件事至少煩了五次,每次翻譯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不過每個人都同意這是一首與鴿子有關的歌(西班牙文Paloma就是鴿子的意思)。真有趣!
水平欲念的垂直表達
探戈與我想像的差別頗大,這種音樂、技巧、氣氛……有人曾形容它是一種“水平欲念的垂直表達”。在與探戈音樂的小小相處中,我終於明白那個人確實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
奇跡
Carlos與Allcia這隊來自卡薩布蘭加探戈酒吧(Casablance Tango Bar)的舞者,實在是太完美了。但那個表演場所有點太大、價格也太高,於是我們最後只好前往比較小、但氣氛好、拍攝可能性也較大的Bar Sur……結果出乎意料的事情開始發生:當我們為張國榮的夥伴一角試鏡時,Carlos又出現了。這真是棒的令人難以置信,這對舞者及他們的樂團,很快地便轉移陣地到Bar Sur 來演出。
前奏響起
1996年8月在前往阿根廷拍片的途中,彭綺華(我們的製片)給了我她在阿姆斯特丹機場挑的兩張Astor Piazzolla 的CD。這真是命中註定。我在機場上聽了他的音樂,我聽到某些在探戈音樂之外的東西;那是這座城市的節奏,這部電影的節奏。
獲得祝福
我與已故的Piazzolla 之子Daniel討論音樂版權的問題。可以理解地,他對一個無知的香港導演,想在新片中使用他父親的音樂感到十分好奇。“我認為我的作品若缺少了你父親的音樂便無法完整。”我告訴他。“而更進一步,我想將這些好音樂介紹給亞洲觀眾。”這次的見面令人愉快,而我也得到了Daniel Piazzolla的祝福。
含淚的歎息
哎,現金用完了,八星期的工作天延長為四個月,我們有限的預算只能買到“Prologue (Tango Apasionado)”一曲的版權,而為了讓影片更完整,我還需要“Finale (Tango Apasionado)”這首歌,同時我也愛死了“Milonga For 3”。回到香港之後,我們發現事實上仍有些余錢。於是我走進彭綺華的辦公室歎息說:“讓我們把另外兩首歌也弄到手。”
(nani補充:音樂出自Rough Dancer and The Cyclical Night (Tango Apasionado)
)
往日情懷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阿根廷令人聯想起放逐的景象與懷舊的感覺。在當地拍片也令電影逐漸朝著那個方向進行。我在去阿根廷之前甚至不曉得有Milonga的存在,但在那兒,我漸漸明白。探戈是一種儀式,而Milonga才是靈魂。
朋友、朋友……朋友?
在不聽“遠離La Boca”的勸阻之下,我們開始與這個地方談起戀愛。一開始我們十分地小心謹慎,因為太多人告訴我們在La Boca拍戲可能會犧牲頗大,而事實也證明這個比喻一點都不誇張。一晚我們開始在“三個朋友”(3 Amigos)的店門外拍戲,很快地,我們便被邀請到店裏拍攝,結果這場戲拍了一整天,然後是第二天、第三天,而我們每次光顧的索價也由100披索很快地漲到200、500披索。最後一晚,當我們在拍攝張震離開梁朝偉前往El Fin Del Mundo時,價格已躍升至1800披索。那裏的人大概也感覺到那是我們無法欠缺的最後一夜。
生命的未知真相
為了搭配“三個朋友”的那場戲,我們邀請了一個樂團出外景並做事後的錄音。老實說這不是一個很專業的樂團,他們只是出現並演奏了幾首歌而已。到今天,我還不曉得這些歌是他們原創或是翻唱的,我甚至連歌名也不知道。
美妙的東西
1996年的10月14日張國榮離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當時電影只完成了三分之二,而整個拍攝小組都想回香港。我不想留在飯店,於是便到市內去溜達。我在Avenue de Corrientes買了一張Frank Zappa的唱片。對我來說Frank Zappa一直只是個名字而已,我從來沒有聽過他的音樂。但基於一種全然的直覺,我想這裏頭可能有些很棒的東西。
給Frank Zappa
Frank Zappa,怎麼我們今時今日才得以相遇呢?
壞男孩
對我來說,Frank Zappa與Astor Piazzolla在他們各自的文化中是極相似的人物。他們都是壞男孩,以新的生命感令音樂更豐富。
酒醉、心碎
1997年的2月,我們的攝影指導杜可風來到我的辦公室。他因為再一次的失戀而沮喪、酒醉。我放Frank Zappa的“I’ve Been In You”給他聽。我們在那兒坐了四個鐘頭,反復地聽著這首歌。有兩個小時杜可風都待在廁所裏,是哭是睡,我仍弄不清楚。
關於Frank Zappa的唱片
今天,我已經擁有超過30張的Frank Zappa唱片。
尋找電影名稱
這部電影完全是來自Manuel Puig的《Buenos Aires Affair》這本書,我非常喜歡這個名稱,而且老是想在我的一部電影中用上它。然後,在我結束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拍攝工作後,我才發現這部片子其實與這個城市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也因此我珍愛許久的電影名稱也就無用武之地了,而且我必須想一個新的名字。
朋友的好處
當Frank Zappa的“Happy Together”因版權問題複雜而使用無望時,我轉而請求我的朋友鐘定一翻唱這首歌。Danny在七○年代時曾擁有自己的樂團(叫做The New Topnotes),而我們的合作關係打從我的電影《熱血男兒》(本名《旺角卡門》)就已經開始。對我而言,Danny就是香港的Frank Zappa。
Happy Together
坎城影展的選片員是群非常認真的人。有兩個禮拜的時間,他們一直以緊急電話告訴我他們需要確定這部電影名稱。結果在截止日期,也就是1997年4月16日當天,我非常開心地為電影取了“Happy Together”這個英文名字。乾杯
轉自:探戈是儀式,Milonga才是靈魂 - 王家衛談《春光乍泄》音樂及Piazzolla
注:嗯……感覺王家衛對音樂的判斷跟我的感覺挺合拍,哎……我也愛死了Milonga for 3~~~;底色是我加的~~~;看完這篇手記,感覺當初自己對《春光乍泄》的判斷是準確的。
對我來說,電影總是關於光影與聲音,而音樂正是聲音的一部分。
忘不了的事
1996年的6月,我開始在阿根廷拍片,耶誕節的前兩天才回到香港,而從那時起,我對這個國家的記憶也日漸模糊。真正停留在我心頭的是聲音:我自己設法學會的初淺西班牙文單字、仿佛滲入空氣般無所不在的足球評論、La Boca人行道旁的Salsa樂團、Bar Sur裏的探戈音樂,以及lgyasu瀑布所發出的聲響。我得做張原聲帶才行!
被Veloso的音樂所感動
1996年6月22日我第一次來到阿根廷。在這趟行程之前,我聽了許多南美音樂,也買了Caetano Veloso 的《Fima Estampa so Vice》專輯。Veloso深深的感動了我。專輯除了“Cucurrucucu Palomg”一曲外,其餘均以葡萄牙文演唱。我知道這首歌,它在六○年代的香港相當流行,我決定以它來做為劇中主角黎耀輝(由梁朝偉飾)踏進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前的預兆。
神秘的鴿子
我找人為我翻譯“Cucurrucucu Paloma”這件事至少煩了五次,每次翻譯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不過每個人都同意這是一首與鴿子有關的歌(西班牙文Paloma就是鴿子的意思)。真有趣!
水平欲念的垂直表達
探戈與我想像的差別頗大,這種音樂、技巧、氣氛……有人曾形容它是一種“水平欲念的垂直表達”。在與探戈音樂的小小相處中,我終於明白那個人確實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
奇跡
Carlos與Allcia這隊來自卡薩布蘭加探戈酒吧(Casablance Tango Bar)的舞者,實在是太完美了。但那個表演場所有點太大、價格也太高,於是我們最後只好前往比較小、但氣氛好、拍攝可能性也較大的Bar Sur……結果出乎意料的事情開始發生:當我們為張國榮的夥伴一角試鏡時,Carlos又出現了。這真是棒的令人難以置信,這對舞者及他們的樂團,很快地便轉移陣地到Bar Sur 來演出。
前奏響起
1996年8月在前往阿根廷拍片的途中,彭綺華(我們的製片)給了我她在阿姆斯特丹機場挑的兩張Astor Piazzolla 的CD。這真是命中註定。我在機場上聽了他的音樂,我聽到某些在探戈音樂之外的東西;那是這座城市的節奏,這部電影的節奏。
獲得祝福
我與已故的Piazzolla 之子Daniel討論音樂版權的問題。可以理解地,他對一個無知的香港導演,想在新片中使用他父親的音樂感到十分好奇。“我認為我的作品若缺少了你父親的音樂便無法完整。”我告訴他。“而更進一步,我想將這些好音樂介紹給亞洲觀眾。”這次的見面令人愉快,而我也得到了Daniel Piazzolla的祝福。
含淚的歎息
哎,現金用完了,八星期的工作天延長為四個月,我們有限的預算只能買到“Prologue (Tango Apasionado)”一曲的版權,而為了讓影片更完整,我還需要“Finale (Tango Apasionado)”這首歌,同時我也愛死了“Milonga For 3”。回到香港之後,我們發現事實上仍有些余錢。於是我走進彭綺華的辦公室歎息說:“讓我們把另外兩首歌也弄到手。”
(nani補充:音樂出自Rough Dancer and The Cyclical Night (Tango Apasionado)
)
往日情懷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阿根廷令人聯想起放逐的景象與懷舊的感覺。在當地拍片也令電影逐漸朝著那個方向進行。我在去阿根廷之前甚至不曉得有Milonga的存在,但在那兒,我漸漸明白。探戈是一種儀式,而Milonga才是靈魂。
朋友、朋友……朋友?
在不聽“遠離La Boca”的勸阻之下,我們開始與這個地方談起戀愛。一開始我們十分地小心謹慎,因為太多人告訴我們在La Boca拍戲可能會犧牲頗大,而事實也證明這個比喻一點都不誇張。一晚我們開始在“三個朋友”(3 Amigos)的店門外拍戲,很快地,我們便被邀請到店裏拍攝,結果這場戲拍了一整天,然後是第二天、第三天,而我們每次光顧的索價也由100披索很快地漲到200、500披索。最後一晚,當我們在拍攝張震離開梁朝偉前往El Fin Del Mundo時,價格已躍升至1800披索。那裏的人大概也感覺到那是我們無法欠缺的最後一夜。
生命的未知真相
為了搭配“三個朋友”的那場戲,我們邀請了一個樂團出外景並做事後的錄音。老實說這不是一個很專業的樂團,他們只是出現並演奏了幾首歌而已。到今天,我還不曉得這些歌是他們原創或是翻唱的,我甚至連歌名也不知道。
美妙的東西
1996年的10月14日張國榮離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當時電影只完成了三分之二,而整個拍攝小組都想回香港。我不想留在飯店,於是便到市內去溜達。我在Avenue de Corrientes買了一張Frank Zappa的唱片。對我來說Frank Zappa一直只是個名字而已,我從來沒有聽過他的音樂。但基於一種全然的直覺,我想這裏頭可能有些很棒的東西。
給Frank Zappa
Frank Zappa,怎麼我們今時今日才得以相遇呢?
壞男孩
對我來說,Frank Zappa與Astor Piazzolla在他們各自的文化中是極相似的人物。他們都是壞男孩,以新的生命感令音樂更豐富。
酒醉、心碎
1997年的2月,我們的攝影指導杜可風來到我的辦公室。他因為再一次的失戀而沮喪、酒醉。我放Frank Zappa的“I’ve Been In You”給他聽。我們在那兒坐了四個鐘頭,反復地聽著這首歌。有兩個小時杜可風都待在廁所裏,是哭是睡,我仍弄不清楚。
關於Frank Zappa的唱片
今天,我已經擁有超過30張的Frank Zappa唱片。
尋找電影名稱
這部電影完全是來自Manuel Puig的《Buenos Aires Affair》這本書,我非常喜歡這個名稱,而且老是想在我的一部電影中用上它。然後,在我結束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拍攝工作後,我才發現這部片子其實與這個城市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也因此我珍愛許久的電影名稱也就無用武之地了,而且我必須想一個新的名字。
朋友的好處
當Frank Zappa的“Happy Together”因版權問題複雜而使用無望時,我轉而請求我的朋友鐘定一翻唱這首歌。Danny在七○年代時曾擁有自己的樂團(叫做The New Topnotes),而我們的合作關係打從我的電影《熱血男兒》(本名《旺角卡門》)就已經開始。對我而言,Danny就是香港的Frank Zappa。
Happy Together
坎城影展的選片員是群非常認真的人。有兩個禮拜的時間,他們一直以緊急電話告訴我他們需要確定這部電影名稱。結果在截止日期,也就是1997年4月16日當天,我非常開心地為電影取了“Happy Together”這個英文名字。乾杯
轉自:探戈是儀式,Milonga才是靈魂 - 王家衛談《春光乍泄》音樂及Piazzolla
注:嗯……感覺王家衛對音樂的判斷跟我的感覺挺合拍,哎……我也愛死了Milonga for 3~~~;底色是我加的~~~;看完這篇手記,感覺當初自己對《春光乍泄》的判斷是準確的。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Milonga is coming - Astor Piazzolla (with Gary Burton)
音樂會第一支Tango,也是The New Tango中最愛的一曲。
怎樣的感覺呢?
甜。
像清洌的甘蔗汁。
突發奇想,如果親愛的Mia 將之改編,會是什麼樣子?
真是期待呢~~~相信那一定是最完美的組合~~~
怎樣的感覺呢?
甜。
像清洌的甘蔗汁。
突發奇想,如果親愛的Mia 將之改編,會是什麼樣子?
真是期待呢~~~相信那一定是最完美的組合~~~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花草篇(02. 春)
寫帖子時,我常會閉上眼去想象,什麼花該放在什麼位置上,要使布局做到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是極不容易的事情;還要想想用什麼樣的色彩去搭配……顏色太雜不好,單調也不好……當然,如何種植,進一步要種得好,那就是科學了……應該去實踐一下,園藝是大學問~~~
嗯……,別看“花草篇”文字、圖片很少,卻費盡心思。常常寫一個blog要用七八個鐘頭,網上資料錯訛頗多,須去偽存真、反復查對。最難的是,很多花乍看上去很相似,深究起來天差地別;又或者罌粟和虞美人,名字完全沒關聯,居然同屬罌粟科,差別極細微~~~找圖片也難,百度、google、yahoo三個搜索引擎,十幾二十頁地翻,一張張看一張張篩,再下載、改圖、上傳……
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漸漸發現即便陶庵寫了很多花,也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哎……想想看,世界之大,你當真妄活一世~~~
備注:
1. 文字、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做少許修改;
2. 我的顯示器老化,難以在“高亮”的環境下顯示;所以,如果看上去感覺有問題(但愿沒有~~~),請把顯示器調暗,會相當漂亮哦
金乳生喜蒔草花。住宅前有空地,小河界之。乳生瀕河构小軒三間,縱其趾于北,不方而長,設竹篱經其左。北臨街,筑土牆,牆內砌花欄護其趾。再前,又砌石花欄,長丈余而稍狹。欄前以螺山石壘山披數折,有畫意。
草木百余本,錯雜蒔之,濃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罌粟、虞美人為主,而山蘭、素馨、決明佐之。春老以芍藥為主,而西番蓮、土萱、紫蘭、山礬佐之。夏以洛陽花、建蘭為主,而蜀葵、烏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蘭佐之。秋以菊為主,而剪秋紗、秋葵、僧鞋菊、万壽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來紅、矮雞冠佐之。冬以水仙為主,而長春佐之。其木本如紫白丁香、綠萼、玉碟、蜡梅、西府、滇茶、日丹、白梨花,种之牆頭屋角,以遮烈日。
今天的主題是春——是江南的春天……
1. 罌粟:
罌粟科,二年生草本。葉平滑,長橢形,有缺裂及鋸齒,互生。
《本草》言其功極繁茂,三四月抽花莖,結青苞,花開則苞脫,大如葉盞,罌在花中,須蕊裹之。花大而艷麗,有大紅、桃紅、紅紫、純紫、純白色,一種而具數色。花開三日即謝,而罌在莖頭,上有蓋下有蒂,宛然如酒罌,中有白米極細。
別名:罂子粟、莺粟、阿芙蓉、谷、米囊、囊子、米囊花、御米、御米花。
古人詠罌粟多從“米囊花”著筆。
via
2. 虞美人:
罌粟科,一年生草本。分枝细弱,全株披短硬毛(注意,這是同罌粟的重要分別,罌粟無毛)。葉片呈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鋸齒。花色豐富,蒴果杯形,成熟時花從頂孔開裂處頂出。
別名:丽春花(麗春院是否由此得名?女人是毒藥呀~~~)、赛牡丹、小种罂粟花、蝴蝶满园春。
3. 山蘭:
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根簇生,葉線形革質。開花前由葉叢間抽出花莖,一莖1-2朵,淺黃綠色、綠白色、黃白色,芳香。(注意:山蘭和蘭花是不同的)
《本草》載:“蘭有數種,蘭草、澤蘭生水旁;山蘭,即蘭草之生山中者。蘭花亦生山中,與山迥別。蘭花生近處者,葉如麥門冬而春花;生福建著,葉如菅茅而秋花。”
學名:春蘭;別名:蘭草、山蘭、朵朵香。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
4. 素馨:
木樨科,常綠亞灌木。蔓生灌木、枝下墜,有棱。葉橢圓形或卵形,先端尖。花單生或數朵成聚傘花序頂生。花外部粉紅色,內部白色。亦有黃色,如云南黃素英,具茉莉花樣的香氣。花期3-4月,嶺南特有花卉。
原名:那悉茗花;別名:素英、大花茉莉、白馨、白花素馨;
辨析:
素馨 | 茉莉:素馨枝條柔長而垂墜,每一枝每一莖都須用屏架扶起,不可自豎。茉莉則亭亭玉立,鋼勁秀茂。于是有人稱素馨為“花之最弱者”;
素馨 | 迎春:同為黃色,素馨常綠灌木,先葉后花;迎春落葉灌木,先花后葉。
5. 決明:
品種太多,豆科也有決明屬,喬木科也有~~~花比較漂亮的是豆科的傘房決明,圖也較多,其它則極少,所以用這個了。
傘房決明:豆科,半常綠灌木。多分支,枝條平滑,葉長橢圓狀披針形,葉色濃綠,花鮮黃色,3-5朵頂生或腋生,花期7月中旬至10月。花開后,先期開放的花朵,逐漸生成纖長的豆莢,花實并茂。
春老
6. 芍藥:
毛茛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紡錘形的塊根,并于地下莖產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葉紅色,莖基部常有鱗片狀變形葉,中部復葉二回三出,小葉矩形或披針形,枝梢的漸小或成單葉。花期4-5月。
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留夷、花相、紅藥、氣死牡丹等。
辨識:
芍藥 | 牡丹:
顯著區別:芍藥是宿根草本、革質莖;牡丹是灌木,木質莖;
葉片:芍藥的葉片先端是尖的,不再分裂;牡丹的葉片先端常常再裂;
芍藥的葉片狹窄,兩面均濃綠色;牡丹葉片寬闊,正面綠色略呈黃色;
花朵:芍藥的花朵單生枝頂或近頂端葉腋;牡丹的花朵著生于花枝頂端;
花季:芍藥,5月上中旬開花;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開花,牡丹比芍藥早開半個月左右;故芍藥別名“氣死牡丹”。
7. 西番蓮:
西番蓮科,多年生常綠攀緣木質藤本植物。莖細長,達4米左右,有細毛。夏季開花,花分5瓣,呈淡紅色,副花冠須狀,成濃紫或淡紫色,雄蕊5,藥能轉動,狀如時鐘。果味蒴果,室背開裂或為肉質鮮果,形似雞蛋,果汁色澤類似雞蛋蛋黃,故得別稱“雞蛋果”。
別名:以花稱:玉蕊花、西洋鞠、轉心蓮、轉枝蓮等;以果實稱:雞蛋果、百香果、熱情果、巴西果等。
8. 土萱(即萱草):
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短根狀莖和粗壯的紡錘形肉質根。葉自根莖叢生、寬線形、對排成兩列,寬2-3cm,長可達50cm以上,背面有龍骨突起,嫩綠色;花莖由葉叢抽出,細長堅挺,高約60-100cm,著花6-10朵,呈頂生聚傘花序(圓錐花序)。初夏開花,數朵出于花莖頂端,花大橘黃色,漏斗狀,直徑10cm左右,紛披六出。花期6月上旬-7月中旬,單只花僅放一天。品種極多,有小花型和重辦型,雜交品種花色有淡黃、橙紅、淡雪青、玫紅等。
別名:萱蘇、谖草、宜男草、川草花、單棘、忘憂草、療愁、黃花(北方)、金針(廣東)。
辨識:
萱草 | 百合:
葉片:萱草,葉片自根莖叢生;百合,葉片散生,上部葉常比中部業小;
花柱:萱草,花柱細長、柱頭小;百合,花柱細長,柱頭膨大、三裂。
9. 紫蘭:
蘭科苞舌蘭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全株高約30-70cm,地下淺處會長出扁平陀螺狀的球莖往橫向延伸,并會向下方長出粗大塊狀的球根。球莖上方會長出莖突出地面,并且會帶有2-6頁左右的線形皺褶葉子,葉的形狀為長橢圓狀呼聲,葉寬大約1-4cm,開花時會有細莖由葉心向上冒出并長出多朵花苞,依次綻放。一般品種的花色呈紫紅色,所以名為紫蘭,其它亦有白色、黄色、粉红色、红色以及蓝色的种类。主要花期在春季。
別名:苞舌蘭、連及草。
10. 山礬:
山礬科,落葉or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葉芽無毛。葉互生,廣披針形,革質,總狀花序。早春開花,花白色。核果圓錐形。
黃庭堅在《山礬花二首》序里寫道:“江湖南野中,有一咱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號為鄭花。王荆公嘗欲求此花栽,欲作詩而漏其名,予請名山礬。野人采鄭花以染黃,不借礬而橙色,故名山礬。”
《本草》載:“山礬生江淮湖蜀山野中,樹高大者高丈許。葉似梔子,光澤堅強,略有齒,凌冬不凋。三月開花,繁白如雪,六出黃蕊,甚芬香。”
別名:玉蕊花、七里香、鄭花。
2008-06-11 15:09
春天是打噴嚏的季節,提上來復習一下~~~
嗯……,別看“花草篇”文字、圖片很少,卻費盡心思。常常寫一個blog要用七八個鐘頭,網上資料錯訛頗多,須去偽存真、反復查對。最難的是,很多花乍看上去很相似,深究起來天差地別;又或者罌粟和虞美人,名字完全沒關聯,居然同屬罌粟科,差別極細微~~~找圖片也難,百度、google、yahoo三個搜索引擎,十幾二十頁地翻,一張張看一張張篩,再下載、改圖、上傳……
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漸漸發現即便陶庵寫了很多花,也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哎……想想看,世界之大,你當真妄活一世~~~
備注:
1. 文字、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做少許修改;
2. 我的顯示器老化,難以在“高亮”的環境下顯示;所以,如果看上去感覺有問題(但愿沒有~~~),請把顯示器調暗,會相當漂亮哦
金乳生喜蒔草花。住宅前有空地,小河界之。乳生瀕河构小軒三間,縱其趾于北,不方而長,設竹篱經其左。北臨街,筑土牆,牆內砌花欄護其趾。再前,又砌石花欄,長丈余而稍狹。欄前以螺山石壘山披數折,有畫意。
草木百余本,錯雜蒔之,濃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罌粟、虞美人為主,而山蘭、素馨、決明佐之。春老以芍藥為主,而西番蓮、土萱、紫蘭、山礬佐之。夏以洛陽花、建蘭為主,而蜀葵、烏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蘭佐之。秋以菊為主,而剪秋紗、秋葵、僧鞋菊、万壽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來紅、矮雞冠佐之。冬以水仙為主,而長春佐之。其木本如紫白丁香、綠萼、玉碟、蜡梅、西府、滇茶、日丹、白梨花,种之牆頭屋角,以遮烈日。
今天的主題是春——是江南的春天……
1. 罌粟:
罌粟科,二年生草本。葉平滑,長橢形,有缺裂及鋸齒,互生。
《本草》言其功極繁茂,三四月抽花莖,結青苞,花開則苞脫,大如葉盞,罌在花中,須蕊裹之。花大而艷麗,有大紅、桃紅、紅紫、純紫、純白色,一種而具數色。花開三日即謝,而罌在莖頭,上有蓋下有蒂,宛然如酒罌,中有白米極細。
別名:罂子粟、莺粟、阿芙蓉、谷、米囊、囊子、米囊花、御米、御米花。
古人詠罌粟多從“米囊花”著筆。
via
2. 虞美人:
罌粟科,一年生草本。分枝细弱,全株披短硬毛(注意,這是同罌粟的重要分別,罌粟無毛)。葉片呈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鋸齒。花色豐富,蒴果杯形,成熟時花從頂孔開裂處頂出。
別名:丽春花(麗春院是否由此得名?女人是毒藥呀~~~)、赛牡丹、小种罂粟花、蝴蝶满园春。
3. 山蘭:
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根簇生,葉線形革質。開花前由葉叢間抽出花莖,一莖1-2朵,淺黃綠色、綠白色、黃白色,芳香。(注意:山蘭和蘭花是不同的)
《本草》載:“蘭有數種,蘭草、澤蘭生水旁;山蘭,即蘭草之生山中者。蘭花亦生山中,與山迥別。蘭花生近處者,葉如麥門冬而春花;生福建著,葉如菅茅而秋花。”
學名:春蘭;別名:蘭草、山蘭、朵朵香。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
4. 素馨:
木樨科,常綠亞灌木。蔓生灌木、枝下墜,有棱。葉橢圓形或卵形,先端尖。花單生或數朵成聚傘花序頂生。花外部粉紅色,內部白色。亦有黃色,如云南黃素英,具茉莉花樣的香氣。花期3-4月,嶺南特有花卉。
原名:那悉茗花;別名:素英、大花茉莉、白馨、白花素馨;
辨析:
素馨 | 茉莉:素馨枝條柔長而垂墜,每一枝每一莖都須用屏架扶起,不可自豎。茉莉則亭亭玉立,鋼勁秀茂。于是有人稱素馨為“花之最弱者”;
素馨 | 迎春:同為黃色,素馨常綠灌木,先葉后花;迎春落葉灌木,先花后葉。
5. 決明:
品種太多,豆科也有決明屬,喬木科也有~~~花比較漂亮的是豆科的傘房決明,圖也較多,其它則極少,所以用這個了。
傘房決明:豆科,半常綠灌木。多分支,枝條平滑,葉長橢圓狀披針形,葉色濃綠,花鮮黃色,3-5朵頂生或腋生,花期7月中旬至10月。花開后,先期開放的花朵,逐漸生成纖長的豆莢,花實并茂。
春老
6. 芍藥:
毛茛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紡錘形的塊根,并于地下莖產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葉紅色,莖基部常有鱗片狀變形葉,中部復葉二回三出,小葉矩形或披針形,枝梢的漸小或成單葉。花期4-5月。
別名: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留夷、花相、紅藥、氣死牡丹等。
辨識:
芍藥 | 牡丹:
顯著區別:芍藥是宿根草本、革質莖;牡丹是灌木,木質莖;
葉片:芍藥的葉片先端是尖的,不再分裂;牡丹的葉片先端常常再裂;
芍藥的葉片狹窄,兩面均濃綠色;牡丹葉片寬闊,正面綠色略呈黃色;
花朵:芍藥的花朵單生枝頂或近頂端葉腋;牡丹的花朵著生于花枝頂端;
花季:芍藥,5月上中旬開花;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開花,牡丹比芍藥早開半個月左右;故芍藥別名“氣死牡丹”。
7. 西番蓮:
西番蓮科,多年生常綠攀緣木質藤本植物。莖細長,達4米左右,有細毛。夏季開花,花分5瓣,呈淡紅色,副花冠須狀,成濃紫或淡紫色,雄蕊5,藥能轉動,狀如時鐘。果味蒴果,室背開裂或為肉質鮮果,形似雞蛋,果汁色澤類似雞蛋蛋黃,故得別稱“雞蛋果”。
別名:以花稱:玉蕊花、西洋鞠、轉心蓮、轉枝蓮等;以果實稱:雞蛋果、百香果、熱情果、巴西果等。
8. 土萱(即萱草):
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短根狀莖和粗壯的紡錘形肉質根。葉自根莖叢生、寬線形、對排成兩列,寬2-3cm,長可達50cm以上,背面有龍骨突起,嫩綠色;花莖由葉叢抽出,細長堅挺,高約60-100cm,著花6-10朵,呈頂生聚傘花序(圓錐花序)。初夏開花,數朵出于花莖頂端,花大橘黃色,漏斗狀,直徑10cm左右,紛披六出。花期6月上旬-7月中旬,單只花僅放一天。品種極多,有小花型和重辦型,雜交品種花色有淡黃、橙紅、淡雪青、玫紅等。
別名:萱蘇、谖草、宜男草、川草花、單棘、忘憂草、療愁、黃花(北方)、金針(廣東)。
辨識:
萱草 | 百合:
葉片:萱草,葉片自根莖叢生;百合,葉片散生,上部葉常比中部業小;
花柱:萱草,花柱細長、柱頭小;百合,花柱細長,柱頭膨大、三裂。
9. 紫蘭:
蘭科苞舌蘭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全株高約30-70cm,地下淺處會長出扁平陀螺狀的球莖往橫向延伸,并會向下方長出粗大塊狀的球根。球莖上方會長出莖突出地面,并且會帶有2-6頁左右的線形皺褶葉子,葉的形狀為長橢圓狀呼聲,葉寬大約1-4cm,開花時會有細莖由葉心向上冒出并長出多朵花苞,依次綻放。一般品種的花色呈紫紅色,所以名為紫蘭,其它亦有白色、黄色、粉红色、红色以及蓝色的种类。主要花期在春季。
別名:苞舌蘭、連及草。
10. 山礬:
山礬科,落葉or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葉芽無毛。葉互生,廣披針形,革質,總狀花序。早春開花,花白色。核果圓錐形。
黃庭堅在《山礬花二首》序里寫道:“江湖南野中,有一咱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號為鄭花。王荆公嘗欲求此花栽,欲作詩而漏其名,予請名山礬。野人采鄭花以染黃,不借礬而橙色,故名山礬。”
《本草》載:“山礬生江淮湖蜀山野中,樹高大者高丈許。葉似梔子,光澤堅強,略有齒,凌冬不凋。三月開花,繁白如雪,六出黃蕊,甚芬香。”
別名:玉蕊花、七里香、鄭花。
2008-06-11 15:09
春天是打噴嚏的季節,提上來復習一下~~~
阿草呀!
歌 劇!
↓↓
音樂劇!
↓↓
京 劇!
↓↓
越 劇!
親愛的,你真的真的太厲害了!
美聲的嗓子,戲齢1.5個月,什么專業名詞都不懂,居然讓你以兼職業余的身份考進了天津小百花~~~
親愛的,你真的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想起之前和阿草聊黃梅戲~~~
我:親愛的,我最喜歡韓再芬的女駙馬了,她簡直太美了!
草:你聽我給你唱一段哈△§△☆※\@○◇_■〓□☆『§‰‰……
我:嗯,你唱得還真挺像那么回事兒的!對了,跟你說吧,這齣戲里,我其實一點兒都不喜歡皇甫少華,我一直就搞不明白為什么鄧麗君她不喜歡小皇帝呢!
草:停!你說什麼!女駙馬跟皇甫少華有什麼關係?!鄧麗君又跟他們倆有什麼關係?!鄧麗君又跟小皇帝有什麼關係?!
我:哦……哦……哦……我錯了我錯了~~~是孟麗君,不是女駙馬~~~
草:你也好意思說這是你的“最愛”~~~
我:好吧,我去墻角對手指~~~
↓↓
音樂劇!
↓↓
京 劇!
↓↓
越 劇!
親愛的,你真的真的太厲害了!
美聲的嗓子,戲齢1.5個月,什么專業名詞都不懂,居然讓你以兼職業余的身份考進了天津小百花~~~
親愛的,你真的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想起之前和阿草聊黃梅戲~~~
我:親愛的,我最喜歡韓再芬的女駙馬了,她簡直太美了!
草:你聽我給你唱一段哈△§△☆※\@○◇_■〓□☆『§‰‰……
我:嗯,你唱得還真挺像那么回事兒的!對了,跟你說吧,這齣戲里,我其實一點兒都不喜歡皇甫少華,我一直就搞不明白為什么鄧麗君她不喜歡小皇帝呢!
草:停!你說什麼!女駙馬跟皇甫少華有什麼關係?!鄧麗君又跟他們倆有什麼關係?!鄧麗君又跟小皇帝有什麼關係?!
我:哦……哦……哦……我錯了我錯了~~~是孟麗君,不是女駙馬~~~
草:你也好意思說這是你的“最愛”~~~
我:好吧,我去墻角對手指~~~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The New Tango
比如,我們慣常接觸的Tango,感覺較為剛性,充滿對抗,大多是男女間你進我退步步緊逼的纏綿(很矛盾~~~);有時更像一種試探算計,明爭暗斗但掌控權似乎都在男人手中。
記得Nigel說,早期小酒館裏的阿根廷Tango,男人一手搭住女人腰側,一手夾著雪茄(或是杯酒),神情淡然,思緒邈不可知,引導女人隨自己起舞。
很奇怪,只有在聽Tango時能體會到性別的分明,跳脫靈動的音符似游絲糾纏於沉實穩健的琴音中。
哎……為什麼我總是要跑題~~~
大多數Tango情緒激烈,思潮起落比較大,基本上聽完一整張CD,精神不是繃得緊緊的就是特別亢奮,較難放松下來。
而Piazzolla,又與其他Tango作者不同。同樣是Tango他可以講述完全不一樣的故事,跳出男女情事的單一敘事,演繹情緒深處不為人知的敏感,這一點對我的觸動是極大的,無數次被他感動至落淚(老實交代,我淚點相當低~~~)。哎,你看他無論照片還是現場,表情嚴肅凝重,這樣一個看上去不茍言笑的人,卻對人細膩委婉的情感體察入微,創作了那麼多美妙的段落,大神呀……
他似乎總在嘗試變化,與眾不同的音符、樂器組合間,令Tango換了面貌,如美人素服花下、又或麗服對雪,濃妝淡抹,萬種風情,見底風流。
就這樣,Piazzolla將傳統的Tango元素,融入更為多元的音樂素材。比如Zita中的架子鼓;Muerte del Angel中的電吉他(還是Bass呀,我好笨分不清的~~~)。
最近,在聽他1987年同Gary Burton合作過的The New Tango,完全不同以往的體驗,對我而言這簡直就是驚喜!在Vibraphone(顫音琴、俗稱鐵琴)清瑩靈動地引導下,Tango多加了一分檸檬的甜。尤其是Laura's dream,夢境變成了仙子小心翼翼有趣可愛的冒險(這是不是太不像Tango了?呵呵),極貼題。
目前,最愛這張現場~~~簡直羨慕死當年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說到新的嘗試,其實不只Piazzolla一個,比如小提琴家Gidon Kremer,就曾出版過一張《Eight Seasons》。他將Vivaldi的四季拆開,每季後加入一段Piazzolla的段落,看上去這是很有新意的組合,奈何Vivaldi的音樂一變,小提琴高亢尖銳陡然拔高,把一段Tango弄得仿似女鬼凄厲的尖叫!回想起那個聲音,耳膜生疼,太可怕了!
在我看來,這就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唉……Piazzolla始終是獨一無二的。
(邊聽邊打,算是筆記吧~~~)
記得Nigel說,早期小酒館裏的阿根廷Tango,男人一手搭住女人腰側,一手夾著雪茄(或是杯酒),神情淡然,思緒邈不可知,引導女人隨自己起舞。
很奇怪,只有在聽Tango時能體會到性別的分明,跳脫靈動的音符似游絲糾纏於沉實穩健的琴音中。
哎……為什麼我總是要跑題~~~
大多數Tango情緒激烈,思潮起落比較大,基本上聽完一整張CD,精神不是繃得緊緊的就是特別亢奮,較難放松下來。
而Piazzolla,又與其他Tango作者不同。同樣是Tango他可以講述完全不一樣的故事,跳出男女情事的單一敘事,演繹情緒深處不為人知的敏感,這一點對我的觸動是極大的,無數次被他感動至落淚(老實交代,我淚點相當低~~~)。哎,你看他無論照片還是現場,表情嚴肅凝重,這樣一個看上去不茍言笑的人,卻對人細膩委婉的情感體察入微,創作了那麼多美妙的段落,大神呀……
他似乎總在嘗試變化,與眾不同的音符、樂器組合間,令Tango換了面貌,如美人素服花下、又或麗服對雪,濃妝淡抹,萬種風情,見底風流。
就這樣,Piazzolla將傳統的Tango元素,融入更為多元的音樂素材。比如Zita中的架子鼓;Muerte del Angel中的電吉他(還是Bass呀,我好笨分不清的~~~)。
最近,在聽他1987年同Gary Burton合作過的The New Tango,完全不同以往的體驗,對我而言這簡直就是驚喜!在Vibraphone(顫音琴、俗稱鐵琴)清瑩靈動地引導下,Tango多加了一分檸檬的甜。尤其是Laura's dream,夢境變成了仙子小心翼翼有趣可愛的冒險(這是不是太不像Tango了?呵呵),極貼題。
目前,最愛這張現場~~~簡直羨慕死當年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說到新的嘗試,其實不只Piazzolla一個,比如小提琴家Gidon Kremer,就曾出版過一張《Eight Seasons》。他將Vivaldi的四季拆開,每季後加入一段Piazzolla的段落,看上去這是很有新意的組合,奈何Vivaldi的音樂一變,小提琴高亢尖銳陡然拔高,把一段Tango弄得仿似女鬼凄厲的尖叫!回想起那個聲音,耳膜生疼,太可怕了!
在我看來,這就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唉……Piazzolla始終是獨一無二的。
(邊聽邊打,算是筆記吧~~~)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能老師點點點
今天,能老師在渠地blog裏更新了渠地玉手,這令我八卦地心靈瞬間得到滿足~~~
可……可……可……也就是在同時……我萬萬想不到渠竟然同群裏的網友見面,我好嫉妒!!!
我還沒有去來福士二樓解手過,儂怎麼可以這樣無情!
即便你的胸口有三顆痣,我也再不能相信你是真心人~~~
(群是個什麼東西?怎么才能入群?能老師加不加MSN呀~~~)
哎……每次提到能老師,就會神經質、十三點,冊那!
唉……我上海話說得都快比北京話還要利落了~~~
好想介紹一下能老師呢,但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
第一次知道渠是在《赤壁2》中的一篇知音體觀后感:
《“丈夫那同性情人的小三唷,你如此JP如此万人迷是为哪般~”》
看完後,我便如一株枯樹在北方冬日呼嘯凜冽地寒風里風中零落了最后一片殘葉了~~~
原來人可以腐成這樣,可以做到視線所及一切皆腐的境界!佩服!
尤其熱愛能老師夾雜了上海話的文字,看不懂時,我會傻呵呵跑到Google上老實輸入:
“贛卵 什么意思?”
“冊那 什么意思?”……
如此求實認真的精神,在我身上是至為罕見的!
不得不提的是,能老師獨樹一幟的長定語從句,比如吧:
“因为这件事我利用尿奔的时间认真地反思了一下。其实生物多样性是很微妙的,在某些圈子里很萌的东西放在外人看来可能真的相当的雷人和恶心,这也是为什么我每次写十三点影评之前都要在开头反复提纲挈领再三申明感谢爷爷和奶奶们请大家手下留情的问题。也就像《海上花列传》这一本苏白著作为何虽然写得这么好这么深刻又活泼但是还是无法突破方言的限制成为全国人民都知道的秘密一样。坦白说北方语系和京文化真的相当厉害,我也是党的光辉下的小小一颗草,我最喜欢看京味文和学北方人讲话,我是铁岭法制报的忠实读者,我迷恋那种又痞又油滑又青山绿水不改真心的京津小痞子形象。我我我……请北京同学自动过来领受我的崇拜给我开光我也会摸你们的大腿和胸部来点化乳的!”
這樣銷魂的句子是如此地耐人尋味!我會自動過來領受您的崇拜的,請點化我吧!
當然我不得不小小聲地說一句:“能老師!您用北京話罵人時、兒話音時偶爾會出現一些些小小地錯誤呢……”
從此,我就喜歡上了寫一口氣憋死人的長定語從句,比如:
“我在坑上守了兩年之后不眠不休廢寢忘食到干啃方便面茶葉懶得換洗澡如戰斗什么也顧不上做面色蒼白眼圈暗沉頭發蓬亂把自己折騰得仿似貞子一頭栽進去,一百八十四萬四百七十三字之后,滿心歡喜等來得居然是晴天霹靂一個雷!!!”
“Youtube上好像只有一個帶搖滾腔男人的版本,貌似此人還是個很有名氣拽了吧唧風流自詡賤賤地歪著嘴露出煙抽多了的黃板兒牙一笑還以為自己痞痞地所謂撩人姿態能迷倒多少人的自戀狂喲。”
奈何功力不足,難以做到如能老師那般信手拈來揮灑自如談笑於基地往來皆腐女地境界呀……
見識過能老師的風采后,我像是被人點化了一樣,終於明白了腐之真諦。
曾經,我一直以為自己沒看過BL文學~~~可接受過能老師深入淺出的遠程教育之后(不知字謎如邁克會怎么說?哈哈~~~),我開竅了!原來什麼聊齋啦、紅樓夢啦、諧鐸啦、品花寶鑒啦、快心編啦……無不閃爍著耀眼的腐文化腐思想腐靈魂~~~分別只是,如今的BL是女人寫的,過去的BL是男人寫的~~~
能老師的文就好象是當頭棒喝,一下子引我進入了一個全新世界。向來記憶力不太好的我,瞬間想到以往忽視過的福建“xx會”、張岱老友不棄不離的小戲子等等,我立即把手頭掌握的腐文字如笑林廣記的笑話、鄭燮的美臀文、李漁的公堂會審尤瑞郎一一用郵件發給能老師~~~
可惜的是,郵件石沉大海,寫作繁忙的能老師沒有理睬我,我也只能龜縮在rss裏忠誠地在望能崖的訂閱中守候渠地blog~~~
難過哦……
下面是能老師blog的截屏哦,文字中的紅線是我加的,圖片右側還有我在FF的QuickNote裏細心的短評呢~~~
怕了吧!
之所以用截屏,是因為今天看和菜頭的blog,他說轉載別人blog文的行文是偷,我好怕呀!
真真枉費人家看你的好文後,總是舍能屏蔽廣告的Firefox不用,重新復制網址到Opera專門去點你的廣告;點完還要停留幾十分鐘,擔心廣告商會按時間付廣告費;即便如此我還會再點入下一級網頁,讓你這廣告費賺得更保險~~~我這樣體貼小心,得來的只是一個偷字喲……
算了,我強詞奪理也沒什麼意思呢~~~
所以,以後一律改為訂閱里的截屏,這就不算偷了吧~~~
看完以上的文字,下面轉蒲松齡異史氏先生《黃九郎》的最后一段,好好學習一下想象力極度豐富的直男心中的同志關係:
男女居室,為夫婦之大倫;
燥溫互通,乃陰陽之正竅。
迎風待月,尚有蕩儉之譏;
斷袖分桃,難免遮鼻之丑。
人必力士,鳥道乃敢生開;
洞非桃源,漁篙寧許誤人?
今某從下流而忘返,舍正路而不由。
云雨未興,轍爾上下其手;
陰陽反背,居然表裏為奸。
華池置無用之鄉,謬說老僧入定;
蠻洞乃不毛之地,遂使眇帥稱戈。
系赤兔於轅門,如將射戟;
探大弓於國庫,直欲斬關。
或是監內黃鱔,訪知交於昨夜;
分明王家朱李,索鉆報於來生。
彼黑松林戎馬頓來,固相安矣;
設黃龍府潮水忽至,何以御之?
宜斷其鉆刺之根,兼塞其送迎之路。
(這段可是我對著書,一個字一個字打下來呀……因為實在是太搞笑了——尤其最后兩句~~~)
可……可……可……也就是在同時……我萬萬想不到渠竟然同群裏的網友見面,我好嫉妒!!!
我還沒有去來福士二樓解手過,儂怎麼可以這樣無情!
即便你的胸口有三顆痣,我也再不能相信你是真心人~~~
(群是個什麼東西?怎么才能入群?能老師加不加MSN呀~~~)
哎……每次提到能老師,就會神經質、十三點,冊那!
唉……我上海話說得都快比北京話還要利落了~~~
好想介紹一下能老師呢,但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
第一次知道渠是在《赤壁2》中的一篇知音體觀后感:
《“丈夫那同性情人的小三唷,你如此JP如此万人迷是为哪般~”》
看完後,我便如一株枯樹在北方冬日呼嘯凜冽地寒風里風中零落了最后一片殘葉了~~~
原來人可以腐成這樣,可以做到視線所及一切皆腐的境界!佩服!
尤其熱愛能老師夾雜了上海話的文字,看不懂時,我會傻呵呵跑到Google上老實輸入:
“贛卵 什么意思?”
“冊那 什么意思?”……
如此求實認真的精神,在我身上是至為罕見的!
不得不提的是,能老師獨樹一幟的長定語從句,比如吧:
“因为这件事我利用尿奔的时间认真地反思了一下。其实生物多样性是很微妙的,在某些圈子里很萌的东西放在外人看来可能真的相当的雷人和恶心,这也是为什么我每次写十三点影评之前都要在开头反复提纲挈领再三申明感谢爷爷和奶奶们请大家手下留情的问题。也就像《海上花列传》这一本苏白著作为何虽然写得这么好这么深刻又活泼但是还是无法突破方言的限制成为全国人民都知道的秘密一样。坦白说北方语系和京文化真的相当厉害,我也是党的光辉下的小小一颗草,我最喜欢看京味文和学北方人讲话,我是铁岭法制报的忠实读者,我迷恋那种又痞又油滑又青山绿水不改真心的京津小痞子形象。我我我……请北京同学自动过来领受我的崇拜给我开光我也会摸你们的大腿和胸部来点化乳的!”
這樣銷魂的句子是如此地耐人尋味!我會自動過來領受您的崇拜的,請點化我吧!
當然我不得不小小聲地說一句:“能老師!您用北京話罵人時、兒話音時偶爾會出現一些些小小地錯誤呢……”
從此,我就喜歡上了寫一口氣憋死人的長定語從句,比如:
“我在坑上守了兩年之后不眠不休廢寢忘食到干啃方便面茶葉懶得換洗澡如戰斗什么也顧不上做面色蒼白眼圈暗沉頭發蓬亂把自己折騰得仿似貞子一頭栽進去,一百八十四萬四百七十三字之后,滿心歡喜等來得居然是晴天霹靂一個雷!!!”
“Youtube上好像只有一個帶搖滾腔男人的版本,貌似此人還是個很有名氣拽了吧唧風流自詡賤賤地歪著嘴露出煙抽多了的黃板兒牙一笑還以為自己痞痞地所謂撩人姿態能迷倒多少人的自戀狂喲。”
奈何功力不足,難以做到如能老師那般信手拈來揮灑自如談笑於基地往來皆腐女地境界呀……
見識過能老師的風采后,我像是被人點化了一樣,終於明白了腐之真諦。
曾經,我一直以為自己沒看過BL文學~~~可接受過能老師深入淺出的遠程教育之后(不知字謎如邁克會怎么說?哈哈~~~),我開竅了!原來什麼聊齋啦、紅樓夢啦、諧鐸啦、品花寶鑒啦、快心編啦……無不閃爍著耀眼的腐文化腐思想腐靈魂~~~分別只是,如今的BL是女人寫的,過去的BL是男人寫的~~~
能老師的文就好象是當頭棒喝,一下子引我進入了一個全新世界。向來記憶力不太好的我,瞬間想到以往忽視過的福建“xx會”、張岱老友不棄不離的小戲子等等,我立即把手頭掌握的腐文字如笑林廣記的笑話、鄭燮的美臀文、李漁的公堂會審尤瑞郎一一用郵件發給能老師~~~
可惜的是,郵件石沉大海,寫作繁忙的能老師沒有理睬我,我也只能龜縮在rss裏忠誠地在望能崖的訂閱中守候渠地blog~~~
難過哦……
下面是能老師blog的截屏哦,文字中的紅線是我加的,圖片右側還有我在FF的QuickNote裏細心的短評呢~~~
怕了吧!
之所以用截屏,是因為今天看和菜頭的blog,他說轉載別人blog文的行文是偷,我好怕呀!
真真枉費人家看你的好文後,總是舍能屏蔽廣告的Firefox不用,重新復制網址到Opera專門去點你的廣告;點完還要停留幾十分鐘,擔心廣告商會按時間付廣告費;即便如此我還會再點入下一級網頁,讓你這廣告費賺得更保險~~~我這樣體貼小心,得來的只是一個偷字喲……
算了,我強詞奪理也沒什麼意思呢~~~
所以,以後一律改為訂閱里的截屏,這就不算偷了吧~~~
看完以上的文字,下面轉蒲松齡異史氏先生《黃九郎》的最后一段,好好學習一下想象力極度豐富的直男心中的同志關係:
男女居室,為夫婦之大倫;
燥溫互通,乃陰陽之正竅。
迎風待月,尚有蕩儉之譏;
斷袖分桃,難免遮鼻之丑。
人必力士,鳥道乃敢生開;
洞非桃源,漁篙寧許誤人?
今某從下流而忘返,舍正路而不由。
云雨未興,轍爾上下其手;
陰陽反背,居然表裏為奸。
華池置無用之鄉,謬說老僧入定;
蠻洞乃不毛之地,遂使眇帥稱戈。
系赤兔於轅門,如將射戟;
探大弓於國庫,直欲斬關。
或是監內黃鱔,訪知交於昨夜;
分明王家朱李,索鉆報於來生。
彼黑松林戎馬頓來,固相安矣;
設黃龍府潮水忽至,何以御之?
宜斷其鉆刺之根,兼塞其送迎之路。
(這段可是我對著書,一個字一個字打下來呀……因為實在是太搞笑了——尤其最后兩句~~~)
陆川《南京,南京》观后 - 和菜頭
本周二(4月7日》去看了陆川的新作《南京!南京》,这距离我上次和他聊这部片子已经过去了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一直觉得拍电影是很便当的事情,三、四个月就可以杀青。但是这部片子花了那么长时间,实在是出乎预料。不过,考虑到中日关系升温的大背景,也并非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拍片之前,媒体就一直在报道负面新闻,说是筹措不到足够的钱。之后又有外景地冲突的报道,现在则硬生生把这部片子和《拉贝日记》硬拽在一起,说是要比较一下哪一部“更伟大”。
没有什么伟大不伟大,也不存在什么比较,1938年的南京是不可以拿来做比较的。1938年的南京是中国人的首都,南京的沦陷是整个国家的沦陷。没有什么更伟大的沦陷,也不存在什么更好的沦陷。当我们说《辛德勒的名单》很伟大的时候,那不过是因为我们是旁观者,纳粹屠杀犹太人和我们无关,所以我们可以在这部电影前面用上形容词。当一个中国人看过《南京!南京》之后,就像是我现在这样,可以体会到一个犹太人看到《辛德勒的名单》时是怎样的心情。《辛德勒的名单》对于犹太人来说,和伟大不伟大没有关系,而会是毛骨悚然,会是痛苦莫名,会是想找另外一个犹太人抱住痛哭一场。因为对于同胞而言,他是看不到银幕的,也感觉不到电影的存在,他只会是感觉到异样的痛苦,和面对历史时的有心无力。
南京1938这个题材对于任何导演而言大概都会非常棘手。如果对侵略者的暴行详加描述,会使得影片有一种对于杀戮和强暴病态的快感,而且还会把敌人脸谱化成为一群单薄的禽兽,把杀戮同类归结为简单的兽性。这样的一部影片,会让人觉得是在看一部A片,杀戮和强暴的镜头过多,过程冗长,成为一种无节制的渲染,从而侮辱了那些无辜的亡灵。同时,兽性解释不了日本当时举国上下的狂欢,解释不了何以大和民族会整体性地陷入狂热之中。把战争带来的暴力归结为一时的兽性,那么对人性的观察和认知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无法促成除了中国人之外的任何种族对南京大屠杀进行反思。
如果回避这些历史事实,又意味着逃避甚至是美化。南京大屠杀是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数十万中国平民、战俘被日本军队在中国人的首都杀戮。如果在一部反映1938年南京的电影里没有得到多少体现,这会是难以想象的事情。1938年的南京没有和平鸽,没有《日内瓦公约》,有的只是血和火。神州陆沉,兵火连天,人间倾覆,地狱变相。需要一种诚实,把南京的沦陷用镜头表现出来,这同样是导演的责任。
陆川使用黑白两色的影像避免了对血腥的渲染,没有让日军在镜头前展示他们无穷无尽的杀人创意,也没有让妇女的尖叫声通过IMAX音响系统震得人几欲发狂。黑白两色自始至终保持了影片凝重而沉郁的风格,给人深刻印象的是南京城里的残垣断壁,只有当镜头一转之间,能看到被绑缚在电线杆上杀死的中国人,以及悬挂着的人头。影片的前半部分是中国军人眼中的南京沦陷,政府军撤离了首都,但是散兵们并没有放弃抵抗。南京大屠杀的最大悲剧在于一个合法政府没有保全它的人民,因而使得军人们最后的抵抗显得意义非凡。中国人在1938年的南京并不是如同羔羊一样引颈待戮,南京城里有过枪声。《南京!南京》里的枪声,还给中国人一个公道,国人不应该忘却那些最后的抵抗战士。
影片的后半部分采用了日军士官的视角,从一个侵略者的角度记叙了南京城里发生的一切。攻占上国都城的狂喜,陷入中国人汪洋大海的恐惧,以及杀戮发生后人性的扭曲和人性之恶的释放。当这位名叫角川的士官经历过这一切,听到同伴狂呼“我想回日本去”,看到面前的累累尸骨和暴行,他最终超出了正常人神经所能承载的极限。战争的乖谬之处,通过施暴者自身得以体现。这就避免了影片停留在持续控诉的阶段,而是让人悚然而惊。如果日本人都是面目一致的“日本鬼子”,那么对战争和屠杀的反思也就无从谈起。有一个具体的鬼子兵,一个叫做角川的侵华日军士兵,一个也会对屠杀产生正常生理反应的人而非禽兽,那么或许可以论证战争乖谬人性之处。
《南京!南京》中充满了死亡,但是,每一种死亡都讲述了一种人生,一种中国人。
劉燁之死
刘烨在影片中扮演一位国军士兵,和一群散兵游勇以及南京市警察组成的临时队伍发动巷战。在十五分钟的战争场面中,刘烨沉稳坚毅,弹无虚发,隐然成为士兵们的灵魂人物。然而,他最终却被一个小细节所击溃:当角川拉响手持式警报器的时候,由近到远,日本军纷纷拉响警报驰援。警报声慢慢响彻全城,此起彼伏,刘烨因此知道南京已经完全沦陷,于是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刘烨之死本来有三个结局,一个是他突破了封锁线出逃成功,另一个是他被俘斩首。最后一个是我所看到的版本,他果敢地接受了死亡,带着一名军人的骄傲。我不知道最终放出的会是哪一个版本,如果最终版是刘烨被斩首的话,可能中国观众会因此而恨死了他。因为,一个英雄不可以跪着被砍下头颅。
高圆圆之死
高圆圆扮演难民营的看护者,再没有什么女演员比她更合适的了。在她身上,总让人感觉到一种怜爱之情,因为她看上去总是像在下一秒钟就会粉碎。这样一个女孩子挺身而出,试图保护自己的同胞,当她站在高处,阳光洒落在她的脸上,唯一能形容她的字眼就是:高贵。尽管她浑身颤抖,尽管她满心痛苦,但是却能始终让人感受到她的那种破碎之美。1938年的南京是一幅地狱变相图,而高圆圆站在那里,就像是天使,光焰流溢,洁白无瑕。我从一开始就担忧她的结局,感谢陆川,让她有一个女神一般的终结。
范伟之死
范伟不上春晚绝对是明智的。他不是一个小品演员,而是一位真正的演员。真正的演员应该在真正的电影里演出,正如范伟在《南京!南京!》里扮演的那位卑微的小职员。范伟没有作战能力,也没有挺身而出保护难民。他所有的想法只是保全自己的妻女,和他那个小家,因为所有人都仰仗着他,但是他在乱世里却根本做不到。逃离南京对他并不难,因为他是纳粹大使拉贝的秘书。但是,最后他却死在了南京。整部电影中,他猥琐、卑劣,有奶就是娘。但是,当他被拉去枪决的时候,范伟以极为精湛的演技表现了这个小人物的光辉---带着怪异的微笑,范伟心满意足又略带挑衅地对日本指挥官耳语一般低喃:我太太又怀孕了。。。。。。
影片的结尾很美,没有悲伤,只有满地野花和阳光,长江在整齐的树林后面流淌,幸存者走向不知何处的大后方。掌声响起,灯光大亮,陆川站在门口送别观众。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男子双手掩面,哭泣到快要晕厥,被人扶着走出影院。他是扮演角川的日本演员,很年轻,二十多岁,这大概是他第一次看完全片,目睹1938年的南京发生过什么。
后记:
许多80后的小朋友表示说,他们不要看这样压抑的影片。我承认他们说得有道理,不过历史就在那里,希望他们不会有一天像角川那样,突然见到甜美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景象,被一下子全然击溃。你不去寻求历史,但是历史迟早会来找寻你。
没有什么伟大不伟大,也不存在什么比较,1938年的南京是不可以拿来做比较的。1938年的南京是中国人的首都,南京的沦陷是整个国家的沦陷。没有什么更伟大的沦陷,也不存在什么更好的沦陷。当我们说《辛德勒的名单》很伟大的时候,那不过是因为我们是旁观者,纳粹屠杀犹太人和我们无关,所以我们可以在这部电影前面用上形容词。当一个中国人看过《南京!南京》之后,就像是我现在这样,可以体会到一个犹太人看到《辛德勒的名单》时是怎样的心情。《辛德勒的名单》对于犹太人来说,和伟大不伟大没有关系,而会是毛骨悚然,会是痛苦莫名,会是想找另外一个犹太人抱住痛哭一场。因为对于同胞而言,他是看不到银幕的,也感觉不到电影的存在,他只会是感觉到异样的痛苦,和面对历史时的有心无力。
南京1938这个题材对于任何导演而言大概都会非常棘手。如果对侵略者的暴行详加描述,会使得影片有一种对于杀戮和强暴病态的快感,而且还会把敌人脸谱化成为一群单薄的禽兽,把杀戮同类归结为简单的兽性。这样的一部影片,会让人觉得是在看一部A片,杀戮和强暴的镜头过多,过程冗长,成为一种无节制的渲染,从而侮辱了那些无辜的亡灵。同时,兽性解释不了日本当时举国上下的狂欢,解释不了何以大和民族会整体性地陷入狂热之中。把战争带来的暴力归结为一时的兽性,那么对人性的观察和认知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无法促成除了中国人之外的任何种族对南京大屠杀进行反思。
如果回避这些历史事实,又意味着逃避甚至是美化。南京大屠杀是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数十万中国平民、战俘被日本军队在中国人的首都杀戮。如果在一部反映1938年南京的电影里没有得到多少体现,这会是难以想象的事情。1938年的南京没有和平鸽,没有《日内瓦公约》,有的只是血和火。神州陆沉,兵火连天,人间倾覆,地狱变相。需要一种诚实,把南京的沦陷用镜头表现出来,这同样是导演的责任。
陆川使用黑白两色的影像避免了对血腥的渲染,没有让日军在镜头前展示他们无穷无尽的杀人创意,也没有让妇女的尖叫声通过IMAX音响系统震得人几欲发狂。黑白两色自始至终保持了影片凝重而沉郁的风格,给人深刻印象的是南京城里的残垣断壁,只有当镜头一转之间,能看到被绑缚在电线杆上杀死的中国人,以及悬挂着的人头。影片的前半部分是中国军人眼中的南京沦陷,政府军撤离了首都,但是散兵们并没有放弃抵抗。南京大屠杀的最大悲剧在于一个合法政府没有保全它的人民,因而使得军人们最后的抵抗显得意义非凡。中国人在1938年的南京并不是如同羔羊一样引颈待戮,南京城里有过枪声。《南京!南京》里的枪声,还给中国人一个公道,国人不应该忘却那些最后的抵抗战士。
影片的后半部分采用了日军士官的视角,从一个侵略者的角度记叙了南京城里发生的一切。攻占上国都城的狂喜,陷入中国人汪洋大海的恐惧,以及杀戮发生后人性的扭曲和人性之恶的释放。当这位名叫角川的士官经历过这一切,听到同伴狂呼“我想回日本去”,看到面前的累累尸骨和暴行,他最终超出了正常人神经所能承载的极限。战争的乖谬之处,通过施暴者自身得以体现。这就避免了影片停留在持续控诉的阶段,而是让人悚然而惊。如果日本人都是面目一致的“日本鬼子”,那么对战争和屠杀的反思也就无从谈起。有一个具体的鬼子兵,一个叫做角川的侵华日军士兵,一个也会对屠杀产生正常生理反应的人而非禽兽,那么或许可以论证战争乖谬人性之处。
《南京!南京》中充满了死亡,但是,每一种死亡都讲述了一种人生,一种中国人。
劉燁之死
刘烨在影片中扮演一位国军士兵,和一群散兵游勇以及南京市警察组成的临时队伍发动巷战。在十五分钟的战争场面中,刘烨沉稳坚毅,弹无虚发,隐然成为士兵们的灵魂人物。然而,他最终却被一个小细节所击溃:当角川拉响手持式警报器的时候,由近到远,日本军纷纷拉响警报驰援。警报声慢慢响彻全城,此起彼伏,刘烨因此知道南京已经完全沦陷,于是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刘烨之死本来有三个结局,一个是他突破了封锁线出逃成功,另一个是他被俘斩首。最后一个是我所看到的版本,他果敢地接受了死亡,带着一名军人的骄傲。我不知道最终放出的会是哪一个版本,如果最终版是刘烨被斩首的话,可能中国观众会因此而恨死了他。因为,一个英雄不可以跪着被砍下头颅。
高圆圆之死
高圆圆扮演难民营的看护者,再没有什么女演员比她更合适的了。在她身上,总让人感觉到一种怜爱之情,因为她看上去总是像在下一秒钟就会粉碎。这样一个女孩子挺身而出,试图保护自己的同胞,当她站在高处,阳光洒落在她的脸上,唯一能形容她的字眼就是:高贵。尽管她浑身颤抖,尽管她满心痛苦,但是却能始终让人感受到她的那种破碎之美。1938年的南京是一幅地狱变相图,而高圆圆站在那里,就像是天使,光焰流溢,洁白无瑕。我从一开始就担忧她的结局,感谢陆川,让她有一个女神一般的终结。
范伟之死
范伟不上春晚绝对是明智的。他不是一个小品演员,而是一位真正的演员。真正的演员应该在真正的电影里演出,正如范伟在《南京!南京!》里扮演的那位卑微的小职员。范伟没有作战能力,也没有挺身而出保护难民。他所有的想法只是保全自己的妻女,和他那个小家,因为所有人都仰仗着他,但是他在乱世里却根本做不到。逃离南京对他并不难,因为他是纳粹大使拉贝的秘书。但是,最后他却死在了南京。整部电影中,他猥琐、卑劣,有奶就是娘。但是,当他被拉去枪决的时候,范伟以极为精湛的演技表现了这个小人物的光辉---带着怪异的微笑,范伟心满意足又略带挑衅地对日本指挥官耳语一般低喃:我太太又怀孕了。。。。。。
影片的结尾很美,没有悲伤,只有满地野花和阳光,长江在整齐的树林后面流淌,幸存者走向不知何处的大后方。掌声响起,灯光大亮,陆川站在门口送别观众。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男子双手掩面,哭泣到快要晕厥,被人扶着走出影院。他是扮演角川的日本演员,很年轻,二十多岁,这大概是他第一次看完全片,目睹1938年的南京发生过什么。
后记:
许多80后的小朋友表示说,他们不要看这样压抑的影片。我承认他们说得有道理,不过历史就在那里,希望他们不会有一天像角川那样,突然见到甜美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景象,被一下子全然击溃。你不去寻求历史,但是历史迟早会来找寻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