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詞語辨析

01. 色情 vs 情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了“情色”這個詞。情色聽起來,較之色情沒有那麼赤裸裸地強調性慾。比如,色情的三級片or情色的三級片;《Lolita》對女孩的描寫很色情or《Lolita》對女孩的描寫很情色,等等,給人感覺似乎前者有些露骨、下流、猥褻;而後者則更具藝術性,畫面也會較為唯美,故事更有意義。
記得,當初“情色”被大范圍用起來時,很多人頗不以為然,認為這種說法過於矯情,有些文藝腔。
另外,從詞語意思上看,《現代漢語詞典》(1983年版)中,色情的定義為:
色情:性慾方面表現出來的情緒。
而情色這個詞,則根本就沒有出現過,當然也就沒有解釋了。可見,情色肯定是近幾年被創造出的新詞。
明明兩個詞組每一個字都相同,為什麼只是顛倒了位置,意思就有了不小的變化?好像一直也沒有人出來解釋一下。
很久以後我才明白,也許正是因為位置的顛倒才會造成這種反差:
色情:放在首位的是色,因色而生情,看起來怎樣都不是那樣的純粹,重視色慾更多一些;
情色:放在首位的是情,因情而色而產生欲望,這似乎才是普通人心中所謂愛情發展的正常模式。
這些前後顛倒過來的詞組,還有很多如:
性感 vs 感性
愛情 vs 情愛
男性 vs 性男
女性 vs 性女
……

02. 孤獨 vs 寂寞
這是糾纏了我很多年的一個問題,兩個詞到底有什麼區別?還記得有句流傳很廣的歌詞: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換句話說成:寂寞的人是可恥的。是不是也沒有什麼問題?
再查詞典,解釋如下:
寂寞:孤單冷清
孤獨:獨自一個人;孤單
看起來,二者有什麼不同嗎?
同樣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冥思苦想而無果。忽然有一天想到了“鰥寡孤獨”四個字,其中
孤: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
獨:老而無子。
那麼二者並用,“孤獨”合起來就表示一個人的狀態,以及這個人同別人和外界的關係;而“寂寞”,則是人心靈的狀態。
孤獨相當於處在某種人與人關係中一無所有的狀態,此人的親人、情人、朋友很少也許沒有;某人也許寂寞(心靈層面),但他可以有親人、情人甚至數不清的朋友,也就是一片喧囂中的寂寞。那麼看起來孤獨的人比寂寞的人可憐嗎?
但是,孤獨而不寂寞,細品起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呀。
反之,寂寞而不孤獨,感覺怎麼樣呢?

03. 暗戀 vs 單戀
還是讓我犯愁很久的一對詞組,以至於輕易不敢用到它們,因為實在是分不清~~~
直到有天看日本動畫,忽然就明白了~~~
暗戀:一直藏在心裏,沒有表白;
單戀:包含兩種狀態表白和未表白。也就是說單戀包含了暗戀+已表白這兩種形式,即:單戀>暗戀。

04. 嫉妒 vs 妒忌

05. 例句:編舞非常棒!
看到這個句子,你覺得“編舞”指的是人還是舞?抑或二者兼有?這種表述是不是容易產生歧義?
但是換成英文,choreography或choreographer,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寫了兩季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的觀後,才漸漸感覺到英文的精準。
中文用於詩詞、文學,言簡意賅、意向萬千、獨具意境、文辭優美……卻不若英文嚴禁、科學、確切。當然,英文同樣不具有中文的優點。
中文傳統似乎是習慣模糊狀態的,比如,過去我們會用一炷香、一盞茶、一射之地等表明時間、距離的長短,但他們共同的問題是不能確切地計時、測量,只是一個大概的約數。然而,在英文的語境下則會從小時精確到分、秒、毫秒……從米精確到厘米、毫米、微米等。
只從這很小的一點,便能看出使用中文的人和使用拉丁語系的人之間的區別。甚至你可以說,為什麼西方在工業革命後近代科學會蓬勃發展起來,而中國卻止於四大發明,從語言中便可管窺一般。
語言很有意思的是,他是不能被完全翻譯的。例如,《斑馬線》陶傑講“江湖”這個詞的翻譯,在英語中完全沒有可以對應的詞彙,因為在英語世界裏根本就沒有“江湖”這個概念。進一步講,這不是翻譯的問題,而是在不同的語系下有著對方完全不能明了的世界或某一些事情。語系同樣決定了各自不同的思想體系、看世界的方法,結果歷史的走向也截然不同。
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認識一種不同的語言,不是掌握了一門技術那麼簡單,而是打開了另一扇世界之門,那是不同以往看世界的方式。

下面的綽號,總結起來也很有趣,他們的產生背後都該有一些故事:
道士:牛鼻子老道
和尚:禿驢
外國人:洋鬼子、鬼子
日本人:小鬼子、小日本兒、倭寇
印度人:阿三、印度阿三
南朝鮮人:棒子
臺灣人:巴子、臺巴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