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靜下心來閱讀非流行通俗小說,這就是過分依賴電腦的結果,極難專注地只做一件事,即便是看動畫的短短二十分鐘,不僅要玩遊戲,時不時還要刷rss或論壇,順道再回個帖子也是常有的事。當我把Richard Yates(理查德·耶茨)的短篇小說Liars in Love(戀愛中的騙子)讀完後,簡直驚訝於自己的專注(呵呵,其實中間我曾去泡咖啡吃點心~~~)
這篇小說魅力何在?一開始,我根本沒有融入到故事中,我簡直患上了現代讀者的一個通病,總是在期待懸念、興奮點,或者精確點說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峰迴路轉。我期望的短篇小說即使不是用絢爛的文筆製造矛盾、衝突,也要做出意想不到卻合乎常理的結局。但Liars in Love則與我喜好的形式相差甚遠。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開篇,我按照閱讀短篇小說的習慣一直在焦急等待著高潮的到來,可敘事節奏始終平緩無絲毫起落,我不得不懷疑這真的是在寫戀愛中的騙子?結構精妙類似美國電影The Sting(中譯《騙中騙》 1973)的騙局又在哪裏?甚至反復確認自己有沒有看錯標題。
可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忘卻初衷,一步步跟著男主人公沃倫·马修斯,看他同妻子卡罗尔分居到復合,如何同女房東朱迪思打交道,結識妓女克莉絲汀並同她交往乃至最後分手……沃倫在小說中的生活一直圍繞著各種女人進行。那麼,到底哪一個是“騙子”?男人?女人?對沃倫而言,妻子的愛、妓女的愛、女房東視其為“可愛”的愛,未嘗不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欺騙,其實她們都是騙子(注意小說題目是Liars)。反之,沃倫對她們又如何?欺騙的形式簡直就是女人們的翻版。
然而拋開這一切假象,愛是什麼?Liars in Love通篇不見絲毫愛意,各色人等有心無心地打著愛的幌子成為了欺騙自己、欺騙他人的騙子。其實——『愛』才是那個最大的『騙子』。
這篇小說文字細膩、樸實無華,通過對動作、語言的細緻刻畫,展現了某些形式愛的謊言,結構尤為用心。注意開篇,沃倫問妻子在他之後會選擇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知道的,就是你希望在纽约找到的人。哦,我知道他会在十几个方面都比我强,不用说,他也会比我有钱得多,不过我是说他会是什么样?他会长什么样?』;再對照結尾,當沃倫準備去紐約同妻子相會時在音樂旋律中『由着它唤起了一幅情景——克丽斯汀躺在他怀里喃喃地说:“哦,我爱你。”因为他也想把这记住,然后他松开手,让音乐盒掉进垃圾堆。』,兜兜轉轉還是這同一個人,非常有意思。
相呼應的是妻子離開,之後又主動要求與沃倫復合。妻子的不同態度,顯示她對沃倫這個人的認知前後差異明顯:『“……回想起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知道问题更多出在我身上,而不是在你身上。我经常错误地把你的温柔当成软弱……”』。那麼妻子從不愛到愛的是真正的沃倫嗎?『軟弱的沃倫』為什麼變成了『溫柔的沃倫』?其實在妻子離開前,沃倫始終不變,變得是妻子罷了;對沃倫軟弱或溫柔的判斷,也不過是她自己的想當然,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自我欺騙?
其中一段插曲值得一提,女房東朱迪思同樣打著愛的名義,一直假裝不知道沃倫同妻子分居,直到沃倫要離開時才和盤托出,最後『她眼里涌出了泪水,她用手擦却擦不干净。“人一老,你很想让你爱的人过得幸福。”』依舊是以愛之名,作者用心可見一斑。
當然,有人也許會說,房東難道不是考慮到隱私,所以沒有說穿嗎?可是作者Richard Yates實在是太聰明了,他早早用房東偷聽沃倫電話這一點否定了所謂的房東尊重隱私,諷刺效果一下子就出來了,妙!
本文是我喜歡的譯者孫仲旭所翻,地址:戀愛中的騙子(Liars in Lov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