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蘋果副刊 2011-04-05 黃金冒險號
埃及學
埃及民眾用了十七天就推翻了穆巴拉克。原來埃及古代雖然有建金字塔的奴隸,埃及人不是天生的順民,有很長的抗爭史。
譬如一七九八年拿破崙領兵渡海來侵略,埃及的年輕人還在開羅遊行抗議。一九○六年,埃及人就開始反抗英國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埃及仍是英國的保護國,但工人罷工,學生罷課,示威不絕,還襲擊英軍,一直到英國人撤走。
一九九七年沙達還在當政,埃及人示威抗議糧食漲價,三年來反 麪包加價,埃及人更沒閒過。除了埃及人口平均年齡是二十四歲,年輕就有激情,埃及的語文到底有沒有一大堆這樣的成語,像「螻蟻尚且偷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百忍成金」之類,並由這個系統的成語,構成( Built-in)了一種民族的意識行為,埃及的文化有六千年古老,這是一個有趣的課題。
更重要的是,民間意識明明鼓吹貪生怕死的怯懦和啞忍,埃及的教科書裏,有沒有截然相反的一套大道理來講道德,譬如,埃及史上有沒有關公、文天祥之類的大角色,留下另一個系統的英烈成語,像「大丈夫捨生取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類叫人勇於捐軀的書本理論。如果有,埃及人到底嘴巴講的哪一套,內心信的又是哪一套。
語言決定意識,意識形成了廣義的集體行為,就是民族的 DNA了。埃及明明有很長的奴隸史,但為什麼他們不甘於做只追求畜生般飽肚就好的奴隸?所謂埃及學( Egyptology)是一門死學問,因為法老王的埃及還沒有回教,但埃及語言和意識之間的民族基因之形成,是一個新課題。西方學者可以深入研究。
----------我是深有感觸的分割線----------
『語言決定意識』,此話題並不新鮮,昨天陶傑在專欄裏也提到了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才子用其解釋民族DNA私以為才是點到了關鍵,民族DNA從來都不是基因、血統的問題,而是語言、文字,與在此之上形成的文化,這些決定了生於斯長於斯你我的思維方式,而我們的語言系統又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太複雜了。
就像陶傑說的,還是學好英文吧,這是對思維方式的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