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志》時我就想,目前兲朝統治者遠遠不如古人呀,不考慮時代局限,彼時不少文人士大夫官僚是真心守土愛民,也能切中時弊對君王提出中肯批評意見。
對比當今中國的問題,找了《三國志》中王朗、王肅父子各一段發言,放到今日毫不過時依舊犀利。現在的上位者反倒是不如古人的見識~~~(當然請忽略二人發言的時代局限性,畢竟他們不能超越地看問題對吧)
過去我說兲朝是奴隸社會一點不過分嘛,瞅瞅還不如三國時呢~~~
P408
……(王朗)上疏勸育民省刑曰:
「兵起以來三十餘年,四海盪覆,萬國殄瘁。賴先王芟除寇賊,扶育孤幼,遂令華夏復有綱紀。鳩集兆民,于茲魏土,使封鄙之內,雞鳴狗吠,達於四境,蒸庶欣欣,喜遇升平。
今遠方之寇未賓,兵戎之役未熄,誠令復除足以懷遠人,良宰足以宣德澤,阡陌咸修,四民殷熾,必復過於曩時而富於平日矣。
易稱敕法,書著詳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愼法獄之謂也。昔曹相國以獄市為寄,路溫舒疾治獄之吏。
夫治獄者得其情,則無冤死之囚;
丁壯者得盡地力,則無饑饉之民;
窮老者得養食倉廩,則無餧餓之殍;
嫁娶以時,則男女無怨曠之恨;
胎養必全,則孕者無自傷之哀;
新生必復,則孩者無不育之累;
壯而後役,則幼者無離家之思;
二毛不戎,則老者無頓伏之患。
醫藥以療其疾,
寬繇以樂其業,
威罰以抑其強,
恩仁以濟其弱,
賑貸以贍其乏。
十年之後,卽笄者必盈巷。
二十年之後,勝兵者必滿野矣。」
P416
……景初間,宮室盛興,民失農業,期信不敦,刑殺倉促。(nani評:陳壽歸納總結能力很強~~~)
肅(王肅,王朗之子)上疏曰:「大魏承百王之極,生民無幾,干戈未戢,誠宜息民而惠之以安靜遐邇之時也。
夫務畜積而息疲民,在於省徭役而勤稼穡。今宮室未就,功業未訖,運漕調發,轉相供奉。
是以丁夫疲於力作,農者離其南畝,種榖者寡,食穀者眾,舊榖卽沒,新榖莫繼。斯則有國之大患,而非備豫之長策也。
今見作者三四萬人,九龍可以安聖體,其內足以列六宮,顯陽之殿,又向將畢,惟泰極已前,功夫尚大,方向盛寒,疾疢或作。誠願陛下發德音,下明昭,深愍役夫之疲勞,厚矜兆民之不贍,取常食廩之士,非急要者用,選其丁壯,擇留萬人,使一期而更之,咸知息代有日,則莫不悅以卽事,勞而不怨矣。
計一歲有三百六十萬夫,亦不為少。當一歲成者,聽且三年。分遣其餘,使皆卽農,無窮之計也。倉有溢粟,民有餘力,以此興功,何功不立?以此行化,何化不成?
夫信之於民,國家大寶也。仲尼曰:『自古皆有死,民非信不立』夫區區之晉國,微微之重耳,欲用其民,先示以信,是故原雖將降,願信而歸,用能一戰而霸,于今見稱。前車架當幸洛陽,發民為營,有司命以營成而罷。卽成,又利其功力,不以時遣。有司徒營其目前之利,不願經國之體。臣愚以為自今以後,儻復使民,宜明其令,使必如期。若有事以次,寧復更發,無或失信。
凡陛下臨時之所行刑,皆有罪之吏,宜死之人也。然眾庶不知,謂為倉促。故願陛下下之於吏而暴其罪。鈞其死也,無使汙于宮掖而為遠近所疑。且人命至重,難生易殺,氣絕而不續者也,是以聖賢重之。孟軻稱殺一無辜以取天下,仁者不為也。漢時有犯蹕驚乘輿馬者,廷尉張釋之奏使罰金,文帝怪其輕,而釋之曰:『方其時,上使誅之則已。今下廷尉 。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之,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臣以為大失其義,非忠臣所宜陳也。廷尉者,天子之吏也,猶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反可以惑謬乎?斯重於為己,而輕於為君,不忠之甚也。周公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言猶不戲,而況行之乎?故釋之之言不可不察,周公之戒不可不法也。」
另外,常玩《三國志》系列遊戲一大好處是,看書時無論多邊角的人物,只要有個名字,我頭腦中立刻就能閃現相對應的人物形象,特別幫助記憶~~~
畫外音:這位婦女求求你快醒醒快醒醒,就不要合理化你死宅愛玩遊戲的嚴重問題了!!!
關於《三國志11》卡片上的【列傳】,因為《三國演義》同作為『史』的《三國志》差別很大,所以遊戲製作者在【列傳】方面分列【演】【史】兩部分,不同之處他們會標清;兩部分若記錄一樣,便可合在一起看,互為補充。日本人的設計還挺周到的。
雖是古人之言, 今讀之仍覺字字鏗鏘, 擲地有聲. 為政者豈能忘之.
回覆刪除多謝分享.
[版主回覆08/27/2012 21:45:57]真的,當今執政者若能依足文中所言,起碼也能使民安居樂業,唉……
另外,有些關於生命的看法,也一點也不落後於今人。
那你覺得關羽和諸葛亮相對應的人是誰?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9/03/2012 08:42:22]嗯,感覺兩方人馬我都不是那麼了解~~~不過有一點我敢肯定,現在的領導肯定沒二人的文言文好囧rz
[dl回覆09/03/2012 01:36:05]是我沒說清楚,我意指你已熟悉三國每個人物的特質,你覺得現在的領導誰可跟以上兩位近似?我想了很久沒有答案,hehe
[版主回覆09/02/2012 23:57:53]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