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標題前身原本是:Bach神的Minuet,哀而不傷;
再一想Bach又不止一個Minuet,便改為:Bach神的Minuet in G, BWV Anh.115,哀而不傷;
看來看去總感覺哪裏不對勁,前半句理性,後半句感性,明明一直在走高速公路,逗號剛一過渡,瞬間跌到懸崖下。是為大悲,好啦是慈悲啦,哈哈。
結果就有了現在這個標題。
Minuet in G, BWV Anh.115,並非大部頭作品,現在所聽版本Rosalyn Tureck(December 14, 1914 – July 17, 2003)演奏,僅1分55秒。可我卻聽了不知幾百幾千遍……何以如此沉迷?那真是說來話長。
自從愛上Bach神,徹底轉變對古典音樂看法,我開始定時收聽北京某調頻廣播的古典音樂節目。上次,主持人邀請中國鋼琴家盛原做客,客套兩句,話鋒一轉曝出段令孤陋寡聞的我頗為驚訝的歷史:此君居然是Rosalyn Tureck的學生~~~
哇噢,天呀,完全想不到,最開始知道盛原,是因為一年前中山音樂廳Bach系列音樂會中有其Goldberg Variations的演出,票價非常便宜,本來想去試試,可惜同其他活動時間衝突,只得無奈放棄~~~再加上樂迷間絕少人推薦他的Bach,也就沒太把盛原放在心上,只除了這個名字,以及當時的最低票價50.00~~~
之後,便總能在廣播中聽到他的聲音,剛剛有點認識,居然就曝出這麼塊大料,唉,也怪我太無知,大驚小怪~~~
接下來,那期節目自然全是Tureck——盛原視線中的Tureck……
當年,學生時代的Tureck苦心鑽研Bach音樂,不惜用一週時間只練習一曲複調音樂中某兩條旋律線。老師很佩服她的做法,卻認為非常不現實。需知Bach神BWV編號都1100開外了,其中鍵盤作品則佔掉幾乎半壁江山,照這個速度,作品量的積累太慢。
通過這則小插曲,似乎可以暸解Tureck每一個音符都那麼清晰,精緻、細膩入微表演風格的由來。
當Tureck費盡心思探索到底該如何詮釋Bach時,她的用功甚至到了在Juilliard School琴房練琴時忽然暈倒,很長時間方才轉醒。然而,也就是在那一刻世界為之一變,彷彿受到了莫名力量的指引,Tureck似乎頓悟演奏Bach的根本。
神明是否存在,姑且不談。我倒是相信這種難以名狀不可言說的啟示,嗯……也許是人心的力量吧。
說到與Tureck的師生情誼,盛原回憶起911那年,世貿大廈轟然而倒,身在紐約的他立刻致電剛回國的Tureck,電話很久才通,家中的Tureck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還很奇怪明明剛通過電話,為什麼下午又打來。得悉悲劇後,二人嘆息良久。最後八十餘歲的老人提醒盛原,不要忘記之前說好要給某位音樂家打電話。盛原表示面對這樣的災難,已經不知如何是好,什麼都想不到了。老人卻說:原,悲劇已經發生,生活還要繼續……
(後面實在想不起來,大意似乎是經歷不幸便會更加堅強面對未來人生,總之就是非常感人,我差點哭了)
在音樂方面,盛原談到跟Tureck上的第一堂課,以一支小步舞曲開始,可自己前三個音,老師總是不滿意,反復強調音符間的快慢速度。接著,廣播音樂響起,回到主題,當年那首小步舞曲就是Tureck演奏的Minuet in G, BWV Anh.115。
只是頭三個音符,我就被此曲徹底降伏,慢慢進入到樂曲中,好像是寂寞的某個人,在空蕩蕩舞池中獨自踩著小步舞曲的步子,安靜、專注,有些寥落,卻哀而不傷……
那天廣播中只說這是小步舞曲,沒報編號。在Bach數量龐大作品中找來全無頭緒,不知佳音何時能再得,只當是驚鴻一瞥,甚是遺憾~~~
然而我同此曲畢竟還是有一點緣分,前兩天翻電腦資料,忽然發現Goldberg各版本中Tureck名下有兩個資料夾,一個是常聽的鋼琴版,另一個則全無印象,打開細看竟然是她的harpsichord版;之後一路聽下來,樂曲改變,樂器也變成了鋼琴,再後來,短暫靜默,令我為之心折的三個音符響起……
得來全不費工夫,我又遇到了那支小步舞曲……
鏈接:
Minuet in G, BWV Anh.115 —— Rosalyn Tureck
唱片:
$50-確是很便宜,每次聽Tureck 的GV,都有令人愉快的感覺戈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9/29/2012 10:41:03]50.00是最低票價啦,不過那場的最高票價基本也就是國家大劇院的最低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