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關于繁體字的三點疑問
以前只是自己喜歡用,交流時朋友也沒有任何疑問。
前兩天,平時逛論壇只看不說的我,因地震弄得坐不住發了帖也回了幾個帖,就忽然發現,在論壇里,打繁體字的人,竟被呼為垃圾。并且還有人強調“打繁體字的垃圾滾出去”。已經遇到好幾次了,為什么打繁體字讓他們那么憤怒?
第二種情況是,總是問我:為什么要打繁體字?
這有什么為什么?繁體字是漢字是中國字,我打中國字有什么問題?
第三種情況是,馬上懷疑我是臺灣人。
除了臺灣人,就不能打繁體字了嗎?
搞不懂,這些人是怎么想的?
---------- ----------
以上三個問題,我是故意拿出來問的……根本不需要答案,問題其實就是答案……
反問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你根本也不用辯駁、解釋什么,那些人的自卑、鄙吝、狹隘,就都擺在那里了……
當然,這些話也只能對明白人講,看不懂的人照例不明白你在說什么。
再次感嘆我國的教育……培養出一堆怎樣的垃圾。
以此類推,這樣不堪的教育水準下的中國人,又中國制造了一堆怎樣的垃圾媒體。
就在這樣一片惡臭熏天的氛圍里,我們欣欣向榮地,就要“同一世界,同一夢想”了……
哎……先不說這話里濃重的自卑和癡妄情結,但看“同一”,真就差得不只八千里路云和月,那單位該以光年記……
記得錢穆講過一段故事,某帝問大臣,怎樣看秦王嬴政的焚書坑儒,大臣從容答曰:何必如此,只落得罵名?吾皇只要修訂、編制書籍,去教育儒生、改造他們的思想,那便不費吹灰之力,令其擁戴吾皇……
這話是說在八股文流行之前的好幾百年,八股文死掉后,又有了中國式的欽定“素質教育”和應制新八股……
中國人,畢竟是中國人呀……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Both Sides Now - Joni Mitchell
人真是奇怪,忽然就想到了,應該也不是毫無因由吧……
Joni Mitchell的老歌,到底是1969亦或是1968,追究起來頗費躊躇,用69,不過引人遐思,沒那么沉重罷了……
那一年真的出了很多很多我所喜歡的歌,60年代是一個魔幻的年代,那些傳奇的人和事,令我感動……
Both Sides, Now。原唱者有兩個版本,最早的那一版,Joni Mitchell尚算年輕,一個人一把吉他站在舞臺中央,她并不漂亮也無所謂什么身材,純純的民謠腔,略帶微笑,唱著有關于青春的小小迷惘與困惑,可對于年輕人這又算得了什么,畢竟仍有大把的光陰可以去虛擲……
而今的版本,其實也不新鮮,2000年,在這樣一個時代,是不是也會被迅速遺忘?
時過境遷,有30於年了吧……
Joni Mitchell的吉他不見了,嗓音竟是天翻地覆地改變了,你會以為那只是另一個人……
舞臺不見了,你看得到的是一個人一支煙一杯酒,
莫名的暗潮涌動,無聲無息,一波接一波,就這樣郁積著,
之后……再歸于靜默,
是無可奈何吧……
I really don't know life at all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虛云和尚 - 陶傑
人性的光輝,如果只在大災難中才見得到,有什麼用?民國時代,有一位高僧,名叫虛雲老和尚。虛雲是湖南人,生在鴉片戰爭那一年,在福建出家,周遊中國,他橫跨兩朝,活了一百一十二歲。
虛雲時時講佛,但有時也向信眾說一些他經歷的見聞。義和團作亂的時候,虛雲在北京,後來,他告訴人這樣一件事,很珍貴,也很有趣:
「我在滿清時,當義和團作亂,八國聯軍入京。當時光緒皇帝沒法抗自衛,只好跟慈禧太后逃難。
那時在庚子年七月間,我們一路由京中徒步起行晝夜奔逃,出萬里長城,再進入雁門關,光緒的皇帝架子,一點也沒有了,什麼苦也吃得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八國聯軍要他的命!所以顧不得什麼宮妃彩女,金銀財寶了,只得一切放下來逃命。
但是他到陝西後,由岑春保駕,李鴻章等與聯軍議和,清帝回京依舊做皇帝,他的皇帝架子馬上拿起來了,什麼苦也不能吃了。請諸位想想看: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都知道,被皇帝二字害了,所以他放不下。
自古世間上的人,被環境所逼,偶一放下的也很多,可是這不是真的放下,沒有啥用。」
這番話,見於虛雲老和尚口述的《禪七開示錄》。光緒皇帝一副愁眉苦臉的憂患相,在中國民間戲劇的形象很好,民間同情他,知道他上頭有慈禧太后壓,壯志難伸。但在逃難前後,光緒的兩副嘴臉,歷史學者沒有記下,虛雲老和尚立此為照。
一九九八年,香港也經歷了股災,金融地產泡沫,一夜爆破,那時社會政商精英站上台做騷,呼籲香港人:大家要腳踏實地呀,不可以盲目炒股票呀,香港的經濟,需要實在的工業,高科技知識呀。大家一起手牽手,熱淚盈眶地高唱《獅子山下》。
那時候,我就想起虛雲和尚的這個小故事。今天股市地產、消費自由行,照樣炒泡沫,暴發一樣不可一世,還有誰記得一九九八年?這就是虛雲說的:為環境所迫,不是真的,這方面中國的成語很多:「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一闊臉就變」、「好了瘡疤忘了痛」等等,見得多了,對吧?
所謂人性的光輝,只在股票下挫二萬點,死人四五萬的時候才會散發,代價未免太昂貴,人命也未免太cheap了吧?沒有地震的時候,如果「人性光輝」遍地普及,哪來這許多豆腐渣房子?見天災,念虛雲,許多事,看透了,就明白其中的虛妄。
---------- ----------
2008年5月23日,補記:
建議本文同《涼血動物一大堆》對照看,才有意思;
真是喜歡你呀——陶傑~~~(皺緊眉頭,好糾結)
個人認為,其人在當代最接近“學貫中西”四個字,可惜的是沒有拿來作學問……不過那就少了一個有趣的人……
人真是有個毛病,無論嘴上說得多么的兼容并包,但實際上很多人還是追逐那些近似于己的觀點~~~
再經過一番揚棄和歸納總結,結果就變得更加地堅定不移……
涼血動物一大堆 - 陶傑
大地震後第二日,中國記者在新聞會上提問:為何學校塌得多,政府大樓倒得少?
同一日,港台時評名嘴吳某也提問:地震學校倒得多,有無豆腐渣工程?這一天,本港報章即有以「七分天災、三分人禍」追究豆腐渣工程問題,可見地震的人為責任,並非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學擺起一副官腔指:「現在不是追究的時候」,而是賑災與問責,完全可以同步進行。
第三天,中央電視台也報道了豆腐渣工程,中國育部高官承諾查處。然而,只有港台吳名嘴一人遭到特區糞青圍攻,師奶烽煙指為「涼血」,並發動「投訴」風潮。
如果講一講豆腐渣工程即是涼血,那麼涼血的人不計其數,還包括中央台。
「與天鬥爭,其樂無窮,與地鬥爭,其樂無窮,與人鬥爭,其樂無窮」,這一點,請溫家寶先生留意:其管治的社會,繼承了毛式文革的仇恨基因,無論中央政府如何「解放思想」,改善形象,下面總有一幫情緒異常者胡亂揣摸,爭先表忠,卻又搭錯線,中國總理要公開流幾次淚,才洗掉這幾十年積壓難改的一股異味?
溫總太可憐了,義和團們,少幫一些倒忙吧。
---------- ----------
2008年5月23日,補記:
這是22日的文章,建議他的另一篇《虛云和尚》對照著看,才有意思。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震與抗震 - 邁克
有一位讀者看了大前天的專欄,寫信來更正我的錯誤:原來黎克特衡量地震的級數,每一級相差竟然是三十二倍,並非我以為的一倍──那不過是零點二級的差別。而如果在比例上相差兩級,實際強度則超高一千零二十四倍,絕對與約定俗成的數字觀念是兩碼子事。五一二的四川大地震專家最新評定為八級,其破壞力可以想像──「不可想像」較為貼切。過往偶爾也收到讀者的慷慨指教,因為關乎的不外吃喝玩樂,私下致謝之後在電子版盡量撥亂反正就算了,沒有鄭重在報上交代,這次當然例外,希望我的糊塗沒有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連串的賑災活動,有人用了「抗震」這個字眼,我覺得似乎有商榷必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縱使拿出眾志成城的團結力量,渺小的人類那有「抗」的可能?這不是悲觀,而是知己知彼。就算從癩蛤蟆大逃亡的賓虛場面識破玄機,預感天將降大難於斯地,最多馬上收拾細軟跟隨禽獸昆蟲大隊撤退,趁未震之前有咁遠走咁遠,脆弱的肉身憑什麼與大自然搞對抗呢?事發之後,能做的只有善後,更加談不上抗震。和八級的地動山搖比起來,餘震有點狐假虎威的意味,而且大致可以預測,然而就連這些「小意思」,我們也完全無能為力抗衡。
在這種時候想起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我也知道十分奢侈,但是范柳原的一番話清確在耳邊響起:「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劫 - 陶傑
天災人禍,華文報刊最濫用的標題,叫做「浩劫」。浩劫,英文Disaster,貶低了中文「劫」字的含義。劫,是中文里一個很深奧的字眼,來自佛經。「劫」是時間的量衡,本來很中性:「劫者,蓋是紀時之名,猶年號耳。」
這就顯出佛教的大氣魄了。有如了解相對論,必先由四度空間著手,學佛的人,先要明白「劫」是甚麼意思:時空無垠,不可以用俗世的年、月、日計算,無窮無盡的時間,才叫做「一小劫」。八十小劫,才合成「一大劫」。大劫之中,分為四節,分別叫成、住、壞、空,各含二十小劫。颶風、海嘯、地震,只是「壞劫」名下的「大三災」,在佛家的時空里,「災」的級數遠比「劫」小,至於恐怖襲擊、戰爭、糧荒,則另列在「成劫」的名下,只屬「小三災」。
佛教是智者的學問,需要一點數學和物理的頭腦。作曲家也要數學好,因為作曲也有點像數學的階段演算,許多節樂章,組成一支交響樂,佛教的成、住、壞、空,不就是樂章嗎?其他的大災小災,就是雜亂而有序的音符了。怪不得弘一法師李叔同也是音樂家。
佛家看「劫」,超然而中立,無所謂悲哀,因為劫後必有重生,重生就有新的希望。「大水大火大風之災,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歸淳樸,謂之小劫。每一小劫,則一佛出世。」
這段話,出自《隋書》。在中國歷史上,隋朝是一個很不怎麼樣的朝代,論暴政,隋煬帝不及秦始皇,論腐敗,隋代也比不上朱姓明朝,唯以《隋書》解佛,今日看來一樣生動:發生大災難,所謂「發揮團結力量,顯示人性光輝」,即是「生人又歸淳樸」之意,但「淳樸」可以維持多久?漸漸救災物資,有人哄搶,慈善募捐,也有騙徒冒掠了,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此之謂也。
一個「劫」字,胸懷混沌,卻別有華嚴美態。中國的知識份子,悟得這個「劫」字,世事就看破了。清末詞人蔣春霖,生在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匪患的亂世,即有「待銷盡、華鬘小劫,洗冰淚、招客說傷心」之句。皇天崩暗,后土脊頹,四時兵火,五湖蒼煙,也只是花蔓小劫而已,學佛真是最好的EQ訓練。
今日大陸的「全國哀悼」,仔細看看,少了甚麼?少了一位國家級的大法師,率領一群高僧,正如歐西,有難時需要教皇。佛學令人排解憂傷,因為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這一切,平掃買LV、喝拉弗的物質無神論者,自然裝載無心。
多可惜呀,如果愛恩斯坦懂中文,也懂佛學。「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補一恨:四恨愛恩斯坦無緣說佛論劫數。佛教和相對論,是相通的,在千空的幻劫之外,隱隱迢迢,並成一團寶藍的星雲。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歌德還是缺德 - 孔捷生
按他的習慣,在撰寫或者引述正文前,要先來上這么一段:
須知孔捷生其人,首先就不是什么好鳥;
再看他的文章,簡直就是誣蔑黨誣蔑政府誣蔑CCTV,他想干什么,他難道想要造反嗎?
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合該所有真正的中國人出手批判,非要令這廝剝皮抽筋下地獄不可!
道理不辯不明,當人民看到類似以下這些至為邪惡,充滿了陰謀的顛覆論調時,才能明白我們偉大的黨和國家之良苦用心吶……
歌德還是缺德
本文標題其來有自,文革甫結束,傷痕文學潮頭迭起,卻有「凡是派」中人發表評論《歌德還是缺德》,對暴露黑暗稱之為「缺德」,社會主義筆桿子應該「歌德」云云。撫今追昔,念及李怡那篇社評的擾攘,無異於「歌德」與「缺德」爭論再翻波瀾。
自不待言,本朝應對四川大地震,比起三十二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從觀念到行動都進步得多。而且只要不涉及政治敏感區(如今春藏變),信息處理便一如雪災,都較為公開透明。比照幾乎同步發生災變的緬甸,北京對賑災物資來者不拒,至於外國專業救助人員,雖然婉言謝絕,兩日後卻也俯允了。
然而,自由傳媒的基本姿態就是「歌德」?誰不去歌功頌德即為「缺德」?須知美國突遭七十年不遇的「卡特麗娜」颶風,救災工作被傳媒扒糞不止,連筆者一邊捐款給紅十字會也一邊罵政府,但要和四川抗震救災相比,美國政府真的很差嗎?非也,它確實做得比中國政府好,對死傷者與倖存者的救護可圈可點,最壯觀的一幕,就是國民警衞隊的直升機機群在空中排隊降落,逐一接走災民連同他們的箱籠細軟,那情景就像諾曼底登陸戰之機群烏雲壓頂的袖珍版。他們被接到鄰近德州安頓,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不用去搶險抗災又或生產自救,以致許多災民都愛上了德州,不肯走了。
如此這般,美國傳媒仍不去「歌德」,對政府這裡那裡的缺失諸多挑剔,這絕非「缺德」。政府應對得宜是應份的,對納稅養政府的人民(尤其是劫難當頭的災民)來說,政府永遠做不夠好而應該做得更好。對政府疾言厲色的監督批評(包括挑剔過頭的聲音),永遠比對政府歌功頌德式的感恩要好。在民主國度,政府就是供人罵的,而不是供奉上神龕吃香油果品的。
國難當頭,質疑和斥罵統治者失仁失德,有何不可?民選的政府尚且可罵,非民選政府反倒只能讚美,這是甚麼道理?
中國災民和美國災民面對災禍,無甚本質不同,他們也怒罵政府和軍隊以及救援人員,為甚麼不能來得更早,搶救得更快?即便這種指摘理據不足,但他們有此權利,豈可歸為「抹黑」和「缺德」?
事實上,這次地震災民多有此類指摘,其痛心激憤之狀,卻被大陸傳媒與CCTV剔除,蓋與「主旋律」和「輿論導向」不符。然而在西方傳媒卻有真實展示,甚至連香港電視都有此畫面與細節。
說到自由傳媒的新聞取捨,是否就如前一陣「愛國紅心族」的摩登造句:「不能太CNN了。」須知CNN在四川震區的新聞採訪,面對蒼生浩劫,記者作報道時都淚光溢然。即便在播出與我朝「振奮民心」和「眾志成城」不相符的畫面時,也充滿人道關懷和深切的同情悲憫。
然而按愛國臣民的誅心之論,卻只能歌德,否則就是缺德;可以太CCTV,卻不可太CNN。如此愛國,這般德行,夫復何言!
2008年5月20日,補記:
換回nani說,語言很犀利,內容欠深刻,批駁浮于表面……但標藍處仍不失其應有之價值……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每日一禁果
推荐几位作者
所以推薦幾個還算穩定的Blogger:
1. 和菜頭:這至少是一個有判斷能力、有良心blogger;
2. 梁文道:什么是真正的知識分子?請看看他!
除此之外,推薦陶傑的文章……每篇都值得看,你可以說他在冷嘲熱諷,他也確實如此,但拋開語氣的問題,試問他又有哪一點說錯了?事實上,你看得到那些都是問題的根本,他所批评的也一一得到印證……
下面的文字是之前寫的,剛剛寫完,沒來得及發,這里就被封了~~~
還是陶傑的文章,開始無比羨慕香港自由的輿論氛圍,能夠發表這樣有見地的左派知識分子的文章。
這也是我為什么會選擇香港的blog服務商,在這里你碰不到屏蔽關鍵字、禁止發表、任意刪除……
看看現在的網絡和各類媒體,我已經對口徑一致的歌功頌德和煽情主義報道,倒盡了胃口。太沒有意思了。呵呵,當然我們的人民也吃這一套,網絡上充斥了諸如“感動——溫總理吃的是饅頭榨菜”、 “***捐款了嗎?捐了多少?”、“谁再质疑***,打死你们”……我們的宣傳機器勝利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實現了。
如果不是經歷如此慘絕人寰的災難,我是不會關心政府到底做了什么。只有到了關鍵時刻,你才發現,如果默不作聲,那么類似的天災,重要的是人禍總有一天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哀人亦是哀己……
感動過了,哭泣過了,讓我們關注鏡頭后面的事情、關注災難后賑災款賑災物資的發放、以及災區人民的生活和建設。
希望可以看到有關災難重建后的持續報道,說真的我厭惡當前媒體的一窩蜂,現在這是新聞熱點,那么一年后呢?两年后呢?還有哪個媒體關心災區的重建?關心那里人民的生活?
明知道敏感的blog發多了,恐怕會導致再次被封,就好象中文維基,你就是想盡辦法也上不去~~~雖然自己也鎖了很多文章,但義憤填膺下,這樣的blog就是控制不住要發!
好了,廢話很多,看陶傑的文章吧……
槍打多嘴鳥——陶傑
中國地震,網民憤青圍攻中國地震局,質問為甚麼事先沒有預警。
中方說:地震預警,不但國家沒過關,國際也沒過關。但網民就是不信,流傳地震局有專家早已預知,還加上這幾天來聞名中外的那十幾萬隻自由行的癩蛤蟆。
不要說沒有預警,即使有,由中國國情來看,專家也不敢上報。第一,是「天」的問題:天機不可洩漏,漏了天機,自己會折壽。
第二點更重要,是「人」的問題。地震預警,好像陸叔講股,或者馬評家給貼士,可以貼中,也可能貼不中。貼中了,沒有三千萬多寶獎金,貼不中呢?可大禍臨頭,中國的網民不可能不知道:奧運壓倒一切,是全國第一政治任務,預警不中,即是散發謠言,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捲錢逃跑,造謠製造恐慌,就是破壞奧運;破壞奧運,就是漢奸賣國賊。
中國文化早有明訓,老人家教下來的:「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千萬不要當出頭鳥。專家即使知道,也會想一想,萬一預警錯了呢?可是人頭落地的奇禍。
這是中國人社會處世的金科玉律:萬一錯了,怎麼辦?一切都是政治,廣東人說:「唔出聲,冇人話你啞」,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的古訓,從來教人「收口」為上,沒有鼓勵人「多嘴」為先。就像香港的特區政府,當初的「八萬五」、「高科技中心」,還有許多假大空的「藍圖」,下面的政務官,難道沒有一個心里明白行不通?為甚麼沒有人發出預警?因為一開口,就是反對董建華先生的權威,反對董先生就是反中國,有甚麼居心?一層層追問下去,教人心驚膽戰。如果你是政務官,董伯當政,明知是亂搞,你也會以沉默來應對的,此謂之「驚」人治港。
預測天機,沒有好下場。《西遊記》里的涇河龍王,有一天,他遇到一個術士,術士預測明天會下雨,而且雨下得多大。涇河龍王心想:下多大的雨,是我決定的,這個人存心挑戰我的權威。涇河龍王跟術士打賭,然後私自改了雨量,哪知道,每天的雨量,是由玉皇大帝定的,涇河龍王犯了天條,丟了一條性命。
地震有沒有預警?中國政府說沒有,就是沒有,不許嚕囌。即使有,專家也要計算國情,他怕了,不上報,也沒有錯。不要亂罵中國,要記得自己是中國人,要以中國的規律來辦事,地震死得人多,現在當務之急,中央說是救人,不是圍攻國家地震局,不要凡事起哄,ShutUp,拜託,好嗎?
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人的骨牌 - 陶傑
現在,既然悲劇已經發生,而災后的重建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那么我們需要對善款和捐贈物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事實上,靠人心,很不靠譜,有人說如果貪污善款會有報應、遭天譴,我想說這話的人一定是聊齋看多了,現實是很多時候是沒有報應的,所以蒲松齡才把憤懣寫滿了聊齋……
人們熱心捐助了那么多的善款,都不想被貪污掉浪費掉,我想這真的需要一個較好的制度,也許說制度都很遙遠,那么我們期待透明、有效的管理~~~
下面的文字來自陶傑,他指出了很多問題,但過于強調個人的素質,可我以為制度和管理更為重要:
人的骨牌
凡地震和風災,都是對一個國家的考驗,不是金錢和物資,要籌集錢和糧水,相對最容易,行政管理最難。
為什麼?因為行政管理,環環相扣,平時設計應急的制度,要靠大腦,有事的時候,執行這個制度,要靠人心。凡嚴重的天災,查究下去,為什麼都不離至少三分人禍?因為在這個「人」字上面,出了大問題。
例如,地震之後,到處是瓦礫,瓦礫下面,活埋了一萬幾千人。把人緊急找出來,這個時候不需要錢,首要的是看夠不夠生命探測儀器。
平時有沒有大量購置生命探測器?這批工具,儲藏在何處?採購的時候,有沒有人剋扣回佣,買少了,或者買了一批次貨?每一個環節,都有「人」的因素。
然後是挖出來的人,都要急救,傷者要就地分流:嚴重的,要送去醫院。不可以就地搭竹棚,如果交通堵塞,必定要大量空軍運輸支援──在這個關節眼上,「人」的因素又發生了:空軍由誰來指揮?一般來說,政府必有一個高層緊急小組,其中必有國防部官員。在一個人事複雜的社會,平時你傾軋我,我鬥爭你,問題往往出在這種關節上。
有了空中運輸,就要調備災區附近城鎮的醫院,通通要騰出床位。災區外城的醫院,醫護人員一定不夠──假設一夜之間,傷者一萬,許多傷者要開刀,醫護人員至少要有五千。這五千醫護精銳團隊,從更外圍的大城市調來。
其他城市的醫療當局,肯不肯放人?他們可以說:我們這邊人手也很吃緊,我們有很多重病人,也忙不過來──這可能是實情,也可能是有人玩山頭政治──僅醫療一條線,已經有那麼多複雜的人事因素,工事、糧水、資訊發布,還有數不清的點、线、面。還有高層的這個,袖手旁觀,等看對方陣營的那個看笑話。
一九八四年,耶魯大學社會學教授佩羅,提出一個理論,叫做「意外骨牌」──一場災難發生了,真正的問題,不在新聞焦點的災區,而是在電視鏡頭看不到的外面。他認為,災難是一串骨牌,必須當機立斷,在後面的紙牌倒下來之前,先扶定前面的一張,在前面的紙牌倒下前,必先止住更前面的一張下墜。這一切,須要一個制度,加一個全無私心的團隊。
一個社會私心有多重,平時看得出來,剋扣回佣,偷工減料,想做點事的人,會槍打出頭鳥的,天災來時,就有意外的骨牌效應了。成事在天,包括災難,但謀事在人,指救災的管理,人是可以勝天的,關鍵在人的質素,是好人能人眾,還是壞人小人多。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幾個推薦!
葉德嫻的《服了她》,喜歡得不得了,太好聽了,可惜最近心情差,懶得上傳……
美國國家地理的紀錄片《珍珠港》,很少碰到弄哭我的紀錄片,所以要推薦。
為了聽上譯的配音下載了《虎!虎!虎!》,這部電影在我兒時的記憶中似乎是美國令人扼腕地喪失了很多機會,最終日本鬼子成功奇襲珍珠港,片尾山本五十六的話營造出的低沉壓抑的氛圍讓我印象深刻,早已忘記了那些話的內容,就是覺得需要重視……我記得第一次看,好像是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家長異常興奮激動,我則跟著瞎起勁兒~~~還有一個好玩的印象,虎!虎!虎!這三個字總會伴著《黑貓警長》開篇的槍聲同時出現~~~
現在翻看,竟是一頭霧水,感覺電影交代不清、敘事混亂、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不知道這是女人對戰爭缺乏興趣,還是電影本身的問題?如果不是那些熟悉的聲音,我早就放棄了。雖說興趣缺缺,但看到了炮火轟天的戰爭場面,我一下子激動不已、眼睛睜大、抓緊被子、腎上腺素迅速攀高(我有腎上腺這玩意兒嗎?),唔……有點理解那些軍事迷了~~~
不錯,我喜歡上了這種感覺,算是一種發泄壓抑的途徑吧。我開始到處搜尋有關二戰的影像資料,上譯的《海狼》、國家地理的《中途島戰役》,可感覺都不大好。《海狼》雖然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卻太過兒戲,細節尤其不值得推敲。《中途島戰役》看了等于沒看,只記得它發生在6月4日,然后開始好奇,能不能在國內的網絡上找到中途島的搜索結果。
直到今天才發現一部還算不錯的戰爭紀錄片——《Pearl Harbor - Legace of Attack》(珍珠港),該片時長90分鐘,內容豐富、結構嚴謹,解答了我在《虎!虎!虎!》中搞不懂的事情。它難得地做到了態度中立、不偏不倚,理性冷靜的敘述下沒有對日本人的譴責、仇恨,但通過對戰爭殘酷的表現,你能明白和平的彌足珍貴——正因為珍貴,所以才稀有~~~
我很喜歡該片的敘事風格,比如一個日本老兵,他說:到今天,我甚至不知道為什么要打這場仗……是呀,這就是戰爭吧,一將功成萬骨枯,這里沒有對戰爭的譴責,很多事情我們控制不了,只得隨波逐流,最后唯有一聲長嘆;
比如,一個黑人士兵只身擊落兩架飛機后,卻因種族歧視沒有獲得應有的榮譽,最后他死于兩年后的一場戰爭。片尾,那時只能在軍中做最下等工作的黑人老兵克拉克西蒙,重回珍珠港,在他曾工作過的廚房,回想起1941年種族隔離的美國海軍,“黑人只能做一種勤務,就是服侍軍官。(現在)我對非裔男女在軍中的成就感到非常驕傲,這艘船上很多軍官是黑人,我無法形容有多么高興看到他們的杰出成就”。我們還可以慶幸,人類歷史多災多難,但發展還不是那么的壞。
比如,日本老兵和美國老兵坐在一起回憶的場面,我們沒必要提什么相逢一笑泯恩仇,只是覺得應該珍惜這一刻。
……
這短短幾百字,并沒有寫下那些最為傷感、難忘的場面,本想打下文字,卻發現文字的無力, 你該聽聽那聲音看看那畫面……
3. 一篇科普文章:
《恐龍是如何做愛的?》,哈哈,好有愛!!!煎蛋上看來的!
译者按:
原文出自The Straight Dope
,这个网站由Cecil Adams
创建,此人自述:“塞西尔·亚当斯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点毫无疑问,因为首先他知道一切,其次他没有错过。”Cecil为此30多家报纸提供消息,你提出的任何问题,他都能悉数解答。(真有问题?别问俺,发邮件到cecil@chicagoreader.com)
“恐龙如何做爱”这个问题实在2000年十月6号提出的,算是个老问题了。那天突然看到豆瓣上有人问这问题,俺就把他翻译了。都是方言俚语,很难翻译啊,给挑挑错吧?
=====开始=====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只要你能耐下心烦听我解释。在一本1999年出书里面,正好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尼思·卡彭特写的《龙蛋、龙窝和龙宝贝:恐龙生产问题研究》(Eggs, Nests, and Baby Dinosaurs: A Look at Dinosaur Reproduction),印第安娜大学出版社出版。肯尼思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哥斯拉,他的兴趣一下子迸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出了这本既学术又大众化的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学术论文必备的表格、插图和参考资料;另一方面,书中又有些通俗的问题。书的第五章就叫“恐龙如何干那事儿”,这不就是你想从哥斯拉官方攻略(The Official Godzilla Compendium)里找到的东西?
你总是能从书中得到很多好知识。书的前面几章有这样的说法:“鉴于鸟类和爬行动物的性腺都埋藏在身体里面,我们有理由相信恐龙也是这样的——所以不会有个什么玩艺儿吊在外面...”我得强调,虽然我欣赏肯尼思的口语化风格,但咱也得搞清楚他的深层意思。
上文引述的内容中说道,恐龙身上吊着得那玩艺儿好像...好像...好像啥来着?嗯,这样说吧,咱们哺乳动物在这方面不好与他们找出个相似点来——与你不同,恐龙是爬行动物。事实上,我们根本无法确定,(男,译者注)恐龙到底有木有JJ——如果真的有,说不定也是隐藏起来的。恐龙交配最有可能的方式,应该是“泄殖腔接吻”(kissing cloacae)。泄殖腔是鸟类和爬行动物身上的一个多功能的器官,它同时负责交配、撒尿和排大便。你看,这玩艺儿一出场,立即就让恐龙之间的爱情没那么罗曼蒂克了,那咱也得继续说下去。说,一对恐龙准备做爱的时候,他们得先让泄殖腔并置,然后阴`茎或者半阴`茎(如果恐龙真有dd的话)从公恐龙身体里挤出并嵌入母恐龙的泄殖腔中,结合之后就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了。肯尼思的理论认为,雌恐龙的外阴(注意,此为学术名词——译者)跟当今鳄鱼的bb有点儿像,所以我们也认为雄恐龙有JJ,这才能跟鳄鱼差不。
这事儿听起来是很简单,可实行起来未必这么简单。有人怀疑恐龙性交的难度大于联盟号空间站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首先,你都指出来了,恐龙的大尾巴是个不小的问题。有人提出,恐龙做爱可以按照“蜥蜴模式”进行:男恐龙从背后进入,然后把尾巴扭曲到女恐龙身子底下,知道他们的泄殖孔相接。肯尼思找到了Beverly Halstead画的一幅画,画里有两只做爱中的梁龙,他们的尾巴迷人地缠在一起。但是他认为这种设定不太符合恐龙解剖学的研究——典型的恐龙尾巴是又硬又直抵举着的,因为恐龙用它来保持平衡。要把这种尾巴卷起来可不怎么容易。
肯尼思提出了另一套理论。他认为恐龙是用“家猫体位”(原文“housecat-style”,这方面俺也不懂——译者)进行性交。女恐龙爬在地上,举起屁股并把尾巴扭向一旁以便露出尿殖孔;男恐龙骑在后面,前腿支在母恐龙的背上,有时候甚至腿抬起一根后腿以便于器官的紧密结合。
我觉着这个办法能够奏效。尽管研究了许多恐龙交配的想象图,你“背上长着大板子的剑龙如何用这种姿势交配呢?这问题也不难,”他写道,“女剑龙也是要爬下,后腿蹬直,男剑龙可以很轻松地把前腿放到母恐龙宽大的骨盆一旁。更难想象的是,一百五十米多米长,一百多吨重的蜥脚类双腔龙(Diplodocus-like sauropod Amphicoelias)如何交配。其实,当动物长到这么大的时候很可能已经过了更年期很长时间了。”你完全有理由相信肯尼思的理论:每天我们都能在商业街看到一些身材像恐龙一样好的人——但是最终他们也能很好地做爱。有志者事竟成嘛!
现在,这本书最迷人的部分就要出场:由艺术家刘易斯·雷彩绘的“肉食恐龙春宫图”(Carnotaurus sex)。假如这个能做成《花花公子》中间折页的样式,书的销量一定大增。书中有对暴龙浪漫做爱的生动描绘——咱们看起来,这姿势怎么那么像橄榄球运动员要起跑呢?男暴龙双眼圆瞪的表情说明他刚交了货,而那只母恐龙看起来有略点儿紧张,说不定这是她第一次呢。当是时,翼龙盘旋于头顶,地上的蒸汽嘶嘶直冒,这震撼人心的场景充分表明:恐龙做爱的时候不免要伴随着地动山摇。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我們的教育
這兩天,比較關注新聞,甚至要忍住惡心破例看CCTV,之后再去論壇——以天涯為主。結果就發現,在那些關鍵時刻,忽然就有很多人打出爱心、愛國的名義,盲目跟風、忙著拜神、囂張地駁斥異己意見——蠻橫到你不同意我就要干掉你、手持所謂道德的大旗掃蕩一切不同的聲音,有時候甚至狂妄到根本不顧及人類根本的生存權,侈談什么以大局為重……這就是我們的國人嗎?一笑。
你可以說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因為X民的目的徹底地完美地實現了。
你也可以說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因為沒有什么人知道什么是兼聽則名?什么是監督政府?現在再看《禮記》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實一點都不過時……不過,說這些對憤憤們有什么用呢?
所謂上行下效,反過來講有什么樣的人民就有什么樣的政府,誠不謬也……
昨天,回了幾個帖子,很有點感觸。
不知道我這個人的皮特別厚還是怎么了,別人罵得越難聽,就越覺得好笑,因為這除了能證明他們的齷齪下流沒有任何實質意義,隨著臟話的不斷升級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些人的家庭、教育、社會背景的不堪。而你越冷靜,憤怒小青青們反而越暴躁越瘋狂越聲嘶力竭,直到最后還要為自己涂上一抹凄美的悲情。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永遠站在道德制高點審判你的所謂“不道德”,道德是他們的正義之劍……在這樣一個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快感的滿足……
當然,我毫無例外被劃為精英,哼,幸好沒人說我是網特,否則帽子更大了~~~這也是國人的一個特色吧,習慣給人貼標簽分類,例如80后就是個顯著的例子。分類的另一個極端表現是好人和壞蛋的簡單劃分,你看所謂壞的那一方已經連人都算不上了。這種貼標簽是一種極壞的方法,他完全抹殺了那些不同的態度和意見,也就不能夠接觸到更多的面貌,因為在習慣貼標簽的人心中除了他們以為的好就是他們以為的惡,這種思想在我國大行其道,真的是有深層原因的……
發現網絡上的那些傻冒論調實在是太多了,以致于你已經無法去駁斥了,因為通身是病毫無邏輯……這個時候其實駁斥也沒有任何作用,還好我沒有想過去說服誰,權當練練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
我们热爱造神运动
看這口氣,仿佛是在說風涼話。會不會有人說這是冷血?
也許我的確需要點什么東西讓自己變得更冷酷起來……
不知道為什么,我出奇地冷靜理智……上網瀏覽信息時更是如此,甚至還會冷笑,尤其是看到類似如下的語法結構:“天佑中華”“天佑我中華”……
說出這種話的人難道不是白癡嗎?
這時我不禁大喊天呀!渾身雞皮疙瘩泛起,臟話脫口而出“天你媽個頭”。
又是雪災又是地震,這可都是天災,你看老天爺可從來也沒想過要保佑誰……
我們所謂的“天”會保佑誰嗎?甭做夢了,不是有人還在喊什么人定勝天嗎?勝一個我看看……
大自然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對于大自然您得敬畏,別可著勁兒地毀,到最后看誰毀得過誰。
再看我們教育的失敗……按道理我們學得可是唯物論辯證法,結果還不是天神下凡、元始天尊滿天飛……
真搞不懂,在号称教育普及程度相当高的中國,居然就有一大批人聲嘶力竭狂吼什么“天佑中華”,完全不合邏輯的屁話,居然說得響當當呀。
不過,沒準這些人會覺得雪災和地震就是老天對我們的庇佑?
再來就是狂熱的造神運動,是不是中國人就喜歡造神呀?這次造出了一尊溫寶寶大神……
上網看看,什么寶寶六十六了,什么寶寶挖人時胳膊受傷了,什么寶寶又哭了……
看看,這尊大神還是主打悲情路線地。
我不禁要反問,難道沒人看出點問題嗎?
是呀,有人說寶寶在作秀……我倒以為這種可能性不高。要知道我國的這幫政客閑時貪腐很開心,到了大災大難的時候他們自己不跑就不錯了,你還能指望他們給老百姓辦事?其實,如果中國政府擁有高效的執政能力、災害處理能力,寶寶何必出來呢?事實上,就連我這么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老百姓都會想到,如果捐錢了會不會被貪污?運過去的食物會不會是黑心糧?會不會有人發國難財?那些報道出來的數據摻假的分量有多大?你看,這幫官員可真教人不放心呀、真叫人操碎了心呀……試想如果沒有一個大人物來監督場面,那不作為的、瀆職的想必會更多……而最后受罪的永遠都是老百姓……所以,別說我吹毛求疵,去災區挖人根本就不是一國總理的该做的(是呀,總理如果不做,就別指望那幫官員去做了),這只能證明政府執施政能力弱到了極點。
所以,你看寶寶根本沒功夫作秀……
還有人說寶寶熱愛人民,那簡直就是在搞笑……寶寶們既然能坐視那些貪污腐敗、黑窯童工、豆渣工程,還談什么愛呢?更何況是熱愛。現在著急了,無非是怕矛盾累積到極點有損他們的統治罷了。要知道中國歷史已經無處次證明,天災一旦處理不好便是可怕的人禍,統治者為了穩定他們的統治,不得不去救災呀,這是他們的利益點嘛,說起愛來簡直羞煞人……有人說,你把leader們想得也太不堪了,我倒覺得這種評價還是挺善意的。所以,一天到晚的說什么要“穩定”……我們反向思考一下, 他們最怕的是什么?不就是“不穩定”嘛,不穩定會發生什么?幾千年來中國不是最流行農民起義嗎?
請注意,我支持有效的救災,但厭惡救災時口舌們的最大化吹噓和矯飾。
寶寶干了點他該干的,居然就成了再世伟人、包公转世了… …一个个感激涕零的,真搞不懂……那都是他的本職工作呀,犯得著這么大肆吹捧、歌功頌德嗎?而且他做得并不漂亮呀,用得著全體拜神嗎?中國人為什么就是喜歡不停造神……呵,這不就是教育的徹底失敗嗎?
這真是一個絕佳的轉嫁危機的機會 ,现在再也没人关心通货膨胀、股灾、房價高起了……我们又开始众志成城了 ,我们又必须爱国了,終于沒有民怨了,統治者的江山更穩了……恐怕這就是所謂的“天佑中華”吧。
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那些花兒……
我知道又扯遠啦,習以為常才是正解……再扯遠一句,也只有北京人才寫得出這樣的語法結構,可以渾然天成地念出兒話音……
很是感動,一直笑個不停,從未如此開心過,只因看到了那些花兒……想到一句詩: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是指男女情事,對那些嬌嫩的花兒則未免殘忍,可我當時真的就差那么一點就下手啦,道德與感情的天人交戰后,我開始幻想,如果能有一個似香山般的花園,又何必攀摘?或買屋或賃居于此,終老山下,也不枉一世!當然,還笑一夢中……最可惡的還是癡人說夢的那個白日夢!
要去買彩票啦!
未完待續,這個blog,我知道會很長很長,要攢足精神把這一整天的經歷寫下來,以吃開始,以花兒結束……
晚安,明天寫……
算了,還是看心情吧,不可能每天都這么高昂地……
2008年5月3日 星期六
真的就吃這一套
---梁實秋
2.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给张兆和写的情书,1931年
3. 我身骑白马 走三关\ 我改換素衣 归中原\ 放下西凉 没人管\ 我一心只想 王宝钏...
---臺灣歌仔戲《我身騎白馬》
4. 共你凄風苦雨,共你披星戴月,共你蒼蒼千里度一生\ 共你荒土飛縱,共你風中放逐,沙滾滾但彼此珍重過……
---達明一派《皇后大盜》
5. L'aquoiboniste 什么都沒有用的人
musique/parole : Serge Gainsbourg (作曲/詞)
Musician: Jane Birkin (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