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动慢产业真的太可怕了!以我很喜欢《钢之炼金术士》举例,开始作家荒川弘在杂志上进行漫画的连载,如果漫画受到读者的追捧,出版社会将漫画结集出版,作为单行本进行发行。
如果销量很好,电视台会组织拍摄成动画,因为漫画本身很畅销,积聚了相当高的人气,所以会有大的公司对动画进行先期的广告投入,比如潘婷这样大型日用品公司和sony公司都是长年对日本动画进行广告投入的,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它们在片头或片尾设置的广告。
当动慢进一步深入人心的时候,出版社和其他商业机构,通过作者授权会开发围绕动漫的周边产品,比如漫画人物玩具、相关的游戏、日用品(例如水杯、泡面等)……差不多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日本人都能开发出来!
而《钢之炼金术士》作为动画片,共有51集。日本动画的放映规律每周播放一集、每十几集就会更换动画片的片头曲和片尾曲。所以这部动画换过四次音乐,共有8首歌曲。
51集看下来,原本不喜欢的音乐也耳熟能详,慢慢喜欢起来。所以昨天我下载了《钢之炼金术士》的音乐集,以为不大,但查了属性发现竟然有300多兆。我很奇怪,原来里面还有动画片的全部配乐,作种的朋友还把专辑的封面、封底、重要的图片放了进去。原来随着动画的结束,动画的音乐专辑在日本早已出版了。
而且,每首歌又是由不同的歌手演唱,所以每个歌手都会在动画播放的同时,出版自己的单曲CD。这样的小CD我也有,有雀巢咖啡250克的瓶子盖那么大,每张只有一首歌曲,但是最少会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动画片的电视短小版(因为动画的片头和片尾只有1-2分钟);第二个是完整版(4分钟左右);第三个是乐器版(这个没有人声的版本应该是为了配合卡拉OK而设计的,因为动画片上的音乐字幕,也是按照卡拉OK的字幕的方式显示的)。
所以现在我们明白了sony公司为什么要对电视上的动画片进行投入了罢,因为他们可以就此出版音像制品。
而动画的人气也带动了歌手唱片的销量。
专辑卖得好,KTV也不愁没生意做了。
由于《钢之炼金术士》已经在电视上彻底播放完了,但是仍然备受追捧,所以我看见了一个通告,好像是要在2005年的4月份,上映它的剧场版,剧场版就是在电影院播放的动画电影。因为所有的动画情节已经结束了。所以本漫画的作者荒川弘会在原作的基础上创作一个独立的故事。这样上面的商业运作又会继续循环下来。
当然了,日本人不会让如此畅销的动慢停滞下来。相关动画片DVD、电影DVD、音乐MTV等就会随之发行。
这么好的动漫也不能随便消失,因为过多少年后还有新的孩子长大,这样商家就会再次重新包装出版这部漫画及相关周边产品;同时也能吸引一群怀旧的读者再次购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一小部分的动漫产业,这还只是我自己在中国看了多年动漫摸出的一点规律而已。因为在日本商业渗透的方式肯定更充分,甚至可能人们都感觉不到了。
据说,在日本本土,日本人基本上全是漫画读者,他们至少不存在中国人的那种偏见,以为动慢只是小孩才看的小玩意而已。
日本的动漫市场已经相当细分:儿童漫画、少年漫画、少女漫画、成人漫画、科教漫画、老年漫画、历史漫画……这里的几个类别中,前5个种类我都是看过的。甚至连不识字的人也有漫画可看。同学从日本带回来一本《兔子仙太郎》的漫画,我不懂日文,而且里面日本文字很少,但是我仍然看得懂,因为作者的画面表现能力相当强,简单几笔的勾勒,一个故事已经成型。
所以现在日本的动漫产业在全世界一支独秀,绝不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自从首冢治虫先生开创了日本漫画的事业后,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这之中尤为重要的是日本商业机器的成功运作,日本动慢早已走向了全世界。
举个例子,我看过一个国外知名乐队的MTV,里面竟然放上了日本动画片《皮卡丘》的片断,没想到,日本动画的影响竟然这么深远……
再比如因为《黑客帝国》,全世界都知道了一种速度——“子弹速度”,其实这在日本漫画中是一种很常见绘画技巧: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后面画几条效果线,速度的感觉就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而且电影的导演也表示他们的电影创作深受日本动慢的影响……
日本的漫画家和商人能慧眼地发现并开创了这样的一门大生意,并将它做到了全世界,真的让人佩服。而很多中国的漫画家还在抱怨,国内的环境和体制有问题,所以我就想他们倒不如专心想想画画的问题,如果连最基本的画面和故事还未成熟,其他的什么商业运作又从何谈起?至少要有好的作品才能考虑相关的产业问题罢……
而商业链条的建立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日本人可是花了快50年的时间才建立起那套成熟的运作体系,中国的漫画家不要想一口就吃个胖子,那是不可能的。
这是唱片的封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