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学生,站在音像店前,从蔡伊琳的歌曲,说到张韶涵的新专辑。我在旁边假装看唱片,偷听了很久。想想我上小学时,学校教得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二小放牛郎》……我不上小学已经很久了,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有这个标准的儿童歌曲。小学校里现在还有音乐课吗?如果有,他们都唱什么?那两个小学生告诉我他们像“电眼娃娃”张韶涵那样《快乐崇拜》着“性感百变小天后”蔡伊琳的《看我七十二变》,我感觉很欣慰,至少还算提了句孙悟空。
正在上大学的弟弟,开始疯狂喜欢摇滚乐,尤其是那些宣泄性极强的摇滚吉他。我问他摇滚是什么,他告诉我:干嘛问为什么,喜欢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你听这……多痛快。说了一堆专业名词,我一个也搞不懂。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你喜欢摇滚乐至少要知道什么是摇滚乐吧。也许我的态度很狭隘,听音乐靠得就是直觉,能跟着摇头晃脑、全身哆嗦就成。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那就是学术问题了。用弟弟的话说:我从来不看乐评,我喜欢什么,用得着他们告诉我?
去k歌,开始选那些老歌,邓丽君和蔡琴。拖着嗓子,缓缓慢慢摇摇荡荡,朋友听见都觉得烦,怎么速度这么慢,哼唧半天也没到主旋律呢。我也觉得自己挺老土,但我既耍不过周杰伦的舌头,也不明白SHE到底在说什么,总不能让我在KTV里丢人吧。我也想试着赶赶潮流,可潮流风向阴晴难定,变化太快,我全不理解。发现自己不只慢半拍后,显然我的努力过于徒劳,看来我注定要成为时尚的弃儿,所以改名叫自己阿花,一土到底。
几个月前,我54岁的爸爸向我反映,郑秀文唱歌很好听,雨泉乐队真不错。我立刻呆呆地定在当场,他不是应该喜欢京戏和罗大佑吗?爸爸竟然比我时髦,喜欢这么“骚”的歌。说完就用他那“小小竹排江中游”的嗓子为我演唱了雨泉的“有梦做理想,追逐自由什么的闪电”。眼放精光,活力再现,他的花白头发也好像是时尚青年们故意染成的样子,《眉飞色舞》好不年少。我至少要感谢传媒,让爸爸超越了年龄的限制,这比听相声管用多了,相声也不过“笑一笑十年少”,听首歌爸爸就能一下子年轻30多岁,俨然一个手拿麦克,活蹦乱跳的青涩少年了。
小学生应该算儿童,却没有可听的少儿歌曲,听说现在性早熟,所以早点受性感和电眼的教育也是应该的;弟弟算青少年,他知道流行音乐没性格,做人就要特立独行,就成了个摇滚爱好者;我算青年人,却有点早衰,提前步入了中老年。爸爸算中老年人,却没有可听的中老年歌曲,像打了激素,吃了再青春的补药,容光焕发似少年人。你说这个世界还不够乱套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