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6日 星期六

《谁来和我干杯》——关于武侠(一)

关于武侠(一)


  关于武侠小说的源起,一向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自太史公的《游侠列传》开始,中国就有了武侠小说——这当然是其中最堂皇的一种,但接受这种说法的人并不多。

  因为武侠小说是传奇的,如果一定将它和太史公那种严肃的传记相提并论,就未免有点自欺欺人了。

  在唐人的小说记事中,才有些故事和武侠小说比较接近。

  《唐人说荟》卷五,张骞的《耳目记》中,就有段故事是非常“武侠”的。

  “
隋末,深州诸葛昂,性豪爽,渤海高瓒闻而造之,为设鸡肫而已。瓒小其用,明日大设,屈(屈:既邀请之意)昂数十人,烹猪羊等长八尺,薄饼阔丈余,裹馅粗如
庭柱,盘作酒碗行巡,自作金刚舞以送之。昂至后日,屈瓒所屈客数百人,大设,车行酒,马行炙,挫碓斩脍,硙砾蒜齑,唱夜叉歌狮子舞。瓒明日,复烹一双子十
余岁,呈其头颅手足,座客皆喉而吐之。昂后日报设,先令美妾行酒,妾无故笑,昂叱下,须臾蒸此妾坐银盘,仍饰以脂粉,衣以锦绣,遂擘腿肉以啖。瓒诸人皆掩
目,昂于奶户间撮肥肉食之,尽饱而止。瓒羞之,夜遁而去。


  这段故事描写诸葛昂和高瓒的豪野残酷,已令人不可思议,这种描写的手法,也已经和现代武侠小说中比较残酷的描写接近。

  但这故事却是片断的,它的形式和小说还是有段很大的距离。

  当时,民间的小说、传奇、评话、银字儿中,也有很多故事,是非常“武侠”的,譬如说:盗盒的红线、昆仑奴、妙手空空儿、虬髯客,这些人物,就几乎已经和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互无分别。


  武侠小说中,最主要的武器是剑,关于剑术的描写,从唐时开始,就有很多比现代武侠小说的描写更神奇。

  红线和大李将军的剑术,已被渲染得几近神化,但有关公孙大娘的传说,却无疑是有根据的,决非空中楼阁。

  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其中對公孙大娘和她弟子李十二娘剑术的描写,就是非常生动而传神的: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燿如羿射九日落,蛟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入江海凝清光……

  杜甫是个诗人,诗人的描写,虽不免近于夸张,可是以杜甫的性格和他的写作习惯看来,他纵然夸张也不会太离谱。

  何况,号称“草圣”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也曾自言:“吾始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由此可见,公孙大娘不但实有其人,她的剑术,也必定是非常可观的——剑器虽然不是剑,是舞,但是舞剑也必然可以算是剑术的一种,只可惜后人看不到而已。

  那么,以此类推,武侠小说中有关武功的描写,也并非全无根据,至少它并不像一些“文史界的为道者”所说的那么荒谬。


  这些古老的传说和记载,点点滴滴,都是武侠小说的起源,再经过民间的评话、弹词和说书的改变,才渐渐演成现在的这种形式。

  《彭公案》、《施公案》、《七侠五义》、《小五义》和《三侠剑》等,就都是根据“说书”而收写成的,已可算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接触到的最早的一批武侠小说。

  《七侠五义》本来并没有七侠而是《四侠五义》,后来经过一代文学大师俞曲园先生的增订修改,加上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小侠艾虎,才变为现在这种版本,而风行至今。

  所以,严格说来,俞曲园也是我们这些“写武侠小说的”的前辈。

  张杰鑫的《三侠剑》是比较后期的作品,所以它的形式和现在的武侠小说最接近。

  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本来应该是“金镖胜英”,他的“迎门三不过”、“甩头一只”、“鱼鳞紫金刀”,都是“天下扬名的武器”,但他却并不是个可以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人物。

  他太谨慎,太怕事,而且有点老奸巨滑,他掌门弟子黄三太的性格也一样,比起来,伤在黄三太镖下的山东窦尔墩,就比他们又豪气得多,但窦尔墩后来却偏偏又被黄三太的儿子黄天霸击败了。

  胜英、黄三太、黄天霸,本来是一脉相承的英雄,但却又偏偏不是真正的典型英雄人物。

  胜英是“剑客”艾莲池的第四个徒弟,但武功比起他的师兄弟来,却差得很多,非但比不上他的大师兄“镇三山、辖五岳,赶浪无丝鬼见愁,大头鬼王” 夏侯商元,就算跟他的五师弟“飞天玉虎”蒋伯芳、六师弟“海底捞月”叶潜龙比起来,也望尘莫及。

  所以我以前一直想不通,张杰鑫为什么要将他书中的英雄写成这么样一个人,直到现在我才了解,他当时这么样写,是有他的苦衷的。

  在清末那种社会环境里,根本就不鼓励人们作英雄,老成持重的君子,才是一班人认为应该受到表扬的。

  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要受到社会习惯的影响,所以从一本武侠小说中,也不难看出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


  张杰鑫的这本《三侠剑》,非但结构散漫,人物也太多,并不能算是本成功的小说,因为这本小说,本来就不是有计划写出来的,而是别人根据人的“
说书”笔录的,叫座的说书,应听众和书场老板的要求,欲罢不能,只有漫无限制地延长下去,到后来当然难免会变得尾大不掉,甚至无法收场。

  我特别提出这本书来,就因为后来所有的武侠小说,几乎全都犯了这种通病,人物和故事的发展,常常都會脱离主线很远,最显著的两个例子,就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和环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


-----------------------------------------

这篇打得我的手都快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