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原来《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借鉴了100多年前泰戈尔的小说《哥拉》Gora~

2014-10-21 16:40:27

以前就发现金庸特别能借鉴,从国外小说,到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文言小说都有。但万万没想到,连萧峰这一经典形象,都不是原创~反正我是不会相信世界上会有这么巧的巧合~只是金庸安排萧峰跟哥拉有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以下引文摘自《身份与暴 力——命运的幻象》Identity and Violence The Illusion of Destiny (第二章 理解身份认同——优先性与理性)p31

一个世纪以前,拉宾德拉纳斯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发表了他的孟加拉语小说《哥拉》(Gora)。其中主人公哥拉区别于其孟加拉朋友和家庭的地方是,他强烈地固守印度教的旧式习俗和传统,并且是一位坚定的宗 教保 守主义者(nani注:乔峰作为丐帮帮主,坚决维护大宋江山、热爱汉人身份,对“契丹狗”视如仇敌,还经常率丐帮攻击契丹军队)。但在小说结尾,泰戈尔把他置于一个极其难堪的处境,因为他的养母——他一直认为是自己的生母(nani注:桥三槐夫妇收养契丹人遗孤萧峰)——告诉他,他是一位被收养的孤儿,其爱尔兰亲生父母在1857年反对英国人的兵变中被叛 乱的印度士兵所杀害(“哥拉”意味着白皙,看来他那种非同寻常的肤色此前已引起怀疑,但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nani注:萧峰身上有本族的狼头纹身)。刹那间,哥拉那好斗的保守主义倾向被泰戈尔的笔触消融掉了,因为哥拉发现所有传统主义神庙的大门都向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关闭了,而这恰恰是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传统观念所要求的。(nani注:萧峰身份秘密被揭穿,结果无论丐帮、中原武林的大门都像他关闭,不仅连汉人都不是了,帮主职位也没了,甚至要除之而后快)

我们也会发现自身存在各种各样有关身份的困惑,虽然它们不一定像哥拉所处的困境那样严重。但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把身份看作是一种发现。即便某个人发现了有关他or她自身的某个重要事实,也还有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哥拉必须选择,他是继续坚持印度教的基本教义呢(尽管他现在与之不可避免地有了距离),还是改变他对自己的看法。最终,在其女友的帮助下(nani注:萧峰也有个女友阿朱,不介意其身份),哥拉决定把自己视为仅仅是一个栖身印度的人,不受宗 教、种姓、阶级或肤色的限制。即使至关重要的事实被挖掘出来,更重要的还是做出选择。生活不仅仅是命运。(nani注:只是萧峰的身份就预示着他的命运)

1 則留言:

  1. nani 回歸了 :)
    很久沒有上網寫東西,也很少看微博面書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