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三月的中國電影資料館,是個磨人的小妖精




以上,是三月份在中國電影資料館閱過的影片。 (第一排:记录片;第二排:剧情片;第三排,石揮主演之老片)
雖然一向對帝都各種不滿,如肆意拆毀古建築,然後在原處蓋上假貨來騙人;垃圾圍城;北京話快聽不到了~~~等等。
但我不得不承認,禮失求諸於野,帝都一些民俗文化雖歷經各種迫害磨難,仍頑強活了下來,縱然微弱,卻一代又一代傳承著(有時間我會寫一寫);

另外,帝都文化事業還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由於此地各國使館密集駐紮,其下轄文化機構or相關文化中心,時常舉辦電影、講座、展覽推廣本國文化,大部分規格不低;更別提那些國字號的博物館、美術館,常年進行水準極高的各種展覽,最可貴的是他們不少都免費呀也麼哥!!!『國家大劇院』雖然演出不免費,位置也有礙帝都風景,但看完節目,夜幕下的大劇院內,有如璀璨星空點綴於穹頂之上,那真叫一個美輪美奐~~~

在眾多文化機構中,私以為中國電影資料館,是帝都非常重要的一股文化勢力。他們常配合使館、官方舉辦大型影展,尤其在與別國建交的特別年份,此時不僅有大量該國影片上映,同時著名導演、演員也會到場同觀眾交流,如去年『山田洋次導演作品回顧展』,不僅展映了導演各時段重要代表作,年邁的山田洋次先生亦親臨現場同觀眾交流,相當難得。
除此,資料館每月也有自己的放映安排,我是眼睜睜看著他們在觀眾的罵聲中漸漸成長起來,至少排片沒過去那麼糟糕了,這其中就有不佞貢獻的一份口水,不客氣^.^
我很喜歡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氛圍,總是親切稱其為『文慧園』or『小西天』,在大片雲集的今天,帝都只有那麼幾個擁有大屏幕的地方肯放些看似小眾的影片,讓我們一飽眼福~~~
文慧園也總有些熟悉的老面孔,雖然彼此不通姓名,就像那位常年到此報到的北京老太太,遇到沒公德的觀眾便會大吼一聲:“別吃瓜籽兒了!”“要聊天兒的出去!”,嘹亮聲音喊出了我們的心聲~~~立時一切雜音瞬間消失……有她主持公道的文慧園洋溢著一股親切感囧rz

上月排片,真心不錯,除了本週的沒去,其他各週場場準時報到~~~

01. 2012.03.01:An Inconvenient Truth 2006(《難以忽視的真相》美國)
已評,見《哎呦喂,就算這是Albert Gore個人宣傳片又怎樣?》

02. 2012.03.02:Carlito's Way 1993(《情梟的黎明》美國)


導演:Brian De Palma
主演:Al Pacino;Sean Penn
難以想像的火爆,平常文慧園上座率不算高,就算是免費電影,也很難坐滿。這次晚到的觀眾只能屈居台階上~~~
難道因為主角是Al Pacino?恐怕也不盡然。開篇結局便已注定(沒時間寫了,先放個大綱吧,有時間上來補充)

03. 2012.03.07:太太萬歲 1947 中國


導演:桑弧
編劇:張愛玲
主演:石揮;上官雲珠
僅憑這幾個名字,就值得你去看一看。走出影院,忍不住嘆息,中國現在那些無能又土鱉的導演不要再抱怨什麼廣電總局的審查了,過去蘇聯、現代伊朗,審查不比你嚴格?照樣有無數佳作出現。就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技術條件如此落後,仍然有這樣引人深思的優秀電影,放到今天不僅與審查無涉,更有強烈時代感,毫不過時,甚至正好和香港的唐唐相映成趣。
講真,就算你再無能,找個好編劇把《太太萬歲》稍作修改,重新拍出來上映,也比你們瞎琢磨出來的那些個破玩意兒好三萬倍。
(有時間詳細寫一下觀後感)

04. 2012.03.14:腐蝕 1950 中國

導演:黄佐臨
編劇:柯靈
主演:石揮
早先並不知道『石揮』大名~~~只是看過此片,才恍然大悟片中左派青年原來就是《太太萬歲》中那位貪財吝嗇好色老太爺的扮演者~~~這驚人的演技~~~因為看《太太萬歲》時,我除了覺得老太爺頭髮有點假,完全沒懷疑他的年齡呀~~~想不到扮演者石揮實際年齡並不太大。
本篇斧鑿痕跡過重,只能說土共那時宣傳技巧較之如今高明不知多少倍。不過,以今日之我看來,通篇大話,觀之需極大耐力~~~
影片結尾,心聲感嘆,石揮你到底是有多想加入共產黨呀,聽說是沒跑去香港,不知道後來結局如何,你後悔過嗎?再看看片中扮演國民黨特務的程之,我只知道後來他在歷次鬥爭中遭受嚴重迫害,連親生兒子程前都不敢認送去做了別人的孩子。當年你們戲中的中美合作所白公館渣滓洞,同後來的文革到底哪個更厲害,撫心自問,也只有你們自己最清楚。
可圈可點之處,能暸解點當年重慶戰時防空洞~~~

05. 2012.03.15:La vie moderne 2008(《現代生活》法國)

導演:Raymond Depardon
記錄了法國農民面對現代化挑戰的狀態,他們的日常生活、瑣事,快樂哀愁痛苦。
雖獲法國Prix Louis Delluc(路易-德吕克)大獎,但水平一般,乏善可陳。

06. 2012.03.16:ザ・マジックアワー 2008(《魔幻時刻》 日本)

導演:三谷幸喜
編劇:三谷幸喜
爆笑,一級棒。 熟悉日本电影的話,會感覚熟人很多。
(有時間補充觀後感)

07. 2012.03.21:哀樂中年 1949 中國

導演:桑弧
演員:石揮、朱嘉琛
相似題材,《飲食男女》比《哀樂中年》差遠了去了,更何況後者誕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意識遠超今日。
隨便抄幾句《哀樂中年》的台詞:
“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只有青年和老年,好像沒有中年似的,其實中年最寶貴”
“你以為他們是年輕人嗎?他們不過是未老先衰的一群”
“我們只關心死,卻很少關心怎麼活”
石揮真不愧是話劇皇帝,表情變化細膩、層次豐富。天呀,看他的表演才明白為什麼大屏幕考驗演員演技,它把人臉放大到那個地步,每一個細節看得一清二楚。不能有一點木訥呆滯,否則會被觀眾一覽無餘。石揮就像把生活帶到了戲中,他不是在“演戲”,而是在戲中生生活了一次且在膠片中永垂不朽~~~佛祖上帝安拉保佑這位偉大演員,就算石揮於1949以後遇到什麼不幸,也千萬不要告訴我。
片中女主角由朱嘉琛饰演,算不上美,卻擁有世間一切美好女子的特性,溫潤如玉、似水柔情,令人不禁心生憐愛。她是那種我削尖了腦袋都想過去套近乎,妄想成為其朋友的人。這很像日本著名女演員倍賞千惠子給你的感覺,看到她們意味著安心、幸福……
(朱嘉琛 剧照)

(有時間補充觀後感)

08. 2012.03.22:Hævnen 2010 丹麥(英译:In a Better World ;中译:《复仇》or《更好的世界》)

導演:Susanne Bier
更好的世界?殘酷的人生。
好片。
原來,丹麥人看不起瑞典人,哈哈,其實地域歧視無處不在嘛。
(有時間補充觀後感)

09.  2012.03.23:La danse - Le ballet de l'Opera de Paris 2009(《舞動巴黎》法國)
導演: Frederick Wiseman
喜歡舞蹈的觀眾,應該會更喜歡此片。
(有時間補充觀後感)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韓寒你好,韓寒再見

早就想寫韓寒、方舟子之戰,腹稿都不知打了多少,奈何一直犯懶,沒力氣打字嘛~~~今天跟自己開玩笑,如果找的著李敖那段話就寫,找不到就算了~~~結果不幸從舊筆記本中翻出當年書抄,這次想犯懶都不成。唉,又沒人發錢,還寫得這麼勤快,好佩服自己呀!

不再廢話,看標題就明白我現在對韓寒到底什麼想法。
過去,曾天真以為此人乃一年少有為的大好青年,不僅買了小說《三重門》,還訂閱blog,甚至因為他的廣告成為“凡客誠品”的消費者。只要文人不掙昧良心錢,通過拍廣告令自己不為五斗米折腰,擁有更好的生活,較之過去,簡直就是一大進步,對此我會盡量支持。

方舟子呢?一直頗反感此君,尤其受不了他在科普時的語言暴力,簡直拜科學教到走火入魔。還有他與夫人那說不清道不明的抄襲爛帳。其實我對方舟子根本算不上暸解,從沒特別關注過,無非就是看過他跟咆哮派電台主持人萬峰叔叔有關中醫的一段現場視頻,或是從其他人處零星讀到的一點評價,總之我對此人興趣不大,更談不上喜歡,看到那張臉難免反胃,可聽說他遇刺又有點同情。

反正,前面鋪陳可證,此前我對韓寒的態度明顯比方舟子好太多。可隨著時間發展,對方舟子依舊無好感,對韓寒態度簡直越來越差。

這改變,源於他民主、自由、革命三篇文章出爐。首先,沒有了耍嘴皮子,韓寒思想、見識之低令我咋舌。其次,隨著年齡增長、娶妻生子,他也終於蛻變為犬儒。不過,這都沒什麼,人總會變,雖覺可惜,到底沒什麼用處,韓寒更不會因我的喜好而改變,所以沒深入想太多。

之後,便有人撰文懷疑韓寒文章是槍手代筆。甚至那個時候我還想,他們就算對韓寒失望,也犯不著給他捏造莫須有的罪名下絆子、搞臭人吧?手法未免太過低級。韓寒的反擊,我通過RSS從其Blog上收看,當時認為他攤上無妄之災非常倒霉,除了懸賞兩千萬抓代筆太雞賊外,其他方面並無不妥。

其實網上對韓寒各種質疑,非常小兒科,連我這種反應很慢、思維不靈敏的人都能幫他一一解答,網絡攻擊除了戾氣過重,根本毫無殺傷力。
沒多久方舟子加入戰團,網友各種有趣周邊出現後,我心態已轉為八卦看熱鬧了,就想瞧瞧雙方還能出什麼妖蛾子,怎麼把這場貧嘴繼續鬥下去。直到此時,我都沒去方舟子博客看過一眼。

可惜,前面無論鋪墊多少,該來的轉折還是會來。直到那一天,我看到韓寒當年憑其在“新概念”作文比賽中一舉奪魁並揚名天下的文章——《杯中窺人》。第一次通讀全文後,才忽然意識到,也許方舟子的質疑沒有錯。

杯中窺人

作者:韓寒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鲁迅先生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南宋《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可以严谨地律己;接触社会这水,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
  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所以也偶有洁身自好者,硬是撑到出生后好几十年还清纯得不得了,这些清纯的不得了的人未浸水,不为社会所容纳,“君子固穷”了。写杂文的就是如此。《杂文报》、《文汇报》上诸多揭恶的杂文,读之甚爽,以为作者真是嫉恶如仇。其实不然,要细读,细读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愤——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倘若这些骂官的人忽得官位,弄不好就和李白一样了,要引官为荣。可惜现在的官位抢手,轮不到这些骂官又想当官的人,所以,他们只好越来越骂官。
  写到这里,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了,撑足了杯子。接触久了,不免展露无遗。我又想到中国人向来奉守的儒家中庸和谦虚之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很不幸得先学会谦虚。一个人起先再狂傲,也要慢慢变谦虚。钱钟书起初够傲,可怜了他的导师吴宓、叶公超,被贬成“太笨”和“太懒”。(孔庆茂:《钱钟书传》及《走出魔镜的钱钟书》)可惜后来不见有惟我独尊的傲语,也算是被水浸透了。李敖尚好,国民党暂时磨不平他,他对他看不顺眼的一一戮杀,对国民党也照戮不误。说要想找个崇敬的人,他就照照镜子(《李敖快意恩仇录》,中国友谊出版社),但中国又能出几个这类为文为人都在二十四品之外的叛才?
  然而在中国做个直言自己水平的人实在不易。一些不谦虚的人的轶事都被收在《舌华录》里,《舌华录》是什么书?——笑话书啊!以后就有人这么教育儿子了:“吾儿乖,待汝老时,纵有一身才华,切记断不可傲也,汝视《舌华录》之傲人,莫不作笑话也!”中国人便乖了,广与社会交融,谦虚为人。
  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中国人说惯了“小话”,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当然就叫“大话”了。
  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幸亏胡适病死了,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
  写到这里,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于是涉及到了过分浸在社会里的结果——犯罪。美国的犯罪率雄踞世界首位,我也读过大量批评、赞扬美国的书,对美国印象不佳;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一个美国孩子再有钱,他也不能被允许进播放黄带的影院。
  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便会……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人造字就没古罗马人的先知,拉丁文里有个词叫“Corpusdelieti”,解释为“身体、肉体”与“犯罪条件”,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
  写到这里,猛然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

為眾人詬病的掉書袋,在我看來根本不是問題。我自己前面都說了,找李敖段話要看過去的摘抄,中國學生作文,誰不會準備點名人名言以備不時之需?韓寒掉書袋就是有點頻率太高,不知節制罷了。不過,讀那麼多書確實令人佩服,畢竟到現在我也看不下去《管錐編》~~~

我知道許多比韓寒年齡還小、早慧的少年天才。他們天才於博覽全書、知識豐富;更有甚者,思維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絕佳,見識非凡,具有創造力。韓寒不過讀書多了點,真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
可十幾歲小孩兒早慧不稀奇,問題的關鍵是《杯中窺人》這篇文章透露出的精神氣質,與韓寒年齡不符,那明顯是在中國醬缸文化浸淫幾十年的老油條才能有的市儈、犬儒。沒在中國社會摸爬滾打過幾十年,怎麼會磨出文中那種老於世故?
現代社會,少年人就算對社會認識很透徹,基本也是書本上得來的理論、概念,沒有切實的人生歷練,他對社會的感悟會很浮泛。就像有些年輕人會故作老成文章,以顯得成熟,但其中“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做作勁兒,始終能令明眼人看出文字後面那個人的真實年齡區間。同樣,韓寒的《杯中窺人》毫無朝氣,一股中年失意文人的怨氣撲面而來。文氣若此,怎麼可能是年輕人的手筆?

相對應的,可以看看李敖年輕時是怎麼表達的?
在這“水深波浪闊”的時代裏,我們是多麼渺小!多麼無力!又多麼短暫!如果我們能在環境允許的“極限”下,伺機蠕動一番,說說我們想說的,做做我們想做的,搗一下小亂,冒一下小險,使老頑固們高一高血壓,大概這就是我們再大的“能耐”了,我們還能怎樣呢?我們豈配做“殺頭生意”嗎?
因此,我說,在環境的“極限”下,我們少做一分懦夫,我們就該多一分勇士,能表白一下真我,就少戴一次假面,如果我們能高飛,我們希望飛得像一隻多謀的九頭鳥;如果我們與覆巢同下,我們希望不是一個太狼狽的壞蛋;如果我們在釜底,我們希望不做俎肉,而是一條活生生的遊魂。……
路是那麼長,我們隨時會倒下,死就死了,又何必“正首丘”呢?青山多得是,到處都可埋我們這副不算重的骨頭,在重歸塵土的剎那,願我們都能刻上帶有色彩的里程碑。

這才是真正有才華的“年輕人”看問題的方式,就算“看透”一切,也心存希望,本質上充滿著朝氣,有股升騰之勢。潘光旦寫過“我們時常看見有人,在學生時代是何等的好奇愛智,何等的充滿理想與熱情,何等的志大言大,敢作敢為;一出校門,一入社會,一與實際的物質與人事環境發生接觸,便爾銷聲匿跡同流合污起來……
此文前半段不正與李敖文中的精神氣質不謀而合嗎?那也正是年輕人該有的人生狀態。而韓寒的文章,好像根本沒經歷過青年就直接殺奔中年暮靄沈沈了,且恰巧出於潘光旦文中的後半段。
《杯中窺人》要真是他寫的,那他從小到高中為止得生活在多麼險惡的環境、人際關係下,才能如此看盡世態炎涼呀巴扎黑!

現在韓寒不更新blog,RSS就收不到最新戰況,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告沒告方舟子,案子進展如何?
不過無論結果怎樣,韓寒你好,韓寒再見吧!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土共地下黨上台,各位HKer千萬別不當回事,宅家裏了

各位要爭取你們的民主自由呀!

ranyunfei: 梁振英当选和任何一个不经普选的特首“当选”,都是香港高度自治名存实亡的铁证。好在香港还有各种独立自由如媒体等因素在,但受大陆官方掌控侵蚀亦相当明显。完全没有自由要争取自由,但拥有亦要勤加护持,不可稍有懈怠。大陆和香港的未来都不会平坦。 http://t.co/FjqPdfXA
來自 Twitter / ranyunfei

kansir: 一國兩制的保障,反而麻痺了港人,沒有用最大的努力去爭取民主,以為坐著等便可以有。 梁振英上台也許是好事,他以地下共產黨員身份,把內地的高壓政策引入,或者可以激發起香港人爭取民主的決心。 http://t.co/oavtNtUH

HKer加油吧!!!

玩《三國志11》,歎日本之嚴謹

日本人民居然細緻到這個地步~~~

最近看《三國志》,順手就把日本KOEI(光榮遊戲公司)的單機版遊戲《三國志 11》翻出來再打幾遍~~~當然也是為了懷舊,況且聽說12今年就要發售,所以想溫習下老版~~~
(注:文下以《三國志》表示史書;S11表示遊戲;《演義》表示《三國演義》)

近幾年特別流行網路遊戲,始終落伍於滔滔時代洪流,仍活在單機版遊戲世界的我對此毫無興趣。玩兒了很多年電腦遊戲,興趣不減的始終是《三國志 11》。

很多人恐怕會奇怪,婦女如我怎麼會熱衷於這種打打殺殺的遊戲?說來簡單,當時剛看完《三國演義》,為鞏固記憶,才去下了S11。
作為初接觸Koei公司三國系列遊戲的新手,遊戲動畫一開,我就震驚了:頗有古意的背景音樂下,展於眼前的是一幅氣勢雄渾的水墨丹青,山間瀑布由緩至急傾瀉而下,引出無數鬚眉豪傑、傾城巾幗,更有數不清道不盡的兒女情長……
瞬間期待度吊到頂點。

隨著遊戲深入,使我對戰爭的概念由理論轉為深刻理解。當你據有一城一池,其勢發展到最大程度,城池規模便無法擴張,無論糧食、金錢、人口、武器等永遠受城市規模所限,不可能無限量增長。若想擁有更多土地、資源、人才,必須依靠侵略,奪取他人城池,那意味著翻倍的糧食、金錢、人口、武器……戰爭歸根結底就是個經濟問題。
在亂世,侵略的另一重要原因,其實是為自保。我看家長下象棋,常說的一句話是:“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此心得就來源於S11。只因在遊戲中你不攻擊別人,別人就要來打你,被大軍圍城時很容易陷入被動,然後你辛辛苦苦發展到富得流油,就輕易被人擊敗了。這同史實別無二致,看《三國志》那些安於一城or不思進攻的官員將領,基本都不得好死:
董卓「築郿塢,高與長安城埒,積穀為三十年儲,云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結果郿塢毀於傾刻,別說養老,連老母亦不得善終~~~P176
再如曹爽,聽司馬懿的話罷兵時說「我不失作富家翁。」P287,到後來飯吃不上僅是小事,族滅也只在旦夕間。

不停進攻另一好處是,可快速賺取技術點數(技巧P),點數累計到一定程度,方能鍛煉各種技巧,如槍兵、戟兵、弩兵、騎兵等(見下圖)。戰爭勝利、拿下城池愈多,則可供訓練的技巧愈多且能逐步升級,相應會更有利於戰爭的進一步勝利。這與打仗一個道理,想想成吉思汗,精銳騎兵縱橫亞歐大陸,足證其戰爭經驗豐富,打得愈多練得愈好嘛。


另一面,長途奔襲部隊奪城速度快,還要面對城市內政問題,否則你去打下一個城市時補給有可能跟不上,甚至城市建設不足會被敵軍攻陷,或內亂四起引山賊擄掠。
談到補給,不得不讚下S11的設計,它令你深刻領會何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至關重要,敵我對壘中,雙方均減員嚴重,此時若我方補給在旁,能快速補充士兵、武器、糧食,可迅速打破僵持局面;反之即便你坐擁十萬之眾,軍糧一旦告急,不出幾個來回就自動滅亡了。

再深入到軍團戰鬥中,槍兵克騎兵,弩兵克槍戟騎兵,但弩兵在叢林中不能發揮最大作用,騎兵於丘陵地帶難以左突右衝……以管窺豹,可知很多戰爭理論在S11中都有所體現。甚至S11還原出史書中作戰攻城所用的衝車、木獸、井欄、投石。
更重要的是,熟練玩過S11,便對三國地圖了然於心。日本人做的遊戲地圖基本符合歷史(我查過地圖),看書時自然能明白武威、鄴、新野、下邳等重點城市地理位置。

然而,這些都不是我對日本人民倍感欽佩之處。我也是讀《三國志》時,才開始對他們在遊戲中的細膩認真嚴謹深深折服~~~就是接下來要談的,三國時代那些光耀千古的著名武將在S11中的體現。
本作武將有些會附帶特殊技能:
曹操【虛實】,對智力比自己低的敵方部隊施展部隊計略時必定成功;
諸葛亮【神算】,對智力比自己低的敵方部隊施展計略必定成功,於全計略有所優勢;
劉備【遁走】,於陸上時不考慮ZOC;
黃忠【弓神】;關羽【神將】;張飛【鬥神】
是不是很直觀?這些特技同武將於歷史上的性格特點、經歷、為人處事非常相似,如呂布是【飛將】,武力項最高,看似無敵了,但他的弱點是很容易被【混亂】弄暈無法動彈,事實上呂布是很暈呀。
另外次一等武將:
許褚【金剛】,在敵方攻擊力微弱時被攻擊的話,有50%的機率不會受到攻擊;
典韋【護衛】,同部隊的武將不會戰死、負傷。
發現了吧,他們的特殊技能,完全與史實吻合,像上面二位都曾救護我家太祖於危亡,保其不死。

最讓我驚詫的來了,就是那些S11中邊邊角角看似不起眼的武將,其附帶特技竟然也與歷史高度一致,舉幾個代表例子:
01.張魯
說實話,就算看過《三國演義》,我也想不起此君為誰。不過由於老玩S11,所以我知道他的特技是【米道】:每季的所屬都市的兵糧收入增為1.5倍

而歷史呢:
張魯字公祺,沛國豐人也。祖父陵,客蜀,學道鵠鸣山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之。……P263
《典略》曰:……光和中,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脩(裴松之按:臣松之謂張脩應是張衡,非典略之失,則傳寫之誤。)。……脩為五斗米道。……後角被誅,脩亦亡。及魯在漢中,因其民信脩業,遂增飾之。P264
看了《三國志》,我真的太佩服日本如此忠於歷史,且心思特巧,給張魯安排了【米道】工作。

02.夏侯令女
之前在《演義》中對其毫無印象的名字,只是由於熟悉遊戲,所以我知道她擅長【明鏡】:可防止部隊計略【偽報、擾亂】
趕上這姑娘出現的年代,出兵時我常讓她和容易暈的武將配合。

來看歷史:
皇甫謐《列女傳》曰:
爽從弟文叔,妻譙郡夏侯文寧之女,名令女。文叔早死,服闕,自以年少無子,恐家必嫁己,乃斷髮以為信。其後,家果欲嫁之,令女聞,即復以刀裁兩耳,居止常依爽。
及爽被誅,曹氏盡死。令女叔父上書與曹氏絕婚,疆迎令女歸。時文寧為梁相,憐其少,執義,又曹氏無遺類,冀其意沮,迺微使人諷之。
令女歎且泣曰:「吾亦惟之,許之是也。」家以為信,防之稍懈。
令女於是竊入寢室,以刀斷鼻,蒙被而臥。其母呼與語,不應,發被視之,血流滿牀席。舉家驚惶,奔往視之,莫不酸鼻。或謂人曰:「人生世間,如輕塵棲弱草耳,何至辛苦迺爾!且夫家夷滅已盡,守此欲為誰哉?」
令女曰:「聞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前盛之時,尚欲保終,況今衰亡,何忍棄之!禽獸之行,吾豈為乎?」
司馬宣王聞而嘉之,聽使乞子字養,為曹氏後,名顯於世。P293

【明鏡】的特技,簡直再適合不過夏侯令女這種油鹽不進的人,明顯別人無論說什麼都不能影響她。
S11中女武將不多,多謝日本遊戲製作者還記得歷史上只有那麼一小段記載的夏侯令女,讓我輩不識歷史之人不會忘記曾有一位忠貞若此的女子,當然裁耳斷鼻還是算了吧~~~

03.荀彧
我家太祖重要謀臣,《演義》與史實不同。之前一直奇怪,智力、政治、魅力那麼高的荀彧為何特技只是【眼力】:若有未發現的在野人士時執行人才探索的話,必定會發現。

喜歡在遊戲中進攻的我,自然覺得這種技能設置屈了荀彧大才,看了《三國志》才明白日本製作方忠於歷史、精巧用心,史載:
太祖問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
彧言「荀攸、鍾繇」。先是,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太祖以彧為知人,諸所進達皆稱職,唯……
典略曰:彧折節下士,坐不累席。其在臺閣,不以私欲撓意。……P311

再如,袁紹【名聲】、韓浩【屯田】等(玩過遊戲的都知道這些特技代表什麼,不多解釋),例子無論多少,請記住只要有特技的武將,其與之相應的技能,製作者必有所本,歷史上必定發生過。
也就是到了此時我才真正開始驚嘆於日本遊戲製作方的細緻嚴謹認真,也印證了江湖傳言他們到底有多愛三國~~~
日本人可以把一件看似兒戲的遊戲,做到這個地步!見微知著,難怪他們以飛速發展起來,為其重要之一點即在每一個細節上的嚴肅認真!

最後,來看看日方繪製的幾張事件圖片,來追慕那個早已遠去又近在身邊的三國吧。

會談



探索武將


下野



將星凶兆



葬禮



滅亡



女性二人結義


男性三人結義



結婚



敕命


落城


統一



最後,時隔七年,Koei光榮公司已推出《三國志 12》,希望大家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也捧個人場吧^.^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The Art of Fugue之四面楚歌

說來很奇怪的一個標題。這是最近聽The Art of Fugue BWV1080時忽然湧現的聯想。

欣賞任何藝術作品時,如畫作、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我不喜歡提前找資料作功課,主要是不希望那些來自別人的經驗先入為主影響我的判斷,另外若是真正偉大的作品自有直接打動人心的魅力,根本不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它有多好。
對The Art of Fugue同樣如此,當時只是想收全Glenn Gould的老Bach作品,才找來聽一聽。

最開始聽GG演繹的鋼琴、管風琴兩版本,沒聽出任何所以然,悅耳是悅耳,只是混沌懵懂一片鋪出去,根本不懂,也沒覺得多棒。
直到有一天,忽然意識到,Contrapunctus I 的第一條旋律,同Contrapunctus II 的第一條旋律,除了調子不同,音符排列基本一致。當然The Art of Fugue同一對位法中的其他幾條旋律結構有些也是類似的。不過由於第一條旋律首先出現,所以能明顯感覺出I、II第一條旋律相似之處。
再仔細聽下去,其他Contrapunctus各句子結構雖然並不完全一致,但基本旋律似乎總是那一個。
直到此時,方隱約覺出此作不同凡響。於是馬上查資料,才震驚於原來The Art of Fugue,每一曲整體聽起來完全不同的Contrapunctus、Canon原來真的都是由同一個基本旋律變化出來的。
回想初聽經驗,印象是每首曲子整體上聽來完全不一樣。在沒有任何暸解的前提下,只有對樂曲非常熟悉後,才能聽出曲與曲間的聯繫。但這也只是種模糊的認知。研究過資料、看過曲譜,接下來對Bach神的欽佩崇敬簡直無以復加。

天神呀,就在The Art of Fugue中,Bach居然能把一段最為簡單的基本旋律,玩出不知多少個花樣!!!第一個Cuntrapunctus比較簡單,由四條上面提到的那基本旋律組成,各條旋律音高有所區別,之後依次進入。
請注意,就是下圖這條基本旋律:

接下來的Cuntrapunctus,還是上圖的基本旋律,無論幾個聲部,Bach神將之加以變化,或加快速度、或降低速度,或加幾個音,或加幾個符點……將三條以上經各種變化後的基本旋律,重新組合出來的Cuntrapunctus效果各個不同~~~接下來最厲害,我目前也聽不出來的是,鏡像,就是兩個旋律像倒影一樣對著,然而倒影也能重合;更可怕是有正賦格與反賦格,ContrapunctusXII a 4的rectus + inversus,聲部是反的,連旋律都是反的,用人家的話說就是“整个总谱来了个轴对称”。
The Art of Fugue,越往後變化越複雜,還有很多可以稱之為神妙絕倫的變化、組合,我目前沒能力理解,也無法很好表述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此文標題為《The Art of Fugue之四面楚歌》,就像項羽被圍垓下,四面八方傳來的楚歌,有快有慢,有各地口音,有加字減字,有先唱的有後來加入的……是不是有那麼點像?

真的,當你開始接觸複調音樂,你才能明白它到底有多難,以四條旋律的賦格為例,它不是很簡單地像主調音樂一樣,你只要解決一條旋律就可以,四條旋律不僅調子不同,且每一條都是要互相合理搭配的。直觀講,可弄個數學上的排列組合來表示其之間的搭配方式:
旋律1、旋律2、旋律3、旋律4
(旋律)1+2、1+3、1+4;
(旋律)2+3、2+4;
(旋律)3+4;
(旋律)1+2+3、1+2+4;
(旋律)2+3+4;
(旋律)1+2+3+4
……
我數學不好,不能列全,意到就行。也就是,一段賦格每個旋律縱然是獨立樂段,但其就像數學的排列組合一樣有各種各樣的搭配;可這又不是簡單的數學羅列、疊加,否則,以純數學方式作出的音樂支離破碎、亂七八糟,根本沒法聽。
而Bach神可以做到Fugue既存在精密、嚴謹的數學邏輯,又那麼的悅耳!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但他卻輕而易舉做到了。所以說The Art of Fugue是曠古爍今的偉大傑作根本不過分,我只是恨自己數學也不好、樂理也不懂,無法表述其偉大之萬一。

---------- 我是版本選擇的分割線 -----------

目前此作我聽過四個版本,每版所聽遍數簡直不計其數,尤其前三個。

01.Emerson String Quartet
由四件弦樂器演奏,每條旋律清晰明朗,便於理解,整體清新悅耳。


02.Glenn Gould
聽Emerson String Quartet熟到一定程度後,再聽Glenn Gould有豁然開朗之感,也能給你更多驚喜,GG不愧是GG,他的想法、對旋律的處理總是與眾不同。
GG有鋼琴、管風琴兩個版本,很遺憾都是未完成版。但能夠感覺到他在鋼琴與管風琴上處理方式的不同。


03.Helmut Walcha
我聽The Art of Fugue由開始只見整體,漸漸轉移到各分旋律,常常是一曲Cuntrapunctus,我可以每條旋律挨個兒聽一遍,然後再整體在腦中感受下幾條線。ESQ、GG幾版邏輯、層次特別清晰,每條線都好理解。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每條線差不多都能聽出來,但慢慢沒法把他們合到一起了,就是說我聽不出整體效果了!
此時翻回來聽Helmut Walcha,如果用來當背景音樂,不去注意。那些線才能又合在一起~~~
Walcha很慢,音符間距離分佈平均,所以有時讓人感覺旋律線會不太明朗。我不是很喜歡他的版本,四平八穩,沒什麼變化。不過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優點是,有利於整合。


04.Hermann Scherchen
此版只聽過一曲,忘了CD放哪了,好像是弦樂版,非常浪漫的演繹。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所謂裝屄二三事

談主題前想問問,為什麼在兲朝罵人,常常上來就是『屄』字當頭?如『裝屄』『吹牛屄=吹水唔抹嘴』
為何不能是『裝屌』『吹牛屌』?
再想下,跟『屄』聯繫在一起的幾乎都是貶義詞,而讚人個『屌』,那可是大大的好意!
反之,若讚美時說『你好屄呀!』,就等著對方怎麼收拾你吧。
中華悠悠文明就體現在漢字上了,他們象形到一目了然,因為『屌』是個『吊』起來的東西可以『肏』像『穴』一樣的『屄』,就像『凹凸』能契合在一起。你看無論陸港,表現在『我肏你媽=我屌你老母』,才那麼有攻擊性,令被罵者有被侵犯感;換成『我屄你老母』,還以為是一對兒lesbian磨鏡子呢~~~聽來氣勢全無。
這麼罵可達至兩種效果:
01.令被罵者在口頭上成為罵人者的兒子|女兒,因為你母親被我侵犯;
02.令被罵者母親在口頭上受到傷害。

可有氣勢又怎樣,這些文字裏隱藏某種看不見的邏輯、傳統,你想不到但他卻潛移默化控制著你的思維模式數千年。說白了,即男權統治在文字上的反應。從文字上看男人施,女人受;男性處於主動地位,而女性則為被動。引申到罵人上,男人『屌』是金貴的,一般用於讚美;女人『屄』是低賤的,常用於侮辱人。
當然,現在風氣開始變化,出現諸如『戳菊花』之類,哈哈,男人也可以用來被『肏』一下『屌』一下『幹』一下!不過別急著高興先,從語言上看,處在主動地位者仍然是男人。

一般真正在網上罵人,很少人會直白寫出『肏』『屄』這兩個本字,通常會替換成如下句式:『我操\艹\草\你媽逼』。我猜他們這麼寫有兩種可能,
01.確實不知道、不認識本字;
02.原文字太象形,表意直白,寫出來怪不好意思的,所以用別字替換。類似帝都罵人『你大爺的』,其實是為『我肏你大爺的』隱掉『我肏』二字,顯得不那麼難聽。
不過你既然都開臟口了,還管什麼姿態~~~

講件好玩的事,有次我制止個小男青年插隊,他爭執半天誣賴我無果後,上來就是句『我肏!』。當時好較真兒的我立刻反駁:『什麼?有本事你肏一個試試!媽,你快打110報警,有個流氓準備強姦我!』
哈哈,我何嘗不知道『我肏』是語氣詞,表示感嘆。不過姐就喜歡借題發揮,誰叫你不守規矩+沒口德~~~除非是強姦犯,姐借他一萬個膽子,那種小屁孩兒也不敢動真格兒。說白了就是個喜歡打嘴泡的軟蛋。
所以,我根本看不起對個人採用如上臟口者,這本質上只是一逞口舌之快毫無殺傷力,什麼時候等你能言行合一時,我才承認你言必行行必果,不過彼時你就等著吃牢飯,爆菊花吧——監獄的大門為你敞開著,飢渴的囚徒們幻想著你的菊花朵朵開^^
(注意:對政府、團體開罵不在此列,我尤其喜歡看人這麼罵兲朝政府。想想還是把腦殘個體也加上好了)

寫完如上文字,感覺自己應該嫁不出去了,nani才不要自己未來親親老公看到這些東西呢!
好了,下面開始轉入正題《所謂裝屄二三事》。
我在兲朝網站常會為人揪出來數落的,有這麼幾件事。

事件一:
由於我非常喜歡正體字,現在也開始用於手寫,在網絡上發言時常選該字體,便於加深記憶+美觀。結果有不少人會蹦出來代表月亮懲罰我,尤其他們在其他議題上辯不過時,就會立刻轉移話題:
“在大陸網站就該用簡體字!你台灣來的嗎?滾回去用你的繁體字吧!”

基本上,我的回答就是如下模板:
也不知道哪竄出來這種數典忘祖的玩意兒!不覺得丟老祖宗的臉嗎?我在中國的網站上連漢字、中國字都不能用了?這是哪家的規矩?
繁體字難道是彎彎發明的?他們也配。
看到你這句話香港人哭了,海外華人哭了,練書法的人哭了……
看來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出那麼多繁體字的書,編輯都是賣國賊了?誰叫他們現在還用繁體字?
再看看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不是也該推倒重建?上面可都是繁體字。
也不見你伸張正義去北京的商務印書館門前抗議,毀掉紀念碑。就見你跑網上打嘴泡欺負女人,你真是好本事!
(注:“彎彎”“台巴子”乃對台灣人的蔑稱,直接寫這些詞能立刻排除別人對我是台灣人的懷疑;反正我基本不待見絕大多數呆灣人,順帶手諷刺他們一下也很開心)

基本此話一出可以做到絕殺哦,能令對方立刻閉嘴。

事件二:
常看我Blog的人知道我喜歡在文字中夾帶英文,這種習慣在網上留言也常常出現。結果在兲朝網站仍然有很多人蹦出來代表太陽懲罰我,尤其當其在辯論上處於劣勢時,比如有一次我就遇上個:
“不知道LZ为什么要写巴赫做bach,直接说巴赫不可以么。”

其實若對方態度好,也不能算故意找茬兒,有時我還很理解他們。畢竟我們知道的大牛人如張愛玲等是絕不會在文章中夾雜英文,如師太亦舒寧用“愛可斯光”,也不用簡單易懂的“X光”;另外,確實有些人在中文中夾帶那些大家都認識、中文也有很好對應的簡單英文,就真有點裝了。
坦白講,這麼寫並不是我英文有多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要知道,沒喜歡老Bach前,我多年一直當『巴赫』與『巴哈』是兩個人,顯然被不同地區不同譯名給騙了。我深知同一外國作品、人物,卻有很多不同譯法的弊端;
再舉一例,有次看人寫電影評論談及『高達』,我當即傻眼,日本機械動漫什麼時候跟法國電影扯到一起,文章看到結尾才知此『高達』乃彼『戈達爾』,兩人都是同一個Jean Luc Godard;
常看邁克蘋果專欄『克社會』的也該知道,他就不止一次提及『中港台千奇百怪的電影譯名』(見20120307 《不解風情》),如『《 The Help》港譯《寫出友共鳴》台譯《姊妹》內地譯《幫助》,各有各爛沒有一個合格,判港方得勝我真想尖叫「救命」。』(見201202306 《各有各爛》)
我實在不想寫字時,一個名字、一部電影、一本書後,在()中拖一串中港台譯法,直接上原文不是大家都懂嗎?即節省彼此時間,也不致引人誤會,誤導別人出現我遇到的種種問題;另外有些中英文,從內容到感覺確實無法對翻。

一般對態度好反問我為什麼用字母的人,我會直接講個Bach的例子;
若對方態度很差,明裏暗裏表示用字母不用中文是在裝屄,我會看情況噁心他們一下。對上面那個反問為何用Bach的人,萬一碰上我心情不好,會直接反問:“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写樓主做LZ,直接说樓主不可以么。”

總而言之,那些不分青紅皂白認為你寫正體字、寫個把字母就是裝屄的。基本可立即判定其內心極度自卑,他們永遠也不敢說出口的是,在本質上其內心深處認為字母、正體字,代表一種歐美強勢文明;或者操此類文字者態度過於傲慢,不肯俯就於簡體字。
他們潛意識的這種心態非常值得玩味,事實上他們覺得自己落後+被害妄想狂以為別人看不起他及其所在文化,以致特別自卑,為不丟面子,則要強地以自負形式表現,以顯得自己姿態強勢、好看、有理。
另外,此情況多見於網絡辯論他們處下風時,他們想當然以為這是你的把柄,不僅可以轉移話題,也能引愛國憤憤趕來攻擊你,以便藉此挽回頹勢。
看,他們多虛弱多陰暗。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閒話家常

01
有時看人寫文章說倆人怎麼怎麼好時上來就是“相濡以沫”,還一副好溫情的感覺,我就忍不住顫抖~~~天神呀,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後半句“不如相忘於江湖”。是呀,煞風景是真的,可到底是實話對不對?
這就特像過去流行講“以德報怨”,來要求別人不要去記恨。不久有讀過《論語》的人出來反駁,人家孔老夫子原話可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德報德以直抱怨”看看,這才符合人類的正常邏輯。
話說回來,我為什麼特別厭惡聽到“相濡以沫”四字?實在是總會聯想到後半句,這真是太讓人傷心的一段話,“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不得不分別,縱使決絕卻有著難以言表的不捨,畢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悲情如此,前四字若用在談情說愛的語境中,總讓我有不好的聯想~~~雖然知道相忘於江湖是常態,也算比較理想的模式,仍忍不住一陣陣戳心戳肺。
反正都來自動物,換鶼鰈情深都比相濡以沫好~~~

02
最近媒體天天都是學雷鋒,號召觀眾時舉的案例是:七十多歲的老人,自己一個人7年修山路幾十階;某某普通人開家政公司,卻義務幫助社區居民,服務孤寡老人等等……
過去我總是會為這些事感動,並深感自己怎麼會如此不雷峰!
可進幾年漸漸悟出個道理。
首先:這些好人好事,無一例外彌補了政府的嚴重失職,可以就如上案例反思下:修路難道不是政府的責任?另外為什麼老人獨自修路如許年,卻沒有政府出面幫助?反而冷血坐視一位本該安享晚年的老人孤獨一修十餘年?他們居然看得下去!令一案例,孤寡老人為什麼需要普通人幫助?因為政府根本不管他們死活呀,我就在帝都過街天橋上看到年紀很大髮絲蒼白的老奶奶賣鞋墊,本來沒需求也買來幫幫她,忍不住說:“在天橋上賣鞋墊真不容易。”老人也只是無奈嘆口氣……在帝都街道上經常看到這樣的老人,身子弓成個蝦米,推輛破童車賣些小東西,還得躲避城管的奪命追殺。請問是誰讓他們這麼大年紀仍不得不出來奔波?如果沒有普通人施以援手,兲朝政府是不會管老人的;

其次,他們在宣傳中強調普通人身份,就是想把本該政府的責任推到屁民身上。他們的邏輯即你要是覺得別人可憐就像那個義務幫忙的人學習呀,你不學習還抱怨,就是不高尚就是自私。明明問題的本質是政府拿著高額稅賦,卻根本不作為,反而大肆浪費貪污。現在卻變成了覺悟不高的屁民的錯。在這種宣傳的輿論氛圍下,無形中就轉移了視線,尤其是矛盾的焦點。

第三,兲朝政府提倡學雷鋒講無私講奉獻時,掩蓋了一個問題,也就是過去人們在工作中的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那個年代普通人的工作量遠遠超過工資(或者是物質),那麼就難免有人不滿、抱怨。這時適時拋出幾個超負荷工作不計較工資任勞任怨高大全的光輝典型,在毛臘肉統治下信息封閉的年代就很容易堵住悠悠眾生,他們會說你怎麼覺悟那麼差,看看×××,再以“鬥私批修一閃念”等口號輔助。請注意為什麼將“鬥私”放在首位,即便有“一閃念”“私”的想法都不可以?因為這樣一來你就不敢要合理的收入、物質,否則就是自私,要被批鬥到死的;二來便於控制思想,一切無論物質甚至思想都要歸於集體。

最諷刺的是,冠冕堂皇宣傳學雷鋒要無私講奉獻的那些主政者,從來都不學雷鋒,從來都最自私!網上有句話說得好,在提倡學雷鋒時他們刻意忽略了主語,到底該是誰來學雷鋒?
最後,到了今天,連雷鋒也被大家揭露出他的虛假,這是個被謊言包裝製造出來的假象。不要說當今兲朝假貨氾濫,禍患在很早以前已埋下。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哎呦喂就算這是Albert Gore個人宣傳片又怎樣?

在當今這個大浪淘沙一代新人換舊人舊人死在沙灘上的滾滾紅塵,就在此刻,單擺浮擱一個Gore的名字,誰能知道他\她是邊個呀~~~說真的,不看照片我真想不起他是誰。
好了,現在我告訴你這位簡稱為Al Gore的男人是美國前副總統,並且在與小Bush競選總統後,成為第一個由法官宣布失敗的候選人。
十幾年過去後,我猜連美國土著大部分都快忘了他,畢竟小Bush都不幹好幾年;更何況隔著大洋彼岸,死宅如我的各位了。所以2006年拍攝的紀錄片《An Inconvenient Truth》(中譯《難以忽視的真相》),到現在對Gore的宣傳真的已經降到最小,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這個男人肯定不可能給我任何利益,那說幾句支持他環保理念的話,應該沒有偏私。所以我想問問那些覺得Gore背後有企圖的人:拍過此片後,他還想再競選總統嗎?看看奧巴馬是不是能明白點?得罪了那些依賴舊能源生存、財大氣粗的石油企業,他能獲得什麼實質利益嗎?當然我也不認為他就真的一片丹心天地可表,至少應該是新能源利益的代言人吧?或者想名留清史在人間?
可我又不禁懷疑起自己,畢竟在兲朝,總要以陰謀論懷疑一切,以為什麼都不單純的我就已經不單純了,所以这样的我也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果真存在那種純粹為了人道、環保等理念奉獻的人。

上面扯一大堆,回到這部紀錄片An Inconvenient Truth本身。它以Gore上千場公開環保講演中的一場為主線、背景,通過大量數據、圖片、新聞紀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面臨著什麼:
地球暖化、碳排放超歷史記錄呈幾何級增長,致使危害全球的大災難如海嘯龍捲風乾旱洪水日益增多,影響全球物種生存、繁殖、分佈(舉個例子我們都喜歡的萌物北極熊Knut小盆友,他生活在北極的親朋好友將會因冰川融化沒法上岸停靠,以致活活游泳累死);

不在乎動植物死活的,大有人在;可對人類而言,用不了幾年,您旅遊時再也看不到著稱於世Hemingway(海明威)筆下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了,對旅遊沒興趣的人瀟灑聳肩,這有什麼大不了;
可最大威脅還不是這個,接下來將面臨主糧產量銳減、水資源匱乏,關乎人類生存根本的吃、喝問題难道也可以用肩耸掉吗?
更可怕的是陸地會被冰川溶解後的海水覆蓋,未來的北京、香港都是宮崎駿《天空之城》Lapuda下美麗的海底世界喲親!
您覺得紀錄片在危言聳聽嗎?Gore舉了個很有趣+值得思考的例子,過去香菸廣告還吹過連醫生都愛抽這玩意兒,而現在已經證明吸菸致癌。讓我們把眼光放到更遠的地方吧!

寫了這麼多,好像我是個環保主義者一樣,真抱歉喲,鄙人連環保份子都算不上。說心裏話,不佞巴不得人類早點兒玩兒完,省得繼續糟蹋、污染地球,傷害其他生靈~~~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認為人類就是地球、大自然無意中製造的一個Bug。當他有了較高級的智慧、能製造工具後,慢慢就失控,成了脫韁野驢。他改變了自然正常的生態規律,為一己私慾任意妄為,肆無忌憚迫害其他生靈無論植物、動物,甚至環境。人類過於自大時甚至認為能夠“人定勝天”,勝個屁喲,看看一腳能把你踩到灰飛煙滅的恐龍怎麼集體死亡的吧,說這四個字得有多自不量力。
目前我唯一會為人類滅亡感到心痛,就是彼時將再無人演奏、聆聽Bach音樂,這種美妙音樂將由此消失。沒開玩笑,我真杞人憂天想過~~~

當然,關於温室气体排放致使全球變暖,科學界一直都有爭論。Gore反方認為,地球太大,人類影響、这点碳排量微不足道;or地球正進入一個變暖期,現在的暖化很正常;or地球將進入冰河期,全球溫度降低會抵消那些多出來的熱度等等。這麼嚴肅緊張的科學問題,交給科學家吧,反正我也弄不懂,沒能力跟著摻和。但我明白的是,地球環境確實很糟糕呀!我們先不管暖不暖的問題,至少中國就面臨土地重金屬污染,這意味著口糧大部分被污染;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大江大河不枯掉就是太毒沒法喝,吃了這種土地孕育的糧食人會不得好死;動植物遭遇人類侵占,生存面臨考驗,每天都要滅絕幾種……鑑於目前不可能有顆碩大彗星撞地球,人還得繼續活下去,那麼此刻就不得不行動起來去愛惜下茫茫宇宙間唯一能讓你生存的地球同志。

其實,我們每個普通人只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聚沙成塔,全球幾十億人總會對地球環境有所幫助,對不對。這也是我最支持Gore之處,先不要管那些政治利益、經濟利益、科學理論之爭。我們需要的是行動起來,隨手做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
An Inconvenient Truth在北京電影資料館上座率不高,只有半個影院。但影片放到最後音樂階段,僅走兩三個人,其他觀眾在靜靜觀看片尾下的環保小提示。可見大家都有所觸動,在認真學習自己可以做什麼。
就像電影結尾的字幕一樣,我會推薦每一個人去看這部電影,更希望他能讓你有所行動。

另:
01、紀錄片在我看來試圖把Gore塑造成一個政治悲劇了的環保英雄,美國好多總統都不喜歡他、石油公司反對他、競選也失敗了,他像獨狼一樣奮戰著,最後一幕太煽情,黑色陰影中獨留他偉岸的後背~~~只說環保就好,摻雜太多競選問題,是為人詬病之處。
02、開始有一點說他因兒子車禍徹底改變。這種美式煽情手法,一下子讓我想起《House》Season1中,醫院新來的董事長,開股東大會時表示父親的老年癡呆使自己立志改變,哈哈,是不是很眼熟。
03、本作冰激凌融化的動畫,製作班底是我非常喜歡的美國動畫《Futurama》,看得很親切!
04、這部片子永遠不可能在中國大陸放映,裡面提到前蘇聯以政治壓迫威脅科學家修改數據,来迎合政治需求;美國兩黨合作滅掉共產主義。現場觀眾的笑,很值得玩味,哈哈。有一點非常微妙,片尾製作方字幕寫,如果你對環保有什麼建議,可寫信給議員,若沒有支持你的議員,你就自己參加競選!立刻引來笑聲一片。

另,除了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寫點我的環保小貼士:
01、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小票兒,超市購物小票兒、信用卡刷卡賬單、發票等,不要輕易扔掉。它們的背面、空白處都可利用,我會將積累到一定量的各種小票訂成一疊,當作便簽紙,原本的廢物便可重複利用;
02、用過的大信封剪開,內側那面可用來包書皮;
03、最好家養些植物,不僅能美化環境、淨化空氣,更有助於環保:一來洗菜水、淘米水不會被輕易倒掉可用來澆花;二來,廚餘中不用的菜葉菜根,吃剩的水果核,剝掉的果皮等,都可用來培植花盆土壤,將它們埋入土中,會成為腐殖質的來源。這既減少垃圾的產生,同時有機肥比化學肥好在不會令土壤板結;
04、平常洗臉洗手時,放一個水盆接水,可用來沖洗馬桶、墩布;
05、洗衣服無論手洗or洗衣機,漂洗用剩的水可直接用於刷鞋子、書包;實在沒什麼可洗的,就倒進桶裏,用來沖洗馬桶、墩布。
06、沒必要的東西就別買了,不必過分追逐時尚,如手機用到壞再換,一來省錢,二來有助於環保,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盡量買結實、質量好的耐用品,多花點錢也無所謂,可以用很長時間。
目前只想到這些^^

你能熱心眼睜睜看著如此萌的生靈就此消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