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30日 星期六

努力做个女孩子!

发现自己简直不是个女孩子。

从没化过妆,连口红都没抹过,只有无色的唇膏。
从没买过护肤品,只用强生。(現在,用小護士啦^^)
从没打过一个耳洞、鼻洞什么乱七八糟的洞。
从没染过、拉过、烫过发。
从没带过戒指和项链。(項鏈也有了)
从没穿过高筒丝袜。
从没穿过高跟鞋.(這個上班要穿)
从没买过棉绒玩具。(自從碰到了nici,我家簡直就是滿坑滿谷的棉絨玩具,有小白-獨角獸,小癡-猴子,小呆-鱷魚,小騙子-披著羊皮的狼,最近有又了白酥-小天使,和兩只小羊,哈哈,越活越回去了~~~所有的算在一起共有11只!)

看到别的女孩子美美地说着,如何保养,如何穿戴。感觉她们都太女人了!我简直就不是女孩子那个系统的。
虽然头发很长,可如今很多男孩子也留长头发,这就显不出我来了。而且女孩子留长发还摊上个“见识短”。
哎呀哎呀,真要谢谢夸我“可人”的石头哥哥,你真是我这种假小子的天使!

2005年5月1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三)星期日

2008年1月1日,補記:
說實話,我還是很會穿衣服地~~~

2005年4月29日 星期五

《万历十五年》摘抄


皇帝以一人而君临天下,具有最高的权威,实因天意之所归。天意必须通过亿万臣民的信念而体现出来。皇帝和他的大臣,经常以庄严美观的形
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礼仪,又为巩固这种信念不可或缺。无数次的磕头加强了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而他亲自主持各种礼仪,更表明他也同样受上天的节制,即受
传统的道德所节制。儒家经典的教条越简单平淡,就越要加强学习,接二连三地听来讲去,借此加强我们理智的主宰。越是地动天寒,酷暑蒸人,我们的早朝野更可
以收到锻炼身心之效。就是皇帝的亲耕,看来有很明显的象征成分,但象征不一定就是虚伪。如果所有参加典礼的人都相信这种象征,而决心以行动促其成为现实,
这又是何等壮大的力量!一月三次的经筵,其目的更直截了当,它表现了皇帝和大臣们坚决地在经典和史籍中寻觅最有效的方法,以达到大同之治。 


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



们这个帝国有一个特点:一项政策能否付诸实施,实施后或成或败,全靠看他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扰,否则理论上完美,让不过是空中楼阁。这一帝国
既无崇尚武功的趋向,也没有改造社会、提高生活程度的宏愿,他的宗旨,只是在于使大批人民不为饥荒所窘迫,即在“四书”所谓“黎民不饥不寒”的低标准下以
维持长治久安。这种宗旨如何推行?直接与农民合作是不可能的,他们是被统治者,不读书,不明理,缺乏共同的语言。和各地绅士合作,也不会收到很大的效果,
因为他们的分布地区过广,局部厉害不同,即使用文字为联系的工具,其接触也极为有限。剩下唯一可行的就是与全体文官的合作,如果没有取得他们的统一,办任
何事情都将此路不通。……所以说来说去,施政的要诀,仍不外以抽象的方针为主,以道德为一切事业的根基。朝廷最大的任务是促进文官之间的互相信赖和和谐。
此亦即鼓舞士气,发挥精神上的力量。


因之我们的政事,注重体制的安定,而不计较对一人一事的绝对公允。牺牲少数人,正是维持大局的办法。



式各样的社会关系也使他们结成小集团。出生于一省一县,是为“乡谊”。同一年考中举人或进士,是为“年谊”;同年的巨人或进士就像学校里的同班一样,在原
则上彼此关照的义务,他们的考官则不消说是终身的恩师。婚姻关系,包括男女双方的远亲近属,是为“姻谊”。这多种的“谊”是形成文官派系的一个主要原因。
各派系的主要人物亦即后台老板就有提拔新近的义务;私人的困难,可以协助解决,错误也可以掩饰。被提拔的和被帮助的当然会对后台老板效忠卖力,终身不渝。



居正还有一个错误,则是他忽视了文官集团的双重性格。固然有很多官僚凭借特权,引用私人,扶植地主和高利贷者的利益。但是“四书”所揭案的,为文官集团所
标榜的宗旨,也并不全是口头禅。如导之以诚意,一写有责任感的青年人如邹元标辈,又真能不顾一己安危荣辱,为仁民爱物的宗旨拼命。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能
在存亡与肤发之间击退北方游牧民族的内犯,也能在万苦千辛中修复黄河的决堤。他们经常批评万历皇帝,其用心也未必真是“沽名卖直”,而是他们深知自我牺
牲,必须得到皇帝的肯定和合作,才能使亿万百姓受益。他们之所以攻击张居正,也正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张居正的措施放弃了古圣先贤的宗旨,而是急功好利,企
图以世俗的行政效率来代替这种伟大的精神,最终必将窒碍难行,落一个引用私人的下场。


一个从七品的下
级文官,过去对朝廷的唯一贡献只是检举了张居正,今天居然具有这种道德上的权威,敢于直接支持皇帝,其凭借者安在?万历的看法是,邹元标和其他冷谏者并非
对他尽忠,而是出于自私自利,即所谓“讪君卖直”。这些人把正直当作商品,甚至不惜用诽谤讪议人君的方法作本钱,然后招摇贩卖他正直的声望。


种看法不无事实上的根据。有些文官熟读诗书,深知百世流芳之说。他们可以找到一个题目,宁可在御前犯不敬之罪,今日受刑,明日名扬史册。这样的做法,说明
了忠臣烈士的名誉,确乎是一种高贵的商品。否则,何以有许多人愿意付出这样高贵的代价,放弃经过千辛万苦挣来的进士出身,继之以血肉甚至生命去追求?



种攻击是经过深思熟虑,按照预定步骤进行的。整个方式可以称为“去皮见骨”。攻击者常常从一些小事开始,诸如一句经书的解释,一种谐音的讽刺,一张不署名
传单的内容,一个考题的不当等等,有时也可以在奏章上提出一个冤案,参劾一个不知名小富的家庭琐事,或者以论水利和研究马尾巴发难引出本题。利用这些小事
可以促使公众注意,引起文官参加,假以时日,使小事积累成大事,细微末节的局部问题转化而成为整个道德问题。在程序上讲,发展中的步伐则须前后衔接,第一
步没有收到效果之前决不轻率采取第二步。而且出场交锋的人物起先总是无名小卒,直到时机成熟才有大将出马。这种方式,大凡久在政治圈子里的人物,都已看
透,他们可以从青萍之末,预测大风暴得来临。


为什么张居正这样令人痛恨?原因在于他把所有的文官摆在
他个人的严格监视之下,并且凭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或贬黜,因此严重地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感。这些官员之间关系复杂,各有他们的后台老板以及提拔的后进。他们
又无一步又千丝万缕的家族与社会关系,因之得罪了一个人,就得罪了一批人;得罪了一批人,也就得罪了全国。这正如他同年王世贞所说,张居正一套偏激的办
法,是和全国的读书人作对。 

张居正又错误地使用了懈复这一动物。监察官时征集舆论、平衡阴阳、在公益和私利中找到这折
中的工具,元辅张先生却用它来推动自己的政策。御史和给事中只检举对他不利的任务,不纠察他的行政,这种情况使他们与特务警察无异。因之张居正虽没有独裁
者的权位,却有了独裁者的神通。要不是在他执政之日有这种普遍被压抑的恐惧和怨恨,以后的反张运动就不会引起这么多的同情,动员这么多的力量,产生这么多
的枝节。


这样的一个皇帝,实际上已经不是国事的处置者,而是处置国事的一个权威性的象征。他应该做到寓至善与无形。如果他能够保持感情与个性的真空,经常演习各种礼仪,以增强抽象的伦理观念,他就和上述要求恰相符合。

十一

少年来,文官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迫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在处理政务时摒斥他个人的意志。皇帝没有办法抵御这种力量,因为他的权威产生于百官的俯伏跪
拜之中,他实际上所能控制的则至为微薄。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它受制于廷臣。万历皇帝以他的聪明接触到了事情的真相,明白了自己立常洵的计划不能成功,
就心灰意懒,对这个操纵实际的官僚集团日益疏远,采取了长期怠工的消极对抗。

十二
这些好处当然不能抹
煞,然则它们带有冲动性质,也多个人成份,而且常常和紧急情况一起出现。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致接二连三地在紧急情
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作救命的符咒。说得严重一点,后者已不是一种好现象,而是组织机构违反时代,不能再复杂的社会中推陈出新的结果


种局面不打破,文官的双重性格发展得越来越明显,这也是精神与物质的分离。一方面,这些熟读经史的人以仁义道德相标榜,以发挥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为国家服
务,以自我牺牲自诩;一方面,体制上又存在那么多的嫌隙。给这些人以那么强烈的引诱。阴与阳的距离越来越远,找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折中办法也越来越困难。 


张居正的精明干练,他没有能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十年首辅生涯,仅仅刚把问题看清楚。他的一套改革办法使文官们感觉到极大的压力而不能成功,而且招致了死后
的被清算。申时行不得不把目标降低。他所说的“使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就表现了他调和这阴阳两极的方针。他无意于鼓励不法,但也不能对操守
过于认真。1587年京察之放宽尺度就是这种宗旨的具体说明。在他看来,嫂子已经掉进水里,绝不能再像平常一样保持远距离的尊敬,而需要“援之以手”了。

十三

北京的两千多名文官中间,存在着对伦理道德和对现实生活的不同的态度,互相顾忌而又互相蔑视。有的人出身寒微,把做官看作发财致富的机会;有的人家境丰
饶,用不着靠做官的收入维持生活,自然就不会同意和允许其它人这样做。“四书”中的原则,有的人仅仅视为具文,拿来做职业上的口头禅,有些人却一丝不苟,
身体力行。另外有些人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也有一些人由于人事的牵涉参与了对立的阵营。

十四
百官之所以绝
对服从皇帝,即使不说是有条件的,但也绝不是无目的的。君主专制本来与文官制度相辅相承,在这庞大的组织中,下层的官员把无数不能尽合事实的书面报告逐级
递送到中枢,以其数量之多和情况之复杂而要期望中枢事事处置得当,自然是不可能的。端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他的力量带有宗教色彩,其神秘之处,就在于可以使
不合理的处置合理化。换言之,皇帝的处置纵然不能事事合理,但只要百官都能俯首地接受,则不合理也就成为合理。正德皇帝不去培养这种神秘力量,反而偏要去
表现自己的将才帅略,岂不是破坏了臣僚们对他绝对服从的大前提?

十五
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祸。然而祸来又不即来,等死有不即死,真令人叹尘世苦海之难逃也。可如何!

十六
关于“仁”的含义

和有理,慷慨大方是仁的初级阶段。在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又必须把自己的思想与言行统统纳入它的规范之内,经过不断的积累而可以达到去私,最终到达无
我。这样,仁就是一中强迫性的力量、行动的最高准则、超越人世间的品质,也是生活唯一意义之所在,简直和道家的“道”殊途而同归。 

十七

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声望,唯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然而这条道路慢慢修远,很难只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通常的方式是一
家之内创业的祖先不断地劳作,自奉俭朴,积殊累寸,首先巩固自己耕地的所有权,然后获得别人耕地的抵押权,由此而逐步上升为地主。这一过程常常需要几代的
时间。经济条件初步具备,子孙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这其中,母亲和妻子的自我牺牲,在多数情况下也必不可少。所以表面看来,考场内的笔墨,可以使一代清
贫立即成为显达,其实幕后的惨淡经营则历时至久。这种经过多年奋斗而取得的荣誉,接受者只是一个人活着多个人,但其基础则为全体家庭。因此,荣誉的获得者
必须对家庭负有道德上的全部责任,保持休戚与共的集体观念。

这种集体观念还不止限于一个小家庭的范围之内。一个人读书
中举而后成为官员,如果认识到他的成功和几代祖先息息相关,他就不能对他家族中其他成员的福利完全漠视。何况这种关心和帮助也不会全是无偿的支付,因为没
有人能够预测自己的子孙在今后不受他们的提携。这种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被抽象而升华为道德。固然,这种道德观念并不能为全体民众所奉行,从海瑞的文集中可以
看到兄弟叔侄间争夺产业以致斗殴致死的事情。但这种情况正好从反面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有教养的人则绝不能以利害义。

十八
世间打滚人何限?日夜无休时。大庭广众之中,渔事权贵人以保一日之荣;暗室屋漏之内,为奴颜婢膝事以幸一时之宠。无人不滚,无时不然,无一刻不打滚。 

当打滚时,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无美于中,无丑于外,不背而身不获,行庭二人不见,内外两忘,身心如一。难矣!难矣! 

即千笑万笑、百年笑千年笑,山农不理也。何也?佛法原不为庸众说也,原不为不可语上者说也,原不以恐人笑不敢说而止也。


2005年4月28日 星期四

好像没什么主题

每天看几个《搜神记》和《聊斋志异选》,简直掉到了鬼国。知道神神鬼鬼算迷信,还是被这些故事吸引,古人的想象力真是丰富。今人被一肚子的科学理论所累,没有了自然想象的空间,也怪无趣的。

《聊斋志异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本子,注释详尽,从头至尾读下来,简直补习了国学常识,自己其实有很多字都不认识,很多典故都不知道,真是白活二十多年呀,发现几个好玩的故事,摘下来,大家品品:

一、唐代柳冕应举的时候,忌讳“安乐”的“乐”字和“落第”的“落”字同音,教家人改叫“安乐”为“安康”。后来考试没有取,仆人看过榜回来向他报告,这时还是忌讳“落”字,对他说:“秀才康了!”见《遁斋闲览》
读到这里,想到了侯宝林老先生的相声段子
“好糠才4分钱一斤。”
“糟糠呢?”
“更没行市了!”

虽然两个没什么关系,可联系起来就挺有意思的。

说道忌讳又想到一个好玩的故事,吕后全名吕雉,当时有种飞禽和她同名,也唤作“雉”,为了避讳,飞禽改名叫“野鸡”了,“野鸡”搁今天什么意思?吕后的仆人也象柳冕的仆人一样糊涂,她老人家非气死不可。

二、丁令威学道成仙,后来变做一只鹤飞回家乡,想劝人修行。在空中徘徊感慨地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搜神后记》

教我如何不想歪……我没把丁令威当女人或阉人,他何必强调两遍呢。

古书这么看才有意思:
如《虬髯客传》:“(红拂)脱衣去帽,乃十八九岁佳丽人也。素面画衣而拜。”如果我没理解错,这闺女是不是也太大胆了,搁在今天就是人体彩绘,行为艺术。
如《红线》:“专使星驰,夜半方到。”不管注释说什么,就当是周星驰也挺好玩的。
如《王知古》:“(张直方)而酣酒于室,淫兽于原……”不看注解时,窃笑很久,以前只听说过欧洲有人兽交,没想到中国古人也蛮豪放呀,还跑到室外露天表演,厉害。

诸位别听我胡说,其实都满不是那么回事哈。
-----------------------------
本文引文所选版本:《聊斋志异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0月北京第2版,1997年6月北京第8次印刷。

北京的各路英雄可以到西单明珠大厦五层购买,那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均打五折。


2005年4月27日 星期三

范德萨

点开一个愤青的博客,映入眼帘的全是一个踢球的男明星的照片,拉着滚动条往下走时,忽然看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范德萨”。


说我这种足球白痴是不会对足球感冒的,但“范德萨”的名字却让我震撼很久。知道他时我还在上高中,外表坚强内心忧郁的才女同桌,经常跟我提到他,总是抱着
我的胳膊,面部作花痴状,描述着她的未来梦想:希望有一天可以到范德萨的球队旁远远地看着他飞身抱球的英俊身影……

我家有很浓厚的足球氛围,但我就是对这个不感冒,从爷爷开始到大爷再到爸爸,愣是没让我明白什么叫做“越位”。而且看中国那些踢球的,没让我看出一点运动的魅力,他们就像常年吃不饱饭的衰鸟,跑也跑不动,看得让人好不泄气。

但在同桌的胁迫下,我不得不观看了那年的世界杯,不过范德萨这小子我没看上眼,倒是盯上了西班牙队的劳尔-冈萨雷斯!他的眼神特别的忧郁,正好暗合我当时的心情,而且踢球的姿势更是帅呆到极点!其实我这哪里是在看球,有点像是挑种马了……

不过我觉得足球确实是很性感的运动。


的经验是喜欢什么运动,最好搭配上一个运动员。虽然我不喜欢足球,但看在劳尔的份上,我把他们在世界杯上的比赛全都看完了。到现在为止我还记得那几场激动
人心的比赛,其他队伍的名字我不记得了,但是有一个非洲的什么黑马,最后一场是和一个名字极其拗口的队伍(好像是乌拉圭)的比赛,那个队伍的守门兼队长,
还经常跑出来踢球,总之是很有名气了,最后把我心爱的西班牙队堵在外面。那次我觉得是运气不好。
到了上届世界杯,西班牙队一切都很顺就是最后和韩国碰上了。我觉得裁判明显不公。结果劳尔他们又被挡了出去,那年他们队的守门员一举成名,也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呀……当时的点球大战,我的神经都快绷断了。

扼腕叹息呀!你说劳尔还能有几个8年!
真不知道下届世界杯是否还有劳尔的身影……
范德萨让我想到的是那个女孩,我们的友情无疾而终,
我现在还能想起她提到范德萨时神往的眼神,
我忘不了在国子监,她向我诉说往事时的无助,
我似乎永远是个可爱的听众……

2005年4月28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星期四


2005年4月26日 星期二

京戏


京戏

以我的年纪还算不上老北京,但几口京剧还是会的。
小时候,爷爷时髦,买来“飞利浦”的彩电只为看点京戏和足球。
那时娱乐不多,除了玩沙子、小车子,每天一根2分钱的冰棍外,就要算电视了。足球我是永远也不会明白的,京戏咿咿呀呀倒也无妨,就是速度太慢。一句话总要唱上个把分钟,有几个小孩子坐得住。但有电视总比没有得好,黄毛小丫头一个自然没资格挑选节目,早早上床,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看着镜子里的倒影解闷。耳濡目染,我对京戏的理解谈不上喜欢,有些段落竟然可以上口。虽然不明白里面说的是什么。

时至今日我仍然会唱的段落是《女起解》中那段有名的流水(好像叫流水罢):
苏三离了红铜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参过王家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城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
要……
来世我就当报还……

“要”后面的词一直没听清楚是什么。那么多戏文我只记住这一段,当时想如果京戏都照这个速度,能有谁会不喜欢?
不过仍然有疑问,“大街前”这段,以前不认得几个字,听声音以为是“大姐前”,所以就有问题了为什么面对着大姐,反而说什么“君子”呢?过了很多年才知道苏三当年是在“大街”上……

听了那么多年的京戏,我觉得自己唯一可以称道的地方就是,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叫好儿;去年学校请来了京剧院来学校表演京戏,戏目是《霸王别姬》、《锁麟囊》的经典段落。
台下的宝贝儿们张口乱叫,不该叫的地方,响声震天;该叫的地方,悄无声息;
真觉得抬不起头来……
当时我替那些演员、琴师难过。费了半天力气,虽然谈不上曲高和寡,也算得上是知音难觅了……
我不算知音,但也看出演员不大卖力,通统是在那里应付。京剧如今是落寞了,我要是个有血性的演员遇上这帮废物点心听众,立马罢演,爱谁谁。
观众是需要对付的,如果没有了好观众,还会有好演员讲究什么精益求精?如今懂得京戏的人渐已作古。我始终不大懂又非忠实观众。很多事物注定会消亡罢。

2005年4月9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初一)星期六

2005年4月27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九)星期三


2005年4月25日 星期一

牛郎与织女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挺浪漫吧,但它最开始的版本可没那么曲折离奇。下面是《搜神记》卷一里的记载: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
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
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
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主曰:“妇人何能?”
永曰:“能织。”
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疋。”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而去,不知所在。


董永的主人其实没那么阴险,是个挺善良的人。
织女好象也不是什么七仙女。她没有思凡,只是奉命行事,这里的天帝到是比较可爱。
董永和织女好象没有孩子,就更别提七夕了,还鹊桥呢。
原来痴情男女爱恨情仇的故事雏形,竟这么单调。
黄梅戏里董永遇七仙女,我现在还会唱。
2005年4月26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八)星期二


关于生孩子

哎呀,我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丰富,所以特别想叨唠叨唠。基本上见到相熟的阿姨就询问生孩子的心得和体验,见书就学习,见电视就看。最怕的是生孩子的情节,绝对比恐怖片可怕,我会捂着肚子或者抱着什么像树袋熊似的找个靠得住的地方,不敢看又特想看,不过一定要堵上耳朵。女人生孩子那得多疼呀,渣滓洞白公馆为什么江姐没有叛变?因为她生过孩子,孩子都能生下来,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关于卵巢:
在女性婴儿阶段,两个卵巢中就有约40万个初级卵母细胞,它们停留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Ⅰ阶段,直到进入性成熟期才开始发育。
这是《基础生命科学》上的文字,所以卵子真的不是每月更新的。

交配后(听着有点变扭哈),当跑得最快的精子遇到卵子的时候,形成一个受精卵。这之前的受精过程有一个特别好玩的识别过程,这要介绍一下卵子:
典型的卵细胞核外有三层膜,最外层为放射冠,中间为含糖蛋白的透明带,里层为质膜。(打手注:最外层叫做:胶质膜;中间层叫做:卵黄膜;里层叫做:原生质膜)。受精时,精子头部的顶体泡释放水解酶使卵子最外层局部胶质膜溶解。当精子到达卵黄膜时,其表面特定的蛋白质分子与卵黄膜上特有的受体蛋白结合,这种识别性的结合确保了只有同种动物的精子和卵子才能结合。一旦一个精子的质膜与卵子的部分质膜融合,整个卵子的原生质膜变立即发生变化,卵黄膜变硬,使得其他精子不能进入卵子,从而保证了卵子只能接受一组染色体成为2n受精卵。
抄了这么一大段,我只想感叹造物实在是太神奇了……卵子原来这么聪明。以前我不明白那么多精子总有跑得一样快的,那么卵子到底要谁好不好谁好呢?万一打起来可怎么办?

受精卵开始进行分裂,之后最神奇的地方是这么小的一个玩意,是怎么产生出那么复杂的各司其职的器官和组织,这是现代生物学、医学一直没有了解的问题,也是我最好奇的问题,《基础生命科学》在这个问题上略过没有细说。

个人认为孩子越早生越好,就卵子来说由于不是按月更新,那么卵子在卵巢里的时间越长则越老化,所以孩子的质量可能不太好。最好24-27岁生,那个年纪生起来没什么痛苦,很快就生完了,身体复原也快。某阿姨23岁生产,临产前还在医院里乱转,上完厕所后,被医生抓住,发现他家孩子的头都出来了,阿姨愣没一点感觉!——羡慕呀!我就是最好的反例:我妈生我的时候31岁,用爸爸的话说是大闹产房,我妈没疼死。可能是妈妈卵子老化得太厉害,所以我是个名副其实的缺心眼。

也见过比我还缺心眼的高龄产妇的孩子,高中一个老师就是想要男孩,终于在40多岁时生了个男孩,宠得不行。那个孩子开始是理科班,后来又跑到了文科班,接着又蹲了两年到了我们班,孩子他妈为了他,死活也不退休,就为看着他。终于混到大学了,他妈又跑到那个大学当上了老师。这男孩最喜欢的是放学后去逛nike的专卖店,曾一脸痴迷地对我的朋友说:“我平常最喜欢到这里来……”哎……真拿他没办法。

所以想要生的一定要早生,一个老师在30岁上刚刚生了个女孩,以前看她就像个小男孩,如今变化可大了,脸上永远绽放着母性的光辉,啊……圣母玛利亚……

疼不疼并不是生孩子的关键,最头疼的是未来的教育。而且如今离婚率很高,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肯定不会幸福。生孩子就要对他负责,虽然我们都不是预言家,就不敢太草率地生。思前想后又没勇气生了。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是废话,20年后见分晓。
----------

本书引文见《基础生命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教材)

2005年4月26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八)星期二


2005年4月24日 星期日

蝶变

我说爱要爱到半死多么悲壮
其实我暗里最懂得开朗
过去我也赞过某出影片好看
其实我也怕要把它翻看
追纵风沙 但是梦在睡房
欣赏写真 都锺爱毕加索
喜欢灰 但亦热恋黄
你看见我这刹那间彷佛想笑
还未笑已变得感慨
哪有勇气再去了解现在或将来
这秒钟 我很想恋爱 喜爱的 我也可不爱
写过的 我总喜欢涂改
#据说你爱我 不知你爱我哪一个
蝴蝶一生穿梭 随时随地拈花一过 永没被窝
(如认真的抚摸 到了最终我怕你会憎我) 3X

最怕你爱错 只因我也怕了解我
从未搞得清楚 毛虫蝴蝶变化太多参不破
而你已看懂 几多个我
(人变化太多也自然心多) 2X
过去我也说过我最喜欢亲吻
从未计算有几兴奋
我会蜕变我会化身就像外星人
这秒钟 你觉得吸引 转眼间 你觉得不忿
一擦身 你只听到回音


远离了爱,无惊亦无怖


看人带金镯子,金项圈;
也看人带玉镯子,但不见人带玉项圈?


瘦身容易,保持太难。
以前我想,如果瘦下来,还有什么做不成?
现在明白,如果一辈子那么瘦,又有什么做不成?
这正应了那句话: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可爱,天天叫嚣着可爱的,恐怕就是不可爱,需要可爱罢。
举个例子,比如我。


安慰,一直不会安慰别人。看到旁人难过,说什么都不过隔靴搔痒,多说无用。如果他知道我在旁边守着,即使不发一言,也会是让人安慰的事情罢。
如果所有人都和我想到一处,这个世界就真的安静了。
依然不会安慰旁人,我以自己的方式尽了力,但知者寥寥。
又觉得解释也是多余,但很多事情如果你不解释,是没有人明白的。
不喜欢这个人又何必解释。


刚刚学到一句话:
做人不能认真,做戏却一定要认真。
无处唱戏要认真何用?


弟弟说:听说会挑眉的人都是坏心眼。
我登时挑起右眉……


一看周迅姐姐的腿,我就笑了,她的腿比我的胳膊还要细……


成龙曾说过,被人带着去请古龙写个剧本给他,结果古龙一看成龙的样子就推掉了,说“我的男主角是这样的吗?”
这条逸事是水纹宝贝友情提供。


港式翻译
“史特拉底华利斯”和“关那里斯”是什么?
想了半天不明白,有人说“史特拉底华利斯”和“关那里斯”是制琴大师,才明白原来是我们这里的“斯特拉底瓦里”和“瓜内里”
我也不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就是乍一看吓一跳,乱笑了一通。

2005年4月9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初一)星期六

2005年4月25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七)星期一


2005年4月23日 星期六

梁实秋文集摘抄

二、关于麻将和读书的关系
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梁启超
(我想也只有书读到梁任公这个程度的,才能自信地说出这样的话,而不遭人白眼)

三、关于送行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这是他朋友的一句话,无语……)

四、关于签名
有些画家完成巨构之后签名如画押。八大山人的签字式很怪,有人说是略似“哭之笑之”,寓有隐痛。画不如八大者不得援例。

(最后一句太妙了,厉害!一直觉得越是笔画简单的汉字越难写,笔画复杂的汉字,某个地方写坏了可以在别的地方找补,能帮忙配合一下。可简单的两三笔,每一笔都是关键,写起来容易,写好看可要有些功力。我看“八大山人”的签名,这四个字虽然没有“哭之笑之”的感受,但这四字每一个都是那么的舒服,平衡稳固,而且有了很巧妙的搭配,有意思。)

五、关于穷
穷也有好处。在优裕环境里生活着的人,外加的装饰与铺排太多,可以把他的本来面目淹没无遗,不但别人认不清他真的面目,往往对他发生误会(多半往好的方面误会)就是自己也容易忘记自己是谁。穷人则不然,他的褴褛的衣裳等于是开着许多窗户,可以令人窥见她的内容,他的荜户蓬门,尽管是穷气冒三尺,却容易令人发见里面有一个人。人越穷,越靠他本身的成色,其中毫无夹带藏
枝。人穷还可落个轻闲,既少“车马驻江千”,更不会有人来求谋事,闻请柬都不会常常上门,他的时间是他自己的。穷人的心事赤裸的,和别的穷人之间没有隔阂,所以穷人才是最慷慨。金错囊肿所余无几,买房置地都不够,反正是吃不饱饿不死,落得来个爽快,求片刻的快意。此之谓“穷大手”。我们看见过富家弟兄折产的时候把一张八仙桌劈开成两半,不曾看见两个穷人抢食半钵残羹剩饭。

(这一段像是在夸我哦……)

穷时受人白眼是件常事,狗也不是专爱对着鹑衣百结的人汪汪吗?人穷则颈易缩,肩易耸,头易垂,须发许是特别长得快,擦着墙边逡巡而过,不是贼也像是贼。以这种姿态出现,到处受窘。所以人穷则往往自然的有一种抵抗力出现,是名曰:酸。穷一经酸化,便不复是怕见人的东西。别看我衣履不整,我本来不以衣履见长!人和衣服架子本来是应该有分别的。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别看我落魄无聊,我有所不为,这样一想,一股浩然之气火辣辣的从丹田生气,腰板自然挺直,胸膛自然凸出,裴褒啸傲,无往不宜。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块茅厕砖——臭而且硬,可是,人穷而志不短者以此,布衣之士而可以傲王侯者亦以此,所以穷酸亦不可厚非,他不得不如此。穷若没有酸支持着,它不能持久。

(这一段像是在损我哦……以前“阿花”的名字重名率太高,我就改叫酸杏,酸这么理解还真是让我碰上了,以后不改了。)

六、关于痰
“一夜北风寒,天公大吐痰,旭日东方起,一服化痰丸。”
(这是梁实秋先生引用的)

七、关于态度
在缅怀痰盂时代已成过去之际,前几年忽然看到一张照片,眼睛为之一亮。那是美国总统尼克逊访问大陆那一年在居仁堂被召见时的一张官式留影,主客二人,一个腆着肚子半僵挺半瘫痪在沙发上,一个肋肩缩颈坐在沙发的边沿,二人中间赫然矗立着一具相当壮观的痰盂!痰盂未被列入旧物之列而被破除,真可说是异数了。
(这段好玩了)

八、关于懒
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白居易

九、关于戒烟
戒烟是很容易的事,我一生戒过好几十次了。——马克吐温

(打了9条,其中别人的话占了二分之一强。其实作者的引文也要见功力,普通人是找不到这么好玩的文字的,还是佩服先生!)
(这都是咱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哦)

2005年4月5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二月二十七 清明)19:49
2005年4月24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六)星期日


《虎口脱险》成就经典 老一辈配音演员尚华去世

2005年04月23日08:50 每日新报

新报讯 【记者张钢】据悉,曾为法国喜剧片《虎口脱险》中指挥家配音的上海译制片厂老艺术家尚华于 4月22日清晨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3岁。在长达60年的配音工作中,尚华用语言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外国影视片中的人物形象:《悲惨世界》中的沙威警长、《冷酷的心》中的“魔鬼”胡安、《虎口脱险》中的指挥家斯坦尼斯拉斯、《鹰冠庄园》中的钱宁先生等,深受中国影迷欢迎。 

据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著名配音演员及导演苏秀女士介绍,尚华在年逾古稀之时依然为影片配音,大家觉得只有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尚华最合适,“一将功成万骨枯”。那完全是尚华执著的敬业精神的真实写照。在配原片前,尚华往往一段戏会要求放映员连放数十遍让他揣摩,回到家里也要将口型对上近百遍才作罢。为了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尚华还提倡阅读原著。当年,尚华为了配好电视剧《老古玩店》,不仅阅读了原著,还查阅了狄更斯的生平介绍,从中了解狄更斯写这篇小说的背景,最终将剧中人配得惟妙惟肖。此外,尚华是戏路较宽的演员,他配的人物也是性格多样的。他晚年配的《虎口脱险》中乐队指挥斯坦尼斯拉斯,是他配音生涯中的另一座高峰。

------------------------

无语……


2005年4月22日 星期五

《三国演义》,讀后記

  一、蜀军每次出击,都要考虑到运粮的问题。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的数次出征,多数情况下都为粮草所累。所以我想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蜀道难”,不只是对敌人而言,对己方也是个重大的难题。蜀给人的感觉合适作偏安的小朝廷,不好进来也不容易出去。所以每次蜀军运兵出去就比较困难。我坐火车去重庆时,感觉不停地过山体隧道,这还是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试想古人要过去真的不太轻松。
  这样我总觉得,诸葛亮开始的计划就有那么点问题。可能是当时天下局面中原归了曹操、江东归了孙权,恐怕只剩下了蜀地还可有所图谋罢。诸葛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想到了诸葛亮很重视荆州的重要性:试想如果不是庞统早死,诸葛亮不得不入川去助刘备,留荆州与关羽照应;试想如果关羽不是托大,撤走了荆州的兵马;试想如果蜀没有失掉荆州,那么荆州可算是进入中原和东吴的跳板了,这样粮道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
  这样一路想来,我忽然觉得自己的一个看法改变了。以前我觉得做什么事情如果失败了,那是你还不太努力;可是《三国演义》给我的教训是,即使你很努力了仍然会因运气不在己方而失败罢。“运气总是赐予有准备的人”,“总是”并不是个完全、极、尽的意思,这就包含了不一定的成分。

凌云雕龙:蜀不缺粮——只有二次北伐因缺粮而撤兵,但是一次斩王双,一次杀张合,谁知道是真还是假。曹魏从未因蜀汉缺粮而获益,反而蜀汉却因缺粮而斩将。上邽之战,蜀汉不带辎重,曹魏都以为一开始就缺粮,结果相战半年余,蜀汉还在缺粮,其实后人知道,孔明用了木牛运粮,但是当时人不知道。
分析一下各次撤退原因:第一次:街亭之败;第二次:缺粮(斩王双);第三次:占武都及阴平两郡;第四次:缺粮(射张合);第五次:五丈原屯田。只有第二及第四次缺粮。
  
  二、越往后看《三国演义》越觉得不真实,感觉它既像武侠小说也像神怪小说,又有那么点传奇的色彩,就是不像历史小说。到最后除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已经不太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来读了 。
  武侠小说方面:比如武将的对战,就很像武侠小说中的对打,虽然没有武侠小说来得精彩,但感觉有那么点雏形。尤其作者写作的时候,似乎很少谈及兵卒在战争中的作用,好像战争的胜利主要决定于武将是否胜利,战争大场面描写不是很精彩。甚至武侠小说中处在灵魂地位的江湖义气,也可以在三国中找到影子,例如关羽对刘备的忠义、张辽对曹操的忠义……
  神怪小说方面:比如左慈、管铬等人物已经算是神仙了,还有一些神怪方面的小故事。说来也巧,看完《三国演义》我就开始看《搜神记》,特别惊喜地发现很多《三国演义》中的神怪故事出自《搜神记》。
  传奇方面:我先前重看过唐宋传奇,很难不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就是觉得像。
  这让我想到了《鹿鼎记》,开始按惯例以为是武侠小说,可越看到后面越觉得像历史小说,到韦小宝带兵打俄罗斯的时候,我甚至以为清康熙年间就真的有韦小宝这么个大活人了。直到最后看完,我还以为金庸先生遍览史料,发现了康熙年间在皇帝身边有个默默无名的重要谋士就是“韦小宝”。

凌云雕龙:演义之名——演义本来就是小说,正史很枯燥,有的人还看不懂文言文,所以当然要加油添醋。至于看演义以为神怪,其实看正史也会有同感,因为演义中对历史几乎都有所本,有的部分以现在的眼光,根本就是抄袭,但是要人看正史,没几个看得完,换成演义,却不少人津津乐道。
  
  三、本书对我而言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回的最后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是沿袭说书人说书的套路,故意在关键处卖个关子,好赚你下回来听。虽然有时这个要紧的地方并不见得有多要紧,但是作者的写法却很抓人,吸引我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很多时候翻过篇来也没什么大不了,却让我欲罢不能。有一夜,我竟是不停地打着哈欠,直看到了天亮。

凌云雕龙:引人入胜——三国演义合众人的杰作,经过许多大师级的水平及平易近人的情节,几乎已经成为影响力极大的一部分,有的人甚至还信以为真,反认为此戏说为历史。现在要不是考试,很少人会捧着书本熬通宵(到是网游会整夜不眠...),但是一本书要写到令人舍不得就寝,算来算去,曲指可数。   
  
  四、感觉关羽死了以后,作者的写作速度就加快了。之前作者很注重细节的刻画,例如曹操赤壁后狼狈败走的一大段情节,心理、环境写得都很细腻;可后面,就连很重要的空城计那段,我都觉得有点单薄,甚至没有京戏《空城计》来得更为丰富。
  虽然速度加快,但文字更为简练。短短数千字的一回容下了更多的故事情节,作者的文字功力还是很让人佩服的。
  我去书店翻了下《三国志》,它是分国别魏蜀吴三国而写。而《三国演义》是将三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按时间顺序编排起来,所以我真的佩服作者组织材料的功力,汉末群雄并起,那么多的枝节用哪个开始更为合适?如何安排主次情节的位置,因为有很多事情是同时发生的,先交待魏蜀吴哪一个比较合适?哪些材料可以弃之不用?哪些又是必须交代的?想想都是些让人头大的问题。虽然三国的故事流传多年,已经有了一条大家习以为常的主线,但编成120回有系统、组织严密的小说,真的是很厉害的事情呀。
  虽然我不喜欢这本书,但还是会狠狠地佩服这部书的作者。

凌云雕龙:段落——其实孔明死后,此书更是草草结束。
  
  五、感觉本书已经在很努力地糟蹋曹操、吹捧刘备。但我这个现代读者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竟然喜爱曹操、厌恶刘备。这显然有违作者写作的初衷吧,恐怕作者知道是会晕倒的。套句时髦的说法“这就是因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的巨大碰撞呀……”。

凌云雕龙:评价——「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宋朝的人民反应,果然与现在不同。
孟起:古人读三国,鲜有褒曹贬刘的;今人读三国,鲜有褒刘贬曹的.这是时代变迁,大的社会人文环境发生了变化,读者的心态也相应地与以前大不相同而已,倒也与小说本身无关.
  
  六、我特别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不能原谅马谡,虽说马谡失了街亭,但诸葛亮也不是没有原谅过别的立下军令状仍然失败的大将(关羽),他甚至能一再容忍有反骨的魏延,为什么就不能赦免马谡?否则西蜀也不至于将才零落得只得一个姜维。

凌云雕龙:价值观——「挥泪斩马谡」在外国变成一句成语,形容壮士断腕,在韩剧中看到这一行汉字,当时他们提问,为何要杀最亲近的左右手,于是就提出中国曾有「挥泪斩马谡」...  
  
  2005年4月16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初八)3:18  

  2005年4月23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五)星期六

注:本文引文及战事情节请详见原书。我所选择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2月北京第三版,2000年8月北京第6次印刷的《三国演义》,后注数字为页码。


2005年4月21日 星期四

拍案而起 (獨生子女問題)

昨天也不知道看什么电视,近四十的男主持说:独生子女太娇气,上下学都要接送;我们那时候都是自己上下学的。

他怎么呢
这么诬蔑独生子女呢!不是夸自己,我从小学2年级开始已经独立上下学,学校离家很远,要换两次公共汽车,就连老师都不舍得了,每天很早起床赶车,有
时候还要跟在车屁股后面追,7、8岁的小孩子呀,想象一下吧!这一追就是近五年,只迟到过一次,这次迟到后,老师心疼我在全班宣布,只有我一个人可以迟
到,从此我再也没有迟到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个主持貌似精英的样子,却在信口开河,你作为媒体的传声筒怎么能传播这么不负责任的声音呢?

独生子女就一定代表什么么?我认识的独生子女很多都和我一样,从很小的时候做得一手好菜,家务活只要有时间有力量就尽量去做,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洗衣服了(可不是小挂件)!绝对是劳动人民的好孩子,爸爸总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就对得起这句话。

男主持你说那句话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时代的背景,你们那时候治安状况多好,用夜不闭户形容应该没问题吧,小孩子出门当然放心了;我们这个年代的宝宝虽不能说生逢乱世,看看社会新闻,拐带、绑票、抢劫……我要是妈妈我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人上下学吗!

2005年4月22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四)星期五


《三国演义》,隨筆記(十一)

 50.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其实赤壁一战,诸葛亮只是作为刘备的说客,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敌曹操。之后草船借箭,诸葛亮露了一手也是为了自保。借东风只能说诸葛亮在天气预报方面有些心得。
  其中周瑜确实居功至伟: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庞统献连环计。都能看出周瑜深思周密,用人得宜,及至火烧赤壁前,调兵严谨,真有帅才。
  开始不明白刘备有什么资本和孙权结盟。今天看诸葛亮用兵,以便最后的绞杀。(409)

凌云雕龙:刘备与刘琦占据荆州,敌友未明,若是孙权不愿同盟,孙权的攻击发起不会是夏口,而是柴桑,这样就更难突袭曹操。  

  51. 曹操跑到了乌林,这时赵云杀出来“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我很好奇,抢那么多旗帜有什么用处?(411)

凌云雕龙:赵云的任务为放火,所以只顾抢夺旗帜,两者皆为冲击敌方,而非赶尽杀绝。留退路让曹操一路逃窜,若要围杀,则应合力抄杀。况且曹操的旗帜很有用,为后面夺襄阳、拔南郡留下伏笔。
孟起:我怀疑这个是老罗受了民间艺术尤其是戏曲的影响,舞台上演起来,旗子代表一切啊。除了旗子还能有啥:)

  
  52. 曹操败走华容道那段,我对着三国地图研究了半天。就是没弄明白,从乌林到葫芦口,应该先经过华容道呀,曹操是怎么绕过华容道先到的葫芦谷呢?也就是他怎么从 “乌林”——“葫芦谷”——“华容道”的呢?(413)

凌云雕龙:三国演义出了名的地理错乱,从乌林都能跳过华容道,当然能先到葫芦口。
  
  53. 关于义释曹操那段。可能诸葛亮就是想放人。
  我统计了一下当时曹操的人马,书上说“曹操既脱华容之难,行至谷口,回顾所随军兵,止有二十七骑……”
  之前曹操与张辽,只剩下了“百余骑”;毛玠救了文聘后,“引数十骑到”;后又加上从马延、张觊处分得的两千人马。这总计两千多兵马,又在乌林和葫芦谷损失了很多。
  华容道如果不派关羽完全可以轻松拿下的,所以让关羽去。恐怕诸葛亮就有放人的意思,顺道卖关羽个人情,再用军令状拿关羽一道。此一计,三处得益,先生高明。(410-415)

凌云雕龙:那是一个很深的道理,曹操不可以杀,所以孔明可能写下「天下」两字,这是杀人的最高境界。
孟起:这个可以参照西安事变释放老蒋。以当时的革命形势,要是曹操挂了,孙某无疑就是最有希望做全国的最高领导人了,老刘那么一点底子,只有被吃掉的份,所谓三国演义,关键就在这个三字上嘛,相互这么制衡着,实力暂时弱小的一方才能有时间和空间去发展壮大。当然,不是哪个都能发展壮大的,你实力弱小也得有壮大的潜力才行。不放曹操,小说书上诸葛是这么说的:“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所谓“乾象”、“不合”。不过是当时战略大势其势所必然的托词而已。为什么教云长做了是美事,借机会杀杀傲气的意思是有的。这就是老罗的文字功夫了。写得不露痕迹。
  
  54. 自从诸葛亮来了以后,刘备真算是言听计从。这之后他除了哭之外就没别的能耐了。《三国演义》里的刘备,真不找我待见。

凌云雕龙:如鱼得水后,终有明路,总比以前百战天下而无立足之地好。不独刘备的世界按照孔明的计划进行,连曹操及孙权等人,世局大势亦依孔明的计划的进行,此为先知先觉者的远见,故刘备言听计从。
神弓射雕:45-54.诸葛亮不愧为中国古往今来第一人,另外:周瑜确实是很有才华的,能让曹操不敢东望的人三国中也只有这么几个。
  
  55. 周瑜设美人计诓刘备来东吴以换得荆州。书中写了这么一段话:“却说玄德没了甘夫人,昼夜烦恼”——小生偷笑一下,此意颇深呀……(441)

凌云雕龙:刘备史上妻妾成群,突然没女人,当然寂寞。
  
  56. 甘露寺,吴国太会女婿,我要是国太就把闺女给赵云了!刘备老嘛咔嚓眼的,怎么能把妙龄的女儿给他呢!人家子龙年少英俊,多帅呆呀!(444)

凌云雕龙:古代讲求门当户对,吴国太为孙权之母,君字辈,与赵云或周瑜之类,手下辈,两者地位不一样。
  
  57. 刘备带着夫人终于逃到了刘郎浦。有这么一段:
  赵云曰:“主公在虎口中逃出,今已近本界,吾料军师必有调度,何用忧疑?”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你说他哭什么呢:日后恐怕又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难舍曾经的繁华?还是后怕“美人计”差点泯灭了自己夺天下的壮志?(453)

凌云雕龙:刘备自叹人事迥异,原来这一段在江东的迎亲繁华,竟然是一场空,于是又回到身边没女人的寂寞。一方面为江东人心险恶,一方面则是差点被终结。刘备若被杀死,当然没有结局;要是活着,刘备被软禁于江东,被一女而轻天下,刘备一生差点断送于此。
  
  58. 周瑜欲行“假途灭虢”之计,以助刘备攻打西川为由,而图谋荆州。此计被诸葛亮识破,周瑜行至荆州城下,赵云转述了刘备的一段话:“孤与刘璋,皆汉室宗亲,安忍背义而取西川?若汝东吴端的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那当初为什么要与鲁肃定约取西川后还荆州?如果周瑜拿出了当时的约定,刘备又作何解释?
  所以我真受不了刘备这种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说了一大段冠冕堂皇的鬼话,其实心里既想着荆州又惦记着西川。真受不了这种人。(462)

凌云雕龙:笑别人伪君子前,最好也用此标准衡量自己。刘备确实得荆望蜀,但是周瑜欲行「假途灭虢」之计,还不是大行伪君子之道,世人多见刘备虚伪,但不知周郎在演义中也是虚伪得很,周瑜与刘备两人差不多五十步笑百步,一个想暗图刘备,一个暗取益州,两人没有结拜真是可惜。  

  59. 周瑜在巴丘发出了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后“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这句长叹实在有自抬身价的嫌疑。赤壁之战周瑜确实堪称英杰,但其后在针对荆州以及诸葛亮的逐个用计及行事中,都棋差许多招,谁叫你在诸葛亮面前犯了那么多的错误,周瑜明显差了很多的档次,把自己和诸葛亮并列,确实可以抽自己了。(463)

凌云雕龙:欲害别人而被别人反击,再厉害也应为此负责,「既生瑜,何生亮」,只能说天生相克。
  
  60. 周瑜死后,遗书荐鲁肃为都督,总统兵马。可之前“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孙权知道后“不胜忿怒,欲拜程普为都督”(454-455)
  这时为何不用程普?而用了鲁肃?(464)

凌云雕龙:程普与周瑜两人曾经「遂共不睦,几败国事」,而周瑜与鲁肃旧有交情(周瑜带人到鲁肃家索米,鲁肃给一半,没要周瑜归还),而周瑜记住以往交情,所以向孙权推荐鲁肃。
孟起:程普资格老嘛,三朝元老哦。也可见孙某用人不如周某任人唯贤,当然孙也还算不错就是了。
  
  61. 柴桑口卧龙吊丧时,祭文中有这么一句:“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听着像哭情人,比较夸张哦。(465)

凌云雕龙:猫哭耗子,假慈悲,若信以为真,周郎死得真冤。
  
  62. 卧龙吊孝后在江边碰到凤雏庞统,邀其共助刘备时,说:“吾料孙仲谋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来荆州共扶玄德。此人宽仁厚德,必不负公平生所学。”
  首先这点就比徐庶厚道,徐庶也是没办法了,才在最后关头走马荐诸葛。诸葛亮在举荐人才上是没有什么偏心的,况其确有非常之才,才不怕别人顶替了他的位置罢。
  其次,这是否也可以成为当年诸葛亮不投孙权的原因?(465)

凌云雕龙:庞统昔日投靠周瑜,周瑜长年让庞统当功曹,还不如投刘备,未知孔明推荐前,刘备的见面礼就是县令,后知孔明说帖后,马上提高为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地位相同,再笨也不会想回江东。
  
  63. 鲁肃举荐庞统于孙权后,“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这已经怪到极点了,还好意思瞧不起别人。(466)

凌云雕龙:以貌取才,曹操曾失之张松,孙权也势利眼低看庞统,看来面貌还是某人的硬伤。
  
  64. 庞统因相貌问题,不被孙权所喜,后又放出轻视周瑜的狂言,遂见轻于孙权,不被其用。之后鲁肃和庞统有一段对话:
  肃曰:“公报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
  统曰:“吾欲投曹操去也。”
  肃曰:“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
  统曰:“统意实欲如此,前言戏耳。”
  肃曰:“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
  鲁肃和周瑜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庞统对周瑜说了这些,周瑜恐怕会杀了他(前者有诸葛亮的例子),他是不能允许人才跑到敌对一方的。但是假如周瑜还活着,他能否重用庞统?即使被周瑜重用,庞统能屈居周瑜之下?这样想下来,我才明白诸葛亮为何要随了刘备。
  而鲁肃竟然反劝庞统去投刘备,当然他不希望这样的人才为曹操所用,成为自己的大敌,所以希望他去荆州?但我觉得最安全的方法是,扣住庞统,既然我用不了你,别人也别想用你。鲁肃的性格,很值得推敲。(466)

凌云雕龙:庞统既不在江东重用,独恋空地于事无补,不如改投他人,不是每个人都很小气。鲁肃若能扣留庞统等一干人等,只怕会失人心,不被江东重用就会被拘留,谁会想来江东,此是非之地非死即伤,恐怕只会造成反效果。
  
  65. 庞统来到刘备处,仍因容貌问题被轻视,被安排到耒阳县充一县宰。不知庞统怎么想的,赤壁现连环计时,曹操并未因其丑陋而轻视他,但孙权和刘备皆因此而见弃之,所以投曹操怎有“明珠暗投”之说,“暗”就“暗”在正统的名分上吗?
  刘备对庞统的问题上,可以看出其实刘备真是个庸才,他其实不能识得真正的有用之才,虽然他很幸运地访到了如雷贯耳的卧龙先生,但活生生的凤雏先生就摆在眼前他怎么就没看出来呢?简直就是个睁眼瞎。
  后来孔明按察四郡归来,告知庞统之事,刘备才知道庞统是个大大的人才,于是“下阶请罪”,前后判若两人,真是虚伪。(466-468)

凌云雕龙:县令已是很高的官,再上去就是郡守,就郡县制而言,郡守与县令都是一方首长。至于刘备的反应,应为正常,县令不管县事,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换成是曹操也会很生气。但刘备不会因耳根轻而随便处罚,反而派人调查后再处置,张飞作得很好,回报刘备,刘备才大惊大才小用,也还好当初没有擅杀,否则不就冤杀无辜。孔明的介绍信在最后才出现,真正起作用的是张飞的识人。比较起来,庞统在周瑜手下当功曹,真是埋没人才。
  
  66. 书已经看完了,后面的懒得打,提前在这里结束了。最后的感触是《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呼拉拉似大厦倾……蜀、吴完得太快了。正是前面那段词:“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凌云雕龙:三国历史脍炙人口,英雄辈出,比起其它朝代更引人入胜。
  
  2005年4月6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二月二十八)星期三

注:本文引文及战事情节请详见原书。我所选择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2月北京第三版,2000年8月北京第6次印刷的《三国演义》,后注数字为页码。


2005年4月20日 星期三

巨浪滔天

一、
前几日,和某男孩谈到古典音乐。这方面我是门外汉,听到他提到自家与音乐的渊源,我只剩下乍舌的份,不停地说:“我是个俗人,实在不懂得那些……”
男孩子不停地安慰道:“你怎么能说自己是个俗人呢?你不俗呀……”大意如此。
我回答:“你不知道大俗既大雅吗?”

二、
还是这个男孩,我俩在网上很少能碰到,他一般凌晨一点左右下线,我一般凌晨2到3点上线。
男孩惊奇地问道:“这么晚对皮肤不好呀!女孩子很在乎自己的容颜!”
我回答:“你不知道天生丽质难自弃吗?!”

也不知道那天我哪根筋抽上了,说话特别不要脸……

2005年4月21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三)星期四


太巧了

4月15日遇到了件很巧的事情,我正在同朋友通电话。她问:“你在干什么?”话音刚落就收到一条别人的短信,内容是“你在干什么?”

碰到这样的问题,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说:“跟你打电话。”或者“给你发短信。”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有时候我总是想对方为什么要这么问,是不是嫌我太无聊、言语乏味,所以没话找话?还是自己很无聊,找我逗逗闷子?

刚刚看到了亦舒的短文,正好和我上面的文字有点关系: 

真唐突
  这些是真的,不是用来投读者文摘笑话栏的。
  (一)早上七点在饭堂见到:“吃早餐呀?”(你知道此类问题多典型。)答:“不,我怕晚饭没桌子,先来坐着。”
  (二)有人非常怀疑地问:“为什么威廉老在你办公室?”老天,咱们俩合作无间,焉能不天天见面,答:“因为我们恋爱成熟,快结婚了。”
  (三)带新同事走遍大厦,三天之后,他问:“你离我而去?不再陪我?让我自生自灭?”我压下火气,拍他肩膀:“老友,你可以向我求婚,我嫁你如何?陪你一辈子。”他妈的。我不是不爱人类,有时候事情实在太唐突。

2005年4月15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初七)星期五

2005年4月21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三)星期四


宝宝

点心在msn上发来照片,原来我俩的同龄人已经作了妈妈,孩子都有2岁了。反观自己还是个孩子,不知底细的看相貌以为是高中生,看过博客的以为我幼稚只有18、19岁。大家都低估我很多岁,这是让我分外高兴的事情,年轻多好,如果年轻,幼稚也是值得的。


小的时候,我喜欢孩子,尤其他们那大大瞳仁的双眼,水汪汪地清澈。见到年长的阿姨,喜欢讨教生孩子的心得,“疼不疼?有多疼?疼多久?”,还是比较怕疼
呀。后来渐渐懂得,生孩子最可怕的不是疼,万一生个弱智怎么办?万一教育不好怎么办?生女孩子怕未婚先孕;生男孩子怕让别人未婚先孕。
还没生呢,我先得忧郁症。

所以我决心不生孩子,最好未来嫁个青年丧偶的,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必须是哥哥。我接手做继母的时候,两个孩子年纪均不得大于一岁。
这些话都很天真,所以务必留下来,看看我以后能变成什么样子。

“生与不生,这是个问题。”
——你说我还没男朋友呢,操这么远的心,干嘛……

这是我和另一个姐姐的聊天记录,也是关于生孩子的(背景:姐姐发给我一张宝宝的照片后)

酸杏:小孩子都可爱,你说呢?
姐姐:这个很酷。

酸杏:我喜欢小孩,就是觉得生起来疼,养起来麻烦。
姐姐:可爱的,你考虑得太早了,到时候你一鼓作气就生了。

酸杏:我很小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我总是杞人忧天
姐姐:到时候你就豁出去了,没这么多自己的考虑了。

酸杏: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豁出去。
姐姐:想孩子的时候。

酸杏:我天天想孩子。
姐姐:可是没有孩子他爸,你就豁不出去。

酸杏:没错,你说得太对了。
姐姐:哈哈哈……

酸杏: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就是等不到孩子他爸。
姐姐:急啥。

酸杏:我家孩子,还在我的卵巢里呆着呢。
姐姐:胡说,老呆着会憋死他的!

酸杏:谁说不是呢。
姐姐:我都替他急。

酸杏:算了,又是一桩伤心事。你的孩子有谱吗?
姐姐:没,我也害怕,我想自然生产。

酸杏:没错,应该自然生产,我如果有孩子一定自然生产。
姐姐:就怕我的条件不够。

酸杏:什么意思?你不能自然生产?
姐姐:不是,自然生产是要有条件的。

酸杏:呀,我的问法冒昧了,抱歉。
姐姐:没事,骨盆的条件要合适。

酸杏:是吗,你骨盆小?我骨盆应该没问题。
姐姐: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大。

酸杏:营养过剩。
姐姐:不是看着那个样子,是里面的接口,孩子的脑袋要通过的那个洞。

酸杏:这我知道呀,多少年来,是人的都是这么生的呀。
姐姐:现在刨得比自己生得多。

酸杏:但是刨的,好像孩子特别胆小,如果没有接口的那个压力。
姐姐:现在基本都是刨,安全,医生也愿意。

酸杏:我如果真的生,就一定要顺产!
姐姐:当然。

这里面有个病句:我如果真的生。这不是废话嘛,谁假的生呀。


传播一个专业知识,听一个刚刚生产的阿姨说:那种疼叫做宫缩,宫缩是有规律的疼痛,只要掌握了宫缩的规律,就没那么疼了,孩子生起来也比较顺利。尤其重要
的是生孩子要跟着宫缩使劲,感觉宫缩来了,就用力,如果宫缩不来就用力,是乱用力,可能会把接口撑破哦(大意是这样的,如果有什么出入那一定是我又记错
了)

还有卵子在卵巢里的状态:看对话的口气,姐姐可能以为卵巢是在月经之后制造卵子。如果姐姐真的是这么想的,我想传播一个正确的知识:卵子的数量是女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规定好了的,不是按月更新的。这个问题我高中时跟同学讨论过——所以说我杞人忧天,这就是明证!

2005年4月21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三)星期四
---------- ----------
2007年12月29日,補記:
貌似這個姐姐已經有寶寶了;
貌似寶寶已經有兩歲了~~~


你的眼神

眼神很奇妙,它可以泄露很多东西,也可以隐藏很多东西。我不想通过眼神窥视别人,只是无意中发现了很多。但造作如梁朝伟眼神虽然骚到了极点,但是太晃眼,
让我避之唯恐不及。我并没有侮辱这位名演员的意思,但是看到他在广告里不停放电唯一想到的形容词就是“骚”,有故意勾引人的成分。这样看来不经意流露的眼
神其实最是可爱。

第一次觉得眼神重要是小学时,班主任罚全班坐直一动不许动,那时的我以小动作多扬名全班,罚坐对我绝对
是个苦刑。全班鸦雀无声,老师站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发泄着莫名其妙的怒气,我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偷偷拿出《机器猫》翻看。做贼心虚,我不时抬头看看老师是
否发现了我,每次我都会认真地盯着老师的眼睛几秒钟以确定她没有怀疑到我,然后再小心地缓缓低下头看书……

半节课过去了,老师又发话:
“酸杏表现很好,可以坐着,其他人都给我站起来,罚站!”你说一个小毛丫头懂什么,但我当时立刻就明白了老师把我注视她的眼神理解成,我是明白她训斥我们
的苦衷,而我缓缓低下去的头则表明我的悔过……结果50多人的班里只有“小动作最多”的我一个人坐着……

再后来是高中,
快要上课的时候,我就在进门的一刹那,忽然瞥见班中高大、运动、开朗、聪明、幽默、被很多人暗恋的男孩子站在教室靠窗的角落眼神落寞地望着窗外,我可以肯
定他只是一时的惶神,没有几秒他似乎明白过来,眼神立刻阳光依旧,我坐在他的前面从来没有见过这陌生的面貌,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直到高中毕业那个男孩子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北外(为什么我身边优秀的人那么多,而我却一无是处?),在别人的口中我才知道他曾一夜白头……一直以为“一夜白头”只是种传奇性的故事,从未当过真,没想到现实中竟确有实例……

他把自己的痛苦隐藏得多好,但眼神仍然露出了蛛丝马迹。(我虽然没有暗恋他,但是他当时的眼神完全不是平时的他,所以我记忆深刻。)

眼神确实奇妙,但我是个可爱的女孩子从来不会主动盯着别人看,而且也没心思、没时间去理解别人眼神的含义,只是偶尔看到,当作第一印象,但是上面的两个例子说明眼神是可以骗人的,所以我的判断总是不准。

只有一次,五个女孩子挤在一处叽叽喳喳地聊天,我忽然发现对面的女孩眼神有变,马上问道“××,你怎么了?”话一出口,她哇的一声痛哭出声,其他女孩全都吓傻了,因为之前没有一丝预兆。

我喜欢《你的眼神》,还有腮边那一抹微笑……就好像凝固的油画,似乎时间在这一刻成为不朽,这是青春不老的神话罢。

《你的眼神》
象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
那感觉如此神秘
我不禁抬起头看着你
而你已不露痕迹

虽然不言不语  叫人难忘记
那是你的眼神  明亮又美丽
啊……
有情天地  我满心欢喜

打完这段歌词,我忽然想到《约翰-克里斯朵夫》里安多纳德离开德国的一幕:


并列在一起停了几分钟的车厢里,他们俩在静悄悄的夜里见到了,一句话也没有。他们能说些什么呢,除非是一些极平淡的话?而这种话,反而要亵渎彼此的同情与
神秘的共鸣;那是除了心心相印以外别无根据的,说不出的感情。在这最后一刹那,两个毫不相知的人互相望着,看到了平时跟他们一起生活的人从来没窥到的内心
的隐秘。说话、亲吻、偎抱,都可以淡忘;但两颗灵魂一朝在过眼烟云的世态中遇到了,认识了以后,那感觉是永久不会消失的。安多纳德把它永远保存在心灵深
处,——使她凄凉的心里能有一道朦胧的光明,象地狱里的微光。


其实打完上面那段,我又想到了张爱玲的一篇短文,真拿自己没办法,我这种联想的能力特别强……不知道哪路英雄知道我所说的文章哦,可是很有名气的,我就不引用了。

(以上歌词、小说片断,都是我亲手打出来的哦)

2005年4月16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初八)星期六

2005年4月21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三)星期四


午后红茶

有这么多个理想  有些根本不到我想
也有些得到会变样  久不久隔靴搔痒
闷热当乘凉

吻你假使将会中枪  宁愿运用自由想像
你我都不想再重伤  山水画只可景仰
难住进现场

面对面难望著枕边呵欠
也素过咖啡的杯垫  快乐快得自然
总发现十对甜蜜伴侣幸福表演
其实有九对这样过  红茶或咖啡喝十个十年
如果失去晚节会很可怕  趁这下午喝啖红茶
如果得到早餐使你融化  随著日落谢绝对话
杯耳未裂便放下  谁又要参观你的家
喝过半杯西冷茶  热过半天烟花
凌晨别记挂

很喜欢这首歌,直觉是讲生活的习惯与无奈罢。但歌词我一直觉得比较乱套,试译之:

关于人生我有很多的理想,但有些事是我根本就想不到的,或者想到了也做不到。
更有些虽然得到,可却有变样的感觉,隔了那么长的时间,只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 

天气闷热,我有什么办法?生活就是这样,不得不忍受,只能安慰自己当作乘凉了……

吻你很有可能会中枪哦(这是段危险的婚外情呀……),却无勇气深吻,所以只能运用自由的想象在心中吻你千百遍哦,你我都不想重伤,干脆就不吻。因为我知道山水画美得只可敬仰,却难以进入到真实生活的现场。婚外情也是这样的哦

面对面,只剩下在枕边无奈的呵欠,这也好过咖啡的杯垫(不知道咖啡的杯垫在香港有什么寓意,真让人费解呀……是不是长时间被高温熨烫,所以有老化的嫌疑?)
快乐要快得自然,不能像咖啡的杯垫那么在不自然的情况下迅速升温……
(明白了,意思就是即使生活有些平淡,但是像咖啡杯垫那样突如其来的一见钟情也是要不得的。)

发现十对甜蜜的伴侣不过在那里幸福的表演,其实有九对不过像红茶或咖啡那样一喝就是十个十年。

失去晚节会很可怕,十年夫妻不容易,一见钟情不靠谱。心思有所动摇来喝杯红茶,它提醒你十年的习惯、十年的来之不易。

早餐虽然代表着平淡的家庭生活,如果仍然使你融化,那么就在日落之前谢绝与婚外情的对话……(这段的意思是:如果你还想坚持每天有规律的早餐的家庭生活,就别和那个一见钟情说话,否则有可能会抛弃习惯的生活哦……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既然已经习惯红茶,不等杯耳裂了就要放下,否则长久的感情恐怕会分崩离析。

你的家我是不会去的,否则我的家就回不来了……

喝过半杯西冷茶(这是什么茶?);热过的半天烟花,都不过一时的心血来潮。红茶或咖啡仍要继续喝下去,西冷茶也无非片刻的兴起。

天亮了,我依旧会去吃早餐,所以彼此莫记挂。

这么看下来这首歌应该算涵义深刻哦,要细细地挖掘一番地,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真明白了还是以为自己明白了,不知道作者怎么想的。只是很糟糕地被我引申到了婚外情,除了婚外情还有什么理解的方法吗?
我觉得可能词作者是为了押韵,才把词的内容弄得如此怪异,真让人莫名其妙。说来也怪了,我虽然明白这首歌有很大的问题,但我就是喜欢得不得了。这正应了那句话: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

2005年4月20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二, 谷雨)星期三


聊天

4月15日,收到点心的短信要跟我通电话,看到这条短信我的心一下子多跳了许多下,呀……小生一直梦想听到这位美女的声音哦……

说来也奇怪,只要我在家很少有电话和短信,怎么一出门电话和短信就铺天盖地地涌来。当时不巧我正在逛街,于是在五四大街附近的公用电话旁专候佳人来电^o^

“铃……铃……”两声响过,我立刻拿起电话……点心的声音怎么形容呢,“出谷黄莺”我没听过,但想象中黄莺也就该这么唱歌了!

好了,不开玩笑。她的声音甜而不腻、舒缓而温柔,与她美丽的面庞相得益彰。这是很真诚的话,如果一个女孩不漂亮我决不会随口敷衍“美女”,如果一个女孩当真美丽,我是决不会吝惜赞叹,美丽本身就是值得骄傲的。小生夸奖别人可是从不会作假地哦,均发自肺腑。

俩人一个上海、一个北京,一线之隔,絮絮地说着许多身边的琐事:
我们对亦舒有类似的看法:老成的世故,文字一针见血,但我俩都是普通人,这样的成熟历练不是普通人所能获得的,所以看了很多,却很难亲近她;
我们都喜欢溜达;
我们对旅游有很相似的见解;
我们对安慰有类似的看法;
我们都不喜欢用人体器官骂人;
我们似乎都喜欢古龙的浪子性情:她是因为别人的喜欢而喜欢,我是因书而喜欢。觉得只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浪子,有时候他的书很像是写自己,尤其《大人物》,我总把男主角想象成古龙微笑着的样子,他就是那个貌似平凡的“大人物”。
……

听她的诉说,我觉得她是个会生活的女子,能把握住身边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发现其中的乐趣。例如48路公共汽车、海边的贝壳 ……

对于一个遥远的陌生人,能发现如此多的共同真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希望我们可以发现彼此更多的共同点哦……即使没有共同点可挖掘,也要创造共同点,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可是我第一次站在街边和人海聊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呀,等我放下话筒手已经麻了。第二天嗓子也哑了,街上太吵,我基本上是在喊电话^o^

2005年4月16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初八)星期六

2005年4月20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二, 谷雨)星期三
---------- -----------
2007年12月29日,補注:
今天,從上海回到北京~~~
感謝點心半個多月來的照顧~~~
為她的幸福開心~~~希望可以一直如此~~~
我呢?當然會想到自己~~~
那天,在點心面前哭了~~~
聽著她講述的幸福生活,我想,自己恐怕是沒救了~~~
真想嫁人,可以嫁得如意郎~~~
其實,我想我是沒有救的……


《一夜风流》

很老的黑白电影,男主角是克拉克-盖博,女主角很有名气,但我不知道名字。
以为那么老的好莱坞电影一定没什么意思,却意外地很吸引我,最喜欢俩人打车的情节,盖博的表演,女主角打车的动作——那绝对是任何女孩子梦寐以求的双腿哦!

富家女离家出走,狼狈的路上遇到不怀好意的有情郎,于是展开一段甜蜜的旅程……
这是不是有点像《罗马假日》,比较巧的是男主角都是潦倒的新闻记者,而他们和老板的关系都很紧张。只是结局不太相同。

个男主角我最爱的是格利高格-派克——傻笑一下,想到他的名字就想傻笑。盖博一直不喜欢,他笑得太坏。尤其是电影《乱世佳人》,他简直破坏了我心中瑞
特高大、英俊、潇洒、痴情、玩世不恭的形象,可是《一夜风流》中,他又演足了一个体贴、温柔、霸道的好男人。好像梦露一直说盖博是自己的父亲,当时我还想
这么个花花公子能是什么好父亲?现在明白了。

情节其实是相当老套的,但就是很吸引人,现在最爱看的是浪漫爱情剧,太现实的、太沉重的,我都没有勇气去看了,当初《恐惧吞噬灵魂》我第一次就看了两遍,后来又看了一遍,当时想恐怕还能看很多遍吧,现在想来我绝不会看第四遍。
那天,心情不好把硬盘里存了近一年的《名侦探柯南》和一些电影删除了,只留下了avi版本的《罗马假日》,近两个G的空间。情歌是老的好,电影也是老的好,甚至是老套的情节都那么地单纯。

2005年4月20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二, 谷雨)星期三


秦可卿的睡房

先说清楚,红学我没研究,就是书看过2遍多,看过俞平伯先生和高阳评红楼的两本书,在电视上看过刘心武讲评红楼,其他也就没什么了。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关于秦可卿的睡房,先把书中那段打下来:
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看!”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幅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乘着安禄山掷果伤了太珍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这段里提到的古代典故有:
一、《海棠春睡图》:据说画的是杨贵妃的醉态;
二、秦太虚写的一幅对联:书上说秦观写词,多是男女情爱;
三、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
四、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五、安禄山掷果伤了太珍乳的木瓜;
六、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书上说寿昌公主可能是梅花掉脑门上分五瓣的那个寿阳公主:“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七、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刘心武:他分析秦可卿的身世可能和满洲宫廷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作者不好明言,只能影射着写,上面这段全都和宫廷典故有关系,作者不可能莫名其妙地写这么一大段房间陈设,他的目的就是想旁敲侧击地说明秦可卿是某皇亲贵戚的孩子。

高阳:他分析上面这段写极秦可卿卧室奢华的排场,而且影射她生活作风的风流。(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人描写一个人的性格不见得直接说她如何如何,常用的手法是通过她生活的环境来进行侧面的烘托),还有她的名字“情可轻”以及最后的结局“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都是呼应。

我觉得刘心武哗众取宠,秦可卿的身世确实可疑,
第二遍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尤其是她出生的家庭本身是很卑微的,秦钟甚至连学都上不起,而秦可卿只是个领养的孩子,她怎么就能嫁到贾家这个名门望族?而且不是作妾,还是族长的妻子?她身上可疑的地方太多,但是把睡房的描写和秦可卿的身世联系在一起,就显得有点牵强了。高阳就比较实在,所以批得也比较合理。举“秦可卿睡房”的例子,其实我是想说红学研究的分歧,就好像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贾宝玉。《红楼梦》这么纷繁的一套书,只是小小的睡房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批法,这也只是我看到的,别人不知道还能批出什么模样。

第一次看只是觉得这是本相当好看的小说,最爱贾宝玉的性格,也说不好是什么性格,就是很招我喜欢。金陵十二钗我一个都不爱。80回末尾,晴雯“抱屈夭风流”,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我哭得个死去活来,就想这要是到后面十二钗风流云散,那得多惨呀!
结果80回以后,感觉像流水帐、记事本,一点文采都没有了。于是更加坚信后四十回是什么人添上去的.

不过对这个问题,刘心武和高阳也有不同的见解:
刘心武:后四十回绝对不是曹雪芹的手笔,从文字到思想内容,结局就更荒谬了,简直是以大团圆收场;
高阳:后四十回是曹雪芹的手笔,虽然文字远不如前八十回,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发生的变化,可能作者碍于当时文网的森严,而且自己的家族同清室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抄家什么内容不能写得太惨烈罢。

我觉得,《红楼梦》顶多算是很好看的通俗流行小说,宝玉的性格确实是超越时代的,尤其里面关于人生的看法,都是我欣赏的,但决不是我最喜欢的小说,我看红学研究觉得就是大开眼界,总有吓一跳的感觉,很多红学家一辈子就是研究红楼梦,例如周汝昌先生,也怪不容易的,老先生引张爱玲为红学上的知己,张爱玲写了本书叫《红楼梦魇》,我觉得周汝昌就被红楼梦给魇住了,以为红楼完全写真,年谱也编好了,就差成魔。而张爱玲甚至都研究到小脚的问题~~~(刚从网上下载了《红楼梦魇》,我觉得自己至少看《红楼梦》十遍以上才有资格和底气看这本书,只是大略地翻了一下。)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个普通读者,只有普通的看法,只是很单纯地喜欢看一本小说而已。我绝不信后四十回是曹雪芹的手笔,第一遍看完,做梦都在想,忽然红学家发现了真正的后四十回,那肯定是伟大的发现,肯定有一票读者会哭晕过去的。

2005年4月20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二, 谷雨)星期三
---------- ----------
2007年12月29日,補記:
在杭州碰到的日本女孩,居然可以每年讀一次紅樓~~~
也是真的沒想到,紅樓在日本居然有這么忠實的讀者~~~
看來自己讀紅螺仍然嫌少~~~


写博客的心得

开始写博客的时候,正要找工作,心说找到工作还愁没得写?结果快半年了,也没找到工作,但是在博客上依旧口水滔滔。

差不多把自己的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都写完了,也不能随便说放弃,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可写的了。哎呀,还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我看书习惯摘抄、看电影习惯写心得、逛街习惯四处乱看、聊天习惯默记、msn习惯保留……这么多的习惯全都是为了博客。有句话叫“大事化小,小事化
了”,写博客哪能这样,有点事可不能随便就了了,我敢把蚂蚁说成大象,一只蚂蚁说成一群蚂蚁。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习惯吧,我得坚持呀。

认识的朋友以为我在家呆着天天博客恐怕是梦想成为作家,作家到没想过,不过我确实已经是个“坐家”,绝对无聊透顶。

不过博客到底跟日记不同,我的日记是绝对不会放到博客上来的。

2005年4月20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三月十二, 谷雨)星期三


2005年4月7日 星期四

各路英雄请注意

小生本月的上网费已经超标,只能等到4月20日以后了,各路英雄4月21日请早

三三进九

一、关于募捐
高中同学说:捐献都是有钱人作的事……
当时我深以为然。
今天忽然想到,李嘉诚算有钱人了,但跟比尔-盖茨比起来,俨然一穷人。如果李嘉诚也说:捐献都是有钱人作的事……那比尔-盖茨找谁哭诉呢?

二、关于三级片
不知道男孩看三级片什么状态,女孩子是这样的。
甲女:你说这男的为什么不抓徐若轩的胸,只抓这个女人的胸呢?
乙女:是不是因为徐若轩的胸太小,他抓不住,不好下手呢?
(这里面有一个人是我哦,不知各路英雄能看出哪句话是我说的?)

三、关于编辑
有人找我投稿……一看我就笑了……
我出个什么报纸让他投呢?
《待业青年》如何?

四、关于喜欢
越是喜欢的人或事物,我就越不能太喜欢,否则就不喜欢了。
保持距离,才能彼此喜欢更长久。
这个逻辑挺没什么逻辑,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至少是我。

五、关于领带、耳环
小生平常最怕领带、耳环。觉得那都是人类用来伤害自己的东西。
耳环二话不说,上来就要伤害你的身体,想象一下,在耳朵上捅窟窿,血肉模糊,细胞破碎而死,个个不得全尸,谁忍心让自己的身体受这样的刑罚?!
某日坐车看前面女人,左耳五个洞,右耳四个洞。小生真真佩服这样的勇士!
可是万一碰上无赖,上来就是拉领带、揪耳环;被勒死不说,耳朵恐怕真的不会完整了……

六、“在如今的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梁实秋
酸杏在看梁实秋先生,真惭愧,以前竟没有注意过他,记得李敖说过:来台之后,梁实秋开始沉默了。——大意如此,也许是胡适先生,我记性一向不好,如果记错了,见谅。
这位老先生实在是太幽默了,不动生色间,已将我逗得前仰后合。事情都合情合理,但经他口说出,竟不同凡响,厉害!小生佩服!
愿吾垂垂老矣之时能得先生一分从容幽默,平生无憾。
不过酸杏的最爱还是周作人先生!

七、“我觉得英镑比较温暖”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说;
我会说:同等张数的英镑和人民币,用英镑织成的棉被比用人民币织成的棉被要温暖。

八、关于反映
甲:你250
乙:你360
甲:你470
乙:你580
甲:你690
乙:你800
甲:你910
乙:你1020
……

九、关于“现实”
看陈惠姗与其夫张毅,真觉碧人一对。看到“惠卿嫂”的片段,女人带着孩子坐于方桌之上,望着已如水乡的棚屋,怔怔地发着呆……
只是一个片断,鼻子却已有些酸意……,我不知道自己何时开始害怕看到这样的现实。

十、关于“磕碜”
某姐东北铁岭人,乃赵本山老乡,满嘴可爱的东北话。
我故意刁难:姐姐,你说“磕碜”是什么意思?
姐姐沉思良久:使你丑……
小生佩服有二:一、使动用法的灵活运用;二、将方言作普通话合理解释;不愧是搞思想政治教育的!

十一、关于“三八”
今年是小生第二个本名年,如果按古人的说法,我就是时年“三八”。与之搭配的是,小生正好是个女人!我这个三八的女人不知当否不当否。

十二、关于“镜子”
小生平素不喜照镜,某日于镜中无意瞥见数月不见的小脸,惊然发现竟多出了五个痦子!

十三、关于“读书”
很多书,小生都会反复阅读,如《基督山伯爵》六遍以上;《红楼梦》两遍以上;《笑傲江湖》两遍以上;《天龙八部》三遍以上;《风云第一刀》三遍以上;《第二十二条军规》开头几十页四遍以上。
莫以为我有多爱书,实在是我太健忘,认真看两遍都不见的能记住……所以要反复看很多遍来巩固记忆。
我之所以写看《三国演义》读后感,完全是怕忘记,所以打点心得体会以加深认识。

十四、关于“麻将”
“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梁启超
记得小生第一次上桌,第一次和牌,就是七小对,而且是天和加自摸!
其实我不喜欢打牌,主要还是不会计算,全凭运气,这样就失去了很多乐趣……

十五、关于“长发”
听说男性艺术家长发者居多。
以前我是这么理解的,也许是艺术家醉心艺术,哪里顾得了头发,任其如荒草乱长开来,方显艺术家之落拓不羁罢。
但我就是不喜欢男人留长发。

十六、关于“懂了”
我说我看明白了《八部半》,但是人家导演一句“没有宗教文化背景,无法彻底理解费里尼”。
这句话相当厉害,一针见血,我立马哑口无言……
我说我明白了,谁能证明我明白了?
本来是想请教的,却成了拿了冷门的电影敲山震虎。
其实我懂不懂,天都不见得知道……
再说《男性-女性》,60年代,我爸还是个小孩子呢,我敢说,我就能明白远在法国的戈达尔爷爷说什么呢?
我可以解释自己有慧根,那不是抽自己嘛。所以还是歇菜罢。

十七、关于“味道”
现在我还没出《三国演义》的状态,所以说出的话有那么点酸不溜秋,望各路英雄见谅。

2005年4月6日(农历二〇〇五年二月二十八)星期三

---------------------------------

不是我不勤快,不知道为什么blogcn就是发不出帖子,我已经试了很多天,仍然发不出去。
所以只能把零零碎碎地东西,一起贴出来了。


2005年4月4日 星期一

继续活着(回水纹宝贝的帖子)

这两天在玩RPG游戏,角色死了,可以重新调档,重新来过……
看电视,逢到生离死别,总会想,调档不就能重来了吗?……
结果发现是自己晕了……

看过一个游戏厂商的广告,演绎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短暂的一生,他们的意思是既然人生这么短暂,不如去玩游戏……我觉得那是放屁。

其实一个人最幸福的就是不出生,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岂非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有人说自杀的都是懦夫,有人说自杀的都有很大的勇气。

人生在世,我们比动物高贵的地方就是知道自己必然会死去。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们为了什么活着?
后来看了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他告诉我们要像西西弗那样背石上山,坚持活下去,即使知道要失败,仍然要坚持……
都说成这样了,我还能说什么?

马尔罗和加缪都算法国人了,
一个不轻视自杀,一个提倡坚强地活下去……
就看你信谁的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跑到了自杀,我倒觉得,死真的是解脱。

但是世界人口越来越多,这证明还是有很多人留恋这个世界……
也许我们的灰暗太小众了,否则这个世界还能有人嘛……

既然没有死的勇气,还是好好活着吧,因为即使我们想破头仍然没有解决的办法,不是吗?
-------------------------

这是回水纹宝贝的帖子,原帖在这里:

无常

我再不想知道,死亡是那么地近!
记得还是五岁时候,在入睡之前,瞪着灰色的水泥天花板,突然地说:“我好害怕死。”
旁边的妈妈只是“嗯”了一声,也不曾问“为什么”或说着安抚人心的故事。
然而那时的自己,也仅是说了之后,缩进被子里睡觉了,也没有恶梦来访,睡得香香甜甜地,那一问,如天外飞来一句就这么消失在空气中。
说不上为什么,这一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而妈妈从未提及,想是以为我忘记了。仅五岁的小孩,能懂得什么呢?

看过了书刊画报、影视作品,看到《魂断蓝桥》中玛拉直冲到卡车面前、看到《凡尔赛玫瑰》中安德烈挡在奥斯卡身前,看到……那些,从最初的哭泣,至后来的黯然叹息。就算再怎样爱里面的人物,却也知道,那是故事,就算再怎么无奈也好,没有大团圆结局的故事也能接受。
然而,能接受故事的结局不等于能接受现实的离去!


一次接触到死亡灰色的脸孔是外婆的过世,半夜接到的电话本身就意味着不详,本来不易惊醒的我在大人们的低声交谈中意识到事情的严重。第二天,父母急匆匆地
赶回老家,将正读初二的我留下交予友人照顾,他们并未告诉我发生了什么,而我也没敢问出一句,只是每天每天,为再也见不到的外婆躲在被窝里流泪。好多好多
的来不及、好多好多的记忆闪过心里,再也见不到了,这是我初次对死亡的印象。我所爱着的人啊……至今我仍尽量避免对妈妈提起外婆,回忆虽然是很温暖的,但
回忆却也意味着已经失去了的东西,我怕,不敢触及那处。

第二次,是外公。半年前才回老家探望过的老人,突然就检验出了癌。在南国听到电话里父亲的声音传递的事实,怎么也不能相信。当即要请假回去,却被阻止。“你回来有什么用?”父母是为着我的工作而说的,匆匆赶去,能挽回什么?没有。

冷!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回忆吗?回忆老人对我的关爱?而自己对他们呢?虽然一直被表扬为很乖的小孩,其实根本不会对着他们撒娇,也向少赖在他们的怀里,自
己是个别扭的、一直想充作大人不会说甜甜的话却装不成大人也不是个可爱的小孩。上一次我见着外公时,老人的精神很不济地说:下回你来就再也见不着外公了。
当然我的回答呢?笨嘴拙舌匆匆扯了几句转移话题。很失败呢!现在想来也厌恶起当时的自己,只顾着和舅舅表弟们玩,根本漠视了老人的寂寞。就算后来妈妈说还
好当时自己坚持回老家见了外公一面,也不能原谅自己对老人的忽视。
最后我没有回去。只是逃避地想,这样外公至少可以和外婆在一起了,不会再孤单单地一个人。又逢清明,但自那次之后,再也没有回去过,更没有为老人扫过墓。自己一直都是被宠爱着的,然而回报的,却只是那么一点点。

最近是第三次,同事。
共事不过几个月的同事突然验出肝炎,交接了之后自是去医院治疗。纵然相处不久,也很喜欢这么个人,一个好人,勤奋、开朗,因为年纪是公司最大的人对我们这些小个十几二十岁的女孩很是照顾合作。
因为他的人品好,也因为他的工作能力强,住院之后一直未断了联系,心里不是没有暗藏的主意,指望着在他病好之好还可以继续做回同事。不过也以着不要打扰他养病的理由,两个星期打次电话或发个短信,可接通电话之后说的却只是干巴巴的几句套话,真的不知道说些什么。
上午才在和他部门的同事说起,中午同事外出回来,一身黑衣,说,他已过世。
怎么可能?乙肝死得了人吗?这是什么年代了啊!突然的反应是一脸不敢相信。他的工牌还在我的抽屉里,照片上的人像也是清晰的,还有所有共事几月来的偶尔说过的话都是清清楚楚的,还未及褪色就惊闻已隔世?

我能做什么?
仅是打听出殡的时间地点,代表着公司前去探望。仅能申请一部分特殊费用,为他的家庭送一点小小的心意。
在办公室经过他曾经的座位,空荡荡的。也曾想学着别人的仪式放一支白色的花,后来……还是算了。
从此,再不在同事面前提起他,这样也许会被视为冷酷无情,可是提起了又能怎样?几句不痛不痒的说话再加无所作为的叹息?再度重温一遍自己的意外、无力、还有悲伤?算了罢!

在这个春来的季节,心情意外地低落。不是感风伤月,只是害怕。最讨厌变动失去的我就算再怎么任性也好,也不能改变什么。所以,只能说,珍惜眼前,还有就是,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