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8日 星期六

§1德行第一(16-20)

  十六

  王戎云: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注釋:

  1. 康集敘曰:康字叔夜,譙國銍人;

  王隱晉書曰:嵇本姓溪,其先避怨徙上虞,移譙國銍縣。以出自會稽,取國一支,音同本奚焉;

  虞預晉書曰:銍有嵇山,家於其側,因氏焉;

  康別傳曰:康性含垢藏暇,愛惡不爭于懷,喜怒不寄於顏。所知王濬沖在襄城,面數百,未嘗見其疾聲朱顏。此亦方中之美範,人倫之勝業也;

  文章敘錄曰:康以魏長樂亭主壻,遷郎中,拜中散大夫。

  2. 定論:康家本姓奚,會稽人。先自會稽遷于譙之銍縣,改為嵇氏,取稽字之上,加山以為姓,蓋以志其本也。

  

  十七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牀,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
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和嶠,而應憂戎。
(晉陽秋曰:世祖及時談以此貴戎也。)

  注釋:

  1. 晉諸公贊曰:戎字濬沖,瑯琊人,太保祥宗族也。文皇帝輔政,鐘會薦之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即俱辟為掾。晉踐祚,累遷荊州刺史。以平吳功,封安豐候;(清通者,中清而外通也平;簡要者,知禮法之本而所行者簡。二者皆老莊之道。)

  晉陽秋曰:戎為豫州刺史,遭母憂,性至孝,不拘禮制,飲酒食肉,或觀棋奕,而容貌毀悴,杖而後起。時汝南和嶠亦名士也,以禮法自持。處大憂,量米而食,然顦顇哀毀,不逮戎也。

  2. 王隱晉書曰:劉毅字仲雄,東萊掖人,漢城陽景王後也。亮直清方,見有不善,必評論之,王公大人望風憚之。僑居陽平,太守杜恕致為功曹,沙汰郡吏三百余人。三魏僉曰:“但聞劉功曹,不聞杜府君。”累遷尚書司隸校尉。

  

  十八

  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令公曰:“損有余,補不足,天之道也。”

  注釋:

  1. 朱鳳晉書曰:宣帝張夫人生梁孝王彤,字子徽,位至太宰;桓夫人生趙王倫,字子彝,位至相國;

  2. 晉諸公贊曰:裴楷字叔則,河東聞喜人,司空秀之從弟也。父徽,翼州刺史,有俊識。楷特精易義,累遷河南尹、中書令,卒。

  3. 名士傳曰:楷行已取與,任心而動,毀譽雖至,處之晏然,皆此類。

  

  十九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言。”

  注釋:

  1. 晉陽秋曰:祥少有美德。

  

  二十

  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裴令王弔之,曰:“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濬沖必不免滅性之譏。”

  注釋:

  1. 曲禮曰: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不勝喪,乃此於不慈不孝;

  孝經曰:毀不滅性,圣人之教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