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那些臭臭的美味

中秋前,有人送來一坨滿身是刺碩大無比的榴槤,打開廚房門的瞬間,沒有任何心理準備,我就被一股迎面襲來臭呼呼的逼人氣浪包圍了、攻陷了、壓倒了……然而更加詭異的是裹挾在臭氣團中那股甜香,這種說不出來的違和感,讓我整個人徹底崩潰了……

好吧,其實多年前就吃過榴槤,當時跟家長逛超市,爸爸站在水果攤前眼巴巴望著我:「***吹牛說吃過榴槤,還說我一定不敢吃……」作為體貼家長虛榮心的乖女兒,我死死盯住爸爸真誠的雙眼:「你確定要吃嗎?這個很臭,買了以後都歸你,可不許浪費……」家長歡快回答:「男子漢大丈夫,保證不浪費!」結果換來的卻是,一塊月牙形榴槤肉,家長痛不欲生,吃了足足三天~~~並賭咒發誓再也不碰這玩意兒。

從此我家再沒買過榴槤。

可今次,卻是親友將榴槤當做禮物送來,遙想當年慘痛經歷,如何處理它頗費躊躇~~~扔掉吧太傷感情,轉贈他人實在辣手……本著感念親情、浪費可恥的偉大情操,最後決定——犧牲我一個,挽救全家人~~~

皺緊眉頭忍著燻天臭氣、噁心至極的黏膩手感剝出一瓣果肉……內心掙扎不止,這就是我接下來要吃的東西?這是我一個活生生人類能吃的東西嗎?算了,早死早超生,更何況作為一個熱愛臭中極品美味「北京臭豆腐」的人,榴槤算得了什麽!閉上眼狠狠心吞下一小勺,霎時間想吐的感覺洶湧奔來。那股臭味尚能忍耐,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榴槤黏糊糊的口感,令我產生種極其可怕的聯想……花了大約一小時,才生不如死戰鬥完一小塊,將剝出的一整盤果肉草草包好丟進冰箱封住臭氣源頭,眼不見心靜真輕鬆~~~

第二天,悲觀地繼續面對這一大坨,本來美好的中秋,似乎有些灰暗鬱悶,哦,臭不可聞的一天又開始了……
可……可……可……意想不到的是,冷藏一宿,臭味居然減輕不少(呃……還是嗅覺已經麻木?)特殊的甜香開始占上風,驚訝過後,終於有餘裕真正去「品嘗」榴槤。結果,卻發現了一個奇妙新天地。

整體而言,榴槤甜度很高,但這種甜跟普通水果,如芒果、山竹、西瓜等不同,並非只有統一的口味,而是奇妙地在這一種水果身上,存在著很多不同層次口感、味道、甜度的組合。果肉外脆嫩的薄薄外皮,甜得清爽水潤;過去最讓我難以忍受的黏臭内裏,當臭味淡去,反而感覺綿軟細膩,甜得溫柔滑膩;最為神奇的是吃到後面,果肉中開始出現種特殊的堅果香氣,越接近果核越濃厚。水果、堅果兩類全不搭界的食物,在榴槤身上互不排斥相互融合,別有一番風味。

吃榴槤,很像是展開一幅甜蜜畫卷,當你撥開臭氣逼人的迷霧,展現在口中的,是豐富的味覺體驗,它感染了每一粒味蕾,繪出一幅肉色漸變的甜蜜圖畫,有層次有變化更有奇峰陡起。
又或者,榴槤好像個甜蜜的小乞丐,散發著臭氣一再警告別人:「我可不是好惹的!」可當你看穿她的謊言,揭開那醜陋偽裝,俏黃蓉躍然而出。

至此,我終於愛上了榴槤的味道。

說到臭臭的美味,又何止榴槤,眾所周知的芝士我一樣喜歡,味道越重越好~~~但不管榴槤還是芝士,就是快馬加鞭也追不上臭中奇葩——「北京王致和臭豆腐」。
也許有人會問,臭豆腐很稀奇嗎?臭名遠播大江南北的炸臭豆腐,沒吃過的人很少吧。這你就錯了,北京王致和臭豆腐跟炸臭豆腐,除了原始材料豆腐相同,其他無論製作、保存、食用方法等通通不同。就連臭的當量也天差地別,如果炸臭豆腐是啞炮(放不響的鞭炮),那麼相對的王致和臭豆腐就是炸彈級別。

記得第一次吃到傳說中過者掩鼻的炸臭豆腐,當時我就笑了,這也叫「臭」?這也配叫「臭」?!臭要是看見炸臭豆腐肯定會羞憤躲到牆角,哭著說:「不……不……不要往我身上潑髒水!!!人家雖然臭,但也是有自尊的!!!」對,臭也有自尊,我不明白明明一點也不臭,爲什麽敢大言不慚竊臭為美,這要置真正飄臭萬里的「北京王致和臭豆腐」於何地?
當然,我很喜歡炸臭豆腐,但它堂而皇之冠上本不屬於自己的臭,只能令我齒冷。

北京王致和臭豆腐,非帝都人士鮮有知者。其名氣更遠遠趕不上「北京豆汁兒」馳名中外。說到豆汁兒,和王致和臭豆腐一樣,都是乍一嘗難以入口,吃慣則滋味無窮。前者揚名海內外,靠得是老舍、梁實秋、梅蘭芳等人的傳播,又有那一句「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的「重大意義」,名氣自然響亮。但隨著豆汁兒聲名日隆,其味道卻一日不如一日,爲了遷就世界各地食客的需求,豆汁兒被製作者自我閹割,愈來愈淡,簡直快要寡淡無味了。想想看,一個美國人第一次喝豆汁兒居然全無障礙,完全沒有作嘔的感覺,這讓我以後的惡作劇要怎樣進行下去?
幸好,北京還有——王致和臭豆腐。

而唐魯孫老先生就記述過那一段歷史:
……大概世界上盡多逐臭之夫,愛吃臭東西的,的確不在少數。歐美人不談,就拿中國各省愛吃腐臭食物的人就很多,廣東人、寧波人愛吃臭鹹魚提起臭豆腐,此地也有玻璃罐裝的賣,但跟北平的臭豆腐一比,味道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北平挑著圓籠下街賣的吃食,大約有二三十種,可是圓籠之小莫過於賣臭豆腐的圓籠了。您要是到圓籠鋪買小圓籠,鋪子裡人一定問您是不是賣臭豆腐的那種圓籠,可見賣臭豆腐的圓籠是最小號的啦。賣臭豆腐雖然是個小生意,可是從前北平競爭得挺厲害,就如同賣刀剪的王麻子有真的,有正的,有真正的,到底誰真誰假簡直鬧不清楚。後來經過地方士紳品嚐,大家認定宣武門外西草場鐵門有一家叫王致和的臭豆腐製品是「胔靦成方,著箸不粉,味正而純,貯久不霉。」當時還沒有什麼工會這類組織,經各家同意就由王致和領導,遇事由王致和排難解紛。並請翰林出身的志伯愚將軍寫了一方「臭腐神奇」的匾額,掛在店裡存證,才把賣臭豆腐的糾紛平息。
據前北平戲曲學校校長李永福說,有一天他陪高陽李石老經過鐵門,看見王致和「臭腐神奇」匾額是父執志將軍的墨寶,於是進去買了小罐回去品嚐,哪知從此李永福成了李石老買臭豆腐專使,每月總要買個三兩次。石老茹素多年,但不忌蔥蒜。他說暑天煩渴,胃口不開,如果來碗芝麻醬拌麵,不用三和油而用王致和豆腐滷就著大蒜瓣一吃,在他看,可算無上珍品。將來有機會回到北平,一定要打聽王致和無恙否,如果還存在,一定要痛痛快快吃一頓……
——《二談北平的獨特食品

……北平臭豆腐,均係店售,大多一間門面小鋪,夏季雨後新晴,亦有小販躉來沿街叫賣者,平素想吃臭豆腐,非辛苦兩條腿,自己去買不可。
北平真王致和,設在宣武門外西草場鐵門,雖祇一間門臉,而其牌匾則頗為講究。櫃檯豎一立匾,朱書「臭腐神奇」四字,字各徑尺,傳係伊犁將軍志伯愚某科任北闈主考,出闈時,值王致和來求墨寶,將軍素嗜此味,即用硃筆書贈。都中父老相傳,闈中硃筆,乃魁星點元之用,得之者大吉,從此臭腐乃成王致和金字招牌,生意興隆,其他各家均莫能爭。梨園中名武丑王長林最愛吃臭豆腐,誰家所製,發酵到家,味正而純,到嘴一試,便能嘗出,亦推鐵門王致和為第一。乃子福山,某次與人聊天說:他的老人家,能做出一桌臭豆腐席。話雖近謔,由此可知臭豆腐亦可做出其他佳餚,惜此老早已逝世,令人徒然流涎三尺耳。
——《燕京梨園知味錄

王致和臭豆腐的腐臭,是種徹頭徹尾由內到外的惡臭,臭得純粹再無他味,一般人絕難接受。但其神奇之處是,居然能在這全然的臭味中品出欲罷不能,雖談不上香,卻是滋味無窮回味淳厚。真的很難精確描述出王致和臭豆腐的味道呀~~~
只是誠摯建議,那段流傳頗廣的豆汁兒名言,如今若改為「沒有吃過王致和臭豆腐,不算到過北京」,較為妥當。

有人嘗將「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譽為真勇士。對此,我只能攤手聳肩,能說出這種話的人,顯然不知道世界上還有第一個吃榴槤的人,第一個吃北京臭豆腐的人……
仔細想來,到底要餓到什麽地步,抱著怎樣必死的決心,才吃得下去那第一口呀~~~
所以說,寧做飽死鬼不做餓死鬼,應該也算是中國人精神之一種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