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最近回帖比較多~~~

nani 2010-10-10 17:49
此貼很有意思呀。

一、關於思考
其實你有沒有發現,一般人極難做到真正的抽離、置身其外。如你所述「我們要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這是有意識的反省or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
但卻不能忽略,大部份人看問題或多或少總會帶點自己的「偏見」。而這「偏見」,常常是無意識的自覺與習慣,自己根本意識不到。進一步,當某些人談中立、客觀時,就已經存了偏見而不自知。
所以呢,能做到「靜觀」,是真正的智者。而我這等普通人是奢求不到了,能反躬自省,就相當知足。

二、關於排隊
「文明」的相對性,多提幾次也無妨,事實上大部份人很難意識到「文明的相對性」,這可能是傲慢、也可能是無知。
舉個比較明顯的例子,比如我們看到非洲、亞馬遜等土著部落,以當今這種所謂文明社會的角度看自然覺得他們不文明。但我們的文明何嘗沒經歷過部落階段?而土著部落那也是另一種類型的文明。

羅素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
用在自由民主社會這句話通用,用在不同文明間這話依然有可貴意義。而這視乎,我們是否足夠寬容……

關於排隊問題,我作為帝都人,只能說從小的家教和習慣就是排隊,對「加塞兒」行為也極為反感、厭惡。
所以,這句「其實不少城市也會排隊了」很有問題,帝都人很早就會排隊,從文化角度看,「加塞兒」這類貶斥不排隊行為的北京俗語在我出生之前就出現了,那麼可以看出至少帝都人有排隊傳統(其他地方沒調查沒發言權)。
私以為是否排隊遠遠還沒上升到「文明」的程度,也沒必要當其是「文明」去理解、尊重。這只是很基本的對別人是否尊重,如此而已。

引申開去,還要警惕一點,比如非洲的「割禮」,沙特、伊朗的石刑等等,這算文明的一種形態嗎?我們需要去尊重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所以,當我們談到文明時,千萬要注意分寸、區別對待,不要授人以柄。

nani 2010-10-10 22:29
我倒蠻喜歡「偏見」這個說法。說白了,就是自身教養、生活環境、成長經歷等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改變,這種烙印不可能從自身完全移除。而這一切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在此基礎(根基)上,我們才有、才能進行所謂的「思考」。
所以我會說「偏見」,其實,它根植在我們靈魂中,根本就離不開嘛,這就回到開始寫的「一般人極難做到真正的抽離、置身其外」,正是基於此點。
當然,如你所言「能夠認知自己的「偏見」,盡力理解別人,已十分可貴。」說得很不錯,這就是反躬自省、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嘛。

(對了,想起我熱愛的金克木先生一篇文,推薦你讀讀,跟今天的主題有點聯繫。
讀書 —— 讀語言世界(金克木)
http://hk.myblog.yahoo.com/nani_0327/article?mid=2242

你不覺得嗎?光有邏輯思考、推論是不夠的。相匹配的,是有沒有足夠豐富的材料去支撐邏輯推論。

其實「正確」也是相對的。因此,沒必要太執著於所謂的正確,私以為以自己的正確行事,別太離譜就可以了。

我亦非職業寫手,認真回帖於我而言對思考很有幫助~~~

文明怎麼說呢,第一層是印度文明、埃及文明、中華文明等不同的文明形態。中華文明不應站在自己的文化立場上,去鄙視歐洲等其他文明我們看不慣的東西,反之亦然。這是種尊重;

而文明還有一個縱向發展,經歷了部落文明、古代文明到現代文明社會等幾個文明形態。當我們站在現代文明角度看待非洲部落文明時,其實也不該抱有偏見,因為這是演進的一環,同樣應對其尊重。

今天談到的「加塞兒」,其實跟文明的關係不大,在我看來應屬於道德層面「公德」的範疇。或者說,當我們隨口一句「這人真不文明」,本意該是「這人沒公德、不遵守秩序」。
其實,我不太習慣用文不文明這類說法。

割禮、石刑等,在他們的文明中,是文明的;在我們的普世價值中這是不文明的。我們在理解這種文明形態時,應對那些具體的野蠻行為予以反對——通過這句,想必Keah Chun可以理解我之前對文明形態的解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