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我就不信我讀不完世說~~~

一.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士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羣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煗。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注釋:

  1. 汝南先賢傳曰: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有室荒蕪不掃除,曰:“大丈夫當為國家掃天下。”值漢桓之末,閹豎用事,外戚豪橫。及拜太傅,與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反為所害。

  “有室荒蕪”二句,案后漢書本傳曰: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云云。

懶就懶吧,借口、高調唱得倒滿響,不過,按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步驟,陳蕃完全本末倒置。只要反問一句:自家尚且打理不好,何談掃除天下?不知他該做何解釋。虧他成就一番事業,否則這話只能當笑話看。
陳蕃家想必是夠亂的,一個外人都看不下去了。
再想想,家中清潔尚需親歷親為,當年的陳蕃不過是一文不名讀書人,說出來的話又酸得要命,簡直就是個呆頭呆腦的窮酸儒生。老實講,窮不窮無所謂,不重視衛生最要命~~~

  2. 海內先賢傳曰:蕃為尚書,以忠正忤貴戚,不得在臺,遷豫章太守。

  3. 謝承后漢書曰:徐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超世絕俗。前后為諸公所辟,雖不就,及其死,萬里赴弔。常預炙雞一隻,以綿漬酒中,暴乾以裹雞,徑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漬綿,斗米飯,白茅為藉,以雞置前,酹酒畢,留謁即去,不見喪主。

“萬里赴弔”,古之高義,由此見之……

  4. 許叔重曰:商容,殷之賢人,老子師也;車上跽曰式。

  5. 袁宏漢紀曰:蕃在豫章,為穉獨設一榻,去則懸之。見禮如此。




  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古所謂諍友,今反為損友。
其實,討巧與否,端在個人。以誰為鏡鑒,不在其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歸根結底是自己有沒有反躬自省的能力。
說歸說,還是甜言蜜語較為中聽~~~


  注釋:

  1. 典略曰:黃憲字叔度,汝南慎陽人。

  時論者咸云“顏子復生”。而族出孤鄙,父為牛醫。

  潁川荀季和執憲手曰:“足下吾師範也!”後見袁奉高,曰:“卿國有顏子,寧知之乎?”奉高曰:“卿見吾叔度邪?”

  戴良少所服下,見憲則自降薄,悵然若有所失。母問:“汝何不樂乎?復從牛醫兒所來邪?”良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所謂良之師也!”

  2. 周乘字子居;

  3. 后漢書黃憲傳曰:同郡陳蕃、周舉常相謂曰:“時月之間不見黃生,則鄙吝之萌復存乎心。”與此不同,未知孰是。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郭泰對黃憲的評價極高,以他的標準衡量當今人物,不知能有幾人合格?

  注釋:

  1.續后漢書曰: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學至城阜屈伯彥精盧,乏食,衣不蓋形,而處約味道,不改其樂。李元禮一見稱之
曰:“吾見士多矣!
無如林宗者也。”及卒,蔡伯喈為做碑,曰:“吾為人作銘,未嘗不有慚容,唯為郭有道碑頌無愧耳!”初以有道君子徵,泰曰:“吾觀乾象、人事,天之所廢,不
可支也。”遂辭以疾。
  2. 汝南先賢傳曰:袁宏字奉高,慎陽人。友黃叔度於童齒,薦陳仲舉於家巷。辟大尉掾,卒。

  3. 泰別傳曰:薛恭祖問之,泰曰:“奉高之器,譬諸汎濫,雖清易挹也。”

這就是比喻的妙用,話你如“汎濫”“雖清易挹”,不過是繞個彎子說你“淺”“薄”(同黃叔度的“深”“廣”相對),古人說話很講究,留足余地給足面子。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為己任。后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注釋:

  1. 薛瑩后漢書曰:李膺字原禮,潁川襄城人。抗志清妙,有文武儁才。遷司隸校尉。為黨事自殺。




  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注釋:

  1. 先賢行狀曰:荀淑字季和,潁川穎陰人也。所拔韋褐芻牧之中,執案刀筆之吏,皆為英彥。舉方正,補朗陵侯相,所在流化。鍾皓字季明,潁川長社人。父、祖至德著名。皓高風承世,除林慮長,不之官。人位不足,天爵有餘。

  2. 海內先賢傳曰:潁川先輩為海內所師者,定陵陳穉叔,潁陰荀淑,長社鍾皓。少府李膺宗此三君,常言:荀君清識難尚,陳、鍾至德可師。

  3. 尚:加也。




  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馀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古人訪友,居然祖孫三代一同前去~~~

  注釋:

  1. 陳寔傳曰:寔字仲弓,潁川許昌人。為聞喜令、太丘長,風化宜流。

  2. 先賢行狀曰:陳紀字元方,寔長子也。至德絕俗,與寔高名並著,而弟諶又配之。每宰府辟召,羔鴈成群,世號三君,百城皆圖畫。(海內先賢傳曰:陳諶字季方,寔少子也。才識博達,司空掾公車徵,不就)

  3. 張璠漢紀曰:淑有八子:儉、鯤、靖、燾、汪、爽、肅、敷。淑居西豪里,縣令苑康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遂署其里為高陽里。時人號曰“八龍”。

  4. 檀道鸞續晉陽秋曰:陳仲弓從諸子姪造荀父子,于時德星聚,太史奏曰:五百里賢人聚。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刃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霑,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陳諶自比桂樹,比陳寔為泰山。須知“孔子登泰山曉天下”,他拼命渲染一番泰山、桂樹之高之深,最后反說“不知有功德與無也”,大言欺人,羞也不羞!
陳諶好不要臉,別人問其父何以重名,他的回答通篇自吹自擂,家君倒成了陪襯他的點綴。
陳寔或許名動天下,教育兒子就失敗了,看看老二陳諶,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難怪后來他對孫兒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連鎖效應出來了,兒子教育差,一并帶壞孫子。不過是兩個小孩子,爭論攀比的都是些什么?名利、功德。竟不知謙遜為何物。

  注釋:

  1. 魏書曰:陳羣字長文,祖寔,嘗謂宗人曰:“此兒必興吾宗。”及長,有識度,其所善皆父黨。

  2. 陳氏譜曰:諶子忠,字孝先。州辟不就。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
至,謂巨伯曰:
“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師兒
還,一郡並獲全。

試問有那個賊會說自己是“無義之人”?水泊梁山的強盜殺人越貨、無惡不作,還不是高喊義字當頭、鋤強扶弱、替天行道?
可見荀巨伯這段故事,杜撰成分頗多。

  注釋:

  1. 荀氏家傳曰:巨伯,漢恒帝時人也,亦出潁川,未詳其始末。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閒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里,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注釋:

  1. 魏志曰:歆字子魚,平原高堂人。魏略曰:靈帝時,與北海邴原、管寧俱游學相善,時號三人為一龍,謂歆為龍頭,寧為龍腹,原為龍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