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花草篇(03. 夏)

夏天到了!我對它簡直又愛又恨,愛的是可以肆無忌憚地曬太陽,恨它則是現在北京的夏季潮濕悶熱。這也無妨,最可怕的是由此引發的霉菌~~~我對這玩意極為敏感,很容易過敏的~~~現在已經開始打噴嚏揉眼睛了~~~好可怕~~~按說,以前還是爽朗清新的日子比較多呀~~~

很多人都說苦夏難熬,除了過敏,對我其實沒有太多影響,我喜歡在晴朗的日子里,熾熱的太陽下逛街~~~享受那種汗液蒸發的舒適,無論有多熱,我的身體始終冰涼涼~~~(難怪有人叫我冷血動物)

昨天跟阿草大人聊過,感覺這家伙的生活方式太不正常了,明明喉嚨敏感,還狂吃冷飲狂吹空調。我的建議是能不吹空調就不吹,最好連風扇也不用,讓自己的身體和空氣進行對話,讓每一個毛孔自由的呼吸,時不時喝些奶出去曬太陽逛公園,多吃水果多喝水,保證同我一樣冰涼涼地~~~當然,還要靜心體會何謂“心靜自然涼”,這是根本哦!

閑話放在一邊,轉回正題——那就是夏天的花,還是江南的夏天。可現在的北京,感覺就是過去的江南,整個兒一典型的副熱帶高壓氣候,緯度整整向上挪了一個氣候帶~~~
        金乳生喜蒔草花。住宅前有空地,小河界之。乳生瀕河构小軒三間,縱其趾于北,不方而長,設竹篱經其左。北臨街,筑土牆,牆內砌花欄護其趾。再前,又砌石花欄,長丈余而稍狹。欄前以螺山石壘山披數折,有畫意。
        草木百余本,錯雜蒔之,濃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罌粟、虞美人為主,而山蘭、素馨、決明佐之。春老以芍藥為主,而西番蓮、土萱、紫蘭、山礬佐之。夏以洛陽花、建蘭為主,而蜀葵、烏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蘭佐之。秋以菊為主,而剪秋紗、秋葵、僧鞋菊、万壽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來紅、矮雞冠佐之。冬以水仙為主,而長春佐之。其木本如紫白丁香、綠萼、玉碟、蜡梅、西府、滇茶、日丹、白梨花,种之牆頭屋角,以遮烈日。

1. 洛陽花:
說“洛陽花”自然會想到牡丹,可這是夏天的花,所以只能是“石竹”了。
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竹花因其莖具節,膨大似竹,故名。株高30-40cm,直立簇生。莖直立,有節,多分枝,葉對生,條形or針狀披針形。花萼筒圓形,花單朵or數朵簇生于莖頂,形成聚傘花序,色分紫紅、大紅、粉紅、紫紅、純白、紅色、雜色,單瓣5枚or重辦,先端鋸齒狀,微具香氣。
北方秋播,來春開花;南方春播,夏秋開花。
別名:洛陽花、洛陽石竹、中國石竹、中國沼竹、石竹子花、石柱花、十樣景花、石菊、綉竹、常夏、日暮草、瞿麥草等(康乃馨,也是石竹之一種。)








2. 建蘭(劍蘭):
嗯……這是一個通假字啦,建蘭就是劍蘭~~~其實就是唐菖蒲,以前放過圖的。
鳶尾科,唐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及人膝,葉綠互生,排成兩列。花季自葉叢抽出,長1米,呈穗狀花序,每支開花十三四朵,每朵6辦,瓣邊有波狀褶紋,薄如綢絹,由下而上綻放。花色有胭紅、橙黃、純白、天藍、粉彩等。
別名:菖蘭、劍蘭、扁竹蓮、十樣錦、十三太保。




3. 蜀葵:
錦葵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而高,植株可達3m。業互生,心臟形。花呈總狀花序,頂生單瓣or重辦,花大而嬌艷、花期長,有紫、粉、紅、白等色。花期6 -8月。原產中國四川。其中,黄蜀葵又称为秋葵,《詩經》中曾提及“七月菱葵叔”,葵指的就是黄菱葵。秋葵是一种朝开暮落的花,一般人说的“昨日黃花”,就是以秋葵为写照。
菱葵花的花神相传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由于李夫人早逝,短暫而絢麗的生命,宛如秋葵,所以人们就以她为七月蜀葵的花神了。
據《西墅雜記》記載,明代成化甲午年間,日本使者來到中國,見欄前蜀葵花不識,問之才明白,遂題詩云:“花如木槿花相似,葉比芙蓉葉一般。五尺闌干遮不盡,尚留一半與人看。”
別名:蜀季花、熟季花、一丈紅(《草本記》)、麻稈花、戎葵(《爾雅》)、吳葵(《別錄》)、衛足葵、胡葵(《千金方》)、棋盤花、斗篷花、餑餑花、光光花、端午花……很多很多……
方莊小區,到了夏天,植物區全是蜀葵


4. 烏斯菊(波斯菊):
查過了,根本找不到,應該是陶庵搞錯了吧。我想烏斯菊,可能是僅有一字之差的“波斯菊”。
菊科,秋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120cm,細莖直立,分枝較多,光滑莖或具微毛。單葉對生,長約10cm,二回羽狀全裂,裂片狹線形,全緣無齒。頭狀花序著生在細長的花梗上,頂生or腋生,花莖5-8cm。花瓣尖端呈齒狀,花瓣8枚(單瓣),有單瓣or重辦。花期夏、秋兩季。
別名:秋英、秋櫻、大波斯菊。








這個是重辦波斯菊嗎?



5. 望江南:
豆科,決明屬,一年生灌木或半灌木状草本植物。高達1-2公尺,全株無毛。葉互生,偶數羽狀複葉,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漸尖,緊接著葉柄基部膨大部分的上方有腺體,氣味令人不快;托葉披針形早落性。總狀花序作繖房狀排列腋生或頂生;花黃色,萼片5 ,花瓣5 ,雄蕊10 枚,但其中3 枚退化,子房線形,花柱絲狀。夏秋之間開花。果實,莢果扁平狀線形寬寬扁扁的,長約10cm,內藏種子25-40 粒。
辨識
望江南 | 決明:同屬的植物,花朵大同小異,不過二者的豆莢不太相同,一個是寬寬扁扁的,另一個則是細細尖尖的;它們的豆子不同。
又名:金花豹子(《百草镜》),金豆子(《綱目拾遺》),羊角豆、野扁豆(《中國樹木分類學》),山绿豆、凤凰花草、黎茶(《中國藥植志》),喉百草(《江蘇植藥志》),大羊角菜(《南寧市藥物志》),头晕菜(《廣西中藥志》),猪骨棉、大更药、狗屎豆、大夜明、夜關門、假决明(《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山咖啡 (《福建中草藥》)
說真的,如果沒有豆莢,實在是不好區分,圖片有可能是錯的


這張圖不能確定是否是望江南,可以確定的是決明屬。


6. 茉莉:
科属:木犀科、茉莉花属。都認識吧,就不打特征了,介紹一下歷史。
茉莉花原產異邦,后移植到中國。其產地說法有二:
一、印度。宋代王梅溪詩:“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到中華”。“佛國”,印度者。故其名為梵語,在佛經翻譯上又有“抹利”、“鬟华”、“抹厉”等名。
二、亞洲西南、中國西域波斯地區。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載:“那悉茗花(以前說過,是素馨)與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域移植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
這是最愛的一種花~~~從小看到大~~~




7. 杜若(高良畺):
杜若到底是什么,說法不一,文末會放上一篇轉載文章,專講杜若。這里只放圖。






 珍珠蘭(珠蘭):
珠蘭的別名,珍珠蘭。
金粟蘭科、金粟蘭屬。常綠灌木植物,莖叢生,高30-70cm,質軟、節部膨大。葉有柄對生,橢圓形,長7-8cm,頂鈍、基部楔形,葉質厚而柔軟、光潤。5-6月莖頂開重穗狀花序,花黃綠色,很象魚子,無花被,芳香似蘭。核果橢圓形,內含一粒種子。


杜若到底是什么?
說法多種
1、薔薇科,多呈淡紫色。一般生長在溫暖的地方。花期很短。
2、馬兜鈴科,學名杜衡
3、鴨蹠草科,學名竹葉花
4、姜科,學名高良薑

《本草圖經》:杜若“葉似薑,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二月八日采根暴幹用。”
按:在藥用上,明以前的本草對杜若多有記載,如上,杜若至清代本草中已不復收錄。那麼杜若的原植物是什麼呢?

一說杜衡,如《本經》所載杜若“一名杜衡”。
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為馬兜鈴科草本植物。以根、根莖或全草入藥。因含有黃樟醚和丁香油酚,其氣芳香。其植株不高(二三十釐米),葉為寬心形或腎狀心形。
是說有值得探討之處在于,古人對杜若與杜衡是兩種植物應當是分得很清楚的,如《九歌•山鬼》中同時出現有杜若與杜衡的全稱:“被石蘭兮帶杜衡”、“山中人兮芳杜若”。說它們都是香草不必疑惑,如果說是同一種植物就值得大大商榷了。

一說竹葉花,藥材名竹葉蓮,見《中藥大辭典》。
竹葉花(又名:杜若)PolliajaponicaThunb.為鴨蹠草科草本植物。以根莖或全草入藥。植株高30-80釐米,葉互生,長橢圓形。
但竹葉花的花是白色的,與古代杜若“花赤色”的描述顯然不符。宋代雷敩有“凡使(杜若)勿用鴨喋草根,真相似,只是味效不同”,有人據此認為從宋代時起杜若的偽品中有鴨喋草根——是現在的鴨蹠草科植物(現今杜若屬植物)。

一說高良薑,如《綱目》、《夢溪筆談》。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藥議》雲:“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後人不識,又別出高良薑條,如赤箭再出天麻條……諸藥例皆如此,豈杜若也。後人又取高良薑中小者為杜若,正如用天麻、蘆頭為赤箭也。又有用北地山姜為杜若者。杜若,古人以為香草,北地山薑,何嘗有香?高良姜花成穗,芳華可愛,土人用鹽梅汁淹以為菹,南人亦謂之山薑花,又曰豆蔻花。《本草圖經》雲:‘杜若苗似山姜,花黃赤,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豆蔻,出峽山、嶺南北。’正是高良薑,其子乃紅蔻也,騷人比之蘭、芷。”
高良姜Alpiniaof-ficinarumHance,為姜科山薑屬草本植物,植株高30-80釐米,葉披針形。此藥又有稱為“小良薑”者。所以有人考證後認為,杜若應為小良薑,即上種;而古代所用的高良薑乃“小良薑”,異名山薑,即同屬的大高良薑Alpiniagalanga。
至此,到底該從何處尋杜若,還值得繼續研究。

另注:杜若、高良薑入藥部位為根莖。但詩中吟詠的杜若很可能是這種植物的花序,二者在部位上可能不同,因有見杜若為“薑花”之說(據說“薑花”很香,當勝其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