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日 星期四

电影《断背山》评论摘选

从粉丝为林奕华建的blog找到了下面这些评论,很有意思,大体上保守、中立、支持三派的都有了,看了一下我算是支持派。

下面这段话,同我前几天的观点是投合的:

     
《斷背山》絕對不可能只是一個愛情故事,只要同性戀恐懼、同性戀歧視、對同性戀獵奇的眼光仍然存在,《斷背山》就永遠不可能是個簡單的愛情故事。有網友看
過這部電影之後,非常了不得地說出他的大發現:「《斷背山》真的只是一個愛情故事,根本不是同志電影」。這個大發現只有證明一件事:《斷背山》真的是同志
電影。


龍門陣 A48 東方日報
立錐之地
梁立人
2006-01-25

我們不會被燒死
 
李安憑着電影《斷背山》獲得了金球獎,很多人認為是中國人的光榮,在下卻認為是中國人之恥,因為,那是一部宣揚同性戀、傾向同性戀的腐臭電影。

毋須諱言,我對同性戀非常非常抗拒,甚至認定反對同性戀是我應有的使命。有人問,同性戀並沒有給你帶來任何麻煩和傷害,你為甚麼會對他們有那麼大的反感呢?

提出這種問題的人,他們已經忘記了,社會道德並不是以現實的理由去設定的,這是自然的定律,是上天的意旨,正如孌童癖、亂倫也不一定會帶來實質的傷害,我們為甚麼要反對呢?因為這是道德規範,是不能違背的,否則習非成是,我們這世界就會成了一個污穢混亂不堪的世界。

聖經上所載的天火焚城的故事,所說的正是這麼一回事,所多瑪城的人道德敗壞,紙醉金迷,他們不理神的警告,而且變本加厲,不知悔改,做盡邪惡的事,於是神決定要毀滅那城。

亞伯拉罕聽到這個消息,他跪在地上求神改變心意。神答應,若城裏有十個義人,便不毀滅它。可惜城裏只有羅德是唯一的義人。不過神憐憫羅德,早已計畫好了要拯救他。

神派了兩位使者到所多瑪城,帶羅德和他的家人離開,並警告說:千萬不要回頭看。羅德的妻子留戀家裏的產業,忘了天使的警告,停下腳步回頭望,霎時間,變成了一根鹽柱,而所多瑪城,也在一夜間被天火焚毀。

美國人篤信上帝,卻完全忘記了這個聖經裏著名的故事,在下雖然並非信徒,但對這故事印象極深,所以,感到我們有責任阻止這世界繼續腐敗下去。老妻問我,你老是和同性戀的潮流作對,這對你有甚麼好處呢?我堅定地回答她:「我們會和羅德一樣,報應來時,不會被燒死!」


寫意 C14 香港經濟日報 梁立人 2006-02-08
笑傲人生
魔鬼岩與斷背山
 

  位於美國中西部的懷俄明州,地廣人稀,被喻為鄉村中的鄉村,當地盡多荒野山林,著名的黃石公園就在此州的西北部;此外,懷俄明的魔鬼岩從一片平地中拔起,氣勢相當驚人,曾被大導演史匹堡選為《第三類接觸》的外景場地,作為外星人降落地球的基地。

 
 今天,也許懷俄明州的斷背山會更為人所注意,華裔導演李安以該州的短篇小說拍成的《斷背山》,已奪得多個獎項。眾所周知,該片是以同性戀為題材,據聞李
安及其妻子當初每看此小說都會哭,李妻更說李安連看八次,哭足八次。世間真有如此感人肺腑的小說?相信不少人會被這樣的宣傳所吸引去看李安的傑作。

  但以在下看過該片後的感受,真不知道他倆為甚麼而哭?更不明白李安為何看八次哭八次,除非他深有同感,要為天下不能光明正大搞基的同性戀者同聲一哭,否則,這種肉麻兼陰暗的感情,看後只能說一聲:「我呸!」

 
 說起來,這種感情不但不感人,而且生就齷齪之感,片中兩位主角「基民」都很自私,他們只顧自己擁有雙重的性樂趣,只求「斷袖分桃」之歡,毫無工作上的責
任感,又把正式結婚妻子當作是他們之間的「第三者」,更對自己的孩子缺乏愛心,聽到有得搞基便甚麼也不顧,匆匆撇下妻兒離去;戲中那個小鬍子,更因小故對
有恩於他的岳父粗言相向,絲毫不留情面。總之,他們心中就只有搞基。小鬍子在結局被人打死,連妻子也不及其「契哥」般哀傷而淚下漣漣,難道這就是甚麼感人
之處?

  與魔鬼岩同在懷俄明州的斷背山,此番廣泛宣傳為同性戀者「第三類接觸」的「基地」,相信從此以後,斷背山會和魔鬼岩被人同等對待,因為斷背山所發生的故事,也正是魔鬼故事!


副刊專欄
P29  信報財經新聞   游清源
2006-02-01
頭文字Y
智取斷背山


 
  老老實實,執筆之時還沒有看過李安的《斷背山》,也沒有打算走進戲院,甚至沒有想過看DVD,連VCD也不會買,即使是十元有交易的翻版貨,都不會。
可是,由於最近不時聽到路人甲乙丙左一句「你是我的斷背山」,右一句「你是我的斷背『華』」,作為「直」來「直」往的文化人,為了顯示並無性取向歧視,也
就不好意思不談談吧。

  江湖盛傳,「你是我的斷背山」和「你是我的斷背『華』」這兩句話,都是來自李安的。話說,有一
次,李安與劉德華同場現身於某個座談會,說着說着,李安就一邊掃着劉德華的背部,一邊嘴角含春的說「你是我的斷背山」。自此,這句話就不脛而走,並引申為
「你是我的斷背『華』」,以至「你是我的斷背『強』」、「你是我的斷背『明』」、「你是我的斷背『輝』」等等(視乎受者的名字而隨意套用)。

  忽發奇想,假如《斷背山》是一套「革命『現代』京劇」,那麽,就可以叫《智取斷背山》!既然有《智取威虎山》,自然也可以有《智取斷背山》!拯救黎民和拯救「基民」等量齊觀,偉大祖國才算有人權。國內經濟學長者茅于軾不是講過,沒有特權,才有人權嗎?

 
 再發奇想,假如《斷背山》是一部古裝武俠電影,可以叫什麽?成龍曾拍過一部古裝武俠電影叫《飛渡捲雲山》,那麽,叫《飛渡斷背山》好嗎?好不是不好,可
惜新意老。想着想着,忽然想起自己很喜歡的電影《笑傲江湖》。可是,叫《笑傲斷背山》好像有點勉強。就叫《笑傲「江門」》好了!

  網上有將《斷背山》訛譯為《斷臂山》,既然如此,一錯何妨再錯,索性錯有錯着地將之譯作《斷袖山》吧(「斷袖」一詞,典出《漢書》,指漢哀帝起床時發現袖子被男寵臣董賢壓住,不忍心弄醒他,遂自斷其袖,上朝去也)。

  真希望《斷背山》在國內上映時叫《智取斷背山》,在香港上映時叫《笑傲「江門」》,這樣,我會看。


名采論壇  E15  蘋果日報  陶傑
2006-02-03
黃金冒險號 靈山


對於《斷背山》,全球的歐美影評都一致說是好電影,你閣下偏偏認為電影好悶,是不是與國際的品味脫了節呢?

因此從蘭桂坊到IFC,只要有小資知識分子捲紙煙喝伏特加,而且放着一叠英文版《君子》雜誌供顧客借閱的咖啡座,大家一致推崇,這是一部令人淚下的經典之作。

當初是李安導演翻閱了一冊同志小說,讀一次,哭一次,拍出了電影,然後感染了歐美的影評人,感染力向外輻射,然後也感動了華人的同志圈和品味一族,這就叫影響力。怪不得荷里活有一個「權力榜」,史提芬史匹堡之類的人物通常名列頭三位。

更加幸福的是:中國政府果然禁映了《斷背山》。幸好閣下的品味在文明社會的這一方,這種感覺,說句老實話,真好。


社會學家的眼中,一部同志電影,區分了何謂「本位」,何謂「他者」(The Other)。如果不認同《斷背山》的主題思想,閣下你即屬於中國、北韓、古
巴那半邊鐵幕陣營一個卑微的分子,因此,還是進戲院好好地感動而哭泣一回吧,今夜,台灣美籍導演李安,歐洲的同志,美國的自由派知識分子包括前總統克林
頓,都與你同在。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不但都真誠地為《斷背山》歡呼打氣,希望台灣知識分子導演李安能在奧斯卡再下一城,而且,你會買兩張戲票,邀請女朋友一起進戲院。

在看到結局的時候,你凝視着銀幕,眼眶閃着淚花,她側眼看一看你,給你一張紙巾,她感到有點疑惑||看這部電影如此情深而投入,證諸你平時細膩的體貼和溫柔,令她的心底模糊地昇起了一點點頓悟,難道她愛上的這個人,心靈的深處也有那麼一座隱秘的靈山?

散場之後,你們兩人默默無語,她不敢追問你,怕你向她吐露一個她不敢面對的秘密。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優秀的男人是那麼稀少,只有眼前的這一位:整潔、斯文、英文和法語同樣流利,擁有柏克萊建築系學位,而且對女人有一腔絲綢一樣的體貼和柔情。

《斷背山》令許多女人頓悟,也令許多女人悲傷,她身邊的這位情人是如此熱愛這部作品,散場之後,相對無語,他揩乾了眼淚,說:讓我們到Starbucks喝一杯咖啡。

自此之後,你沒有再追尋真相,《斷背山》告訴女人:世上有許多事情,不知道比知道好。


名采論壇
E05  蘋果日報  陶傑
2006-02-09
黃金冒險號 你哭了嗎?


從台北誠品書店的咖啡座,到中環蘭桂坊對面的星巴克,城中Around三十歲的小資產階級人士,都在熱談《斷背山》。


然片子還沒在港台正式上映,但由於早在聖誕前開始,片子在歐美已經公映了六星期,閣下如果早已看過《斷背山》,也就是說乘飛機商務位到倫敦紐約去出
Trip,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事。因此在圈子裏,先分成兩個階級:至今早已看過《斷背山》的事業成功人士,以及巴巴的指望等片子在皇室堡公映時才買票的失敗
者。

然後是看了《斷背山》有沒有哭,以及哭了幾次的問題。導演李安說,他看過原著八次,也感動而痛哭了八次。

這就是為什麼熱談《斷背山》的李安粉絲們年齡必須around三十歲的理由。十八九歲的小青年,英文程度不夠好,還在讀《哈利波特》的中譯本,這個年紀,有如迫一個只識沉迷李雲迪一張俊臉的少女影迷欣賞李斯特,無疑是有一點點錯配。


次是到了三十歲,讀完柏克萊大學的社會學碩士,滿嘴巴的傅柯和蘇珊宋塔,讀過洛赫遜的傳記,點燃一根紙捲煙,深深吸一口,再憂鬱地吐出來,不但體會了女明
星比蒂戴維絲的憂鬱,而且對於衣櫃同性戀這個文化課題,這把年紀,也有了一番相當Mature的Point of View。


其李安的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是多麼的Philosophical。由同志的秘肌之情,引申到人生和宇宙:馬英九心中的斷背山是胡.
錦.濤,小胡哥心中的斷背山是毛.主.席,曾蔭權心中的斷背山是前港英殖民統治(不肯放棄英廷勳爵,這不是很Freudian嘛),而至於陳太,她的斷背
山太明顯了,除了彭定康還有誰?

當你在午夜,坐在誠品的咖啡座,吃了半塊藍莓芝士蛋糕,終於明白了:原來同志不同志,才是一層煙幕,李安在電影鏡頭中書寫的,是不論男女,人人的內心必有一個秘而傷痛的遺憾。

「人到中年切莫在風裏回顧,一天星斗對滿地江湖」。看了原著,你有沒有連哭八次之多呢?「Well,我沒有。」你說。滿座的品味好友,都哄笑起來——他們是影評人、設計師、舞蹈家——他們紛紛向你投下歧視的眼神。

你終於受不了,走進洗手間,用冷水淋洗了一把臉,看着鏡子,喘着氣:做人為什麼那樣辛苦,《斷背山》的原著,你也看了八次,真的沒有哭出來,雖然你很努力嘗試。而且你記得,八歲那一年看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看了一次就笑了,人生是充滿不可承受的痛苦和無奈。


專欄
A126  壹週刊   陶傑
2006-01-26
坐看雲起時
獎外的銀幕新風景


金球獎最佳導演,由李安勇奪,《斷背山》是一部低成本之作,卻在美國票房大賣,二千萬美元投資,至今已收四千萬,尚未計算其他國家賣埠,穩賺一兩倍,當無問題。

《斷背山》和李安的成功,背後有什麼因素?且探討一下電影的國際社會學。

二00五年,美國全國電影票房收入比前一年下降了百分之六,而且是第三年度下跌了。荷李活憂心忡忡,影評人也大呼沒有好電影,也就留不住觀眾。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電影投資成本無限膨脹,IT特技主導,電影越來越像電腦遊戲:《魔戒》、《哈里波特》的鬥法場面,《天國驕雄》的戰爭,都越來越不像電影,而是電腦遊戲的模擬畫面。

這樣的趨勢,以吸納和留住青少年觀眾為主,雖然戰略上正確,但卻在同時謀殺電影行業,因為IT數碼特技化,無疑是想跟歐美的青少年爭奪睡房裡的那副電腦熒屏。


是,青少年會放棄電腦遊戲,買票進戲院嗎?不會。無論一部《星球大戰》如何像電腦遊戲,青少年觀眾都寧願等DVD發行,買DVD回家在睡房裡看。這樣一
來,荷李活的大電影,本來是為戲院銀幕而製作的,最終必定越來越針對DVD市場。李安上一部作品《變形俠醫》,製作費一億美元,戲院票房收不回來,全靠後
來的DVD發行才收回成本,微賺有利,令人抹了一額汗。

從十二歲到十六歲的觀眾,擁有DVD,可以在家裡看許多次,這個
階層日漸主導了電影市場,絕對不是好事。電影漸為DVD而製作,也就是漸為心智未成熟的十二歲到十六歲的青少年觀眾而製作,必定重畫面之瑰麗,輕人物之描
寫;重視覺效果之花哨,輕主題思想之內蘊。結果就是把成年中產階級觀眾日漸逐出市場。

此一現象,香港八九十年代早就經歷
過類似「劣幣驅逐良幣」的電影大洗牌了。當時流行午夜場,港產新片上映,必先在午夜場試驗反應,午夜場觀眾叫好,投資者和編導就放心了;午夜場觀眾叫「回
水」,或者叫喊「把導演揪出來,×佢!」,在戲院裡「睇反應」的編導就匆匆回去把「悶蛋」的片段剪掉。

然而看午夜場的,
是什麼階層的觀眾呢?絕不會是張五常、楊懷康這樣的教授知識分子,肥佬黎早睡早起,也不會是喜歡閱讀的草根工商界或中產階級,而是車房仔、學師仔、黑社會
的藍燈籠。午夜場觀眾是一個小江湖,難怪日後港產片走上黑社會、警匪功夫的江湖之路,而且僅此一條,別無他徑。

今天,荷李活電影漸被IT一代青少年主導,情形也將類似。《標殺令》、《魔戒》、《金剛》都不是電影,而是放大許多倍的電腦遊戲。荷李活以為走這條路萬無一失,順應市場潮流,豈知電影票房下跌,這一次,他們心知不妙了。


使DVD的銷售量可以彌補戲院票房之不足,但這樣下去,「妹仔大過主人婆」,有一天戲院萎頓,被電腦電視取代,「電影業」英文也叫做Cinema,與「戲
院」一詞兩義。電影不但在戲院裡看最舒服,戲院裡看電影是一種社會的集體活動,一千人一起尖叫,一起歡笑,這個世界有什麼比一群不相識的有緣人一起互動情
感,更加令人欣喜?

DVD與睡房書房掛鈎,培養自閉孤僻的一代,不善溝通,抗拒交流。進戲院,爸爸帶着兒子,是孩子成長的可貴記憶。DVD取代銀幕?二十一世紀的新生代,會缺少親情。戲院是約會的勝地,黑漆漆的空間,讓男女肌膚初親,DVD取代了戲院,下一代也將淡薄了愛情。

這恐怕不只是電影業的憂慮,而是美國政府、婦女兒童組織和知識分子都要研究的大課題了。及時撥亂反正,當然不可以靠政府成立一個什麼委員會來瞎吹水。美國電影業有許多知識分子,他們讀過書,懂得思考,他們的思想質素高,懂得怎樣迴避災難。

流行文化都是吹捧起來的,要反璞歸真,只能獎勵小成本製作,反IT、抗特技,重新發掘人文思想故事,以人為本,絕不是以IT為導。

《斷背山》就是荷李活回歸「以人為本」的代表,橫掃金球獎,有一點點政治意義,獎勵一部會講故事、探討人性的基本之作,由人手操作的攝影機重新尋回情感,而不是由特技電腦師去主宰小腦的條件反射。在狂躁之間,重新開闢一片淡恬的靜土。

「一
九六三年,在維俄明州,兩個牛仔一面放牛,一面搞同性戀」,這樣的題材,如何能吸引觀眾買票?但李安做到了。《斷背山》的市場策略極為精明:DVD市場龐
大?同性戀人士最喜歡看同志的光碟,同性戀涉及私隱,在書房睡房裡看,一點也不衝突。二千萬美元的製作,多一分則嫌冒險,計算準確。海報設計得好,一點也
沒有意識不良。開畫只五家戲院,宣傳卻鋪天蓋地,讓人有「撲飛難」的感覺;加上影評人十之有九是同志,叫好捧場,聲勢浩大,這樣的戰略,十分成功。

《斷背山》如果在奧斯卡也揚威,則更將肯定我的看法。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荷李活,一場電影的文藝復興可能已經降臨,而先驅正是李安,這是最為不凡的成就。

春江水暖,李安先知,然而中國的電影呢?卻一窩蜂地往億萬金元大製作的「強國夢幻」裡鑽。成本一部比一部高,特技也一部比一部玩得神化,盯着「國際市場」,又要起用日韓和外國臉孔,結果不倫不類,以為開創了一個「中國電影盛世」,而不知走上一條死路。

荷李活在集體吸大麻,中國的電影工作者也想往人家堆裡鑽,鑽不進去,自己也挨個兒一起吸。但是,人家現在已經開始省悟吸大麻有害了,正在抓美砂酮、香口膠,準備回家喝湯吃麵包了。且看中國的名牌大導們,下一回合又如何跟進?


製作不一定出產壞電影。確實,《魔戒》和《金剛》都不壞,都有鮮明的主題。但製作越大,駕馭越難,人事行政技術管理越複雜,導演身為作者,地位也就越低,
越會遭到武術指導、特技工程師、卡通畫師的架空騎劫。但一部好電影,必須導演為體,技師為用,億萬金元的特技巨製,卻是技師為主,導演淪為「跟手尾」、
「盯場」的一個地盤工頭,電影業在全世界,又怎能不玩完?

李安的《斷背山》會不會成為劃時代的重要佳構,斷言尚早,但肯定是一部象徵意義宏大的作品。電影賣座不只是「華人之光」,而且身為華人,如果可以促成西方電影工業的時代改道,地位更曠古絕今。


破週報   但唐謨
2006-02-03
一部真正的同志電影:《斷背山》



了兩個大獎的《斷背山》簡直是今年最大的電影話題。行銷似乎有意強調「斷背山只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企圖拉攏廣大的異性戀觀眾。從一方面看來,這並沒
有錯。《斷背山》確實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它講述一個禁忌、無法被接受的愛,就像「羅密歐與茱麗葉」,或者種族戀、階級戀。這種故事確實有普遍性,容易
感動觀眾;《斷背山》也是這樣的故事。

但另一方面,《斷背山》絕對不是簡單的愛情故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被這部片感
動。我看了兩次《斷背山》,當電影激情場面出現時,同性戀觀眾感動到無法呼吸;同時卻出現〔一定是異性戀觀眾〕的笑聲;那是一種「被懾人的畫面嚇一
跳」的笑,一種對這部片非常沒有禮貌的笑。至於國內外保守派對這部電影的討伐,只有證明了一件事:《斷背山》是一部同志電影。


電影的角度,《斷背山》有兩個重大意義,第一個是對「西部片類型牛仔神話」的破解,這一點已經有很多討論,我曾經在個人部落格為此被惡意攻擊到懶得再講
了。比較特別的倒是《斷背山》在同志電影脈絡中的重要性。李安曾經表示:「美國牛仔形象一直是同志族群的『終極性幻想』,就像中國武術〔中的猛男〕
」。武打猛男的同志性幻想,我們有了張徹;美國牛仔具像的同志性幻想,似乎只有在Tomof Finland 的漫畫中驚鴻一瞥;《斷背山》很大膽地在
主流電影中補足了這一塊最禁忌也最色情的幻想空間。另一方面,或許男同志確實喜歡看很妖野、很多皇后耍寶的同志片。但是別忘了!男同志都是
dramaqueen 。蕩氣迴腸、愛到死去活來的故事,同志最喜愛了;而且,「悲情」永遠是男同志隱藏在「妖野」歡笑表面下心碎的那一面,就像《藍
宇》、《美少年之戀》,和《斷背山》。

我以前總認為,好的同志電影,一定要同志來拍,否則一定不是「真正的」同志電影;
《斷背山》證明了這是錯誤的;好的同志電影,只有同志才能決定。李安其實只是以他一貫的工作原則,用一種誠懇細緻、努力嚴謹的態度,拍一個他所喜歡的故
事;然而從《斷背山》,從他所指導的希斯萊傑和傑克葛倫霍爾,那些讓同志心悸激盪的眼神和淚水中,我看到導演對於同志社群真正的尊重,因為只有對同志尊重
的導演,才會讓同志感動。

《斷背山》絕對不可能只是一個愛情故事,只要同性戀恐懼、同性戀歧視、對同性戀獵奇的眼光仍然
存在,《斷背山》就永遠不可能是個簡單的愛情故事。有網友看過這部電影之後,非常了不得地說出他的大發現:「《斷背山》真的只是一個愛情故事,根本不是同
志電影」。這個大發現只有證明一件事:《斷背山》真的是同志電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韓良露  (20060205)


在布希政府宣揚家庭價值的年代,斷背山卻是一部質疑保守、主流的社會建制的電影。

片中兩位同志情人,希斯萊傑和傑克葛倫霍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公然出櫃的,也都結了在社會眼中看來正常的婚姻,過著有子有女、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生活。

但是兩位男主角心中,都有過一座斷背山。

斷背山,象徵一定只是同志情嗎?其實也代表一切脫離主流的、現實的,具社會功能的,代表生命中野性的地方。

我們在片中,看到兩位男主角相遇相處至相戀的所在,都在四下無人,遺世獨立,荒郊野外的斷背山上的草原,那裡沒有鄰居、沒有家人,他們甚至沒有蔽身的房子,帳蓬是他們惟一和現實文明單薄的連繫,在這樣的場所,他們讓心順著原始的本能走,他們成為「野合」的一對。


背山很有意地在處理「情境」或「角色」逆轉的狀態。譬如說,電影中的兩位男角,大家一直稱他們是牛仔(COWBOY),但他們根本不是牛仔,而是牧羊人。
管野牛和管綿羊,根本不是一樣的工作,羊群十分順服,只要看管好領頭羊,但看管牛群卻需要較強悍的征服慾,片中兩位牛仔其實沒在做真正「牛仔」的工作。


外,兩位男角原本被分派的工作,希斯萊傑是看守營地的人(比較像女性或陰性留在家中煮三餐的工作),而游牧者傑克葛倫霍(比較像男性或陽性出外謀生的工
作),但偏偏兩個人換了工作的角色,讓不會做飯的傑克葛倫霍留在營地煮炊。原著及電影這樣安排,是為了呼應日後兩個人在同志性行為中希斯萊傑的陽性角色,
但同時也暗指這些角色的逆轉都只是情境的產物,因此在性行為上面提供的陰性接納的功能,在希斯萊傑的妻子身上也同樣顯現。


影中兩場比較「觸目驚心」的性行為場景,也同樣具顛覆功能,覺得同性戀的肛交是正常的人,是否就要認為異性戀中的肛交是異常的?又或者兩種肛交(不管男 
女)都是異常的?或都是正常的?還是和異性肛交正常,而同性肛交異常?這些都是斷背山中有意提出的對固定性別角色的質疑。


安說─每個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引起了相當多人的驚訝及不安,但李安的確也曾說過每個人中都有一個綠巨人,但後者卻沒引起奇怪的反應。道理很簡單,綠巨人
是關於對權力的恐懼,這種情緒,大家也許不夠自覺,卻早就習慣了,但斷背山卻觸及到每個人心中對野性的渴望,這點卻是恐怖的,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或別人 
的野性會走多遠?

斷背山大概是不會讓激進的同志震憾的,因為這些人一直在斷背山上沒下來,但其實也很難說,因為斷背山的
寓意是一個無人可管的所在,兩個人回到暫時的青少年 反抗一切的階段階段,管什麼家長、家庭、學校、同學、功課、前途什麼的(我們可別忘了這一對牧羊人連
他們牧羊的工作都沒做好),激進的同志,也許在性別意識上激進,但卻未必能脫離社會規範的約束,這樣的同志會不想丟下一切,不當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
等,回去一個烏托邦狀態的斷背山嗎?

斷背山讓某些過著傳統、保守家庭生活的人在電影院中的黑暗中哭了起來,這是斷背山最
厲害的地方,因為在這部電影中,重點不只是這一對同志情人多麼相愛(真的,導演用的篇幅不多),而是他們在社會現實中過的核心家庭生活多麼無聊。因此,許
多觀眾感同身受。也因此真正強烈抓住這兩個男人的並非他們彼此肉體的迷惑,否則他們偷偷在汽車旅館約會就成了,他們之間最重要的連繫是對「斷背山情境」的
迷戀。

斷背山情境,絕非只是屬於同志的,這是人類對野性的愛的共同幻覺,而這種愛本質上是反傳統、反社會的,這是愛的靈魂回到亞當、夏娃在伊甸園的原生狀態,沒有長輩、小孩、責任、工作。

斷背山,原來是失落的伊甸園,李安扮演的是想把亞當、夏娃再放回樂園去的上帝或魔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