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日 星期三

同志电影及其他(根据水纹意见修改^^)

现在很多人评《斷背山》,我没看过,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似乎只看过这几个和男性同志有关的电影:《蓝宇》、《春光乍泄》、《喜宴》、《时光驻留》、《美少年之恋》、《霸王别姬》。


然想到了王家卫导演,因为之前看了他的《爱神》,感觉他的电影都是以“爱情”为主,他最擅长的是给观众讲述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即便《春光乍泄》这样
以同志为主角的电影,还是在谈爱情,无关任何社会的、道德的问题,黎耀辉与何宝荣所经历过的种种同样可以放在异性恋身上,别无二致。王家卫为了躲开环境的
限制,甚至把电影的场景设置在了阿根廷,在没有了中国传统势力的束缚与偏见后,仿若跑到了世外桃源,后庭花的故事单纯地成为了一个爱情故事。

我为什么想要这个故事不那么简单?为什么要让它复杂一点呢?这是不言而喻的。

试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来看《春光乍泄》,只是在纯粹地欣赏一个爱情故事,是不是就可以反证整个社会对同性恋歧视、漠视的情况有所缓解了?因为那时人们已经视其为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也就没必要去思考那些社会问题了。

我的想法表达清楚呢了吗?

17:48

们自出生便自然而然地生活在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体系下,父母的影響、学校的教育灌输给我们的所有东西都被规范其中,渐渐地我们视一切为正常与自然,它是如
此的合理与平衡。一旦遇到与这个体系相违的情况,我们也自然地以为它“不合理”且破坏了“固有的平衡”,甚至会群起而攻之。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道德所
排斥的行为?难道那些我们视之为正常的存在不需要去质疑吗?

还有一个问题,人们通过学校或者其他途径学习性知识,为什么
要学习,似乎没有了学习,人们就不知道要怎么做了。假设把一个女人一个男人放置到与世隔绝的环境下,让其自然地发展,使其没有了被教育的可能,会产生那种
哺乳动物在性欲勃发下自然的交配行为吗?记得《婆娑罗》里有这样一段,更莎和朱理再次相逢,两人情难自抑,更莎问朱理该怎么做,朱理说“我看马做过……”
这算是自然习得的一种方式吗?

以此类推,假设将一群未经教化的男女空投到与世隔绝的环境下,这样他们是否会靠直觉自然地根据性取向去选择?

所以下面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社会道德最开始要去压抑这种同性恋的性取向?为什么现在同性恋被歧视的状况又会有所缓解?我可否把这种缓解理解为回归自然?但这种回归为什么会出现在社會化程度較高现代社会?

0302,08:59

面提到王家卫,本来想说的是,他完全没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痛苦,把电影往艺术的路上拉,非要说出点道道来不可,倒不如老老实实地给大家讲故事。如去年的
《爱神》就很好,至少它能直接地打动我,一部好电影,最基本的还是要把故事讲好吧。用电影讲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并不容易,事实上很多导演连一个看似简单的事
情还说不利落呢,基本功都没打好,您又有什么资格来谈电影艺术。

昨天本来想说的是这个,后面不知道怎么就跑题了~~~

0302,12:37
关于《婆娑罗》的具体细节,隔得时间太长了,有些地方错了,下面是水纹同志给出的细节——这姑娘记性也忒好了~~~:

“花花,婆娑罗里是更莎自己说看马作过,朱理表示抱歉,说自己没有马那么大。那个自大的男人,在更莎之前肯定有经验的啦
 (哎……我觉得朱理不是自大,是魅力呀男人味呀太足啦——忍不住花痴一下~~~)

当时因为战争的关系,苏芳城断了水源,两个人都在极度灰心失望的时候遇到彼此。就^^。朱理把更莎带到一个避风的地方,好象就是他们初遇时的温泉,就开始进入下一步了。 

可惜更莎很紧张,就东拉西扯的。 

更莎不是胸前缠布吗?两人正吻着朱理边动手动脚地发现了,就停下来,说你怎么弄这个东西,怪不得发育迟缓。 

这个色男都是^^ "
男人不色,国家就不会强盛^^’"

---------- ----------
2008年3月3日,補記:
需要修正的是這句話“但这种回归为什么会出现在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现代社会?”

事實上,大量中國古代筆記、小說顯示,清末乃至民國以前,男風特炙。從普通大眾到上層人士,社會上的普遍認識是,男人只要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男人喜歡男人是無傷大雅的。事實證明,至少在中國,那時對于同性之愛是相當寬容的,甚至可以容忍女同性戀行為。

倒是在同期的歐洲,同性戀一直被視為病態及可恥的行為。

所以,“但这种回归为什么会出现在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现代社会?”這句話,只能說適用于歐洲及美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