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7日 星期一

不吐不快的悲哀

    作爲平民小子,講起話來不夠斤兩,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我討厭說悲哀,但只有這個詞可以形容我對中國現狀的態度。

    
這兩天一直在看兩套紀錄片:BBC的《Civilisation — 文明的軌跡》和本港臺的《細説名城》,前者是1969的作品,後者則攝于新千年,主
講人分別是克拉克爵士和陶傑,年代不同、所述内容不同,但講述者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這樣一個詞:“信心”或者“自信”。


    一個文化的留存,依靠的是本民族強大的自信,如果一路自卑到底,反反復復毀掉重來,有沒有想過這種破壞更甚於戰爭?一個民族要思考何去何從,不是一味的盲從,而是對自身優秀文明、文化的承認、肯定與自豪。在此基礎上才可以談到所謂的去舊存新與揚棄?

    
爲什麽我們的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就一直處在一種極度的自卑當中?當尖船大炮打碎了統治者迷夢的同時,連我們的自信也一並幹掉。在這一百多年中,我們總是要
談超英趕美,爲什麽?因爲你不行。可是爲什麽要以他們為標杆?这后来也學過日本,我們都看到了日本人从欧美学到了什麽,但是有沒有看到日本人在努力汲取的
同時,仍然有對自身文化的信心、驕傲與固執,所謂擇善固執,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理解?接下来再看,新文化運動我們又在談什麽?説白了終歸是看不上自家的東
西,翻譯的國外著作數不勝數,學這個學那個,最後學了個不倫不類。


    49年,毛澤東一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即便是這樣擲地有聲的宣言,中國人仍沒重拾自信。這個國家確實是嶄新的,却離她的根基越来越遠。

    落葉總是要歸根,可是根死掉了,又要歸到哪裏?

    
剛剛看到連岳博客的更新,正好是陶傑的手筆,不知兩個陶傑是否同一人,但文章說得真是好,這樣有建設性的建議太少太少,我看到的是一個真正熱愛香港的香港
人的聲音,爲什麽在大陸我看不到這樣的聲音?除了錢,就是對歐美的迷信,由此產生的強大自卑感,揮之不去。我們爲什麽不能對自己的文化再多一點點的自信?
就連碩果僅存的香港都要被幹掉了,或者是我的危言聳聽,但我真的不希望香港這片土地沾染大陸的小農習氣,唉……越說火越大,還是看陶傑說什麽好了。


星期天休息:看破、放下、自在,面对香港「边缘化」

    政府高官替北京传话,指香港如果不再努力打拼经济,香港即会在整个中国「边缘化」。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之后,香港「边缘化」是历史注定的趋势。「边缘化」有两大主因,第一:香港一直摆脱不了地产主义的泡沫消费经济,董建华用「八万五」政
策打击房地产,但同时没有以建设性的策略配合同时转型,用药过速过猛,反而伤及万千平民的生计命脉。去以色列走了一转,参观了那边的「高科技」,回来后夸
夸而谈,八年过去了,香港跟「高科技」还是沾不上半点边。七十年代,台湾行政院长孙运璿主管经济,建设了新竹科学园,厉行电子工业,教育政策、投资优惠、
帮助新兴的工业家打通海外市场,只做而不说,造就成台湾成为「四小龙」之一。

    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八年,香港经济
今天仍一依仗地产主义续命,二依赖中国开放「自由行」救亡。投资一直没有转型,政府相信「积极不干预」,你既然不干预,商家自然乐于继续最懒惰、最直接、
最不需要知识技术的投资之道,也就是圈地而建土地库。香港上自政府,下至平民,至今仍相信只要继续「起楼」,无论是政府总部还是地产楼盘,就可以「制造就
业职位」,殖民地管治时期,由麦理浩为香港选择的「三高政策」,魅力至今未减,令香港一沉溺下去就是三代,佐以「自由市场」积极不干预的讲话,进入二十一
世纪仍无以自拔,可谓高瞻远瞩,灵光智慧。

    香港「边缘化」的另一原因,是珠三角的广东当局早
已放弃了九十年代还跟香港「经济互补、前店后居」的政策,而是「你搞甚么,我也搞甚么」,直接竞争。正如欧美许多城镇,一名华人开了一家餐馆,生意兴隆,
不久必有另一个华人加入竞争,同一条街抢生意,最后互相割价,宁愿「揽住一齐死」,也不会「搵食行远啲」,另行发展其他的事业。香港有货柜码头,珠三角也
另搞盐田和南沙,香港刚建成一个赤鱲角国际机场,广州、珠海、深圳等也共先后落成了六个「国际机场」,其中珠海的「国际机场」,空阔宏大,离市中心遥远,
佐以公路「配套」,纯属「形象工程」,其中油水私囊,不在话下。香港有一个马场,广州本来也另搞了一个,但始终学不了英式马场公正廉洁的综合管理,没多久
管理高层即一一被捕,马场也散了伙。 

    现在,广州也要另搞一个「金融中心」了。本来不是「粤港互补」的吗?甚么
时候「互补」变成了「你搞甚么,我也搞甚么」的「双搞主义」?这个问题,特首和香港的甚么代表,从来没有、也不敢,向中国国务院总理问一句,香港本来想开
赌场,「中央」不许,指会抢澳门的生意,那么盐田开货柜码头,广州搞金融中心,也有明抢香港生意的威胁,为何北京没有阻止?是中央「偏心」还是各地经济诸
侯拥权自重,连国务院也叫不停,而规划无从。到底是「全国一盘棋」,珠三角和香港,在经济上不走同一条路,阴阳调和,还是一窝蜂大干快上,阴差阳错,广
州、珠海、深圳,也许将来还加上澳门,一起争面子,都纷纷抢先「全方位发展」,一起「打造」六七个所谓亚洲国际城市?

    
此一「中国特色」,在长三角也有。眼见上海成为长三角龙头,杭州市政府也宣称准备以一千亿人民币把杭州「打造」为另一座跟上海称雄的「国际化城市」,而在
美国东岸,纽约是现代化的纽约,费城是古雅怀旧的费城,费城的市长或「党委书记」,不必借把费城「打造」成电子高科技蓬勃、金贸兴盛的另一个纽约而博取布
殊垂青,上调华盛顿白宫中央。他也不必害怕,如果没有这个工程、那个工程,有一天会被调到犹他州或盐湖城。香港的「边缘化」,由中国特殊的「经济国情」所
命定。

    香港的「优势」,金融和物流渐渐都因邻近地区「你搞我也搞」而追越,而以廉价的劳工成本的优势而日渐抵
销,香港剩下的一点点本钱,就是英国人留下的「司法制度」。但对于香港英式的独立司法制度,中国和香港亲中势力,其实叶公好龙,并不欣赏。资深的法官被视
为「假发党」,为「港英余孽」的大本营,多次「人大释法」,即为针对香港独立的司法制度的政治斗争。八年来,中国驱使香港的亲中舆论多次宣扬:法官审案必
须「顾全大局」,质问「行政权力有立法会监察,那么司法裁决又由谁来监察」,并要求恢复「包青天」式的中国司法传统。香港的司法「优势」,可以预见,在中
国小农文化的渗透之下,终此一代,即完成「基因改造」工程,「回归」到「苏三起解」和「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中国司法传统潮流。从民族大义的「爱国」大原则
来看,绝对是一件好事,说句老实话,如此则令中国的民族主义心理获得一点点宣洩和平衡,为甚么不鼓掌恭贺,全世界都乐观其成?

    
香港做得到的,如电子通讯、物流货柜码头,广东和中国也做得到。中国的青少年做得到的,如对知识的渴求,对欧美文化的崇慕,香港却做不到。中国永远做不到
的,如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而廉洁公正,香港终将也做不到。中国连想也没有想得到的,例如污染累累的珠三角,缺乏一个真正的大公园,而自称「超纽约、赶伦
敦」的香港特区,为甚么不模仿一下伦敦的海德公园、纽约的中央公园,而把早成地产烂摊的西九龙荒地,建为一个珠三角最大的绿公园?这一点,香港自然也不可
能做到,是故香港的「边缘化」,是历史与民族的宿命,看不到任何可以逆转的可能,安然接受,看破、放下、自在,一个字,叫做Relax。

----------

仍然想說的是這三個詞:看破、放下、自在。願大陸同香港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