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6日 星期三

今天凌晨 (80's)

和网友谈起80年代的孩子们,我俩都是今年的第二个本命年,而且是80年代第一年出生的可爱宝宝。

感觉60、70年代的人,看我们总是有一种异样的眼光,在这样的眼光下,他们称我们为 “80年代”。但是有一个疑问,80年代的孩子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感觉身为80年代的娃娃在60、70年代的眼中,似乎是一种极不光彩的活物,好像他们总是站在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審視甚至指责我们。

那位仁兄说:“咱们身上还有70年代沉重的影子,所以我觉得还没那么放浪。”依他的意思就是80年代的娃娃大多数都是放浪的。但是,我俩正好赶在了70年代的尾巴上,所以可以和80年代划分开。

有些糊涂,那么要从80年代后顺延多少年才算和70年代正式告别呢。这恐怕没有说清楚,举个例子:60分是及格线,59分的总是很失望,希望及格线能定在59分那就完美了;那么58分的又该向谁哭诉这荒谬的分数线呢?如果标准一降再降,那么0分起评,考试也就形同虚设了。

所以标准要有,但不能太低,否则就不称其为标准。

我虽然没有那么放浪,但我的确是迎着80年代初春的阳光出生的一个可爱宝宝,说我是80年代绝没问题。但誰敢说在某十年中出生的一批孩子性格、行为、举止……,就果真能划在某个时间段里。

所以,这种以年代划分的评判标准很有问题。也许可以用60、70、80、90来确定一个时代的性格,例如:法国60年代的新浪潮、中国十年文革等等,但是不同的人的特质却是迥然不同的。笼统地说我出生在80年代虽然没错,但要拿它来形容我的性格,我就真的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了。

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都固执于一个有点荒谬的分类方法。这也无妨,但最令人不解的是80年代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有很多词可以去形容,比如我刚刚知道的“放浪”,还有其他什么的我虽然不知道,但是仍然能感觉到生活中人们的偏见。他们不是首先了解这个具体的人是什么样子的,而是在知道了你的出生年代后,马上就给你定性了。这种打标签的第一印象,让人很不舒服。

我虽然不能狂放地说什么:我80年代故我在。誓要踏碎各种有色眼镜。而我只能以沉默对答,因为我确实是这个年代的宝宝,别人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我恐怕也无力更改。那就这样吧。

也许是我不太善于归纳总结,因为到现在我也不明白80年代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